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上周六晚上,中国足球队在亚洲赛冠亚军决赛输给日本队。虽然事先中国方面已经向日方保证将控制球迷的过激行为,但赛后几百名中国球迷的激烈行为,还是令北京在这场中日的外交角力中陷于被动;而日本一些右翼势力也乘机向中方提出修改教科书的要求。这一动向引起了香港媒体的关注。
香港高级法院判廉政公署败诉
*
广州白云将冲击香港机场?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中国球迷的不理性举动、宏观调控政策和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题材
使人“速冻”的香港空调
盛夏季节,香港赤日炎炎似火烧。不过办公楼、酒店和商场例外,那里的空调温度在摄氏15度至18度之间。南德意志报的文章幽默地写道,这不是凉快,而是“速冻”:
香港、澳门与大陆的相互关系
瑞士新苏黎世报驻中国记者七月份在港澳逗留期间,对香港形势做了大量报道。面对澳门8月29日即将举行的特首选举,记者在介绍澳门的长篇文章中对香港与澳门做了如下比较:
与邻国海上冲突,能源安全成中国外交重头戏
香港廉政公署上周六为了媒体透露一个受保护证人的名字,而出动上百人大肆搜查香港八家报馆。这一事件引起了香港舆论的极大愤慨,也折射出在新闻自由和法治之间的灰色区域。这一事件目前还在发展中。但除这一事件外,由中日东海能源争端而引起的中国能源问题,以及随着立法会选举临近而日益凸现的香港民主化问题,也是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
李显龙访台,显示新加坡更重美国
新加坡下任总理李显龙访问台湾,本周继续成为香港媒体热烈讨论的话题。在香港局势方面,驻港中联办“七一”游行之后地位不稳,似乎也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而在中国国内政局方面,本周香港媒体则比较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江泽民今后去向,以及上海帮与中央的角力上。另外,中日如何妥善处理最近发生的东海大陆架能源之争,也成为香港媒体关心的问题。
香港民主派受邀观礼八一阅兵
*
两性比例失调,香港女多男少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独生子女政策和先进的胎儿性别鉴定手段使中国男女婴儿比例严重失调。但中国的香港特区恰恰相反,那里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局面。南德意志报报道说:
本周港媒聚焦李显龙访台和京港关系
本周香港媒体关心的一条重要消息,就是即将接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之子李显龙对台湾的访问。其后的背景到底是什么?两岸关系今后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另外,京港关系也依然是香港媒体关心的内容。
多名香港民主人士获准回大陆
香港第二次“7.1”游行之后,立法会选举前夕,越来越多的香港民主派人士已经或者将要获准返回大陆。中国大陆政府这一空前亲善的手段,是着眼于缓解与香港民主派和普通民众的紧张关系,还是暗示着对港政策调整的开始?
香港媒体一周报道
上星期,香港市民再次在“七一”回归纪念日上街游行。关于游行的人数,香港媒体众说纷纭。此外,今年“七一”游行是否将矛头直接针对北京中央政府,也是本周香港媒体评论的对象。另外,本周香港媒体热烈关注的另一个话题,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夏天可能访问美国。
香港大游行发出和解的声音
德语媒体普遍报道了今年7月1日的香港大游行。新苏黎世报记者的文章说,今年参加游行的人数明显少于去年,游行组织者向北京发出了和解的声音:
德语媒体看香港“一国两制”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中国七周年。一国两制的原则七年来在香港贯彻的情况如何,是一些德语媒体关注的内容。德国的日报就此发表了评论文章,日报写道:
又见“七一”游行:北京正确认识香港迫在眉睫
昨天是香港回归中国七周年的纪念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回归以来第七份授勋名单,共有三百七十六人获授勋及嘉奖,为历年之最;解放军驻港部队也开放了四个军营,供香港市民市民参观。然而,这一切喜庆气氛似乎都敌不过无法与几十万市民上街示威游行的规模和影响力。从去年开始,这已是香港市民第二次上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回归纪念日香港媒体文章综述
今天是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7周年的日子,也是自去年以来香港市民第二次上街大游行的日子。香港《明报》今天头版头条的标题是《港府料三十万人上街游行》;《苹果日报》的头版标题是《民主路是人走出来的 - 维园见》。维园是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的简称,也是去年和今天香港市民大游行的始发地点。
“七一”和解:香港形势诡谲多变
当回归七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几乎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七一”游行的规模。但就在这时,在北京和香港民主派人士之间却奇迹般地出现了和解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后天的“七一”游行到底将如何进行,成为国际观察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香港回归纪念日前的香港
随着七一香港回归日的临近,香港支联会等民主团体呼吁港人踊跃参加七一大游行,争取更多的民主权利。香港媒体也发出保护言论及新闻自由的呼吁。
香港民主派吁北京真诚沟通
在香港七一回归纪念日前夕,北京政府对香港民主派的态度空前温和。德国之声记者专门采访了香港民主党副主席何俊仁,他表示,民主派人士一直愿意与北京中央政府开始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必须是无条件的。
中国香港将再现大规模民主示威
*
“七一”将至,香港山雨欲来
下个星期香港回归七周年的日子,也是“七一”大游行的日子。近日,香港和北京之间和解声音再度起来,让人莫衷一是。究竟如何看待这一迹象?另外,如何看待上周美国国会关于香港问题的年报?这些问题成为本周香港媒体的焦点。台海局势也依然在本周香港媒体关心的范围之内。
香港民主派代表刘慧卿办公室受袭击
周一,纵火犯袭击了香港民主派立法委员刘慧卿的办公室,这是最近发生的针对香港民主人士以及中国政府批评者的袭击案中的一起。据警方透露,没有人受伤,他们正在调查事件的真相。
港报称今年将有超过20万港人参加7.1游行
继香港民主派人士释放出与北京中央政府和解的信号之后,北京方面的回应却在不同的官员之间呈现落差:
香港一条逃跑半年之久的鳄鱼被抓获
“六四”纪念活动-香港民意晴雨表
香港今年的“六四”的气氛与往年有所不同,不仅是因为这是“六四”十五周年纪念日,更因为香港自身的政治气氛,由于前一阶段北京直接介入香港的政治改革而变得诡谲和动荡。
香港媒体看“六四”
“六四”十五周年,成为这几天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香港《信报》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六四十五周年,记取历史教训》。
香港三名主持人先后挂冠
三个星期内,香港商业广播电台三位语锋犀利、选题目标明确的节目主持人先后挂冠而去,他们是郑经翰、黄毓民和李鹏飞。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说,郑黄二人在受到黑社会的威胁后,已离开香港。就最近李鹏飞辞职事件,该报继续写道:
香港经济复苏具有政治意义
香港传来的是经济复苏消息。新苏黎世报报道说,香港失业率已从去年夏天创纪录的8.7%下降到目前的7.3%。房地产业走出了低估,四月份房价上扬了34%。本年度政府财政赤字将下降到只占生产毛额的3.4%,而上年度为4%。新苏黎世报指出了香港经济复苏的政治意义:
香港媒体一周记要
最近一周,虽然陈水扁“五二零”讲话放出了关系缓和的风声,但台海局势却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有恶化的趋势。北京国台办发言人日前正式发表谈话,再次拒绝陈水扁“五二零”讲话放出的风球。香港媒体最近一周就此进行了大量的评论。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2004-5-13)
本周,由于香港政府公布政制发展专责小组第三号报告,列明2007、2008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选举产生办法可以考虑修改的地方,香港政制改革问题再次引起香港舆论关注。各种不同立场的媒体从不同角度再次就香港政治前途发表意见。
香港一周媒体综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对比较分散,其中有香港普选问题,也有中朝边境的爆炸事故,以及朝鲜领袖金正日的人身安全问题。另外,正值中国大陆的“五一”黄金周;黄金周的利弊也成为一些香港媒体评论的对象。
8艘中国军舰抵达香港
香港一周媒体摘要
本周一(4月26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决,二零零七、二零零八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不实行普选,而立法会的直选和功能组别选举则维持各占半数比例。这一消息成为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头号重点。
人大的决定会引起香港政治波动
星期一,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2007年和2008年香港不实行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民直接选举。香港在野的民主派对此感到失望,表示要继续为民主而斗争。新苏黎世报就此写道:
解放军将军充当台谍,香港媒体震惊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内容,除了北朝鲜领袖金正日秘密访华及香港民主化进展情况以外,就是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刘广智充当台湾间谍被查获的事件。
香港市民反对围海造地
在香港不足一千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生活着六百万居民。人口高密度使香港变成寸土寸金,即使有建筑用地出售,一般人也难以承受天文数字的价格。所以,围海造田的成本甚至低于购买建筑用地。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唐英年:中国内地是香港经济的坚强后盾
香港行政特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最近访问德国,他在法兰克福会见了欧洲中央银行总裁和法兰克福各大银行的董事会成员。
香港与台湾:中国领导人的两大忧心问题
继陈水扁以微弱多数赢得台湾大选后,香港4月11日爆发了反对全国人大释法的大游行。新苏黎世报认为,台湾和香港的挑战成了中国领导人的两大忧心问题,该报写道: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国,成为台湾大选后首位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美国高层;而昨天,北京国务院办公室也在台湾大选后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向台独表示了强硬立场。
一年前,萨斯病毒席卷香港
去年复活节期间传出惊爆新闻: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高强终于透露了非典在北京传播的真实情况。由于中国政府最初掩盖疫情的做法,致使一名在广东被感染了萨斯病毒的医生前往香港时使当地7人被传染。
董建华目前的执政十分吃力
中国人大对香港基本法的解释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关注。发表于瑞士的《新苏黎世报》以《中国颇有争议的权力》为题,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这篇文章写道:
释法合理与否,在港引起争议
本周二,北京全国人大宣布了释法的内容,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这之前,美国国务院官员就美国的《香港问题年度报告》发表谈话中,则引起了北京方面的强烈反弹。对此,亲北京的香港《文汇报》本周发表社论,称美国无权对香港说三道四。
评论:香港的民主运动并没有结束
4月6日,人大在北京做出决定,今后香港的所有政改计划都必须通告中央政府,并得到北京的首肯。这一决定引起香港人权人士的抗议,因为这意味着香港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举行真正的民主选举。
释法与香港今后的选举
中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香港政治改革的前景举行磋商。会谈内容的核心主要是香港2007年能不能直接选举立法院的全部委员以及2008年直选特区行政长官。《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人大释法在香港引起的反应
中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政制发展解释“基本法”的会议继续在北京举行。周一,常委会分组审议关于香港基本法有关附件的解释草案。预计该草案将于本周二投票通过。人大释法的举动激起了港民的抗议。
行政区划改革:中国增至50个省级政区
中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4月初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两年内完成。改革后,中国设大约50个省级政区,为此至少有4个城市将升格为直辖市。
争议人大释法,争议香港2007
在香港颇受争议的人大释法工作于4月2日至6日在北京进行,代表们对《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中有关2007年香港整改发展的解释草案进行审议。从4月1日起,陆续有部分香港民众对此进行了抗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支持”香港人民渴望民主与选举改革的愿望。中国政府于今天(4月3日)公开回击,批评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香港民主派立法委员与中联办会面
三名香港民主派立法委员周三与中联办驻港官员举行了会面,这是前英国殖民地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后民主派人士与大陆官方之间举行的级别最高的会晤。三名立法委员呼吁中央政府给予香港以更多的民主。
人大释法问题在香港引起风波
正当台湾当选总统陈水扁作出妥协、同意全面验票之际,中国大陆将对香港《基本法》进行释法的决定也在香港社会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前一页面
第103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