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蔡英文向北京示威
美台军售、蔡英文过境纽约、香港”反送中“游行,这一切都为因贸易战陷入僵局的中美关系平添了更多的变数。
长平观察:香港为什么不能民主?
香港抗议运动仍在持续。时评人长平认为,香港人的勇敢行动向全世界揭穿中共大外宣的谎言。
香港:示威者要输出“革命”
香港的“送中条例”虽然已被官方宣布“寿终正寝”,但由此引发的抗议运动仍在继续。抗议者们现在又在酝酿更为大胆的,足以令北京头疼的斗争策略:活跃人士们希望能向中国大陆输出香港的“革命”。
“连侬墙”2.0 香港遍地开花
雨伞革命期间诞生的香港“列侬墙”随着6月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抗议活动的展开在香港各地设立起来。“连侬墙”成为香港一道新风景。而最近,这里还发生了一起冲突。
港人追思“反送中”轻生者 绝食老翁劝勿牺牲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二(7月9日)宣布《逃犯条例》“寿终正寝”之后,香港民众的示威力道仍未褪去。此时,新加坡的一份问卷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新加坡人中有超过7成支持“反送中”示威民众诉求。专家对于问卷结果各自提出不同的诠释。
社会信用评级将于香港实行?港府:绝对不会!
就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9日宣布《逃犯条例》“寿终正寝”,政府修订工作“完全失败”的前不久,从中国广东省政府传出的另一个消息,引起了部分港台舆论的警惕。
德语媒体: “一国”还是“两制”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香港主权回归中国2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发现,北京显然更注重“一国”,“两制”原则则在不断缩水。
谁才“爱港”? 从“反送中”到夺回掌控权
自6月9日以来,数以万计的香港人走上街头反《逃犯条例》修正草案。香港目睹了数场大规模街头抗争。专家认为,整个运动的焦点已逐渐从反《逃犯条例》修正草案,转变成捍卫香港的未来。他们也预见了街头运动的下一步。
港媒:中国监管机构欲入股“华尔街见闻”
香港媒体《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官方的互联网监管机构正策划入股不久前被勒令停运的"华尔街见闻"。因为在中美贸易战的过程中编译报道了许多外媒消息,"华尔街见闻"成为了中国政府要管控的对象。
德语媒体:是傲慢?还是无知?
《世界报》认为,面对中国经济越发巨大的影响力,西方似乎在刻意淡忘对香港的道义责任。《南德意志报》驻华记者则担忧地指出,欧洲人的优越感,正在让欧洲在国际竞争中落后于充满斗志的中国人。
林郑誓言改善施政作风 抗议团体批伪善
林郑称 《逃犯条例》寿终正寝,政府修订工作完全失败。她还说,从5年前的“占中”到今日的“反逃犯条例”,都反映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再视而不见。中国官媒主编称,该结果“合乎香港另一种政治制度逻辑的结果”。不过,反对团体和学生对林郑的说法都不埋单。
不顾北京反对 何韵诗现身联合国批中国专制
香港艺人何韵诗到联合国“反送中”,还呼吁人权理事会除名中国。她在中国被长期封杀。在“商人无祖国”的逻辑中,为什么何韵诗敢置广大的中国市场于不顾?
当抗议和警民冲突变成常态
香港示威者选择中国内地游客最多的九龙举办游行。除了“反送中”诉求,也要求香港实施普选。晚上不愿散去的示威者占据旺角和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九龙游行再爆冲突 防暴警未戴证惹议
示威者入夜不散沿弥敦道前行。警民再次爆发冲突。防暴警驱散并拘捕多人,有示威者头部受伤,有人当场被捕。其中有警员称“执行职务毋须戴委任证”,引发民众挞伐。
中国驻英大使就香港问题再发话 斥“冷战思维”
在英国多名政要表态声援香港“反送中”抗议之后,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周日强调,北京不想和伦敦打“外交战”,但是反对某些政治人物的“冷战思维”和对香港事务的干预。他还谈到华为一事,称愿担保该公司不会将敏感信息交给中国政府。
墙外文摘:中共始乱终弃 港人珍重自救
有评论认为,经济强大后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香港。北京对香港的计划并不包括自由企业制度、民主、言论自由和法治的价值。抗议者对未来的担忧是正确的,港人唯有以香港为本位寻求出路。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七一”纪念日香港示威者冲击立法会;美国独立日,今年不一样;德国女船长带难民硬闯意大利海港被捕后重获自由;中美贸易谈判波折不断……以图片形式回顾一周要闻。
德语媒体:李小龙能对香港抗议运动有何启发?
已经辞世数十年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和香港当下的反送中抗议运动,看似遥不可及,却被德语媒体记者联系到了一起。原因是《明镜周刊》记者从如潮水般涌上街头的抗议人群,联想到了李小龙的名言“像水一样吧,水可以柔软的流动,也可以坚硬的凝结”。
“他们不是暴徒”:香港妈妈集会声援年轻人
香港政治对立局面仍无缓和迹象:特首林郑月娥提出与大学生进行闭门会谈的建议被拒绝,周五晚上数千名学生家长举行集会,声援此前冲击立法会的年轻人,呼吁政府接纳香港民众的诉求,同时也勉励年轻人坚持下去,不要轻生。
德语媒体:收集信息与封锁信息
由于信息封锁,很多中国大陆民众对香港发生的抗议活动一无所知。但实施信息封锁的同时,中国政府在收集民众信息方面也可谓不遗余力。
学生坚持5大诉求 拒绝同林郑闭门谈判
香港特首与大学生作闭门沟通的提议,很快遭到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的拒绝。与此同时,香港出现同"反送中"有关的第4宗自杀案。
香港年轻人为何投入“反送中”行列
过去一个月内,大量的香港年轻人走上街头,加入了“反送中”的行列。 但究竟是哪些原因迫使他们一再走上街头,以行动表达对香港政府与社会现状的不满呢?
专访:“林郑下台才能恢复香港经济信心”
香港政府自推动修订《逃犯条例》以来,引起的争议愈来愈大。 随著“反送中”抗争愈演愈烈,中港矛盾也再次浮上台面。 德国之声专访香港经济学者关焯照,请他分析香港经济因抗争而受到的影响。
亨特再表支持香港 不排除制裁中国
中方除了透过外交部重申中国内政不得干预的立场,还罕见的由中国驻英大使召开记者会重述同一观点,谴责英国的“殖民者思维”。英国外交部因此传召该大使,表达不赞同他的发言。
监警调查进行中 港府逮捕十多名示威者
“反送中”示威开始至今,警民冲突频繁,就算是周末的“撑警”活动,也传出暴力事件。周三晚上,香港警方宣布针对诸多事件逮捕多名犯事者,总数约21人。
德语媒体:动荡的香港
本周一,香港示威行动中发生了冲击立法会事件,一些德语媒体认为,这类激进行为恰恰为北京打压香港民主力量提供了口实。
香港示威者:“反送中”示威是人民积怨已久的体现
在周一晚间香港示威者冲击香港立法会后,香港政坛各界与中国政府都各自对该事件作出表态,但在其他参与了“反送中”示威游行的香港人眼中,周一的事件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暴力事件,而是反映了香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绝望,也是香港社会积怨已久的一种表现。
立法会冲击后续: 央视痛批、新华谴责
在香港示威民众冲击立法会后,香港各界人士相继表态。 北京方面也打破沉默,罕见地让香港的抗争画面纳入官媒的新闻版面。 这是在香港开始反修例示威以来,难得在中国媒体上看到的景象。
德语媒体:暴力有损香港民主运动
香港回归纪念日的抗议活动升级失控,示威者攻占立法会的画面触目惊心。德语媒体认为,这场暴力宣泄对港人的抗争运动有害无益,香港民主前景堪忧。
香港立法会满目疮痍 民主派谴责林郑卸责示威者
经过了示威者衝进立法会并在墙上留下许多诉求后,7月2日白天,香港警方在立法会周围拉起封锁线,并在立法会内展开搜证工作。立法会外部周围四处可见坏掉的雨伞及其他杂物,而外围的玻璃也残破不堪。
太阳花学运领袖:香港行动比“太阳花”更强
香港示威者7月1日晚间衝进立法会,在墙上留下许多诉求,还包括“太阳花HK”的涂鸦。这让许多媒体将这个行动定调为“港版太阳花”。德国之声专访太阳花学运领袖陈为廷和林飞帆,他们认为这两场运动大有不同。
示威者冲击立法会 林郑谴责“极端暴力”
7月1日是香港移交22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共建党98周年。这天,香港“反送中”示威民众在一整天的抗议后,傍晚冲进立法会占领。但他们并不恋战,大部份人在警察开始清场之前,便旋即离开。
那一夜 示威者冲击立法会
香港七一反逃犯条例抗议在晚间爆发新一波冲突。部分示威者占领立法会并破坏和喷漆后,港警使用警棍和催泪弹清场。特首林郑随后开记者会谴责示威者“极端暴力”。
香港示威者: “我们会并肩而立,永不放弃”
过去几周,上百万名香港人上街要求政府撤回极具争议的逃犯条例。 专家认为,在香港奋力抵抗中国入侵的同时,这场没有领袖的社会运动再度唤醒了港人的公民参与。
回归日的香港:阴云密布
香港今年的七一游行成为民众表达不满、展示抗争力量的一个平台。而日前台湾音乐人公开支持香港抗议运动,大陆媒体平台紧急终止直播。
香港“七一”的升旗与示威
7月1日,香港回归22周年的升旗礼暨酒会在金紫荆广场举行。然而,升旗礼上虽一片祥和,场外却骂声四起,大批民众集结并试图冲击立法会。
中共建党98年 习近平的台港难题
7月1日是中共党庆。在中共建党98年,统治中国70年,香港移交22年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中共内忧外患不断,中共有了什么变化?该怎么做才能赢得台港民心?
墙外文摘:台湾与朝鲜,中共更容易搞掂谁?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前往平壤,是为了将这个在他看来难以应付、反复无常的部属重新拉入其阵营。又有评论说,身为中共“下一个目标”的台湾,仅仅靠被动、搭“反送中”便车式的抗议北京的扩张可能持久吗?
聚焦七一游行 香港气氛紧绷
“反送中”抗议的延烧将在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纪念日的示威游行中再度爆发。此前的周日,则有民众集会“撑警”,表达对香港警方的支持。
香港抗议运动让政治代沟变大还是缩小?
香港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的时候,政治观点上的代际差异导致不少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不过,事情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反送中”浪潮下 中环海滨向解放军“解禁”
香港“反送中”运动新一轮抗议活动在酝酿之中,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按照当年香港回归前的协议,将正式获得香港核心地段港口的军事使用权。
林郑支持度暴跌 “反送中”示威者寄望G20
周三,继上午的递送请愿书活动之后,香港人又以集会方式,期望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与此同时,香港大学公布的民调显示,特首林郑月娥的支持度跌破历史低点,打破所有前任特首的记录。
“反送中”仍在继续 新策略持续施压
香港“反送中”的示威者仍然以随机的方式在香港各处展开示威抗议活动,包括包围政府公共机关,要求警方释放仍在押的示威人士。同时也有香港市民组织起来,向“反送中”示威说“不”。
德国版“新闻联播”在中国遭禁
据德广联最新消息,德国境内最重要的新闻节目“每日新闻”(Tagesschau)最近在中国当局被全面封锁,原因可能与报道香港”反送中“运动有关。
日设计师挺“反送中” 被耐克紧急下架
近日,又有一款商品在中国大陆因触碰政治红线而被下架。这次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体育运动品牌耐克,主角是日本人,大背景是香港“反送中”示威运动。
曾荫权翻案:香港终审法院撤销其定罪及判刑
香港终审法院周三裁决,撤销对前特首曾荫权的定罪及判刑。曾荫权此前因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名入狱服刑一年。
为在国际报章登广告 港活动人士众筹500万港币
香港活动人士通过众筹募集到500余万港币,计划在G20峰会之际,在国际报章上刊登有关香港修订《逃犯条例》引发争议的广告,唤起关注。
政治与生活双重高压 香港移居台湾人数上升
随着反逃犯条例修订的氛围持续发酵,香港人移民海外的相关讨论又再度成为焦点。 台湾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不少香港人移居海外的选择之一。
中国“不会允许G20讨论香港问题”
G20峰会即将在日本大阪举行之际,中国外交部表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G20不会讨论香港问题。此前美国国务卿曾表示,香港将是美中首脑峰会的议题之一。
墙外文摘:“反送中”将影响台湾大选?
有评论认为,“反送中”与一国两制之间微妙的关系,明显刺激了台湾社会对中国“又爱又憎”的复杂情绪。要分析2020年台湾大选的结果,“香港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
前一页面
第51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