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一周港媒:30年来唐山大地震成了禁区
7月28日是造成逾24万人丧生的唐山大地震30周年,但是在中国大陆,大地震涉及的人祸仍被掩盖、责任仍被疏忽,揭开真相的文学、影视作品仍然被禁。除此之外,大陆实行上网实名制后更加紧对网络的控制,以及越南政治改革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等,也都是本周香港媒体关心的问题。
香港专家谈中国高速增长
中国国民经济今年上半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前六个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加了10.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9个百分点。就此,中国领导层召集了党外人士,就中国经济过热举行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尽更大的努力抑制中国经济过快增长。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香港主教说北京不再自己任命主教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政局又发生急剧变化。前香港政务司长陈方安生昨天在香港外国记者会发表演讲,宣布筹组一个八至十人的核心小组,为香港落实普选制订具体建议及策略,推动及监察民主进程。另外,香港“信报”出售事宜已经谈妥,中国文人办报的历史即将正式结束。
那是健康正常的爱国主义(一周港媒摘要七月十三日)
四天前,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圆满落幕,香港媒体本周陆续发表一些采访记者和评论,从亚洲观察者的角度论述此次世界杯对欧洲的影响。另外,继上周朝鲜接连试射导弹之后,香港媒体本周关心一个问题:究竟中国对朝鲜还有多少影响力?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
本周,朝鲜不断试射导弹引起了地区和国际媒体的强烈关注,香港媒体也有许多评论。另外,达赖喇嘛最近返回西藏向北京提出了一些条件,香港媒体对此有一些透露。
香港举行七一民主大游行
香港民主派表示,有五万香港市民参加了周六纪念回归的民主游行。示威者要求引入普选时间表。引人注意的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也参加了游行。据信,明年她将整合香港民主派,出选香港特首。请听香港时事评论员邱震海的分析。
一周港媒综述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日本首相小泉今天访问美国,并可能发表共同声明;台湾泛蓝在立法院闯关罢免案失败的后续效应;今年七一,胡锦涛可能在讲话中重申“八荣八耻”;香港公布即日实施优才移民计划,以吸引精英人才。
香港媒体为马英九担忧
本周,台湾政局骤变,继四天前泛蓝举行呛扁大会后,前天台湾总统陈水扁发表长达两个小时的《向人民报告》电视讲话,昨天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发表电视讲话,并回答记者提问。对台湾政局的发展,本周的香港媒体有所分析。另外,本周香港媒体还关注即将到来的“七一”回归纪念日以及中国潜艇专家首次登上美国最大的航空母舰等消息。
一周港媒:内贾德访沪、军机坠毁及“拯救乳房”
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今天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成员国元首外,四个观察员国有三个(伊朗、蒙古、巴基斯坦)派出了元首参加,印度派出了其石油部长。另外,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总统、东盟副秘书长和独联体执委会主席也都作为主席国的客人参加会议。然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伊朗总统内贾德。
中国银行香港上市创下全球第四大首发规模
罗宾·威廉姆斯11月份举办香港演唱会
上万香港居民纪念“六四”17周年
中国银行“香港飓风”的背后
6月1日,中国银行两周前在香港发行的股票进入股市交易,首批股票总额为一百亿美元,是最近六年来全世界股票发行量最大的一次。南德意志报指出了中国银行这场“香港飓风”背后存在的问题:
一周港媒综述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香港政权移交六周年之际,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将访问香港;远华走私案主犯赖昌星是否遣返命运仍未确定;彭定康时代港府政治顾问加入香港公民党,被认为是英国渗透香港政党。
经济学者姚嘉慧谈中国银行上市
中国银行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前,人们认购股票的热情很高,招股率超过预计。经济学人士、中国银行问题专家姚嘉慧女士(KaWai Yiu)接受德国之声采访,就中银上市的背景、意义以及前景等专题做了解答。
香港利丰公司走入德国嘉士达-客万乐
香港利丰贸易有限公司(Li & Fung Ltd.)今秋将庆祝其百年大寿。它自己买了一个大礼品:它想要买下德国贸易商业集团嘉士达-客万乐(Karstadt-Quelle)的进口贸易部分,买价大约为1至2亿美元。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香港媒体对此有所关心。另外,继美国国会议员上周首次要求小泉承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有香港舆论认为北京应利用国际因素向日本施压。另外,明年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之际,胡锦涛可能正式以国家主席身份访港。
世界规模最大的葡萄酒展香港开幕
*
香港媒体反思大陆之不反思文革现象
五月十六日是中国文革四十周年纪念纪念日,香港媒体发表了大量纪念和反思的文字,同时也报道了中国大陆内部一片失语的现象。德国之声香港特派记者编集如下。
中国银行下月隆重上市
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6月1日将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对中行首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市场有传,先期预定开始仅两日之内,中行收到的影子订单已超额认购两到三倍。
科赫州长在香港满意总结他的中国行
港媒焦点:中日对话和大陆紧追台湾
本周香港媒体聚焦的焦点主要有:中日第五次副外长级对话在中国举行,中日之间如何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以应对两国关系中的各种危机;北京权威学者忽然又提出二十三条立法问题;大陆经济竞争力紧追台湾。
过境外交与香港民主
台湾总统陈水扁的“过境外交”遭到了严重挫折。美国政府拒绝陈水扁在出访巴拉圭和哥斯达黎加途中在美国大城市停留。新苏黎世报回顾了陈水扁的历次出访并写道: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2006年5月4日)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主要有:陈水扁过境美国的努力受挫,这背后折射什么问题?香港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不久将访问美国,香港泛民主派成员担心梁爱诗此次美国之行,可能会引发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另外,香港媒体引用外电透露,中国可能在两年后建成航母舰队。
意外:德国女羽胜香港半决赛遭遇中国
吴邦国力挺陈良宇 (一周港媒摘要2006年4月27日)
本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其在沙特、摩洛哥和非洲的访问。与此同时,中国内部在上海高层的人事方面也有最新的消息;十四个中国入门网站,最近关闭了六百多个不良论坛。
香港媒体热评胡锦涛访美
本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是香港媒体关心的头号新闻。北京时间今天晚上,举世瞩目的“胡布会”就将上演。对于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本周香港媒体有很多评论。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2006年4月6日)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聚焦以下问题:昨天是“四五”运动三十周年纪念日,“四五”运动早已在中国获得平反,但由于八九年的“六四”,这一话题似乎又变得敏感起来;温家宝访问澳大利亚,与澳方签订和平利用核能协议,也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
香港媒体谈纪念文革、陈日君主教和中日关系
香港主教陈日君本周从梵蒂冈返港,但陈日君和北京之间的关系依然敏感;在中国国内局势方面,巴金倡导的文革博物馆迟迟未能落实,而且仅仅一个文革摄影展也在日前遭到取缔。另外,日本前首先桥本龙太郎今天访华,也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
香港报刊透露教皇本笃十六世可能访问中国大陆
*
陈日君被教皇正式任命枢机主教
周五,教皇本笃16世在彼德大教堂召开枢机主教全体大会,新任命了15名枢机主教,其中有三名来自亚洲,包括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以下介绍什么是枢机主教大会、枢机主教以及新红衣主教陈日君。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2006年3月23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本周访问中国,中俄两国高层用尽高级形容词来描绘两国的合作关系,但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希望的石油管道却没有最后落实。另外,胡锦涛访美和中国记者师涛的命运也成为本周香港媒体关心的问题。
西方的香港:维也纳在东欧转盘上腾飞
大康采恩们坐镇维也纳,操纵他们的东欧业务,这给维也纳这个多瑙河畔的大都会带来了货真价实的经济奇迹。如果说东欧跟中国有类似之处,维也纳有点相当于香港的地位。经济学家们认为,德国应该学习奥地利的成功经验。
港媒对两会的独到发现
本周,每年例行的“两会”在北京召开。香港媒体在“两会”上颇有一些独到的发现,比如除了黄菊缺席之外,海军司令员也缺席此次两会,而且军方人士的回答颇让人有些疑虑;广东官员忽然众口一词地对省委书记张德江表示支持;香港特首曾荫权在北京虽然没有受到胡温的接见,但却获得北京高官的肯定。
为防禽流感,香港要降低与限制活鸡存栏量
对付禽流感:世界需要香港经验
1997年,香港首次爆发禽流感,造成6人死于H5N1禽流感病毒。所以香港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在力度方面堪称世界之最。香港微生物教授袁国勇8年前就对此有所风闻。他建议人们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卫生措施尽管简单,但是香港的经验显示,它是非常有效的。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的报道。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胡锦涛访美前夕,中国再释放异己人士,并大量采购美国的客机;“两会”召开前夕,北京关闭三个极左派的网站;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反击保守派人士;中共政治局认为政改流产主要归咎于外国势力的介入,内定勾结外国势力的反对派为“敌我矛盾”。
从一国两制到一网两制
中国政府对媒体加强控制和美国一些互联网大公司听命北京的做法受到广泛谴责是最近几天德语媒体的主要题材之一。德国金融时报写道:
数千名穆斯林星期五在香港因漫画事件举行示威
香港关注黄菊张德江邓力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公开露面,其健康状况引起了关注;而另一名政治局委员张德江最近在广东遇到“倒张风潮”,也是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问题。另外,素有“左王“之称的前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邓力群最近发表回忆录,历数赵紫阳的不是。以下是德国之声驻香港特约记者做的媒体摘要。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二零零六年二月九日)
本周,中国传统的新春假期正式结束,但中国国内围绕《冰点》被查封后的风波却仍持续不断;而针对全球瞩目的漫画风波中欧洲知识分子的表现,香港媒体本周也有评论。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本周,香港媒体关心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四月访问美国;北韩领导人金正日秘密访华后“彻夜难眠”,决心改革北韩经济;另外,中国国内的黑社会正进入高发期。
克制加怀柔-北京对香港的新政策
中国的经济自由化在加速进行,而政治却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对记者的宣判和武警镇压维权民众就是证明。这是新苏黎世报驻中国记者对中国当前形势的概括,但他在香港观察了当地政治改革的形势后注意到,北京对香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九日)
前天是中国前领导人赵紫阳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最近几天,赵家所住的北京富强胡同非常平静,亦无身穿警服的警察把守,但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对此,本周香港媒体都较为详细的报道。另外,广东省委书记因警民冲突、滥杀群众而被迫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检讨。
香港将出版《年轻时的赵紫阳》
1月17日是赵紫阳去世一周年纪念日。同日,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将推出一本名叫《年轻时的赵紫阳》的书。该书的作者是河南省滑县前中共党史办公室主任刘守森。这本书是他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写成的。
一周港媒综述:关注北京人事动向
新年伊始,北京就传出中层官员调动的消息;有消息说,中共十七大可能将政治局常委由目前的九人恢复减少到七人。另外,关于原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刘广智和新加坡记者程翔因涉嫌间谍案件而受审的情况,本周香港媒体也有最新的透露。
中国银行香港上市就在年初
香港媒体聚焦曾荫权和汪道涵
本周的香港媒体聚焦于曾荫权访问北京和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去世这两件事。
一周港媒综述:拉倒政改,政改拉倒
本周香港立法会以34票赞成,24票反对,一票弃权,否决了特区政府就2007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议案。香港特首曾荫权和北京驻港机构虽然事先做了很多拉票工作,但最后在泛民主派阵营内只有刘千石一人投弃权票,其他人全部反对。香港各大媒体都予以了详尽的报道和评论。
前一页面
第99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