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权移交5年来政经走向
2002年6月27日香港政治缺乏民主当然应当归咎于北京当局,但是此间经济沦落到这番光景,就不能怪罪中国领导层了。1998年香港被卷入亚洲危机的漩涡,而911恐怖袭击对世界经济造成的重创更令香港经济雪上加霜。
香港市民认为,北京任命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应当对当前的经济困境承担责任。这位船王出身的政治家今年七月将开始其为期五年的第二次任期。他在香港并不很受欢迎,人们指责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犯了很多错误。
1997年回归之后,香港的失业率已从2.4%上升到目前的7.4%。当年大约100亿美元的预算盈余,变成了现在8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1997年,交纳最高税率的高收入者有六万六千人,现在有这种能力的人只剩下一万人。
造成困境的原因和如何战胜困境
在是否是香港经济体制自身造成了当前困境的问题上,各方看法并不一致。德意志银行的经济问题专
家马俊表示,“过去五年来,香港的经济窘境,并不是政治或体制性因素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与亚洲经济危机和全球性的经济滑坡。”他表示,香港的经济是开发型的,这在一方面有很多好处,但另一方面,它也很容易受到冲击。
而一家股票公司的亚洲问题专家许先生则表示,“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911事件和外部因素是不对的
。”他认为,错误的、让人难以适从的政策削弱了私人经济。其它一些专家则呼吁,应消除同发展迅猛的中国大陆间的人为障碍,使香港经济同中国大陆在更大程度上融为一体。荷兰银行首席经济官翁
艾迪表示,为“一国两制”模式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她表示,香港的未来,取决于香港是否能够和在何种程度上利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香港希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财政、贸易、运输及旅游业方面的传统优势。香港未来发展基金会主席阮乔治表示,同发展迅猛的上海等经济中心相比,香港在法制、国际贸易经验以及货币的可兑换性方面具
有明显的优势。但他同时也表示,一系列经济危机给香港敲响了警钟。香港没有能力孤军奋战,它必须同珠江三角洲的后方大本营实施更密切的合作。
中国广东省的产品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5-40%,但由于粤港之间的直接联系还有待发展,所以,香
港还远没有充分利用广东的生产优势。有人计划在珠江修建一座横跨珠江三角州的长达25公里的桥梁隧道系统,使该地区发展成未来重要的运输集散地。
公众社会普遍情绪不满
然而回归五年来,令人失望的并不仅局限于经济问题,政治方面同样如此,当然其背景原因是不同的。英国殖民者在其统治接近尾声时,才开始关注香港的民主政体建设,而现在,这一切就更显得遥遥无期了。
前立法委员、政治积极分子李柱铭认为香港的政治体制简直是一个谜团,令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解。
没有人知道今后应如何发展。他对香港的民主前景表示悲观,他认为,中国不希望香港在民主方面发展过快。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罗休凯(音译)表示:“香港公众社会对政府和这里的政治体制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而政治学教授陈约瑟甚至认为,行政长官董建华对民主根本没有兴趣。陈教授表示,公众社会的失
望无助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人们明显感觉到,有钱人变得越来越有权有势,政界和商界串通一气已经是公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