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阿道夫·希特勒
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国高速公路:希特勒编造出来的神话
很多人都以为德国高速公路是纳粹分子的发明,而事实并非如此。
拜罗伊特的纳粹阴影
瓦格纳家族与纳粹的渊源使拜罗伊特音乐节无法释然
以色列仍然抵制瓦格纳
如果成行,这便是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事件并具有历史意义。
抗议将达赖喇嘛比作希特勒
人民网于指责达赖喇嘛传播纳粹思想,“西蒙.维森塔尔中心发声明抗议并要求中国官媒立即道歉。
《我的奋斗》争议再起
一家英国出版社希望在德国出版《我的奋斗》,再次引发争论。
巴伐利亚州阻止出版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70年前万湖会议
70年前的万湖会议标志着系统杀害欧洲犹太人的开始。
纳粹德国的最后岁月
是什么原因让德国民众在二战中无条件的追随希特勒?
希特勒家乡取消其荣誉公民称号
德国政府纪念66年前未遂刺杀希特勒行动
200709 Wolfsschanze Polen
Gedenken an Stauffenberg - Besuch in der früheren "Wolfsschanze"
《刺杀希特勒》全球首映式观感
众多明星前往纽约庆祝期待已久的电影《刺杀希特勒》举行全球首映式。这部据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惊悚片中,汤姆·克鲁斯饰演试图刺杀希特勒的德国上校施陶芬伯格。这一人选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因为汤姆·克鲁斯是备受争议的科学教派最著名的信徒,科学教派在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国家被认为是一个有极端主义倾向的邪教。德国之声记者参加了首映式。
德国前警察打赌 “刺杀”希特勒成功
仿照英国著名蜡像馆“杜莎夫人”的德国柏林分馆于上周六(7月5日)在柏林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结果开展没几分钟蜡像馆就被一位德国前警察弄得声名远扬。蜡像馆中最引人眼球的希特勒蜡像就因为这位前警察与人打赌,成为了其手下的牺牲品。
Hitlers Präsent-Auto wird Attraktion in Nepals Palastmuseum
短讯提要:捷克不希望立即批准欧盟条约;法国长途汽车司机举行抗油价示威;希特勒赠送尼泊尔国王的轿车。
25 Jahre Skandal Hitlers Tagebücher
二十五年前,德国著名周刊“明星”杂志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希特勒日记手稿被发现,有关纳粹元首和第三帝国的大部分历史都要重写了!这一已经成为德国新闻史上最轰动的丑闻和笑话再一次证实,贪欲和虚荣是最拙劣骗局也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德国当年是如何结束民主制的
1933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授权法之后,导致德国的民主制彻底结束。希特勒从此掌管了议会的所有权利。
Hitler's Austria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Press
70年前的今天,1938年3月12日,野心膨胀的希特勒大手一挥,率领其军队入侵并占领了他自己少不得意的家乡——奥地利。而今天,正是奥地利被纳粹德国侵占70周年纪念日。奥地利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帮凶”?新闻媒体在当时这一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敬请关注以下来自德国之声英文网记者Nancy Isenson的相关报道:
希特勒是白雪公主的粉丝?
据德新社报道,名为哈格瓦格的挪威人在罗浮敦(Lofoten)的小型战争博物馆里展出几幅“不同寻常”的迪斯尼漫画,除了三个“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以外还有一说谎鼻子就长长的匹诺曹。据称,这几幅漫画出自希特勒的手下。
评希特勒夺权75周年
五千多万人惨遭杀害或是战死在前线,欧洲的犹太人几乎被灭绝,战后的欧洲处在废墟之中-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挑起这场战争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独裁统治者-阿道夫-希特勒,他以纳粹思想体系发动了这场惨无人道的世界大战。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德国之声记者Felix Steiner评论如下:
历史学家称魏玛共和国的教训依然有益今天
75年前,希特勒上台,结束了德国历史上的首次民主尝试——魏玛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当年真有生机吗?美国历史学家兼作家埃里克.韦茨(Eric Weitz)对此自有答案。
联邦士兵之楷模:施陶芬贝格
11月15日是二战时期德国推翻纳粹统治行动中最著名的仁人志士克劳斯-格拉夫-申克冯-施陶芬贝格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德国邮政为此专门发行了特种邮票。斯图加特市不但建立了施陶芬贝格博物馆,还成立了施陶芬贝格协会。美国好莱坞还就施陶芬贝格1944年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事迹,新拍摄了一部电影。
新纳粹朝圣希特勒山庄
德国南部的一个希特勒假日山庄旧址成为新纳粹分子“朝圣”的地方,当地政府虽然视起为眼中钉,但是却难以将其拔掉。
斯大林给刘少奇看的是德国爆炸片?
两年前以一本《希特勒的炸弹》大胆提出“纳粹政权在灭亡之前已经拥有核武能力”的德国历史学家莱纳•卡尔施语不惊人死不休,继续向读者讲述扑朔迷离的历史情节。1949年7月,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观看了一部据称是苏联核爆炸场景的影片。但苏联首次成功进行核试验是在1949年8月29日。那么,斯大林给中国人看的究竟是什么片子呢?对此,德国学者有一个新解。
“良知胜过服从” — 刺杀希特勒行动唯一幸存者访谈
菲利普•弗赖海尔•冯•勃泽拉格(Freiherr von Boeselager)是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行动中唯一仍然在世的参与策划者。他接受了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谈到了反抗、良知还有汤姆•克鲁斯:
访暗杀希特勒英雄之子
六十年,活生生的经历演变为历史,其中有多少虚实?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暗杀希特勒的施道芬贝格之子,试图为您展现他人生经历,也是历史长廊中的另一个片断。
请拯救我,如果我还有救的话
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出现过在上演之前就如此遭人议论的德国电影了。虽然丹尼•雷维导演的黑色喜剧片“拜见希特勒”迄今仅举办了少数几场媒体试映会,但新闻记者、历史学家、知识分子、报章杂志、广播及电视节目都在谈论着这部影片,其中许多人甚至连片子都没看过。这部电影又引起了人们就“是否能把希特勒及纳粹主义当笑话处理”的争论。
中国不能公开评论毛和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去世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政府没有举行纪念活动,也没有人提到三十年前的这一天意味着文化革命的结束,大多数中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日子。相反,毛泽东的肖像成了打火机、手表、提袋等日常用品的装饰。商报记者在北京观察到以上现象后,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纳粹物品意味着崇尚法西斯?
在中国,希特勒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有多种版本可供选购,纳粹的勋章、纪念邮票、照片、甚至军服也可在中国拍卖公司的互联网网页上买到,收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象征性物品成了一些中国人的嗜好。德国世界报对这一发展态势深表忧虑:
德国近代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日子
1918年这一天德意志共和国宣告成立,1923年这一天希特勒发动暴动。1938年这一天希特勒开始全面迫害犹太人,而在1989年的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导致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以及之后的两德统一。这一天光荣载入史册。
德国财政巨壑难平 新财长欲卖高速路?
全球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竟拜邪恶的希特勒所赐!面对难填的财政窟窿,将上任的财长施坦布吕克动起了这笔财富的脑筋,却引来公愤。
希特勒的秘密艺术品照片登陆互联网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宣传部派人拍摄并秘密收藏了这些照片,今天我们即将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些照片。照片共有四万张,重现了德国教堂、宫殿和名胜古迹中珍贵的壁画和天花板绘画。因为不少原作已毁于二战战火,许多照片成了凭吊历史的绝响。
施佩尔-第三帝国的御用建筑师
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纪念年,有关二战的主题再度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不久前在德国上映的电影三部曲“施佩尔和他”(曾任纳粹德国军备部长和主建筑师的施佩尔及希特勒)重新将施佩尔这一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推入媒体聚焦的视线范围。
苏联战胜希特勒德国是共产主义的胜利吗?
战胜希特勒德国的胜利深藏在俄罗斯人民的记忆中。每年5月9日,他们都会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检阅游行、向老兵授勋、或者讲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牺牲者的动人故事,这一切都是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
六十年前的今天:希特勒之死
60年前,那场由纳粹德国策划及发动的战争,终于延烧到首都柏林。1945年4月21日,首拨苏联红军抵达柏林北部郊区,紧接着盟军也开始炮轰政府行政区。与此同时,红军节节进逼市区中心。就在纳粹德国正式宣告投降前不久的4月30日,希特勒在他所谓的“元首防空地堡”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不再是禁区:回顾希特勒的东欧毁灭战
长期以来,德国国防军当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参与的毁灭战在德国是一个禁忌话题。1995年,二战结束50周年纪念展的主办者试图打破这一禁忌。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的现在,我们再探一下这个话题。
历史到底该如何展现?——“希特勒地堡的最后十二天”首映引发争议
历史新片“希特勒地堡的最后十二天” 9月16日在德国首映。这部电影一经公映就引起了争议,由于影片里的希特勒形象与以往大相径庭,很多人提出疑问,这样的表现手法行得通吗?
德国震撼历史新片:“希特勒地堡的最后十二天”
1945年4月20日,柏林早已失陷,徒留市民们挣扎求生。直到1945年4月30日在地堡自杀的前一刻,希特勒仍在顽固坚持他那野心勃勃的“伟大计划”,而这是任何一个他那些即将惨遭消灭的士兵和绝望的将军们再也无力实现的。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如今被制片人贝尔恩特-艾辛格搬上了银幕。
朝鲜怒斥布什为希特勒,韩国举行“花郎”反恐演习
朝鲜政府周一发表了一封措辞激烈的声明,痛斥美国总统小布什,声称他在“把和平世界带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地狱”。预期本月将举行的“六方会谈”的工作小组会议因而流产。同一天,韩国方面也开始了代号“花郎”的全民反恐演习。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
对香港网友观点的反馈
“历史的毒是现代的酷”,这个话题在经过两轮讨论后已经演变为日本与德国对待历史罪行的不同态度问题。居于日本的网友tristone、中国大陆网友水清相继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一位香港网友评“历史的毒是现代的酷”
我不明白亚洲人民痛恨日本人在二战的侵略,但为何会崇拜日本的同盟伙伴---纳粹德国。如果欧洲人崇拜日本皇军,穿太阳旗的衣物,到这些主题酒吧,我想亚洲人是不明所以和愤怒。
历史的毒是现代的酷-希特勒成为时尚偶像
法西斯军旗、纳粹党徽--这些刺眼的标志物竟然成了香港青年的时尚装饰。残酷难道也是一种酷?这在德国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万恶之源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遭到暗杀。同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罗斯立即站到斯拉夫兄弟民族一边,德国则于8月初分别向结盟的俄罗斯、法国和英国宣战。欧洲列强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也马上被卷入了战争,于是短短一个月之内,史无前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在全球三个大陆的上空。
这是一次良知促使的起义
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未遂事件是德国讨论最激烈的一个历史事件。那天,德国军官施陶芬贝格伯爵在狼堡希特勒纳粹统治总部暗设了刺杀炸弹,然而,希特勒却侥幸免于一死。在稍后的残酷清洗过程中,数千人被送上绞架。对于他们的死,很长时间都未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今天,当年希特勒的反抗者犹如一座警世丰碑,它告诉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向独裁和恐怖主义进行坚决的抗争。
刺杀希特勒:炸药提供者回忆当年
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虽然未获成功,但它却向世人展现了另外一个新德国的可能性。60年后,当年刺杀行动小组成员中唯一健在的菲利普.冯.伯泽拉格尔男爵,也是行动中负责筹备炸药的关键人物,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
本周日是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日。法国总统希拉克邀请了17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庆祝仪式。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将参加。这是德国首脑首次收到这样的邀请。以下是对诺曼底登陆这次二战中最重要的转折战役进行的资料性总结。
小资料:母亲节
设立母亲节的设想可以上溯到很久远的时代,但作为节日固定下来却是美国女子安.杰维斯(Ann Jarvis) 的功劳。1907年,在美国弗及尼亚州和费城,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天首次被定名为“母亲节”。
走出希特勒和香烟的阴影(74)
赫尔曼-辛利希.雷姆茨玛(Hermann-Hinrich Reemtsma)是雷姆茨玛(中文译成“利是美”,为了避免人名与公司名的分离,本文仍用音译)烟草集团中最后一名雷姆茨玛家族成员。但他也不干了,去年他把他的股份卖给了英国帝国集团,估计获款8亿欧元。今年年初,他的财产额估计为10亿欧元。这一家人-与德国现代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70年前的国会纵火案
1933年2月27日晚9时左右,柏林国会大厦突然笼罩在浓烟和火光中。尽管消防队很快赶到,大厦的会议大厅仍然在火焰中完全化为了灰烬。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国会纵火案”。
“希特勒也这样干过”
德国女司法部长格梅林一句可能的口误不但有可能断送了自己的仕途,搞得不好还会断送了社民党在最后一米大选冲刺中的微弱领先。为了平息白宫的愤怒,施罗德已经致函布什做出解释和道歉。
莱妮-莱芬斯坦:意志走过百年
莱妮-莱芬斯坦,20世纪最有争议的女导演,为了追究事业的极致,她可以不顾一切,包括道德和良知。希特勒把她送上事业的顶峰,她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
前一页面
第4 页,共5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