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区议会选举,民建联失利
2003年11月24日在周日的选举中,民建联获得六十二个议席,而民主党却获得九十余个议席。本次选举的参选率超过了四年前的大选。超过100万名香港市民走进了投票站,行使他们决定香港政治前途的权利。本次选举的参选率达到了44%。
民主党在其网页上发表的声明中称,今次选举是香港市民的胜利,并促请新一届区员推动香港民主改革、督导政府地区行政、提升市民社区生活质素。在「七一」港民大游行之后,市民对政府施政仍然不满,他们认为以董建华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仍然没有能够满足还政于民的条件。今次区议会选举的结果,是市民透过选票再一次重申对改善施政及还政于民的诉求。这是香港市民要求加快民主化步伐的清楚讯息。
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系郑宇硕教授认为,这次民建盟大选失利是港民对民主需求的表现。
“这次大选非常清楚地表示,香港市民对特区领导并不满意,对亲北京政府的民建联不满意。港民明确地提出民主的需求。北京应该对这一了解香港的这一形式。”
鉴于本次大选失败和香港民主化进程,郑宇硕教授并不认为北京政府不会改变对香港政策:
“我认为北京会继续支持董建华,继续经济改善。在今后的避免争议,避免对抗。除了北京之外,香港的有钱人也不希望香港民主化的进程,希望维持现状。”
明年9月,香港将举行立法会的选举。立法会是制定香港地方性法令的机构,立法会的组成对香港未来的政治前途至关重要。根据本次区议会选举的结果来看,民主党在立法会里的席位有所增加,但是并不会得到多数。这和香港的选举制度有关。因为不论是香港区议会还是立法会,公开选举的席位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大部分的席位都还是通过任命产生的。被任命的往往是亲北京的人士。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香港民主进程将受到北京的控制。郑宇硕教授说:
“这也就是这个制度设计的目的。这样的选举制度应该保证民主派不会在立法会大选的时候能够获得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