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权移交27年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周庭:打破沉默是迈向自由的重要一步
前香港众志副秘书长、社运人士周庭宣布流亡加拿大后,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诉说如何渡过出狱后的沉郁岁月和情绪低谷。内心深处的一个问题驱动她打破三年沉默,那就是:对今天的她而言自由是什么?
专访:此时此刻,在香港做独立新闻是种觉悟
“如果要怕的话,就乾脆什么都不要做就好。”《立场新闻》被迫停运后,前采訪主任林彦邦另起炉灶创办独立媒体 ReNews。一人新闻台,专注纪录香港巨变的此时此刻,报道主流媒体不敢写的内容——逆风的代价是什么?
香港民运人士周庭弃保 流亡加拿大永不回港
目前在加拿大留学的周庭宣布,她将不再就《国安法》案件返港向警方报到,“大概一辈子不会回去了”,并自曝曾遭国安人员安排赴深圳“参访”。港警则谴责并呼吁她勿一生背负“逃犯”之名,但未证实深圳行。
香港记协担忧在京香港记者陈敏莉的安全
香港记者协会周五表示,“非常关注”香港《南华早报》记者陈敏莉的安全。有报道称,她在北京报道香山论坛后就“联系不上”。不过,《南华早报》方面则称,该记者的家人透露,陈敏莉目前在北京“处理一件私事”。
香港看以哈冲突:自我审查、民间关注与反战诉求
以哈冲突爆发一个月以来,在中国舆论场引起激辩,香港却不尽相同,这里如何消化这场战争带来的冲击与矛盾?
香港人“润”到西方,内地人“润”到香港
香港实施国安法之后,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移居海外。他们留下的空白正在被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填补,因为这座城市仍然有着比内地更多的自由。这些新移民将如何参与塑造香港的未来?
首次踏足亚洲 香港同乐运动会为何棘手?
同志界盛事“同乐运动会”在香港开幕,是史上第一次在亚洲举行。同志议题在亚洲一向具争议性,但到了香港却引伸至国安疑虑。
美议员推"香港制裁法" 港府称"嗤之以鼻"
美国会议员提出一项制裁议案,点名港府律政司司长以及国安法指定法官、检察官共49人,呼吁白宫对其制裁。港府称,美国政客"拙劣政治戏码和卑劣用心昭然若揭",港府对制裁"嗤之以鼻"。
香港区议会选举:泛民绝迹 建制碰壁——为何他们首关出局?
香港年底将举行2019年反修例运动、修改选制后的第一次区议会选举,但竞选活动还未正式开始,已有多人出局——当中不限于民主派,还包括部分建制派。
香港区议会选举提名结束 民主党无人入围
在12月举行的香港区议会选举中,民主党的候选人已被排除在外。该党在提名期结束后宣布,其候选人均未能获得足够提名。
“六四”研究学者何晓清续签被拒,遭香港中大解雇
研究“六四”镇压的知名加拿大籍华裔学者何晓清的签证延期被香港当局拒绝后,遭到香港中文大学“立即解聘”。她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开设“六四”研究课程。
香港施政报告:减税振楼市股市 明年完成23条立法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在本地消费市场、楼市、股市皆积弱之际,他能否带领香港走出政经低气压?
教宗任命多位新红衣主教 香港主教获晋升
教宗方济各周六将21名主教擢升为红衣主教(也称“枢机主教”)。由此,枢机选举人137中的73%是由方济各任命的。这个群体将为方济各继任者人选投票。
媒体:中国促各国勿参加香港新闻自由活动
一封信函显示,中国正在敦促各国抵制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举办的有关香港新闻自由的活动,这一活动是由英国组织。这一消息得到了四名外交官的证实。
香港记协主席阻差办公判囚 国际新闻组织谴责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采訪期间被控阻碍警员办公,罪名成立判禁监5天,暂获准保释等候上诉。国际新闻组织对裁决表示遗憾,形容是对香港新闻自由的打击。
中国要求驻香港领事馆提供员工个资
据外交人士及法新社看到的文件,中国要求外国驻香港领事馆在一个月内提供所有本地员工姓名、地址、职称等个人信息。
香港同婚判决遗下哪些方向与未知数?
历经五年诉讼,香港迎来同性伴侣平权的历史性裁决--盡管不是全胜,仍被视为重大突破。在未来两年,社会将要讨论一套新机制承认同性伴侣的法律地位,有哪些焦点?在判决带来的曙光之中还有什么迷雾?
香港终审法院:政府须使同性伴侣关系合法化
香港终审法院周二做出裁决,要求香港政府制定法律框架,使同性伴侣基本社会需求合法化。但这不意味着同性伴侣将获得完整的婚姻权利。
教宗方济各呼吁中国教徒 :做好教徒 好公民
天主教宗方济各在蒙古讲话时向中国致以问候,他还呼吁中国的天主教徒要做“好教徒和好公民”。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参加了教宗主持的弥撒。路透社指出,教宗方济各利用此次访问向北京传递信息,政府无需担心天主教会,因为它没有政治议程要推动。
客座评论:香港人还能讲“港语”吗?
“港语学”协会以维护香港人讲广东话的权利为宗旨,但该协会主席陈乐行因国安人员施压,在8月28日宣布协会停止运作,并启动解散程序。香港媒体人曾志豪说,香港恐怕已无“港语”空间,剩下的广东话也逐渐走调。
英国外相五年来首度访华 向中方提人权议题
英国外相克莱弗利周三表示,伦敦希望与北京建立建立务实关系,“脱离接触”不是可信的选项。但他同时警告将对两国存在分歧的领域保持“清醒认识”。他还提到香港、新疆的人权问题,并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征文作品涉违国安法 香港粤语保育组织停运
香港粤语保育组织“港语学”28日公告,港府要求下架其2020年征文比赛中,1篇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的参赛小说。该组织决定解散停运;身处海外的“港语学”主席指,在港家人遭警方登门搜查,保育广东话未涉政治,如今再遭打击。
中国又刮抢盐风 老百姓为何总恐慌?
日本8月24日正式开始向太平洋排放经处理的核废水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刮起食盐抢购风。令官方不得不出面介入,平息一些居民的恐慌情绪。
《愿荣光》禁制案 香港高院批上诉许可
香港律政司司长在高院上月拒绝政府的《愿荣光归香港》禁制令申请后提出上诉。本周三,香港高等法院“基于国安重要性”就该案批出上诉许可。这意味着,这首民主抗议活动中的热曲的命运仍然未卜。
日本敲定24日排放核废水:如何面对反对声音?
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并在会中正式敲定核废水的排放时程为24日。虽然首相岸田文雄保证国家“会负起全责”,但是对于核废水的安全与否,存在不安的人仍是很多,更可能对当地的农渔业等风评造成极大影响。
欧盟报告:去年香港自由民主持续恶化
欧盟最新公布的香港报告称,2022年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持续受侵蚀,一部分原因是当局以《国安法》名义逮捕上百名活动人士。不过,香港政府则称欧盟报告为“污蔑抹黑”。
香港818案上诉判决出炉 黎智英等人获减刑
黎智英等7名香港民主派人士针对组织、参与2019年在香港维园举办的“流水式集会”的控罪提出上诉。香港高等法院14日宣布撤销此7人的“组织未经批准集结”罪名,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部分则维持原判,7人的刑期因此获得调整。
美联社独家拍摄到黎智英在押照片
已停刊的香港《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自2020年12月被捕,被控罪名包括违反香港《国安法》。75岁的黎智英是最知名的民主派活动人士之一。
众筹援助示威者 10名港人被拘捕
与已停运的"612人道支援基金"有关的10名港人被捕,警方称其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去年,包括前荣休主教陈日君在内的该基金信托人以同样的罪名被捕,后按照未将该基金注册为社团的罪名被判罚。
法国高空极限运动家疑于香港坠楼亡
香港警方称一名30岁的法国男子上周在香港住宅区坠楼死亡,有人曾目击他拍打68楼住户的窗户,港媒报导则称该男子是高空极限运动家卢西迪。
香港法院拒禁《愿荣光归香港》 律政司上诉
香港律政司要求禁播反修例名曲《愿荣光归香港》的申请,日前遭香港高等法院驳回,律政司随后提出上诉,并指香港法庭应遵从行政机关判断。
美媒:港首李家超受美制裁 被拒参加APEC
《华盛顿邮报》引述不具名官员称,因制裁原因,美国拒绝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11月旧金山APEC会议。中国外交部回应称,制裁乃"非法无理",美方应立即解除。
早已陌生的"煽动罪"对香港人伤害极大
一项源于殖民地时期的法律,五十多年后又在香港频繁使用。因为关注度低,被告多选择认罪,虽然不清楚为什么犯罪。
《愿荣光归香港》禁制案下週五裁决
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广为传唱的《愿荣光归香港》,其禁制案21日开庭后法官决定下週五公布裁决。此前一天,香港一名男子因为2年前把运动员奥运领奖影片的音乐,从中国国歌换成《愿荣光》,而遭以“侮辱国歌”罪名判刑。
香港理大冲突 迄今125人遭判逾500年
香港理工大学于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遭警方包围,因当时“理大围城”事件而被捕的213人中,迄今共141人被判暴动罪成、125人遭判刑,总刑期超过500年。最近1宗判刑的案件为何?剩余案件将于何时开审?
通缉以后的下一步棋: 香港国安悬红令另有所指?
香港国安处首次向海外民主派人士发出悬红通缉令,并于短短一週进行两波执法行动,被通缉人士的家人及前党友接连遭查,有组织随即解散。分析指成功逮捕八名民主派人士的机会很微,那悬红的实际目标是什么?挑选这个时间点做此举动有何潜在意义?
罗冠聪家人遭港警突袭问讯 英议员愤慨
目前旅居英国的罗冠聪,本月遭港府通缉并悬赏100万港元。11日,他的父母及兄弟共3人则遭到港警突击住所,并在被带至警局问话后获释。此举遭英国议员批评为引诱回国的手段。
获教宗擢升为枢机 周守仁愿“香港给年轻人更多希望”
教宗方济各宣布擢升21名新枢机主教,其中包括 64岁的香港主教周守仁。周守仁曾建议当局,对2019年香港抗议运动部分被捕者宽大处理。他在周一再次表示,希望这座城市能有更多的和解。
涉嫌金援海外通缉犯 数名港人被捕
香港警方5日拘捕了4名前香港众志成员,指控他们透过网络商城“惩罚 Mee”吸取资金,以帮助海外逃犯。消息指,警方所指的逃犯即是日前遭通缉、重金悬赏的8位民主派港人。6日早上再有一名香港男子因涉嫌违反《国安法》在香港机场被捕。
反对李家超参加APEC 人权团体吁拜登表态
全球超过50个与港人相关的人权团体联合致函拜登,要求美国应明确表态不会让香港特首李家超到美国参加APEC峰会,否则“将设下令人忧虑的先例”。此前,美国两党议员亦曾表示反对李家超赴美。
香港七一:他们为何聚集台北自由广场?
“七一”对许多港人来说,是个感受复杂的日子。今年,一些在台港人在台北自由广场发起了“港殇日”活动。DW与现场多名参与者交谈,了解他们的“七一”心情。
他们为什么从香港来到德国?
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移民潮中,许多人选择去英语国家。来到德国的不多。德国之声采访到的两位港人,他们因自己生活中的契机而选择德国,但香港政治环境的因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安法永久地改变了香港吗?
三年前,港版国安法开始实施。三年后的今天,一位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告诉德国之声:“我们失去了自由,如今所有形式的抗议活动都被定为犯罪。”
邝颂晴:最大的改变是不再有表达的自由
香港主权移交26周年、国安法实施三年之际,在德留学的活动人士邝颂晴向德国之声表示,她发现在德国的香港学生对于发表政治言论比以前要小心很多。她还观察到港人回归"去政治化"的生活。与此同时,她认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并未彻底想清楚如何面对中国
“有时我觉得自己被跟踪了” 在英港人仍生活在恐惧中
当一对香港艺术家夫妇2021年离开香港时,他们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担心在离开之前被举报和逮捕。就像其他许多流亡英国的香港人一样,两年后,这对夫妇在伦敦仍然担心北京的长臂威胁。
黎智英之子:英国需为黎智英案发声
持有英国护照的香港《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仍在狱中等待审判日的到来,他的儿子黎崇恩表示:“我不是要求人们把我的父亲从监狱里救出来或什么的,我要求英国就我父亲的案件发表意见,向香港施加压力。”
专访吴钊燮:欧美在香港、克里米亚问题上不够强硬
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视台采访时,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表示,如果一场战争爆发,那么承担防御责任的将是台湾自己,但其它国家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予以阻吓,不让这场战争发生。
港府打压?香港民研不再公开敏感议题民调
在国安法上路之后,香港的民主自由再度遭受打击。相当具代表性的香港民意研究所20日决定不公开敏感议题的民调,其中包含六四事件、港人身分认同等类别的调查。研究团队怎么说?
报告:中国是全球人权最差的国家
一项最新的报告指出,中国在许多指标上都是全世界人权最差的国家,香港的排名也迅速下降,这究竟是为什么?这项调查又是如何进行?
陈奕迅广州演唱会歌单风波与被封杀的林夕
近日,网上流传陈奕迅广州演唱会送审歌单,数首歌曲的作词人本为香港作词家林夕,但却换成了他人的名字,引起舆论发酵。该活动广州主办公司现出面道歉,但仍不提林夕的名字。因公开支持香港雨伞运动和反送中运动,林夕在中国遭到越来越严厉的封杀。
前一页面
第4 页,共42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