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权移交27年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特首选举:李家超请辞 料成唯一候选人
这是“完善制度”后的首次香港特首选举,北京料采用“澳门模式”避免节外生枝。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多年来在保安系统工作,在公共行政、财金、社会民生等方面没有经验,他是否有能力领导香港?
黯然谢幕:林郑月娥的政治生涯
林郑月娥曾是一名受到各方看好的政治官员:正直、机敏,有行政经验。她担任香港特首后的仕途非常不顺利,用“焦头烂额”概括也不过分。现在她宣布不再竞选连任。
香港特首选举:林郑月娥宣布不连任 传李家超参选
随著林郑月娥下台,警察出身的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成为下任特首大热,但他至今仍未公开表态。如他当选,意味著香港未来将由“武官”全面掌权,管治路线更强硬。
林郑月娥:香港特首选举如期举行
香港迎来“完善选举制度”后首场特首选举,但提名期进入倒数,北京至今没透露心仪人选的风声。政圈流传多个版本的消息,各界猜测选举或因疫情押后。不过林郑月娥周六表示,特首选举会如期在5月8日举行。她并未透露是否会寻求连任。
香港特首选举传延后一年 林郑突取消记者会惹猜测
香港迎来“完善选举制度”后首场特首选举,但提名期进入倒数,北京至今没透露心仪人选的风声。政圈流传多个版本的消息,各界猜测选举会否押后、林郑月娥会否获得“祝福”连任、北京会否容许有竞争的选举等。
终审法院海外法官离任潮 香港司法独立响警号?
香港《国安法》实施不足两年,已有4名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离任,北京和港府相继表达强烈不满。目前香港还剩多少海外法官?离任潮会否冲击香港法治?国际社会还相信香港的司法独立吗?
香港警察放宽招聘条件 不用居港七年可入职
近年招聘困难的香港警队降低入职条件,意味著大量在港出生但长居中国内地的“双非”人士可入伍,引发香港舆论关注,有意见质疑是“大换血”。
英国两名大法官辞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
英国最高法院院长和副院长分别宣布辞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职务,理由是鉴于中国在香港实施《国安法》,他们已经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涉三年前反送中示威 港警重新拘捕13人控暴动等罪
这13人曾于3年前被捕,涉刑罚较轻的非法集结罪,他们其后“踢保”获释。香港警方近日重新拘捕他们,并控以可处监禁10年的暴动罪。事件反映港府并无停止就反送中示威搜证及提控。
奥密克戎汹汹来袭 上海也封城
鉴于新冠病毒感染数字不断上升,中国多地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就连此前一直以“精准防疫”“绝不封城”而著称的上海,也出台了浦西浦东分批封控的措施。另一方面,近几周确诊人数居高不下的香港,第一批宽松措施即将生效。
港大估全港6成市民染疫 港府会松绑清零?
港府没有承认“与病毒共存”,但从最新松绑政策可见,香港实际上与“共存”越来越近,林郑月娥更表明香港和内地不同,难做全民强制检测。港大研究指,香港真正确诊人数已超过四百万人,相信已出现群体免疫。
吉林日增千例确诊 中国继续坚持“清零政策”
3月19日,中国再度新增了两例新冠死亡病例,距离上个死亡病例已一年多,凸显了奥密克戎(Omicron)疫情在中国所带来的威胁,此波疫情引发了该国自新冠大流行以来的感染高峰。
港府越洋致函警告“香港监察”违国安法
总部位于伦敦的“香港监察”,是首个海外组织被指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外界关注当局行使国安法的“域外管辖权”,会否成为新常态,并威胁海外人权组织及人士的安全。
忧港疫情成政治危机 韩正关注私院拒收新冠患者
香港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单日死亡数字再创新高,每天新增数上万宗确诊。这个弹丸之城成为两年以来,中国境内疫情最严重的城市。北京领导人在两会期间,对香港抗疫发放的信息和指示也上升至政治层面。
港府专家顾问袁国勇:日增逾5万全民检测帮助不大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本周四表示,如果每日新冠确诊超过5万,进行全民检测帮助不大。人口740万的香港正在经历来势汹涌的第5波疫情,本周四新增确诊56827例,再有144名确诊患者离世。
疫情迫使港府再出纾困计划 每人得1万补助
新一轮新冠疫情让香港社会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全民检测即将启动,中小学今年的暑假也将提前至3、4月开始。与此同时,港府推出大规模纾困计划。
为抗疫“让路” 香港特首选举延期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五宣布,因疫情持续升级,原定下个月举行的特首选举延至5月。此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曾表示,抗疫是头等大事,其他事情需要让路。
从稳控到紧张 香港疫情的三个焦点
短短一个多月内,香港新冠疫情从稳定控制到每日愈趋紧张,2月17日更打破疫情以来的单日确诊纪录,共6116人确诊24人死亡。有专家预测,香港本土疫情恐再恶化。是哪些原因导致香港疫情紧张?
北京冬奥政治化? 中国官员评西疆与台湾议题
北京冬奥每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的发言人罕见地针对台湾与新疆等敏感议题做出正面回应,现场也立即有外籍记者质疑,该发言人的行为是否已是将奥运“政治化”的证明。
港传强推全民检测 “清零政策”凸显中港矛盾
港府在2020年曾推出检测计划,但当时因为把样本送往中国大陆基因公司化验,忧心采样DNA资料送交中国当局。经历过政治纷扰后,现在面对第五波疫情,港媒传出港府将配合中央进行三次全民检测。
香港确诊个案持续飙升 习近平要求港府负责
香港2月16日通报的新冠确诊案例再度飙升,目前已知有超过4千起确诊案例与超过3千例初步确诊案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指示港府负起抗疫的责任,尽快让疫情受到控制。
港府坚持“动态清零” 部分专家建议封城
香港的本土新冠疫情持续延烧,特首林郑月娥15日向媒体表示,没有计划要封城,但港府会继续执行“动态清零”。有部分专家呼吁港府考虑封城,称此举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又一人权网站疑遭封锁 负责人忧香港“築墙中”
监察香港人权的英国网站“香港监察”2018年因为发表有关香港法治的报告,被特首林郑月娥批评干预中国内政,2019年,在反对修例运动中也曾发起学术界联署,讉责港警暴力。现在香港网友表示,已无法连上该组织网站。
抵得住第五波? 林郑月娥重申“动态清零”目标
香港两周多来新冠确诊病例持续攀升,累计已有超过10000多宗新增本地感染。特首林郑月娥表示,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大大超出了特区政府的应对能力。特区政府定当竭尽所能,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用好中央在抗疫经验上的指导和人力物资的支援。
英考虑放宽BNO签证 彭定康:不该遗忘年轻港人
英国上议院上週针对 BNO 签证计画的修正案展开辩论,将考虑放宽签证,让1997年后出生、未持有 BNO 护照的年轻港人能独立申请该签证,移居英国。
香港估日增千例新冠确诊 随北京“清零”还可行?
香港正面临第五波新冠疫情,确诊数不断突破疫情爆发以来的新高点,港府也因此公布最为严厉的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限聚令由4人收紧至2人,理发厅和宗教场所也必须关闭。
香港法院首次以涉煽动刊物罪判监
香港一家法庭本周一以“展示”及“管有煽动刊物罪”判处一人监禁。另一起案件中,两人因串谋刊印煽动刊物被判刑及入更生中心。这是《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头两起涉及煽动刊物罪的判刑。
FCCC:外国记者在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障碍
外国媒体驻华记者俱乐部(FCCC)本周一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外国记者在中国正面临 "前所未有的障碍",“FCCC对中国的新闻自由度以惊人的速度下降感到不安”。
香港司法独立隐忧 林郑为何迟不委任这个职位
北京推出《香港国安法》后,香港司法独立屡传争议。现在一个原本应该由特首林郑月娥委任的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大律师代表,无端延迟了5个多月,当中有什么内情?
香港特区政府:讨论疫情不会触犯《国安法》
香港特区政府1月30日表示,就香港的防疫策略进行讨论或者发表“一般性言论”并不违法,也不会触及全国性的《国家安全法》。
香港大学遮盖太古桥六四纪念标语
香港大学校园内太古桥上的标语原为纪念1989年六四事件的受害者,今天传出被校方派来的人员以铁板覆盖。这是继去年12月港大校方拆除“国殇之柱”后,再度有六四相关的纪念物遭到港大移除。
全球243个非政府组织呼吁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来自世界各地的243个非政府组织呼吁对其进行外交抵制,并敦请运动员和赞助商不要让中国政府的人权侵犯行为合法化。
香港移居台湾人数 第二年创新高
根据台湾移民署数据,2021年有11173名港人获得台湾居留许可丶1685名港人获得台湾定居许可,两个数字皆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台湾同时也加强针对移民港人的背景审查,像大陆出生的港人即难以获得居留许可。
移居台湾的香港记者:我被“幸存者的罪恶感”所包围
近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在地记者离开香港,以逃避港府对新闻媒体的打压。一位移居台湾的香港记者向德国之声讲述了她的经历。
香港新任大律师公会主席:不谈“纯政治”
香港大律师公会2019年站在反修例这边,2020年也批评《香港国安法》,如今公会选出了新任主席,对当局态度出现180度大转变。
梁天琦获释 低调返家不露面
香港独立运动人士梁天琦在服刑近4年后获释。他喊出的“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是2019年香港社会运动的口号。不过几年过去,口号遭禁,他也完全失去活动的空间。
香港服刑后学生重返社会受阻
香港因涉反修例运动受到指控并服刑的学生,重返校园时受到"双重惩罚"。这一现象受到各界关注。
香港中大等校推国安教育 院校自主成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预计2022学年推出国家安全课程,且列为必修学分,未通过将不能毕业。中大是继香港理大、浸大、岭大及教大后第五间宣布会推行国安课程的公立大学。
专访吴睿人:“台湾人违反《香港国安法》?荒谬!”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吴睿人是首位遭到港媒点名违反《香港国安法》的台湾学者。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报道中,香港法律人附和北京说法足证香港法治精神沦丧。
人权观察年度报告批评中国进一步打压人权
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今天发表《2022世界人权报告》,对全世界近100个国家的人权实践进行检视。报告涉及中国的部分指出,“中国政府对国内加强镇压,对国外则利用‘人质外交’和激化对立的‘战狼外交’,导致其人权纪录遭到国际抵制”。
23条:林郑称须立得好 现届政府任内通过有难度
林郑月娥周三表示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不能再拖”,将在她本届任期内展开讨论及咨询工作。但她同时表示,23条必须要立得好,“要在本届政府任内通过有难度”。目前,这位香港特首尚未透露,是否会争取连任。
香港悼念六四难 王丹筹设纽约纪念馆
香港“六四纪念馆”去年被当局调查后宣布闭馆,如今“六四”领袖王丹等民运人士开始募款,欲建立首个海外“六四纪念馆”,位址选在美国纽约。
中国任命新疆反恐大将接掌驻港部队
中国指派曾任武警新疆总队参谋长的彭京堂接任驻港部队司令员。这是首次由武警将领担任此一职务。有评论称,北京对彭京堂的任命展现出“强力维稳”的意图。
港记泪别《立场新闻》《众新闻》:记者身份不死
短短一星期内,香港两大网络新闻媒体《立场新闻》及《众新闻》因受压停运,撼动新闻界和香港社会。身处风眼中的一众香港记者经历多次翻天覆地的震荡,如何面对冲击和思索前路?几位记者向德国之声分享了心路历程。
八国航班禁入香港 林郑:第五波疫情一触即发
香港政府与专家直言,香港已爆发第5波新冠疫情。港府宣布8日起禁止8国航班赴港14天,并于7日起禁止大型活动与15个场所营运。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与中国的通关事宜也会受影响。
香港三家媒体受压停运 林郑: 并非打击新闻自由
香港《众新闻》2日宣布将于1月4日停止营运。总编3日向媒体表示,主要是受到《立场新闻》停运影响,才做出相关决定。香港特首林郑月娥4日称,港府工作不是打击新闻自由,而是依法行事。
煽惑参与六四活动罪成 邹幸彤慷慨陈词引掌声
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的案件判刑出炉,遭判入狱15个月。除案件结果引人关注外,邹幸彤在法庭上亲自上阵与法官攻防的内容也引起旁听群众拍手叫好。
香港立法会议员就任 首次在中国国徽下宣誓
香港新一届立法会议员3日首次在特首林郑月娥监督下丶在中国国徽下进行宣誓。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这次的宣誓仪式比起2016年时的上一场要来得安静许多。
中国宣布对5名美国官员实施反制裁
在美国上周依据《香港自治法》制裁香港中联办5名官员后,中国外交部周四宣布采取“对等反制”,对美国前商务部长罗斯等5人实施制裁,并批评美国是“借炒作涉港问题,服务遏制中国的政治图谋”。
《立场新闻》关闭:香港团体从台湾跨海声援
香港《立场新闻》29日高层遭拘捕,并宣布停止营运的隔天,台湾及香港青年组织及人权团体在台北举办声援活动,批评港府摧毁公民自由,并称这是“以言入罪”罗织罪名。
前一页面
第9 页,共42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