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大摆盛宴的背后
2002年12月4日西方,尤其是欧洲不无羡慕地看着中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在其它地方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在7%至8%的水平。这里呈现出一派复兴的景象。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当巴黎由于资金问题宣布退出角逐的同时,上海却充满自信、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申博行动,并宣布将斥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以打破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观众人数纪录。
计划中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一个空前的盛会,吸引7千万人前来参观。而两年前,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博会只有1千8百万人来访,可以说是一项破产的活动。但中国的情况现在就已经非常了然:预期的参观者人数一定能够达到--万一不能自行实现,那么这时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及时体现:官方很有可能组织足够的中小学生和企业单位前来参观。
中国继续推行开放和现代化的政策,这一点是好的,因此,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同样是好的。世博会将为这座城市及其居民带来更多发展的契机。本周二(12月3日),上海市民涌上街头欢呼雀跃,也是真情的流露。同2008年奥运会一样,世博会也将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一个保障。
不过,今后数年或数十年,中国将面临艰巨的挑战--它们并不是靠一些浮华的盛大活动就能够迎刃而解的。失业率不断上升,中国西部发展落后,现代化进程中的赢家和输家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相当多的阴暗面。而中国现在作为第一个发展中国家来举办世博会也将于事无补,因为拥有1千7百万人口的上海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富裕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了。
人们在当前的中国热之中不应忘记的一点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仍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日常生活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的同时,中共依然坚持一党专政,并不断将成千上万不受欢迎的批评人士送进监狱或劳改营。去年,执行死刑的案例再度上升。
大型活动如世博会和奥运会有可能强劲推动中国的发展,但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和国力强盛则在于要相信自己的民众,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冲突中一定会付出更多。这就是说:如果不尊重人权和政治自由,长远看来,中国将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