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一家餐馆出现“抗议菜”
吃“催泪瓦斯”,喝“以眼还眼”,再来一碗“五项诉求”——尽管有人提醒餐馆老板不要拿暴力行为开玩笑,但是这家声称致敬“香港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餐馆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赞赏。
漫话国庆庆典之七:三十五周年“小庆”到“大庆”
中共建政35周年的庆典中,不同着装的细节,与盛大的阅兵式看似违和,却似乎刻意贴近着那个时代:除旧布新时代,中国正处于变革的交替之中。
香港示威者个人信息曝光 中国官媒促网民转发
近期在一个俄罗斯的网域(.ru)中,出现了一个叫做“香港解密”的网站,罗列了大批香港示威者与社会运动份子的个人信息。一名香港议员根据一名当事人转述其经历,质疑中国公安可能参与其中。
国际特赦组织: 港警对示威者滥用暴力与酷刑
随着香港警民之间的暴力冲突越演越烈,示威者指控警察滥用暴力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导致社会紧张氛围攀升。 国际特赦组织在9月5日到12日之间在香港进行了实地访谈,发现警方在逮捕及扣留示威者期间,运用不同方式虐待示威者。
国庆安保警戒 香港成重点之一
香港抗议运动延烧至今已3个多月,无疑给中共建政70周年的庆典蒙上阴影。为部署国庆节维稳,公安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反恐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防止暴力恐怖事件发生”。
佩洛西见香港倡议人士 北京斥“是非不分”
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9月18日在华府接见黄之锋与何韵诗等数名香港倡议人士,并藉此向中国政府喊话,表示美国国会基于人权,支持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对此,北京斥责佩洛西等“是非不分”。
德语媒体:中国在笑我们!
德国向中国提供6.3亿欧元的援助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图片报》记者质问:开什么玩笑?《法兰克福汇报》驻华记者则探讨了香港“勇武派”何以在民众中得到这么多的理解与支持。
庇护斯诺登的难民 今在香港身陷囹圄
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出版的新书受到全球关注,背后隐藏的故事还有多少?六年前,逃亡到香港的斯诺登得到难民接济,成功避过追捕。但后者到今天依然无处可逃,甚至遭受香港当局和各方施压。
港人计划十一示威 港府取消焰火表演
尽管担心暴力升级,数月来要求更多民主自由的香港示威者仍计划在中国国庆节当天举行示威活动。而港府于周三宣布,取消原定于10月1日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焰火表演。
黄奇帆: "一国两制"的香港不可取代
随着香港社会动荡,经济下行,有关香港“地位被取代”的讨论也甚嚣尘上。不过最近曝光的一段黄奇帆疑似为专题讲座的视频显示,这位前重庆市长指出,香港地位之不可取代,在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资本进入中国的重要跳板。
黄之锋何韵诗现身华府 促通过《人权与民主法案》
黄之锋与何韵诗是在香港“反送中”运动中,频繁出现在国际媒体上的面孔。在黄之锋拜访完台湾与德国、何韵诗参加完奥斯陆自由论坛之后,两人在华府再度聚首,呼吁美国通过法案,捍卫香港自由。
何韵诗:这不是一场孤独的抗争
香港歌手何韵诗在上周五来到台北,出席2020年的奥斯陆自由论坛。与此同时,香港“反送中”示威运动已经持续三个多月,却还看不到终点。何韵诗说: “这场运动要走到甚麽时候,只有政府才能真正回答...因为可以在系统上真正有所改变的权力,在他们手上。”
在德港人 诉说抗争者故事
“无领袖”是香港反送中运动中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支持抗争的人都尝试在寻找自己的岗位。虽远在他乡,一群在德国生活的港人亦希望出一分力。他们把抗争者的故事带到柏林,以争取支持。
重塑香港城市形象 林郑欲从民生入手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在抗议活动的影响下,香港的城市形象受损,港府曾请国际公司帮助做一些国际公关,但遭到拒绝。她计划下周启动与民间代表的对话,并着手解决住房和就业等民生问题。
穆迪将香港信用评级展望调至“负面”
继不久前惠誉下调香港信用评级之后,另一家知名评级机构穆迪也释放出警示信号,将香港的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该机构指出,抗议运动和政府之间的对峙持续越久,香港作为全球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弱。
德语媒体:柏林不会跟着喊“解放”
上周,德国外长马斯在柏林同香港抗议运动代表人物之一黄之锋会面,引来北京抗议,如何评价这一举动,德语报章仍在讨论。此外香港抗议运动新的“主题曲”也引起德国媒体的注意。
港警不认同滥权 有人意兴阑珊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与商界会面的录音曝光,她提及政府除了三万名警察甚麽都没有。然而,这三万名警员的政见,却并非一边倒支持建制。德国之声访问了其中两名自称“泛黄”的警员。
客座评论:香港革命-黑衫、口罩和锡安
“反送中运动”进入一百天,街头抗争仍在持续。政论家白信认为,香港当下发生的一切越来越接近一场和平革命。而且代表着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民主化运动发展的一大步。
专访:何韵诗谈“不孤独的香港抗争”
香港的“反送中”运动从6月初至今已届满百日,但香港街头的冲突却越演越烈。 自运动初期便积极替此运动发声的香港艺人何韵诗9月13日来台参加“奥斯陆自由论坛”时接受德国之声专访。她表示,香港示威者必须越来越有策略,并应避免让情绪主导他们的决定。
勇武派自白:坚持五大诉求 挡子弹也在所不惜
香港反修例示威持续超过三个月,盡管港府提出正式撤回修例,但民愤未息,警民冲突升温。德国之声访问了站在最前线的勇武派,探讨他们如何在这场没有“大台”的抗争中,仍有组织地运作。他们重申要求港府答应五大诉求,否则不会让步。
墙外文摘:美国制裁香港 世界将会怎样
有评论认为,美国新法如箭在弦,港、中对策恰好反映两地政府的焦虑,证明《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对症下药,有效对中共施压,迫使其放弃遏阻香港民主进程。
北角深夜冲突溅血 香港医护登报谴责暴力
9月15日香港民众自发上街,在政府总部外演变为警民冲突。 入夜后,北角区却爆发多次民众打斗事件,导致多人受伤和被捕。
德语媒体:利润和价值观 德国企业选哪个?
一石激起千层浪:黄之锋访德虽已结束,但是德国报刊的讨论方兴未艾。《世界报》认为,德国经济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导致柏林不敢与北京起政治冲突,因此尽早“刮骨疗毒”才是正解。而《明镜在线》的评论则认为,马斯根本帮不了黄之锋,反而会害了香港年轻人。
香港示威浪潮继续 亲中人士与反送中抗议者互怼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仍未平息,中秋翌日,香港多地再次出现集会。在一商场内,示威者和亲中派人士对峙期间发生争执,被警方分开。
黄之锋吁美国在对华贸易协议中加入"人权条款"
目前身处美国的香港民主活动人士黄之锋忧虑香港局势,他呼吁华盛顿使用贸易这个强大的武器,来向北京施压。
专访黄之锋:“让国际社会看到港人抗争的意志”
“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目前正积极在海外游说,为港人抗争争取国际支持。在他访问柏林期间,德国之声与他讨论了反送中运动的不同层面,包括中港关系、外国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示威者的暴力问题。
德语媒体:马斯见黄之锋 何以引发如此风波?
德国外长马斯见黄之锋引发的德中外交争端,依然是德语报刊的焦点。《威斯特法伦新闻报》赞扬德国政府敢于向北京展现棱角。《巴登报》认为,香港僵局的根源在于北京从来没有与民主社会互动的经验。《商报》则刊登了正反两方的评论,探讨外长马斯此举的得失。
林郑承诺改善住房 示威者中秋夜筑“人链”
中秋节之际,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多项新政到位,承诺解决住房问题。而示威活动仍在继续,在维园、太平山和狮子山等处均有筑人链点灯表达政治诉求的活动。预计抗议浪潮在周末仍将继续。
被控暴动的他,会不会入狱十年?
香港反送中抗争爆发以来,已有成百上千人被捕。批评者认为,当局出于政治动机发动逮捕和起诉,意在威吓民众。德国之声找到了一名被起诉“暴动”的香港青年,谈谈他的感受。
伦敦拒绝香港证交所的“世纪婚约”
港交所此前以近300亿的出价向伦敦交易所提出合并要约。不过,担心金融中心地位受削弱的伦敦,并没有接起香港抛来的橄榄枝。
中国情报机关监控在德香港示威者
德国政府披露,中国当局正对在德国的异见人士、示威者进行监控与恐吓,其中包括支持香港民主运动的活动参与者。德国政府指出,在德国的中国情报机关工作人员发挥了尤其显著的作用。
彭定康:英国应给予港人在英居留工作权
香港最后一任英国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表示,主张英国为香港人提供所谓的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并为给予他们在英国的居留和工作权利。
德语媒体:中国资本力量改变了谁?
《世界报》注意到,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年会见达赖喇嘛,如今却避见黄之锋。《法兰克福汇报》、《商报》、《证券报》则都呼吁,应阻止具有战略意义的伦敦交易所落入香港或者北京的势力范围。
港人的月饼与"红歌"
香港今年的中秋节非同以往,连月饼也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漩涡。与此同时,一首《愿荣光归香港》的歌曲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香港抗议运动的“主题曲”
进来在香港的示威集会上经常唱响的歌曲《愿荣光归香港》,究竟有什麽来头?又为何能够广为传唱?
德国外长: 今后还会这样做
德国外长马斯与香港示威运动代表人物黄之锋见面后引发的德中口水战,又有新进展:德国驻华大使周三被中国外交部召见。马斯本人在周四回应说,未来会继续与人权活动人士会面。
因为香港:德国自民党主席与西门子老总打嘴仗
在周三的德国联邦议会辩论中,在野的自民党主席林德纳向西门子“开火”,指责集团总裁凯飒只敢抨击德国国内的极右势力,在中国问题上却因忌惮商业利益而不敢捍卫自己的自由价值观。凯飒则在推特上反唇相讥。
薄弱的信任: 香港前线一日纪实
德国之声记者过去一周实际到香港街头的抗争前线进行采访。 过程中,除了亲眼目睹到前线示威者如何组织抗争,也亲身体验了许多港民口中所说的“警察暴力”。 眼看香港的社会互信度不断降低,香港的混乱情势看似将持续延烧。
德语媒体:谁损害了谁的主权?
德国外长马斯与香港民主运动代表人物黄之锋在柏林的一场社交酒会上短暂交谈,引致中国外交部的抗议。《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北京指责德国不尊重中国主权,这其实是在干涉德国的主权。《图片报》认为,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价值观与德国所代表的价值观根本不相容
香港“反送中”示威延烧到足球场
在周二晚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上,香港球迷嘘中国国歌,呼喊示威口号。
香港“反送中”示威延烧到足球场
香港队在周二的世预赛中不敌伊朗队,但是香港球迷在体育场内嘘国歌、高呼“光复香港”口号,则成功赢得了关注。在足球赛场表达政治诉求,你支持这种做法吗?
黄之锋:认同一国、要求普选
正在德国访问的香港众志秘书长、示威运动代表人物黄之锋周二接受了德国之声电视采访,回答了香港抗议运动中的暴力现象、与港府对话的前景以及示威者最核心的诉求等问题。
专访:人权民主法改写美中港关系?
美国国会刚刚复会,新会期的焦点之一是《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这个获得参众议员跨党派支持的法案,对香港局势会有何深远影响?如何左右中美和两岸关系互动?德国之声专访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荣誉讲师袁弥昌,分析个中关联和意义。
德语媒体:西方会成为中国的奴隶吗?
默克尔总理访华时,是否没能足够强硬地抨击中国的人权以及经贸政策?这一话题依旧在吸引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时代周报》认为,西方在香港问题上无能为力。《世界报》担心,如果现在放任中国强大,不久后全世界都要被迫接受中国规则。
长平观察:香港在抗争,柏林墙看见了吗?
香港反抗运动的领袖之一黄之锋警示“香港就是新的柏林”。时评人长平认为,虽然柏林墙倒塌已有三十年,但是冷战从来没有结束, “昂纳克寓言”正在上演。
德国外长会见黄之锋 引发中德口水仗
中国外交部谴责“个别德国媒体及政客借反华分子作秀”,德国外交部则强调会见各国公民社会代表为外长的份内事。黄之锋与德国外长的见面,引发了柏林与北京的口水仗。这位香港示威运动代表人物周一晚间还在柏林表示,香港就好比冷战时期的西柏林。
香港基建受挑战 林郑拒绝暴力升级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二召开记者会表示,港铁系统庞大,要出动人力保护每个港铁站是“不可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她也不认同美国透过法案影响香港情势的做法。
德语媒体:谁在动摇香港的经济根基?
《图片报》抨击德国企业只顾生意不顾人权,还呼吁默克尔邀请黄之锋拜访总理府。《商报》认为,中国经济陷入了困境,欧洲应该利用这一时机迫使中国做出重大让步。《新苏黎世报》则指出,正在掏空香港经济根基的不只是暴力示威者,还有北京中央政府。
香港示威者向美求助 中国官媒批“揽炒”
香港的“反送中”示威群众9月8日下午于中环遮打花园发起一场“香港人权与民主祈祷会”,并号召香港人一同游行到美国驻港领事馆缴交请愿书。 然而,游行再度演变成警民激烈冲突。
香港“反送中”满三个月 中学生组人链
香港多间中学的学生与校友发起人链行动,他们希望透过串连全港各区中学,来要求政府响应“反送中”运动的五大诉求。 虽然大部分的行动都顺利进行,但仍有几间学校的行动发生学生或老师受伤的情形。
前一页面
第45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