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默克尔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德国女政治家,德国第一位女总理。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林郑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条例》草案、默克尔访华、英国会决定延后脱欧……一周大事,尽在其中。
德语媒体:自由不是免费的
《商报》希望,正在访华的默克尔能够在捍卫价值观的同时,赢得中方的尊重。《每日镜报》认为,欧洲企业对中国战战兢兢,只会让欧中关系更加不平等。《南德意志报》则呼吁,德国必须为自由价值观付出一些经济代价,承受短期的阵痛,确保长期的自主。
默克尔谈香港 希望对话能够实现
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就香港问题表示,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默克尔则呼吁保障《基本法》赋予香港公民的权力和自由,以对话的形式走出目前的困境。她也提到中美贸易冲突,希望双方尽早结束纷争。
默克尔抵京 经贸与人权议题成主轴
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五 抵达北京,除了上午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面外,她也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进晚餐。 外界预测,默克尔本次出访的焦点将放在中德经贸关系,与她是否针对中国境内人权问题向北京施压。
德语媒体:面对香港 默克尔会否背叛价值观?
香港特首宣布将正式撤回引发大规模抗议的《逃犯条例》修订案,这能否平息示威民众的怒火?周四启程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又应当如何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为香港发声?德语报刊纷纷对此刊发评论。
默克尔棘手的第十二次中国行
联邦总理默克尔第十二次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并将就一系列棘手话题与中方进行磋商。
专访:德中在竞争中互动、学习
德国总理默克尔不久后将再次访问中国。这将是她总理任期内对中国的第12次。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
德语媒体:德国不能再沉默
德国总理默克尔本周将对中国进行访问。德国的对华政策路线是否应该“硬起来”,仍然是德国媒体讨论的一大问题。
德国多个政党在默克尔访华前为香港发声
德国总理默克尔本周访问中国前,议会多个党派的外交政策发言人纷纷呼吁总理,在北京与中共领导人谈论香港危机。而且德国代表团浓重的经济色彩也引起批评。
默克尔访中在即 反建制港人发公开信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在9月6号访问中国。过去她一向不会避谈敏感的人权议题,包括对习近平提起释放刘霞。这次访问她会提到香港议题吗?
德语媒体:香港人的勇气 默克尔的难题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北京当局很有可能利用香港示威者因绝望而产生的极端倾向,从而为动武提供口实。《南德意志报》呼吁,林郑月娥应当立刻放弃加大施压的做法。《每日镜报》则分析了默克尔总理访华期间谈及香港问题的利弊。
与中国交往要付出多少代价?
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在9月6日访问中国,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副总裁(Merics)胡谧空(Mikko Huotari)预言:“这是一趟不舒服的旅行,她将会遇到一连串争议。”
特朗普默克尔G7会晤 德国汽车有望躲过一劫
G7峰会期间,特朗普总统同默克尔总理举行了双边会晤。二人的言词似乎都放出了和解的信号。德国汽车能逃过一劫?
约翰逊和英国脱欧那件“小事情”
在柏林,英国首相约翰逊吃了个闭门羹。默克尔总理无意重新谈判英国脱欧事宜。约翰逊似乎早已有预料,他用德语说:“我们能行”。
"泛欧野餐"30年
30年前,匈牙利和奥地利边界的短暂开放在"铁幕"上戳开了第一个窟窿。本周一(8月19日),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匈牙利,与该国政府首脑奥尔班共同纪念东德公民的首次大规模脱逃事件。
美中贸易战冲击 德国经济负增长
德国经济日益疲软。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经济表现继续下滑,而未来前景也并不令人乐观。而主要原因之一是美中之间悬而未决的贸易争端。
刺杀希特勒行动75周年:默克尔赞赏抵抗战士勇气
周六(7月27日),联邦默克尔在柏林为400名新兵举行的入伍宣誓仪式上回顾了昔日反纳粹暴政的抵抗运动,对以施陶芬贝格伯爵为首的刺杀希特勒小组成员的勇气表示了赞赏。
默克尔究竟休不休假?
每年到这个时候,默克尔总理都会召开新闻会,然后进入夏季假日。今天记者会议结束时她说,如果发生什么事,可以随时找到她。
评论:困难时刻的良好选择
悬念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冯·德莱恩当选欧委会主席。德国之声总编Ines Pohl认为,最终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有两个因素:出色的竞选演说、没有替代人选的现实情况。
德国“铁娘子”默克尔的那些年
1954年7月17日出生的默克尔,迎来了自己65岁生日。在担任基民盟主席、德国总理的十几年里,她改变了德国政治版图。如今,“默克尔时代”逐渐走向尾声。
默克尔发抖 政治家解禁
默克尔又一次发抖,令全国感到担忧。政治家生病?在德国这已经不是禁忌话题。
默克尔三周抖三次 站着不如坐着
即将迎来65岁生日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来身体状况引发外界担忧。在周三迎接芬兰总理时,她又出现了身体颤抖的状况。这已经是三周以来的第三次。不过,默克尔目前似乎已经找到了对策。
身体突然颤抖到底怎么回事?
有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一个人无征兆地突然颤抖或者抽搐。很多情况下通过补充水分和稍加休息都可以缓解。身体不可控制的颤抖不一定意味着患病,但是也可能是罹患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
默克尔又出现身体颤抖
即将迎来65岁生日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来身体状况引发外界担忧。在周三迎接芬兰总理时,她又出现身体颤抖的状况。这已经是三周以来的第三次。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特朗普金正恩第三次会面;美中峰会释放缓和信号,华为或被解禁;美伊对峙持续;德国总理健康引担忧;G20峰会闭幕,气候保护写进联合声明……为您回顾一周要闻。
默克尔再次出现身体颤抖状况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席一次公开活动时再次出现身体颤抖状况。德国正处于高温天气,热浪也席卷柏林。
政府专机故障不断 德国一气新订3架
事故、故障、延误——近年来,乘坐联邦国防军飞行值勤队飞机的政界要们常常提心吊胆,担心这些问题哪天轮到自己。现在,德国当局决定买几架全新飞机,一举解决事故频发的问题。
评论:高速公路收费取消--谢谢奥地利!
要上德国高速公路,大家都得缴费。不过,德国人可以把钱要回来。德国之声评论员Felix Steiner指出,即便不是慧眼者,也都能想到,这一设想难过欧洲法院这一关。
75年前的战争浩劫 75年后的阳光明媚
尽管参战老兵在音乐声中情不自禁翩翩起舞,英国纪念诺曼底登陆75周年的活动总体来说还是十分庄严、肃穆。抛开现实政治中的分歧与争执,盟军国元首齐聚当年出发的地方,缅怀阵亡的军人。
评论:默克尔访哈佛 尽在不言中
德国之声评论员Michael Knigge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哈佛大学的致词是一个小小的呼吁,拒绝特朗普主义。更有趣的是她所没有说出来的。
默克尔在哈佛:“推倒这堵墙”
德国总理默克尔获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她鼓励毕业生“推倒无知与狭隘之墙”,敢于应对世界上的问题。
默克尔“接班人”要对网红下手?民众不答应
德国基民盟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有关网红“操纵舆论”的表态在网上引起一片愤慨。两名德国网红联手发起一项呼吁捍卫言论自由的请愿书,总理默克尔也做出了表态。
评论:默克尔政府前途未卜
在德国,支持欧盟的阵营成为欧洲议会大选赢家。但是,本台总编Ines Pohl在评论中认为,社民党败得如此惨痛,以至于让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执政联盟变得岌岌可危。
默克尔再度声明:卸任后无意在欧盟任职
有关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任期结束后去向的问题,数月来一直有种种猜测。现在默克尔亲自出面澄清:卸任后不会转往欧盟继续担任政治职务。
容克:默克尔以后应在欧盟出任要职
在其政治生涯结束前不久,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出了许多人,不仅仅是布鲁塞尔政治家们的看法。他们认为,没有了默克尔的欧洲政策几乎难以想象。对此容克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马斯:德法是"世上最好朋友"
德法外长特意安排的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共同出场最初打了水漂:德国外长马斯乘坐的政府专机在纽约降落时轮胎破裂,导致进城时间后延1个半小时。
中欧领导人巴黎四方会:“对手”是一种赞美
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与在法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举行会晤,给习近平欧洲之行画上句号。之后,默克尔和习近平还作了短暂“私聊”。
德语媒体:中国,对手型伙伴
欧盟峰会讨论对华关系依旧是德媒关注的话题。《南德意志报》指出,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激烈贸易战中,欧洲正在寻找自己的定位。《新苏黎世报》则注意到社交媒体抖音的成功。
欧盟峰会讨论对华关系 默克尔强调市场对等
欧盟峰会闭幕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市场准入的对等是欧中关系经贸领域的最大问题。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欧盟领导人讨论了基础设施投资、包括5G网络的问题。
民调:默克尔应做满总理任期
德广联发布的最新“德国走势”月度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选民对默克尔所属政党履行施政纲领的情况感到满意。此外,多数受访者还认为,德国政府应将收支盈余用于面向未来的投资。
德政府专机故障频发 内阁成员今后需乘民航
今后多数内阁成员出行只能乘坐商业航班。对这一规定不是人人满意。
开性别中立厕所玩笑挨批 默克尔继任者反击
基民盟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为自己开性别中立厕所玩笑行为辩护。
默克尔:德国需有全新产业政策
在德国,"国家产业政策"这个昔日具贬义的词汇重获"新生":经济部长推崇它,德国总理提倡它;一时间,它成了德国下一个亟待实现的目标。
脱欧谈判再陷僵局 反对派拟发起二次公投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与欧盟仍就脱欧时程意见分歧,而英国国会也希望阻止她在没有完整脱欧协议的情形下,照原计划于3月29日脱欧。
评论:默克尔在慕尼黑的勇敢瞬间
谁正在拾起破碎的世界秩序的碎片?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这个基本问题给出答案。但是评论员Christian F. Trippe认为,默克尔并没有完整地说出事实真相。
默克尔吁中国加入裁军协议 北京不以为然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各位政要的发言讲话仍然绕不开中国。《中程导弹条约》虽已被美国抛弃,但默克尔总理却呼吁中国作为崛起的军事大国也应该接受裁军约束。然而中国却并没有参与的打算。
命运之年2015:难民危机如何改变了德国
这一年,数以十万计的难民来到德国寻求庇护。总理默克尔决定,开放边境,让这些人进入德国。这是一个引起德国社会意见极端分化的决定,2015年对这个国家影响深远。
评论:基民盟和社民党的“创伤治疗”
联合执政的基民盟和社民党分别开始了向右和向左的路线修正,德国之声评论员Fabian von der Mark认为,这是两个大党在给自己进行“创伤治疗”,但是要真正得到“治愈”,还需谨慎避开一些风险。
基民盟重整默克尔的难民政策
基民盟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希望难民政策不要成为该党的梦魇,但她在发言时,却发生了严重口误。
烫手山芋——德国部长讨论华为问题
德国黑红政府多名部长本週三就是否阻止华为参加德国5G网络建设进行了讨论。会议未做出任何决定,但德国政府发言人塞伯特表示,网络安全事关重大,原则上讲,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安全风险。
前一页面
第7 页,共4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