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可能释放程翔
香港回归中国十周年之际,因被指责为间谍而入狱的香港记者程翔可能获得释放。由香港《苹果日报》透露的这条消息,这几天成为香港社会关注的几大焦点之一。另外,对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反思,这几天也开始在香港媒体出现。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采编如下。
与香港军事评论员平可夫谈俄美反弹道导弹冲突
俄美围绕美国即将在东欧国家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发生的冲突,在全世界引起连锁反应,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中国官方媒体虽然一再发表专家分析,认为俄美再度冷战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知识分子和国家完全界依旧不能十分放心。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俄美可能发生进一步地缘冲突,带着这个问题,本台中文部记者一通采访了香港军事评论员平可夫。
中信集团即将在香港上海上市
融冰之旅和香港珠宝店骗案
中国总理温家宝本周访问日本,进行融冰之旅,引起香港媒体高度关注。此外,前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通过暗访的形式揭露了一些旅行社与香港部分珠宝店家互相勾结,用假货蒙骗大陆旅游者。此后香港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对旅游业中的害群之马进行惩治。这也成为了上周香港媒体报道的焦点话题。德国之声记者采集如下。
中国沪深交易所总市值超过香港
一周港媒综述(2007年4月7日)
被称为“亚洲最富有女人”的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不敌癌魔,在养和医院留院数天后,本周二离世,成为本周香港媒体的重大新闻。但没有想到,龚如心居然因为嫌医疗费昂贵而长期没有就诊。另外,北韩在澳门汇业银行的美元资金能否解冻,将直接决定原定下周举行的六方会谈能否按时举行。
读者来函集(2007年4月第1期)
针对‘梵蒂冈寄望中国青年’一文,读者来信阐述了中国宗教现状。绿茶当尿样杭州城丑闻也引来了病理检验中造假的鲁尔区乌龙事件。读者同时对香港选举,台湾归属,物权法等题目表示了关注。
反右运动五十周年章诒和接受香港媒体采访
本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中俄关系近年在政治、安全、地区和全球外交层面都有日益密切的迹象,香港媒体对此有所评论;在中国反右运动五十周年之际,章诒和接受香港媒体专访。下面是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采集的一周香港媒体。
奥运马术赛在香港举行
由于中国没有向国际兽疫局定期报告中国马匹传染病情况,所以2008年奥运马术比赛的各国马匹如在北京参赛,比赛后须在中国经过数月隔离才能返回原地。对于马术运动员和马匹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额外负担,所以国际奥委会把马术比赛改在具备条件的香港举行。德国历来是马术比赛金牌霸主,所以南德意志报尤为关注这一赛事在香港的准备情况:
动物保护组织香港发行“生态”海鲜手册
法新社香港报道,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周二(3月28日)在香港推出一本中文手册,指导香港海味美食家们如何在享用鱼和介壳类动物时做到生态保护。
历史性的一天:香港第三届特首选举
香港周日的第三届特首选举向民主迈近了一步。这次选举有两名候选人。这在香港回归中国后还属首次。但香港特首选举非全民选举,而是由选举委员会选出。这种选举制度能够保证香港牢牢控制在北京的手中。
香港特首选举不同于以往
星期日,香港八百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将选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德语媒体注意到这次香港特首选举与以往有所不同。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教皇:为改善梵中关系,陈日君主教应留香港
香港郊区枢机主教陈日君是辅佐教皇处理梵中事务的左膀右臂。本周三(3月21日),教皇代言人宣布,陈日君主教继续留在香港,他的任务是改善中国大陆同梵蒂冈的关系。
中国电池厂女工在德国控诉血汗工厂
总部设立在香港的金山工业集团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电池为主的跨国集团。他们的产品远销欧洲,99年GP超霸电池还获得了香港十大名牌企业的称号。但从2004年至今,该集团旗下的广东省惠州市先进电池厂,却有数百名职工被解雇,其中16人被鉴定为镉中毒,还有几人因无钱医治而中毒身亡。两年来该厂职工上访未果,本周两名来自该厂的工人代表现身德国,希望寻求德国工会及各界人士的帮助。
港媒看两会和中日关系
昨天,中国全国人大闭幕,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这一消息成为今天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的头条新闻。
一周港媒报道摘要(零七年三月十日)
本周,每年一次的“两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的“两会”究竟是否开始摆脱“民主花瓶”角色?另外,陈水扁接连两次发表“四要一没有”后引起国际间广泛关注,美国方面对此又是如何评估的?对此,本周的香港媒体都有报道和评论。
反腐败是香港媒体对两会的关注焦点
中国大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本周陆续揭幕。今年的两会是本届最后一次年会,同时也是在今秋中共将召开“十七大”的背景下的一次两会,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这一事件也引起了香港媒体的密切关注。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摘录如下。
港媒看两会人事变动及邓小平逝世十周年
备受瞩目的2007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序幕。香港媒体两会人事变动可能对大陆政坛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此外,邓小平逝世十周年也是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重点。
香港政府开始审议一项关于公共传播领域的评审法规
香港一向被认为是亚洲新闻自由度较高的地区。但是2006年香港政府开始审议一项关于公共传播领域的评审法规。这一举动被认为会影响香港媒体的报道空间和独立性。本台记者石涛就此采访了香港电台资深英语编辑克里夫贝尔先生。
中国内地赴香港的“分娩旅游业”优越性
爆竹一声除旧岁,农历丁亥年将给香港带来生育高峰,这不仅因为港人笃信猪年生儿育女大吉大利,也因为内地活跃的“分娩旅游业”开展了安排孕妇到港分娩的业务。法兰克福汇报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内地孕妇在香港生育的“优越性”。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港媒关注台湾国民党动向和曾荫权前景
中国新年前夕,香港媒体依然密切关注中国大陆、香港内部以及两岸之间的局势发展,其主要焦点有:马英九辞职后,国民党内的动向;香港特首曾荫权可能争取香港在五年后达到普选目的。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采集如下。
香港媒体与新闻自由
香港一向被认为是亚洲地区新闻自由度较高的地区。在记者无疆界组织2006年的全球新闻自由排行榜中,香港在亚洲位居第四,仅次于韩国、台湾和日本。而香港电台在维护本地新闻自由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该电台一向被视为是港岛地区最具批判性、最为中立的媒体之一。去年,香港政府开始审议一项关于公共传播领域的评审法规,这一举动是否会影响香港电台等媒体的报道空间和独立性。
香港厨师也在死者名单中-越南黑帮显影柏林旧案
锡滕森中餐馆血案7名死者终于全部辩认出来了,又多了一名香港人。这个罕见的大案继续让全德国的记者忙碌:越南嫌犯被捕让一些媒体把方向转向越南黑手党,大探其近年来在德国的作为;有的媒体采访了案发日也许是最后的就餐者;有的媒体探访了被捕越南人的住处-田园风光中的一幢“亚洲楼”。两名越南人的律师已经提出逮捕抗诉。德国之声记者综合报导如下。
中餐馆血案:两名越南人被捕两名香港人证实
在一片怀疑中国黑手党的声浪中,案件的结果却很可能出乎许多德国媒体的意外。继昨天警察搜查了不来梅的一个住处后,今天警察宣布逮捕了两个嫌疑人。这两个人是越南人。警方刚才已经公布4名受害者身份。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香港特首曾荫权争取第二届任期
*
迎猪年庆回归—香港翘盼政经好景
日历翻到狗年年尾,金猪翘首在望。动感之都香港笼罩在一片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之中。铜锣湾时代广场进入“苹果倒数”、世贸中心邀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表演2007分钟踢跶舞。这是一个别具意义的新年。回归十年,风雨十年,东方之珠光芒依旧。
亚洲禽流感又有抬头之势
生病的家禽先是发烧、呼吸困难,然后出现腹泻现象,最后全栏的家禽都被感染,然后就不再下蛋,不久便死亡。这是一种家禽中传播的疾病,被人称为禽流感。现在让人担心的是,这种禽流感已经有能力从家禽传播的人的身上。到底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会感染禽流感,以及禽流感在什么情况下会在人和人之间传播——这些问题,人们还没有答案。
港媒:中国网民崛起,妓女游街事件
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圣诞节前的一期《亚洲周刊》选出“中国网民”为风云人物,并称这个估计二亿人口的群体,在意识形态真空的大气候中,以名不见经传的身份,颠覆了主流权力结构。深圳市福田区官员首次公开为将妓女和嫖客示众辩护。
回归日,澳门举行反腐游行
澳门主权移交中国7年后,社会治安明显改善,经济指数在博采业的带动下年年攀升。据估计,2006年澳门博采业收益将达到68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12月20日,澳门举行了回归7周年纪念活动,当地工会却在纪念日组织了600人游行,抗议官商勾结和黑工问题。这是7年来澳门回归纪念日首次发生类似抗议活动。
舒茨-德国在港第一驯马师
香港人爱马,更喜欢赌马。每个星期的周三、周六,香港赛马场都会吸引上万名观众前来观看赛马。让马儿发挥的出色,拿到冠军是每一个驯马师的梦想。为了这一愿望,香港赛马会特地从德国聘请了一位来自德国的驯马师,安德拉斯.舒茨。上任一个月后就已经赢得了7场比赛的桂冠。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带您一起走近这位来自德国的驯马师。
中国新股上市领导世界潮流
德国股市在苦苦挣扎,而中国股市却蒸蒸日上。中国刮起的上市风暴席卷了世界,也让德国人看得眼晕。
香港特首选举首次将有反对党竞选
*
香港最大特点就是“挤”
与北京一样,香港也是一个“挤”字。不过香港的拥挤体现在居住面积上。用旅居香港多年的美籍德国摄影师沃尔夫的话说,香港在不断增高,香港市民居住得越来越挤。南德意志报写道:
朗朗与奥迪:顶级里的合作
周日,中国钢琴演奏家朗朗在慕尼黑将自己的中国作品DVD专辑“朗朗黄河之子”介绍给了观众,到场的来宾里包括奥迪汽车集团理事会负责市场推销的维伊勒尔经理,不过,这天,他不是一位普通的观众。在轮到他讲话时,维伊勒尔告诉人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已成为奥迪世界大使”。
香港-伦敦只要100欧:首条远程廉价航线开通
成为世界之最的工商行上市
中国工商银行周五才上市,但一周前就引起行界的特别关注。就机构和个人的认购情况看,中国第一大银行的上市将成为世界之最,而银行本身将由此上升为世界第7位金融机构。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零六年十月十九日)
朝鲜可能进行第二次核试验的消息,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决议案之后,可能再次激化朝核危机局势。这几天,香港媒体对此予以了密切关注。另外,两岸关系和大陆内部局势也在本周香港媒体的关心范围之内。
一周香港媒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心的一个重大新闻,就是朝鲜核试验。如何评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的“破冰之旅”,也是香港媒体关心的焦点。台湾的倒扁运动到底走向何方,本周香港媒体也有思考。
一周香港媒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有2个:首先是北韩宣布将进行核试验;其次是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十月八日访问中国。
香港媒体报导陈良宇各有独家角度
本周,中国国内局势发生的最为重大的事件,就是中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突然免职。这一事件的特点和影响到底如何?另外,有日本“鹰派”之称的安倍晋三本周正式上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到底是面临新的危机还是新的转机?对此,本周香港媒体都有独家报道和分析。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综述如下。
香港选举与胡锦涛漫画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香港选举委员会选举即将开始,北京可能允许香港同时有不同背景的人选参选,而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至今一直没有表态是否将参选特首。另外,中国首次出现胡锦涛的漫画像,官方至今尚未任何正式反应。
米老鼠和唐老鸭庆祝香港迪斯尼乐园开业一年
三子金正云最得金正日赏识(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最关心的事件之一,就是北韩领导人金正日究竟有没有秘密访问中国?香港记者程翔间谍罪名能否翻过来?另外,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究竟如何反思毛泽东其人?台湾局势发展,美国到底有些什么考虑?这些也都是香港媒体本周关心的内容。
香港媒体关注“上海帮”命运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十七大前夕,北京对“上海帮”下手;由于台风袭击造成重大损失,北京中央电视台将矛头对准福建省领导人;中国上调楼宇按揭利率,但购房者心理压力却并非因此而减轻;前香港保安局长叶刘淑仪谈香港政治体制改革。下面是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发来的香港媒体摘要。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八月十五日,日本首相小泉最后一次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韩两国的强烈抗议。但在中国国内,民众的抗议活动也遭到官方的管制。从现在开始,北京居民收看境外电视将受到限制。另外,香港记者程翔因所谓间谍罪在北京受审,也成为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另一条重要新闻。
中文维基年会将在香港召开
由全球最大的网上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中文社群所举办的第一届“中文维基年会”现正接受报名。活动将于本年8月26至2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对于本次年会,本台记者采访了2006中文维基年会香港工作小组负责人卢荣基先生。
增值税毁灭购物天堂-彭定康给香港火上浇油?
前港督、现任欧盟外交专员的彭定康在香港和大陆期间的言论引起了中国和香港的强烈反弹。他临回英国前说香港实施增值税是“不合理”的,更激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愤怒。被法兰克福汇报称为“向来温文尔雅的”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也公然怒斥了彭定康,而且“用的是广东话”。德国之声报导如下。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回忆录《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首发式在京举行,书中透露中英香港交接时的一些细节;面对北京高调支持香港前卫生署长陈冯富珍竞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世界各国目前仍未明确表态;中东局势继续向恶化方向发展,犹太民族和美国政府都须深刻反思。
香港就监听电话立法引起泛民主派不满
一年前,香港特首曾荫权颁布一项行政命令,授权执法机关使用窃听器及其他秘密装置调查犯罪活动。这一举措引起了泛民主派的批评。香港民主派立法委员长毛梁国雄向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司法复核这一行政命令是否侵害了基本法中规定的人身隐私权。香港高等法院表示,目前香港在窃听方面的立法仍然是一片空白,要求政府在今年8月8日之前,通过立法程序。但是新的《截取通讯及监察条例草案》还是遭到了民主派的反对。
读者来函集(2006年7月第4辑)
中国观察员杜兆宇在黎以之战中遇难,引发了读者“国家要自强”的感慨。同时读者对香港居留权、中德婚姻中的签证问题、德国老专家中国发挥余热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前一页面
第98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