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港府和示威者都应克制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香港示威者以自由之名的暴力行为,正在让不少中国内地民众相信,相比自由民主,中共的专政制度才能让人更幸福。《新苏黎世报》则指出,香港政府和警方应当为眼下的局势激化承担主要责任,但是为了缓和局势,示威者也必须要克制和让步。
专访:香港示威者面临背水一战
香港街头的混乱已经扩大到大学校区内。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的德国政治学家奥特曼已不认为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场冲突。
在港被捕德国学生获保释
两名香港岭南大学的德国留学生因在周四晚间参与“未经允许的集会活动”而被拘捕。周六,两名学生获得了保释。
港爆多起攻击事件 一清洁工遭砖砸身亡
香港周四爆发多起无差别攻击的事件,导致数名香港市民在过程中受伤。一名70岁清洁工疑似在冲突中遭砖块砸中头部丧命。
德国人怎么看香港抗议活动
德国网民对香港目前的局面看法两极,有些人对香港人争取民主表达祝福与支持,也有人认为这场抗议最后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转型,而越发混乱的抗议场面有可能给北京提供出手“维护公共秩序”的理由。
香港暴力局势升级 示威者怎麽说?
大街小巷、大学校园、商业区写字楼,都成为香港示威者的阵地。这些学生和白领为什麽要参加抗议?
德语媒体:不值一驳的论点
联邦议院上周讨论了香港局势,就是否应当公开支持香港民主运动,议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香港经济堪忧 全年经济预测收缩1.3%
示威浪潮仍无结束迹象之际,香港政府发表的第三季度经济报告显示,当地经济有可能出现10年来首次衰退。
听听香港“新移民们”怎么说
由“反送中”引起的香港街头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5个月之久,特别是最近几天,香港出现的暴力事件越来越严重。香港人中对这场抗议活动的态度和观点差别很大。德国之声记者在香港遇到来自大陆的两名“新移民”,来听一听他们对这场街头运动的看法。
客座评论:一国两制埋下香港乱局
本周香港经历了反送中以来最血腥的暴力。政论家邓聿文认为,香港局势的骤然升级,虽然导火索是港中大学生周梓乐的死亡,然而,前不久结束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也难脱干系。
港府:不会实施宵禁
本周香港抗议冲突持续的第四天,示威者继续在市内交通要道和各大学与警方对峙。香港政府发表声明,否认此前有关将在周末实施宵禁的报道。
德语媒体:暴力的种子
香港的暴力冲突开始从街头转向相对平静的大学校园。周二警方向中文大学发射了上千枚催泪弹。
客座评论:香港的唯一出路
香港局势日益紧张,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林郑月娥及其背后的北京政府态度强硬,而示威者对于本方的诉求也丝毫不让。如何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徳籍华人教授张俊华张俊华认为,只有一条出路。
如果你是中大生 你会离开还是留下?
香港中文大学成为警民冲突前线,烽火衝天。中大宣布即日起学期结束,到明年1月6日下学期才会恢复校务。香港浸会大学也在同一天宣布所有校内课程即日起终止,未完部分改由在线课程,且本学期将于两週内结束。
香港警民对峙 传港府考虑宵禁
本周香港示威者与警方的冲突持续进入第四天。示威者继续占据交通要道和进入各大学的道路。据香港媒体报道,周三港府高层深夜开会,研讨实施宵禁的选项。
编辑部立场:我们展示多少暴力?
德国之声是否应该展示市民被点火焚烧以及示威者被枪击的画面?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为何最终做出决定,发表这些图片,德国之声主编Ines Pohl和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就此给出说明。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箭已在弦上
尽管香港的局面仍然动荡不安且暂时没有缓和的迹象,但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计划筹备已久,预计很快就会正式启动。据内部人士透露,这家中国电商巨头此番二次上市计划融资134亿美元左右。
香港多所大学提前放假 警方助内地学生撤离
香港“三罢”行动的第三天,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继续。香港多所大学周三宣布停课,学期提前结束。中小学周四也将停课。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大学生则开始成批撤离香港。
长平观察:暴力升级,“责备受害者”派上用场
香港抗争者与警察的冲突升级。时评人长平认为,香港抗争运动亟需国际社会支持,但是国际社会仍然在怯懦中观望。此时,“责备受害者”很容易派上用场。
香港多所大学提前放假 有内地学生撤离
香港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已蔓延到大学校园。香港多所大学宣布停课,学期提前结束。有消息称,对岸的深圳已为接应“逃离”香港的内地学生做了准备。
11.12香港中文大学一夜成战场
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成为警民冲突主战场,烽火衝天。11月13日,各界交通受阻,多所大学宣布停课。香港教育局宣布,11月14日停课。
听听香港市民怎么说
连续数日香港街头暴力不断升级,很多街区都出现大面积损毁破坏现象。路透社记者前往香港金融区和东九龙地区进行街访。但是接受采访的香港路人都认为事件敏感,不肯透露全名。
香港中大烽火蔓延 港媒称60余人受伤
香港网民11月12日再次发起“三罢”,而港警则在多所大学与示威者发生暴力冲突,其中香港中文大学的对峙情况最为严重。港媒报导,双方自周二上午开始对峙,而警方在过程中数度向示威学生发射催泪弹,学生则以汽油弹反击。
香港暴力升级 美议员促参议院就香港法案表决
随着香港暴力事件频发,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敦促参议院尽快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香港教育局已宣布全港学校停课。
香港“私了”事件不断 议员忧香港踏上不归路
据香港警务处的新闻公报,11月11日在香港马鞍山一名男子遭泼易燃液体点火受重伤。目前警方正在针对该起“企图谋杀案”展开调查。 泛民派与建制派议员都强调这样的行为“十分野蛮”且“灭绝人性”。
德语媒体:中国还需要香港 因此不会动武
香港局势仍是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抗议活动的升级是否会让暴力颠覆争取自由的初衷?如果动荡难以平息,北京是否会动用武力控制局面?
评论:香港,请停止暴力!
德国之声评论员当远认为,香港示威者当中的极端力量应该停止暴力,同时警方也应该努力缓和局面。否则双方将会使香港的未来毁于一旦。
香港“三罢”瘫痪交通 英美谴责暴力
在经历了一个暴力事件频传的周一后,香港的街头抗议活动继续。部分公共交通被迫中断,警方与示威者对峙、冲突。国际社会则对香港暴力升级表示忧虑。
专访黄之锋:“现在留给香港的时间不多了”
“反送中”浪潮已经延烧了六个多月,暴力事件越加频繁、挑战人性底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之声电视台采訪了社会运动人士黄之锋,询问他对香港现况的看法。
专家小组:香港监警会能力不足、权力不够
香港政府邀请的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发现,香港警方的监管机构监警会缺少调查能力,小组建议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监警会和香港特首林政月娥之后均发出回应。
专访:港府必须证明警力并未失控
周一早上,香港警方向两位示威者开枪,其中一人伤势严重,目前生命垂危。而枪击事件本身也使持续五月之久的抗议浪潮进一步激化。德国之声就事态的最新发展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马岳教授。
林郑:与市民为敌 暴力不会得逞
香港周一(11月11日)的示威过程中发生警民冲突、抗议者被开枪射伤后,特首林郑月娥召开记者会,阐述政府立场。她强调当局不会向暴力妥协,伤害市民与政治诉求无关。
从反修例到争普选 香港抗议冲突往何处去
9月初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正式撤回修例计划后,香港的抗议运动不但没有趋于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暴力程度升高。运动的核心诉求从“反修例” 变为争取自由和普选权利。
暴力冲突不断 香港再传枪声
当地媒体报道称,11月11日香港街头再次发生警员开枪事件,一名蒙面示威者被击中。警方表示,中枪黑衣人尝试抢枪,警员遭遇威胁,所以决定开枪。现场目击者用视频记录事发当时情况。
香港传警察开枪两人受伤 因口角路人被焚烧伤
继过去这个周末的激烈抗争后,香港的西湾河地区传出警察在追捕示威者的过程中开枪,击中两名示威者。在政见不同的市民的冲突中,一名男子当街被人点火遭严重烧伤。
墙外文摘: “台湾人已经在自己家了!”
有台媒评论质问对台湾人温情喊话的央视主播海霞:“现正陷入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香港人、被关押气力啊强迫接受劳改的维吾尔族人以及惨遭无情杀害的西藏图博人,他们到底是不是你们老喜欢挂在口中的‘中国人’? ”
示威中的选举:素人力量能否突破抗争瓶颈?
香港示威走过5个月,即将迎来一场抗议声中的选举。许多政治素人由街头转战区议会选举,外界视之为一场另类公投。DW访问投身选战的社运“新秀”和“老将”,他们能否为抗争瓶颈带来突破?
香港八区“和你shop”行动 冲突持续至深夜
继香港学生周梓乐坠楼不治身亡之后,示威者周日在社交平台发起八区“和你shop”行动。警方和抗议者在多处发生冲突,双方对峙持续至深夜凌晨。抗议者还呼吁各界周一响应“黎明行动”,瘫痪交通及强制罢工。
泽林视点:从香港到深圳 吃一堑长一智
北京欲以香港为训,以更社会化的方式建构邻市深圳的住宅。德国之声专栏作者Frank Sieren认为,维持富裕、让民众买得起房子并不是持久的万全之策。
纪念柏林墙倒塌30年 中国被点名
为了纪念30年前柏林墙倒塌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德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庆祝活动。美国政界也选选择在这一时间点明确表态,直接警告中国不要成为另外一个“东德”。
港民主议员遭捕 当局被指“火上浇油”
多名香港民主派议员被警方拘捕,民主派议员发表联合声明称,政府“将异见灭声恐为局势火上加油”。与此同时,周五科大学生周梓乐去世的消息引发港民大规模集会。
长平观察:“中中,你认错人了”
中国央视主播喊“湾湾,回家吧”,引发台湾主播和网民讥讽回应。时评人长平认为,实质欺凌而假装亲热,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港科大生冲突期间堕楼亡 警遭指阻救援
一名22岁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在示威活动期间堕楼身亡,事件始末疑团未解,示威者把矛盾指向在场的警员。连续几月的示威浪潮未见停止迹象,在近日的大学毕业典礼上,大批毕业生用不同方式表达诉求。可以预期,这一则牵运港人情绪的死讯,将影响周末运动走向。
香港抗争暴力不断 运动何去何从?
德国之声访谈节目 DW Conflict Zone 主持人Tim Sebastian 采訪了香港大专学界国际事务代表团(HKIAD)发言人邵岚Joey Siu。她怎么看待香港示威活动中频发的暴力事件?这场运动的未来又会往哪里去?
专访:香港示威运动陷暴力难题
德国之声访谈节目Conflict Zone主持人Tim Sebastian采访了香港大专学界国际事务代表团(HKIAD)发言人邵岚Joey Siu,她怎么看待香港示威活动中频发的暴力事件?谁又能阻止暴力的发生?
韩正见林郑:中央政府是香港坚强后盾
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充分肯定"其工作后,中国副总理韩正6日也会见了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中央坚定支持特区政府止暴制乱,并支持香港解决民生问题。6日当天,又有一名香港议员遭袭受伤。
反修例抗争:夹在中间的在港“大陆人”
香港反逃犯条例风波所衍伸出的大规模抗议,时至今日已经满5个月。许多香港人至今仍在街头上不断藉由抗议来与警方对峙,而居住在香港的中国大陆人,则成为一种尴尬的存在。
专访:肯定林郑并不意味不会替换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调会晤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并对其工作予以高度评价。但政治观察家林和立仍认为,林郑月娥卸任只是时间问题。
林郑民调冷冰冰 习近平上海送温暖
“反送中”示威开始至今已经迈入第22周,习近平在上海进博会场合会见林郑月娥,在4日晚上针对香港情势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面对面谈话,明确表达对林郑的支持。接受会见后,林郑对记者表示,习近平对香港局势表示担忧。
德语媒体:北京发出的婉转信号
上周六,新华社驻港分社遭到纵火袭击,玻璃窗被打破。中国官媒以强烈措辞谴责这一”野蛮行径“。于此同时,上周闭幕的中共中央四中全会公报中,也流露出中央政府会对港实施强硬政策的信号。
前一页面
第41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