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Chi2611 Milchskandal Li Xuemei
本周二(11月24日),一年前震动全国的毒奶粉事件的两名主犯被执行死刑。该案件的其他责任人,如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等人以及石家庄市有关干部也早已纷纷受到相应的刑事和行政处罚。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受害儿童的家长,对政府出台的赔偿方案不能接受,并且要求有关卫生部门解释清楚三聚氰胺对孩子的未来成长究竟会产生多少危害。两个星期前,这些受害家长的代表赵连海被警方以"寻衅滋事"罪逮捕,现在他仍被关押在北京市大兴区的看守所内。
毒奶粉事件在死刑后落幕?
去年,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导致了三十万婴儿罹患肾脏疾病、六名幼儿死亡。周二,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石家庄对主犯张玉军和耿金平执行了死刑。《柏林日报》认为,这起案件"使奥运之后的中国政府在国际上丢尽了颜面",在官方看来,"随着死刑的执行,这一丑闻现在已经结束"。
毒奶粉受害者家长赵连海被拘押
chi1109 milchskandal gedenkfeier
去年9月11日是中国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被曝光的日子。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共有30万儿童因食用了毒奶粉而患病,至少6人死亡。今年9月11日,10几位受害儿童家长以聚会的形式举行纪念活动,悼念夭折的儿童,为患病儿童祈福,回忆过去一年里合法维权的辛酸历程。
“毒奶粉”受害家长代表赵连海谈案件宣判结果
1月22日,河北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毒奶粉”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做出一审判决。在审判当天,多名“毒奶粉”受害儿童家长在法院门外抗议审理过程不公开。目前已经有400多名受害儿童家属在“拒绝目前赔偿方案的申诉书”上签了字。本台记者谢菲电话采访了“毒奶粉”受害家庭同盟网页“结石宝宝之家”的创办人之一,受害家长代表赵连海。
"毒奶粉"受害儿童家长要求更多赔偿
1月22日"毒奶粉"事件一审判决当天,多名"毒奶粉"受害儿童家长在法院门外抗议审理过程不公开。目前已经有400多名受害儿童家属在"拒绝目前赔偿方案的申诉书"上签了字。德国之声记者谢菲电话采访了"毒奶粉"受害家庭同盟网页"结石宝宝之家"的创办人之一,受害家长代表赵连海。
维权律师李方平谈毒奶粉案宣判结果
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的“毒奶粉”事件主要责任人1月22日下午被河北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无期徒刑。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毒奶粉”的张玉军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一名被告张彦章以同样罪名被判无期。“毒奶粉”受害人维权律师之一李方平认为,以上判决过重,而且没有能够解决中国食品安全的体制问题。请听本台记者谢菲对李方平律师进行的采访录音
chi2201 int. li fangping
河北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1月22日对"毒奶粉"案件一审宣判,原料制造者张玉军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买家张彦章以同样罪名被判无期。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毒奶粉"受害人维权律师之一李方平认为,以上判决过重,而且没有能够解决中国食品安全的体制问题。德国之声记者谢菲对李方平律师进行了电话采访。
200多个毒奶粉事件涉及的家庭向最高法院上诉
一名毒奶粉受害婴儿的父母接受赔偿决定撤诉
毒奶粉受害婴儿父母记者会引此间关注
新年期间,德语媒体中有关中国的报道较少,但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三鹿集团毒奶粉一案及中国官方阻挠毒奶粉受害婴儿的父母举行记者会一事引起了此间新闻界的关注。世界报关注中国庆祝60周年时将延长外国新闻采访规定。德国之声摘译如下。
被中国警方扣押的毒奶粉患儿家长重获自由
Entschädigung Milchpulverskanal
三鹿奶粉丑闻曝光三个月之后,中国卫生部本月10日表示,有关部门正论证相关的赔偿方案。然而,德国之声记者了解后发现,这一过程并没有受害者以及其律师的参与。就在两天前,志愿律师代表63位受害者要求三鹿集团赔偿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起诉状被河北省和石家庄法院拒绝受理。
Irland Schweinefleisch
由于可能受到致癌物质二恶英的污染,爱尔兰宣布召回所有的猪肉制品。爱尔兰当局称,在检查中发现猪肉中的二恶英含量超标80至200倍。去年从爱尔兰进口了9000吨猪肉的德国此次也受到了波及。
EU will China auf höhere Mindeststandards für Spielzeug verpflichten
食品安全:欧盟敦促中国承担更多义务
中国律师组成志愿团免费为毒奶粉受害者提供咨询帮助
“禁止异地监督”与一家报纸的停刊
在中国被三鹿毒奶粉事件搅得沸沸扬扬之际,中国一家报纸无声无息地“停刊”了,无声无息的原因是没有哪家中国媒体将这个事件当作新闻来报道。而实际上,这次事件乃是当代中国新闻管理诸多潜规则的一次公开曝光。
chi0110 Milchpulver Roundup
有毒奶粉丑闻继续在中国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奶制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中国最高领导人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就此发表了意见。而随着有毒奶粉事件真相进一步揭露,另一个话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隐瞒拖延,以及对于媒体报道的钳制。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中国资深媒体人李大同。
240908 China Milchpulver
毒奶粉丑闻曝光之后,中国政府表示将大力加强对乳制品生产和贸易的检查力度。此前,中国农业部表示,按照新的规定,所有乳制品生产商均须登记注册,并接受国家质检人员的检查。然而,中国人难以相信政府的上述承诺。许多家长为自己子女的健康状况深感担忧。
一周港媒摘要:假新闻穿越时空“预知”未来
本周,香港媒体继续将中国新闻的焦点集中在神舟七号上天以及有毒奶粉事件上。其中,《苹果日报》几篇评论对中国国内体制的分析让人感到入木三分。
WHO kritisiert Vertuschung bei Milchskandal in China
chi2609 Melamin China
中国爆出奶制品内发现三聚氰胺的丑闻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由于受到污染的产品不仅仅在中国本土销售,有可能还出口到了国外,因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引发了针对中国奶制品的调查。欧盟已经对中国进口奶制品做出了严格规定。此外,毒奶粉丑闻在台湾地区也引起了重大动荡,甚至导致内阁人事变动。
奶粉丑闻:“一切都是文过饰非”
由三鹿奶粉引起的中国牛奶行业丑闻很有可能是今年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受到污染的不仅仅只限于婴儿奶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记者Janis Vougioukas就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采访了作家、《民以何食为天》的作者周勍。在他看来,此次爆发的奶粉丑闻不过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
台北记者李正纯谈大陆毒奶粉事件对台湾的影响
毒奶粉事件升级,温家宝很内疚
毒奶粉事件进一步升级,根据新华社周日晚报道,因服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患儿数量已经攀升到5万多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末在北京几家医院看望患儿时表示,他感到很内疚,这次事件暴露出中国政府监管不力,许多企业也缺乏道德。
Milch-Skandal: Keine Verstöße gegen Import-Verbot in Frankfurt
Update Melamin-Skandal Chinas
本周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的医院看望因食用有毒奶粉而患病的儿童,并到商场了解奶制品市场状况。周五和周六,北京高层也行动起来,对毒奶粉事件给予了极大关注。另外,目前来自中国的包裹在德国海关受到严格的检查,黑森州还将对德国的亚洲超市进行检查。
一周港媒:贪官毒于奶粉
本周,香港媒体集中的焦点主要是中国大陆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其中绝大多数评论是针对由此事而凸现的中国体制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谈质检部门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谈质检部门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
中国“问题乳制品”大规模下架,超市营业额锐减八成
中国食品危机起伏源于拖延信息政策
中国毒奶粉丑闻的深度和广度正日益显露出来。至今已有4名婴儿死亡,6244名婴儿患病,其中1300名仍在住院,158名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柏林日报分别发表评论。德国之声摘译如下。
Kommentar zum Milchpulverskandal
当中国的成年人用三聚氰胺心安理得地毒害着自己的孩子,“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从虚幻了的现实退回到遥不可及的理想。德国之声记者潇阳认为,毒奶粉事件反映出中国社会与人的失范,说明中国还远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
“毒奶粉”已经流向中国境外五国
三鹿事件:中国约有上万名儿童引用过毒奶粉
毒奶粉喂婴儿,何其毒也!
中国的有毒奶粉使数百名婴儿和幼童患上了肾结石。卫生部长高强周末说,现在已掌握432个病例的有关信息,至少有一名婴儿因此死亡。高强部长宣布将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监督。
亚太论坛将食品安全列为议题
亚太论坛将食品安全列为议题
民以食为天,北京安民补天
在中国因为一系列食品卫生和商品安全问题而在国际形象上严重受损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7日发表“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一方面试图为中国食品安全开证明,一方面试图说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进步要有耐心。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潇阳认为,白皮书本身罗列一大堆枯燥乏味的数据固然不能加强它的说服力,但是它至少显露出北京危机管理的公关意识正在加强。
中国商品危及消费者安全
在发生一系列食品和药品丑闻之后,看起来中国政府在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上要“动真格的”了。为了遏制食品和药品安全失控的严重形势,制订了一系列新规定,并强化了检查措施。揭发伪造食品和药品的人甚至可以获得高达五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日报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广播中说,我们有保障食品安全的法规,但由于执法不力,食品安全的法律没有得到执行。日报接着写道:
中国的食品安全与交通安全问题
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及农业部长屈纳斯特女士星期日到达北京,出席“生态农业和食品安全专业研讨会”。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屈纳斯特的北京之行表明,德国和中国都十分关注中国食品的卫生问题:
前一页面
第3 页,共3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