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默克尔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德国女政治家,德国第一位女总理。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乌克兰局势继续紧张
东乌克兰亲俄分离主义势力在军事上连连得手,政治上抬高要价。乌克兰危机加剧。
俄罗斯想要什么?
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就乌克兰东南部的"国家性"进行对话,但其发言人否认俄罗斯致力于乌克兰的分裂。
达赖喇嘛赞扬默克尔支持中国的民主自由
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乐观地认为,西藏问题能够找到和平解决办法。他说,德国总理默克尔为如何与中国谈判作出了表率。
乌、俄总统明斯克对话
乌克兰冲突何时能结束,仍无可预料。本周二,明斯克举行危机会议。乌、俄两国总统是否可能有所接近?
“不向伊拉克派战斗部队”
默克尔近日接受媒体专访,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三大危机地区:伊拉克、乌克兰和加沙。
乌克兰阅兵纪念独立
基辅周日举行阅兵式纪念脱离苏联的独立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访问乌克兰,承诺提供援助。
法治、自由与邓小平的功过
香港首任首席法官指出国务院白皮书的谬误,台湾舆论警示台海网战,而讴歌邓小平的电视剧引发种种批评。
外交星光闪耀时
《日报》认为,对北京而言,与欧美的贸易比俄罗斯重要得多。《时代周报》副刊回眸默克尔会晤温家宝的“诗情画意”。
欧盟峰会进入加时赛
欧盟峰会作出继续制裁俄罗斯的决定,但在领导层人选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默克尔步入花甲之年
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被视为国际领导人之一。她是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赢得这一地位的:先是在自己的国家内,然后是在欧洲舞台上。德国也因默克尔而成为国际间举足轻重的一员。
增长数值受质疑
中国经济出现回升。不过经济学家对此持质疑,有人指责中国操纵经济数据。
默克尔脸书遭垃圾留言攻击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脸书遭到大量垃圾留言攻击,留言者将默克尔与纳粹作比较。事情的导火索可能是上周默克尔在世界杯决赛上曾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短暂交谈。
欧委会新主席容克日子不会轻松
本周二,欧盟议会以多数票选举前卢森堡首相、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为欧盟委员会新主席。德国之声驻布鲁塞尔记者指出,这位来自保守派阵营的老牌政治家将面临众多棘手问题。
错失的信任
过去数天,在亚洲和欧洲都前所未有地明确显示,世界不再愿意毫无保留地跟随美国。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认为,德国与韩国正走向平权。
人权?不正确
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一份报告引发德语媒体广泛关注。该报告批评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默克尔对中国学生宣扬民主
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对清华大学学生的演讲中强调民主、独立思考、个人价值,赞扬公民国家的好处。
德国的梦想,中国的现实
默克尔和她的经济代表团的愿望不可能在未来中国都得以实现,不过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没有理由为此就感到恼怒。
评论:对北京的一次工作访问
默克尔总理此次访华之行是常规之行,无惊人之举。冯海因认为,就很可能迎来艰难时期的两国关系现状而言,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现象。
默克尔访华之行中的难堪一刻
德语媒体指出,此次访华期间,不得不就美国情报机构刺探其最亲密盟友之一的德国机密事件公开表态,颇让默克尔总理难堪。
争议:德中经济界要求德国媒体“公正报道”
连续数月来,新成立的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一直在就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进行调研。本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该委员会召开了首次正式会议,并向两国总理提交了建议书。但这份建议书却引发了一场风波。
默克尔鼓励中国人提批评意见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的经济合同。在清华大学,默克尔总理鼓励大学生有批评的眼光,并敦促中国加速法治国家的建设。默克尔还留出时间会晤前总理温家宝。
中共政策为未来埋下不稳定的种子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以来已经是第7次出访中国。《美因茨汇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默克尔多次出访中国显现出,"少了中国是行不通的"。《南德意志报》则发表社论指出,中共利用高压政策制造出平静的假相,但却无法制造稳定。
看待中国的新眼光
德国今年向中国的出口增幅将为8%,高出全年平均增幅一倍。
美国间谍行为"情节严重"
正在中国访问的总理默克尔表示,美国间谍行为与她所设想的互信合作关系“完全不相称”。
胡佳被警方传唤
胡佳本周一在互联网上发出了被公安带走传唤的消息。现回到家中并继续遭到软禁的胡佳介绍,公安局表示有人控告他“殴打他人”。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胡佳愤怒而又无奈地表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默克尔会晤李克强
周一,正在北京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了会晤。
从成都到北京——默克尔展开中国行
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次两天半的中国之行是她第七次访华。默克尔在北京表示,中国正在崛起,但面临很大的社会挑战。
"默克尔访华为德中关系注入动力"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主任海尔曼将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德中对话论坛。海尔曼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谈及他对默克尔此次中国之行的期待。
德国总理默克尔启程访华
活动人士希望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公开谈人权。
挥别“黄金十年” 德中关系的新考验
德国总理默克尔周末访华,德语媒体评论称,中国政经氛围的转变为德中合作增添变数,德国应为可能发生的震荡做好准备。《柏林报》则指出,默克尔此行必须公开讨论人权问题,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特殊关系与特殊责任
本台评论员Matthias von Hein认为,德中关系紧密固然是好事,但也给德国带来特殊的责任。
默克尔访华再谈人权
联邦政府人权专员克里斯托弗·斯特拉瑟(SPD)估计,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次访华也将谈到人权问题。斯特拉瑟在西南德广播电台(SWR)接受记者盖斯勒的采访时说,在六四25周年之际,中国政府的“严厉镇压浪潮”以及“被逮捕的维权人士和民权活动家”也将是双方会谈的话题。
中国对德投资进入2.0时代
虽然负面头条不断,但来自中国的投资对于德国企业来说确实是一场“及时雨”。
“特殊关系”?—写在默克尔访华之际
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本周末访华。这已是她的第7次,标志着双方交往频繁,同时也凸显了德国与这个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之间的那种密切但困难的伙伴关系。
默克尔周日访华看点何在?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7月6-8日出访中国。这是这位女总理的第七次访华,她此行将前往成都和北京。在默克尔访华前,德国问题专家刘立群教授接受了德国之声采访。
东乌克兰停火状态脆弱
乌克兰总统承认,东部地区继续发生交火;德国政府承诺支持基辅;俄罗斯要求实现“持续性停火”。
希拉里·克林顿出新自传
作为前美国第一夫人和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现在又出了新的自传,其中有很多爆料,但是对一些最重要问题守口如瓶。
联邦议院议长提“六四”
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在全体会议发表讲话时谈到了中国的“六四”,他表示人们的“记忆不能被禁止,也不能被抹去:我们不会忘记”。
德联邦检察院立案调查NSA
联邦德国总检察院已正式立案调查美国情报机构监听默克尔总理行为。不过,NSA对德国公民的大规模电子监听监控行为暂时不受调查。
欧委会主席人选分歧依旧
欧洲议会选举上周结束,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还未确定。
乌克兰举行圆桌会议
默克尔坚持外交解决乌克兰危机路线
乌克兰危机无缓解迹象
西南百万人口城市敖德萨上周六发生导致数十人死亡的暴力冲突事件后,东部城市克拉玛托尔斯克战火复燃。昨天晚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斯诺登事件:德国朝野又爆新争议
联邦德国政府反对在德国境内询问前美国情报机构雇员斯诺登,在野党怀疑政府无意澄清NSA丑闻。
美德关系陷入冰期?
虽然德美对普京发出了一致的信息,但针对是否制裁俄罗斯仍存在分歧。
惩罚普京不是最高目标
乌克兰危机恰恰为修补大西洋两岸关系提供了契机。
德美友谊面临考验
默克尔此番访美是一次危机外交。
“我们不会看到突破”
默克尔访美应洽谈的问题很多。不过政治学者哈克认为,美德同盟的利益已经分离。
默克尔本周工作访美
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上次访问华盛顿时风光无限;本周的访问氛围则会大相径庭。
“G7”决定扩大对俄制裁
工业七国集团(G7)取得共识,扩大对俄罗斯制裁,乌克兰冲突进入新阶段。奥巴马为此与欧盟重量级成员国国家或政府领导人进行紧急电话磋商。
前一页面
第22 页,共4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