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香港回归后最大游行;金正恩平壤招待习近平;特朗普连任选战正式开打……刚过去的一周,哪些新闻最受您关注?
德国之声座谈节目 对话黄台仰
获得德国政治庇护的香港人黄台仰,受邀参与德国之声座谈节目Quadriga。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别摘录节目部分内容,了解黄台仰对香港现状的看法。
抗议者散去 港警方称将严究“违法行为”
经历了15个小时的包围之后,香港警察总部外聚集的抗议者周六早晨大多数已经散去。警方声明称,已经对集结的示威者给予“最大容忍”,但是将对“示威者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跟进”。
德语媒体:别和只在乎利益的北京谈道德
香港特区政府搁置修例、特首道歉后,围绕“一国两制”的诸多争议依然没有平息。本周五(6月21日),德语报刊继续关注这一话题,并分析香港局势的今后走向。
香港6.21包围警总 上街学生有何诉求?
虽然林郑月娥已经出面公开道歉,香港民众仍然对她没有正面回应诉求感到不满。周五,仍然有大批民众集结,德国之声记者从现场回传民众声音。
菲律宾前外长在香港入境被拒 曾怼过中国
菲律宾前外长阿尔伯特·罗萨里奥的律师称,本周五,罗萨里奥在香港被拒入境并被驱逐出境。他曾向国际法庭控告中国“南中国海霸权”以及习近平“反人类罪”。
双城记:香港动荡 新加坡避风?
香港被视为稳定金融中心的地位或因"反送中"大规模抗议而受到动摇。有专家指出,一些公司可能离开香港,转移到新加坡发展。
不满港府未回应诉求 示威者包围警署抗议
虽然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二已公开向香港民众道歉,但不少示威者仍因她没有具体回应诉求,而要求她在6月20日下午五点前回应。眼看她依旧保持沉默,21日早上,示威者开始集结于政府总部外。
德语媒体:用贸易战打选战
德国《时代》周报认为,特朗普现在打经济战主要是为了新选战,跟中国干上后,特朗普的民调甚至出现上升。《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分析认为,中央政府肯定对林郑月娥的表现不满,但”北京需要时间来做决定”。
抗议潮退去 香港社会何去何从?
除了一小部分人仍在坚守,香港的大多数示威者已经散去。但这场让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修订《逃犯条例》的危机还远没有过去。
德国经济部长跟中国谈公平竞争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两个月内两度访华。4月底他是去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一次则是要跟中国谈公平竞争问题。
台湾修订国安法 严惩中国间谍
面对中国持续不断的威胁,台湾周三通过了更为严厉的国家安全法,以便对危害台湾民主制度的行为予以更为严厉的惩处。
不满林郑回应 网民吁周五行动升级
虽然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昨日透过记者会亲自向市民致歉,但此举却未能平息民间团体与民主派议员的怒火。 周日游行的主办方民阵除了会与民主派商讨下一步对策之外,民主派议员也预计将在今天重新展开的立法会议程中,要求香港政府交代上周三警方违例的情况。
德语媒体:香港并不遥远
香港反对《逃犯条例》的抗议浪潮,在一些德国媒体看来,其实是自由民主制度同中国模式的抗争。
香港各界评价林郑月娥的道歉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二(6月18日)召开的新闻会上表示自己对修例风波负有很大责任,她真诚地向香港每一名市民表达歉意。但很多泛民代表表示,林郑月娥没有回应抗议者的5大诉求,他们会继续参加新的抗议活动。
百万港人怒吼 林郑月娥向民众"真诚道歉"
在历经大批群众连日在政府总部附近抗议后,林郑月娥周二与媒体见面,正式向民众道歉,并承认自己对修例工作处理不足。
长平观察:香港人为什么该获诺贝尔和平奖?
林郑月娥称香港人的和平抗争为"暴动"。时评人长平回顾分析三十年前的"四二六"社论对运动的污名,提示香港人不要让历史重演。
德语媒体:香港民众不轻言放弃
《逃犯条例》拟议之初就在香港引起了争论,但这场争论最终能演变成上百万人参与的抗议运动却是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
“反送中”事件中发声的香港艺人
连续多日来,香港民众为了表达对港府修订《逃犯条例》的反对意见而不断走上街头进行抗议。一些香港艺人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游行活动的支持。
黄之锋出狱专访:"这是一场持久战"
香港“反送中”抗争运动出发两次史无前例的百万人游行,至今仍然未结束。特首林郑月娥周日通过政府声明表示道歉,并暂停修例计划。但抗议者依然要求林郑下台,包括刚刚出狱的雨伞运动领袖黄之锋。
客座评论:"一国两制"还是"一球两制"?
香港特区政府强力推动"逃犯条例 "修订,却导致"反送中"抗议浪潮席卷全港,"一国两制"受到高度质疑。政治评论员白信认为,此次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远超出"一国两制"范畴。
四任特首和香港20多年的风风雨雨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至今,香港已经经历了4任特首。前三位已卸任的前特首中,一人提前下台,一人锒铛入狱,命运各有不同。
香港6.16大游行: 两百万黑衣人上街发声
反修例抗议在一名抗议男子牺牲后达到顶峰,让更多人携家带眷走上街头,提出撤回逃犯条例、特首道歉、检讨警察暴力等诉求。
香港抗争者: 我们在对抗的是极权主义
周日参与香港反逃犯条例游行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而其中不乏长期参与香港社会运动的知名人士。 今年四月在“占中九子”审判中被判两年缓刑的朱耀明牧师告诉德国之声,他希望这次的运动能鼓励更多香港人投入反抗极权主义的行列。
香港回归后最大游行 两百万人上街喊“撤回”
虽然在游行的前一天,香港特首已经宣布暂缓修例,但大批民众依旧按照原计划走上街头抗议。 晚间,林郑月娥发出致歉声明,却仍然难以姑息港民的诉求。
处理不当陷被动 林郑月娥或失北京信任?
有观察家认为,由于在贸易战紧要关头给北京制造了麻烦,这位女特首或许将会“乌纱不保”。
墙外文摘:香港两制已败 台湾一中须防
有评论认为,一国两制大败局已成,香港自治已经结束。中共的对台政策,也会同时走向极端。但是,“只要台湾人民不踏入一国的陷阱,就不会有两制台湾方案的枷锁与凌虐”。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英国保守党新党首角逐正式开始;蔡英文民调胜出,确定竞选连任;瑞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使用"中国猪"一词引众怒;香港特首宣布暂缓修订《逃犯条例》 ……看七张图,速览一周大事。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向市民致歉
虽然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订《逃犯条例》,但民阵方面表示,如果政府“只缓不撤”,仍会呼吁市民继续上街抗议。周日(16日),香港如期举行了第4次反修例游行。稍晚些时间,特首林郑月娥向香港市民致歉。
反送中“雨衣男”坠楼身亡 民众献花哀悼致敬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订送中条例后,抗议仍然继续。周六晚间在金钟太古广场发生一起悲剧,一名抗议者爬上平台,与消防人员和谈判专家僵持5小时后不慎坠楼身亡。
专访: 建制派谈暂缓修例
针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六宣布暂缓修例,德国之声采访了自由党党魁钟国斌,他同时也是建制派议员及商界代表。
专访: 泛民派谈暂缓修例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六召开记者会,宣布暂缓修例。公民党党魁、泛民派议员、律师杨岳桥对此接受了德国之声采访。
评论:只是暂时的喘息
就备受争议的修例,香港政府暂停了立法进程。之前,这个曾经的英国殖民地见证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德国之声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认为,港府的让步不是解决问题,而只是暂时的喘息。
德语媒体:港人的抗争“还远没有结束”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港府宣布暂缓修例。而德媒评论称,香港民众的不满绝不仅仅是针对目前被叫停的修例,而是更深远;人们会一直拥有对自由和民权的渴望,这将是“专制者永恒的问题”。
港府暂缓修例 中央表支持 民阵不买单
港府在休会两天后召开新闻会,特首林郑月娥公布其暂缓修例的决定。不过对于这一结果,民主派并不满意,呼吁市民周日如期上街抗议,并要求问责林郑。
德语媒体:香港人不再天真轻信
德语媒体继续关注香港的大规模抗议及冲突。此次抗争运动与2014年的雨伞运动有什么不同?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专访:另一场雨伞运动正在香港酝酿?
香港“反送中”抗议演变为警民暴力冲突后,许多人都将这次事件与2014年的雨伞运动相提并论。香港作家江松涧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采访表示,抗议者从雨伞运动中所汲取的错误教训可能是触发警方过度暴力的原因之一。
港警在清场时过度使用武力了吗?
周三金钟的清场造成81人受伤,香港警方因向示威者发射橡皮子弹、催泪弹而被多方指责过度执法。香港警方则回应,是在自身安全受威胁的情况被迫使用武力;更有亲北京派表示,“若换了是外国军警,早就开枪了”。
11名学生遭拘捕 议员忧港警闯宿舍
在香港警民爆发大规模冲突的隔天,香港警方开始追捕于周三参与立法会外集会的学生,目前已知至少有11人遭拘捕。
美国会隔海“反送中” 中国批干涉内政
美国跨党派议员用法案要求总统和行政单位采取措施,警告香港政府若牺牲民主人权与中国靠拢,将会付出代价。中国为此召见美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抗议干涉内政。
风暴过后,她和他依然来到街头
他们希望,静静的见证历史。他们认为,因为比起个人的一时得失,香港的前途更加重要。
德语媒体:“束手无策”的港府
德国《日报》发表评论称,港府不顾民意而推进修例是“丧失理智”;而德意志广播电台则分析了特首林郑月娥的两难处境——如果她保持强硬态度,香港局势可能失控,如果向示威者让步,她则会被北京抛弃。
"香港社会现在不是只向钱看的"
经过几日的延迟后,大陆民众也开始对香港近日的"反修例"展开讨论。对于港人为何走上街头,官媒称是"受到西方蛊惑",还有中国网友将其解读为"本质是经济问题"。港人则攻击了"有钱就不闹事的墙内思维",强调抗议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专访:北京不容香港挑战权威
香港大规模抗议修法运动是否是一场无望的抗争?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贝恩哈特·巴尔驰(Bernhard Bartsch)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亚洲新闻的采访。
泽林视点:香港活动空间缩小
毫无疑问,香港属于中国。不过,德国之声评论员Frank Sieren指出,把人从一个成熟的盎格鲁撒克逊法治地区引渡给不健全的中国法制系统去,应当不是个好主意。
香港群众包围立法会 警方出动催泪烟清场
香港立法会排定6月12日针对《逃犯条例》的修订进行二读审议,港民因担忧该法对人权与程序正义的保障不足,一大清早便大举包围立法会表达反对立场。虽然立法会因此延后二读,却也没有放任民众聚集,动用武力清场。
风暴后的宁静: 香港示威民众72人受伤
经过一夜动荡,大部份民众都已散去,香港街头暂时回归平静。清早,数百位防暴警察在晚间重新整队,示威者则整理食粮、饮用水、护目镜与头盔。街上到处是散落的纸屑。
德语媒体:香港在沦陷 西方也有罪责
香港市民大规模抗议,继续引发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也有一些评论员就此话题,批评西方政界、商界在面对中国人权问题时的暧昧姿态。
香港历年来的公民抗争运动
自主权回归中国以来,由于担心“一国两制”得不到保障,香港市民、公民社会一直在为维护司法独立、言论自由而抗争。
上万港民反修例的祷声
上万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香港民众彻夜聚集,占领主要干道,瘫痪交通。超过700家商店休息一天,70多所学校罢课,规模堪比雨伞运动。
前一页面
第52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