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看香港经济政治前景
为了巩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香港和新加坡正在国际上争取高级人才移民。德国金融时报观察了香港和新加坡之间的这场竞争,认为香港在经济上略胜一筹:
香港市民争购数码电视 环保组织发出警告
数码高清晰电视转播技术将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在香港地区启动。一些香港市民为了能更好的收看高品质的数字节目争相购买高清晰超薄液晶电视。但香港环保组织呼吁香港市民在丢弃旧电视时要谨慎小心,应警惕旧电视释放的毒素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德国之声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香港环保机构的相关人士。
港媒看福田访华-香港民主派调整策略
本周,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成为香港媒体关注中国新闻时的主要焦点。另外,周六,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香港是否在2017年实行普选进行表决,香港民主派的策略似乎有所调整。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采编如下。
胡锦涛警告地方诸侯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警告地方诸侯;中共中宣部实际上剥夺了人民的知情权,也剥夺了中共高层的知情权;朝鲜正在采取弃核强硬和外交开放的双重策略。
北京的经济主导论与香港一拍即合
香港特首曾荫权上个月刚刚赴北京述职归来, 今天上午又向北京递交了关于香港民主改革的施政报告。 报告没有明确香港实行普选的时间, 但却表明, 2017年之前不会实行普选。从97年香港回归以来, 实行普选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话题, 而具体的时间表也是一拖再拖。 香港人对此反应各有不同, 民主派深表失望。
一周港媒(零七年十二月八日)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日本首相福田的对华思路渐露端倪;陈方安生获选后接到刀片恐吓;北京目前无意与陈方安生接触。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零七年十一月十日)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中国新闻时政的焦点,主要放在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俄罗斯,彭丽媛高调到莫斯科表演,以及十七大后中共中层干部的调动上。
李柱铭广受抨击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有:香港民主党立法会议员李柱铭因在呼吁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给中国压力而遭到群起围攻。本周香港亲中报纸继续有攻击言论出台。另外,在胡锦涛提出两岸和平协议的建议后,北京与民进党之间究竟是否存在互动空间,本周的香港媒体对此也有关注。
嫦娥一号升空,没有高层领导人到场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中国问题焦点主要有:“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但为什么没有高层领导人到场祝贺?十七大人事的后续发展究竟如何?
香港媒体:十七大进行时,官落谁家
本周,中共十七大正在北京举行,因此自然成为香港媒体关心的主要焦点。各报均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零七年十月十三日)
本周,香港媒体集中关心打击焦点就是下周一即将开幕的中共十七大。另外,中纪委在侦破陈良宇案件时,首创“卧底”方法。
台湾防中国入侵香港靠大陆繁荣
周三,台北以阅兵式庆祝“双十”国庆。陈水扁发表讲话,把中国称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这说明台湾正在加强战略,防备中国入侵。新苏黎世报报导了香港的繁荣。德国之声摘译如下。
一周港媒
本周,南北韩峰会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而香港媒体除了关注峰会的议题外,也对峰会的氛围格外关心。另外,中共十七大召开在即,自然也成为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周港媒(零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本周,香港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陈炳德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而前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内定接任今年已72岁的曹刚川国防部长职务;福田康夫内阁即将上任,对中日关系将有什么影响。
香港:经济形势大好,政治激情减退
香港回归中国已经整整十年。尽管在民主道路上迈出了一些小的步伐,但对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区来说,实现普选仍然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目标。在5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即17大召开前夕,港人对未来的香港政治发展有何展望?
一周港媒摘要(2007年9月8日)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中国大陆政治新闻主要有以下一些:已故政治局常委黄菊的妻子被调查;江泽民亲信、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被免职。
一周港媒(2007年9月2日)
本周,中国大陆政坛爆出一系列丑闻:首先是财政部长金人庆因“个人原因”辞职,然后是刚刚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前驻港部队司令刘镇武也遭到调查。另外,中共十七大即将召开,但香港媒体注意到,中共决定召开十七大的程序似乎有党章规定有所不符。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聚集的焦点是深圳工人举行罢工并与警方对峙、陈水扁出访中美洲是否真的“忍辱负重”?美澳日印四国联盟是否针对中国?
一周港媒
本周,凤凰卫视在中国大陆受到限制的消息,在香港《亚洲周刊》成为引人注目的消息。同时,中国当局在十七大前对国内报刊进行整顿的消息也成为香港媒体关注焦点。
锡滕森中餐馆血案即将开庭五人齐上法庭
震撼德国和世界的锡滕森年余酒楼凶杀大案终于到了清算的日子了。8月22日,5名越南籍嫌犯将在县城施塔德法院面临法庭的审判。在那个血腥的夜晚,7人倒在血泊中,其中有香港裔的老板夫妇,和香港籍的大厨。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上海合作组织最近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此外,朝鲜为何突然改变主意,愿意举行朝韩峰会?在香港方面,虽然经济近年不断好转,但港人似乎越来越不快乐。
香港实事评论员邱震海谈达尔富尔危机与08奥运会的关系
2008年奥运会进入倒计时状态,关于是否应该因达尔富尔问题而抵制这次体育盛会的争论愈演愈烈。香港独立实事评论员邱震海认为这种想法太过偏激,不会取得实效,但是会给中国政府施压。
香港关注:陈良宇儿子被捕和上合组织军演
上海前市委书记陈良宇日前被正式开除中共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其儿子也在国外被捕并可能引渡回国,陈良宇精神已陷崩溃。另外,上海合作组织首次联合军演,胡锦涛和普京都将出席,但哈萨克斯坦却不允许中国军队过境,因此解放军只能绕道一万多公里进入俄罗斯。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发来本期香港一周媒体摘要。
香港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宋敏教授谈中国通胀隐患
中国国务院7月19日公布总体经济情况,数据显示中国存在通胀问题。通胀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政府可能采取哪些遏制措施?本台记者文雨就以上问题采访香港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宋敏教授。
金钱刺激下的中国运动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开始后,中国的尖端运动员一旦取得奖牌,身价将以黄金来衡量。金钱正在刺激体育明星以及那些目前尚且不为人知的田径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世界报以这段话谈起了中国的奥运金牌“119工程”:
港媒:温家宝遭遇麻烦?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中国总理温家宝面临明枪暗箭;中共十七大代表选举,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戴秉国名落孙山;“七七事变”七十周年,中日两国如何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审视双边关系。
"不排除香港2012实现双普选"
不久前,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新的政改绿皮书,新的政改方案设计香港最终实现普选时间表。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北京曾经暗示,将对香港的权力进行限制。德国之声驻香港特约记者邱震海对此进行点评。
香港专家分析台湾公投加入联合国的努力
台湾总统陈水扁在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同时,国民党08年总统候选人马英九计划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加入联合国。香港中文大学王家英教授分析动机何在。
港媒谈七七
七十年前的今天,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事端,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也由此拉开序幕。针对“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纪念”,香港《明报》评论道:
香港年复一年日益中国化
香港回归十周年是最近几天德语媒体国际版上的常见题材。波恩出版的总汇报认为,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保留了英国的司法传统,但在政治上决不松手:
香港也有忧:新闻自由和民主
10年前英国交还香港主权时,对香港的前途不乏悲观的预言。但这些预言大多并没有变成现实:香港并没有变成共产党统治下的一个省,在与上海的竞争中也没有丧失其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人仍享有言论自由。北京做出的维持香港社会制度50年不变的承诺大体上得到了遵守。尽管如此,回顾过去10年的香港,并不都是令人欣喜的变化。下面是德国之声中文广播记者撰写的背景报道。
香港媒体:香港成了中国变革新根据地
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已经整整十年。到底如何评价十年来香港的“一国两制”?未来的中国如何更好地善用香港,用好香港?本周的香港媒体对此都有评论。评论对香港十年普遍持肯定态度,对香港的地位有了新的定义。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发来如下媒体评论选。
当年被江泽民“捧红”的香港“宝娃娃”:要再访江主席
2000年10月,一名香港女记者因为连续追问“中央钦定特首”的敏感问题而使得江泽民龙颜大怒。这名香港记者就是有着“新闻之花”、“宝娃娃”美誉的——张宝华。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当年被江泽民怒斥问题“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太无知,有点幼稚)”的前有线电视台美女记者张宝华接受了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的采访。
香港:英国当年有些虚伪
香港回归中国10周年之际,新加坡国立大学施雷弗格特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采访时称赞“一国两制”是一个成功的模式,而伦敦政府当年曾有某些虚伪表现
一国两制:“别无选择,非常成功”
7月1日香港回归大陆10周年来临之际,聚光灯已经纷纷就位,特首曾荫权将再次打理一下他那一丝不苟的领结,毕恭毕敬迎接来自北京的终极首长。回归10年,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港府汇报交作业,胡锦涛验收邓小平留下的一国两制“试验田”。
香港的成功“不靠旅游靠经济”
10年前的7月1日,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回归之前人们对香港的前途不乏关注和担忧。香港的经济繁荣能否持久下去?共产党的统治是否会破坏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回归后的最初几年,香港的经济确实遇到过麻烦,不过近年来又恢复了景气。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香港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香港好比大陆的情人
时光如白驹过隙,香港回归一瞬间已经整整十年。香港十年的变化是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新苏黎世报认为,“在经济战线上,这个前英国殖民地的光辉尤在,但在发展全面民主方面看起来却不那么令人高兴”:
香港回归10年大事记
10年之前,英国结束了对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香港重新回归中国。这10年之中,尽管有阳光也有乌云,但是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华。德国之声中文网将回归10年以来最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一周港媒(2007年6月24日)
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日前突然抵达平壤访问,引起了外界密切关注,也引起香港媒体对其动机的猜疑。另外,台湾军情机关竟然以牺牲第一线情报人员来为自己推卸责任。本周的香港媒体对此也有报道。
新加坡专家分析香港回归十周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施勒福格特教授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评估香港回归后的变化。
香港商人欲收购英超球队
香港商人杨嘉诚(Carson Yeung)向英超俱乐部伯明翰表达了自己想收购该俱乐部的意向,并且已经派自己的助手抵达伯明翰,考察俱乐部的财政状况。上赛季,杨嘉诚就曾经希望以1.2亿英镑收购升班马雷丁,英国媒体还盛传其曾经试图收购维冈和谢周三等球队。这次杨嘉诚可以说是志在必得。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如下: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二零零七年六月十六日)
台湾国民党零八年大选提名人马英九日前在印度提出两岸“互不否认”建议,香港媒体对此有所评论。另外,香港回归中国十年即将到来,究竟如何看待过去十年的“一国两制”?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大陆的贪官与香港的清廉
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可能因卷入贪污案,在接受调查期间疑为自杀身亡的消息,震动了内地政坛。中共高级干部近年贪污盛行,但刚刚去世的香港银行家、中共老地下党员庄世平则是两袖清风,形成截然反差。对此,本周的香港媒体有详细的报道和评论。
香港记协主席张炳玲谈香港和大陆新闻自由
作为香港记者协会关注中国问题小组召集人,张炳玲在不久前全球支持中国与亚洲民主化大会上就中国大陆新闻自由作了发言。请听采访录音。
香港富商刘銮雄购波音787作个人专机
*
在中国执教的外国教练
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中国除了加紧建设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外,大批聘请的外国教练正在培训为中国夺取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每日镜报介绍了在中国执教的外国教练后写道:
回归十年 新闻自由在香港如“温水煮蛙”
5月14日-16日,全球支持中国和亚洲民主化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在自由提问中,香港记者协会执行委员张炳玲女士询问包括欧盟议员巴顿(Batten)等在内的众多亚洲问题专家:“香港回归10周年了,你们是否关注过香港的选举,香港的新闻自由问题?”在座的专家竟然鸦雀无声……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如下。
一周港媒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对中国政治的关注焦点分别是-
杨洁篪更适合中共领导集团
上周五,中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四名新部长。驻美大使杨洁篪接替李肇星,成为中国新一任外交部长。新德意志报写道: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去世引起与中国大陆近在咫尺的香港媒体的密切关注。另外,朝鲜日前举行规模盛大的阅兵式,香港媒体对此也有评论。
前一页面
第97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