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记者无疆界组织
记者无疆界组织(也译无国界记者,法语: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缩写:RSF)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年轻记者被判死刑 引发阿富汗各派之争
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的一家法院于本周二宣布了一名23岁记者卡姆巴克什被判死刑审判结果,罪名是他曾传播诋毁和诽谤伊斯兰教规的文章。阿富汗巴尔赫省的穆斯林学者委员会对此一判决结果感到满意。该委员会从一开始就要求对这名记者判处最重刑法。但卡姆巴克什则严厉反驳了所有的指控,认为自己是无辜的。阿富汗相关法院的判决令记者和人权组织颇感愤怒,指责阿富汗北部有关当局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并认为,这名年轻记者是阿富汗政权之争的牺牲品。
印尼新闻自由之路难
自印尼苏哈托独裁统治政权于1998年被推翻以来,该国媒体界得以快速发展,印尼的新闻媒体是亚洲国家中最为自由的一个。1999年,印尼引入了新闻权利法,将新闻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此举对这个岛国年轻的民主机制来说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然而如今,媒体愈发集中的发展态势、私人企业家对媒体的影响力、敢于披露事实真相的记者越来越经常地受到起诉等都对印尼的新闻自由提出了新的挑战。
“记者无疆界”媒体发言人谈中国新闻自由状况
新闻自由组织“记者无疆界”近日公布了2007年世界新闻自由状况总结报告。结果不容乐观。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中国是其中之一。德国之声记者谢菲就此采访了“记者无疆界”的媒体发言人卡特琳-埃维斯女士
2007年全世界86名记者丧生
国际新闻自由组织“记者无疆界”1月2日在柏林公布了2007年全世界新闻自由状况的总结报告。结果是不容乐观的。据报告显示,在2007年共有86名新闻工作者由于从事记者工作或是在工作过程中丧生。
记者无疆界组织呼吁释放网络作家王德佳
上周,广西网络自由作家王德佳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遭到公安部门刑事拘留。王德佳曾以“荆楚”为笔名,在海外网站上发表批评北京奥运的文章。总部在巴黎的记者无疆界组织呼吁中国当局立即释放王德佳以及其它因言治罪的异议人士和记者,并提醒中国应兑现在申办奥运时做出的保障新闻自由的承诺。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蚂蚁撼动和谐社会,国安不能维持国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国辽宁省正在上演的“蚁力神”事件最形象地演绎着这一中国古训。涉及上百万人的社会事件、上万人的游行示威在中国的媒体上竟然是不存在的,国家机器采取围堵和高压的一贯策略,企图靠国安、警察和社会控制,将事件纳入“和谐社会”的轨道。
巴基斯坦记者无自由
尽管巴基斯坦的军事强人穆沙拉夫如愿以偿的连任总统职务,并且也按照承诺辞去了陆军参谋总长的军职。但他此前颁布的紧急状态依然没有结束,巴基斯坦的国内政治动荡也仍未画上句号。紧急状态使得巴基斯坦民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而记者们也不例外。
Reporter ohne Grenzen kritisiert Rogge
Reporter ohne Grenzen kritisiert Rogge
德国之声记者图片报导:外国人在上海
这次去上海,去也匆匆,来也匆匆,于是便无法言及“归来谈”之续了。然而在这匆匆之中,毕竟也走到了一些地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下意识地拍了一百多张照片。在此选取一些,反映一下老外在上海的情况吧。
外国驻缅记者成为被打击目标
没有记者的报道和记者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外界难以了解缅甸政府血腥镇压民主运动的真实情况。是媒体让缅甸军政府的暴行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的焦点。目前,生活在缅甸的记者们受到迫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比如日本摄影记者长井健司就在缅甸首都仰光的游行示威中被士兵开枪打死。
“记者无国界”报告揭开中国网络控制内幕
2007年10月10日,“记者无国界”组织在其网站上以中、英、法、西四种语言同时发表了,由中国的一位网络技术专家陶西喆(化名)撰写的《揭开中国网络监控机制的内幕》的长篇报告。这是公开发表的第一份由中国网络控制系统内部专业人士,冒着身陷囹圄的危险,通过亲身经历和第一手资料撰写的报告。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记者无国界”,并对这份长篇报告作了综述报道。
大赦国际发表中国手册专供报导北京奥运的记者
伊朗记者甘吉为何获得莱比锡新闻奖
1989年10月9日,昔日东德莱比锡爆发大规模和平示威。在莱比锡和平示威18周年之际,今天,一年一度的德国莱比锡新闻奖公布了本年度的获奖者名单。保加利亚电视记者伊万诺夫,德国杂志“西塞罗”主编魏默尔和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著名伊朗记者甘吉共同获得本年度莱比锡新闻奖。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就伊朗记者甘吉撰写的报道。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错把Zero当Hero
莱斯女士在写给德国之声的上海笔记里,描述了中国起名字的新现象。700个姓对13亿人口:中国姓氏不够,取个想象力丰富的英文名不受限制。白雪、彩虹或者兰斯洛特任凭你的想象。却也有人或许是英语出错,想当“英雄”,却自命为“零”。
女足世界杯期间德国记者在中国处处受监视
外国记者受到毫不掩饰的监视
外国记者在中国随时随地受到监听、监视,这是德国记者基特曼在中国采访女足世界杯大赛时得出的结论。他在法兰克福评论报报道了自己与德国广播电台记者组在杭州的经历: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老外骑车是一大怪
莱斯女士在给德国之声写的第二篇上海随笔里,描述了作为大鼻子老外在上海骑车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经历。为什么老外在中国骑自行车别人就看不懂,看不惯,她觉得很难理解,也很有趣。
向外国记者报告好的事情
按照传统做法,中国警方会把任何示威活动“扼杀在萌芽状态”。但据说北京奥运期间,会场附近将设立一个“示威之角”供示威者使用,这是因为中国政府承诺奥运期间将给予公众更多自由。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新华社发出的一份文件,文件要求中国公民坚决反对示威抗议活动,但不要与示威者发生争执或动手打人,以免造成不良国际影响。该报接着写道:
外国记者参观中国玩具厂
外国记者参观中国玩具厂
默克尔访华赢得德国满堂彩
德国总理默克尔结束了对中国的三天访问。她在人权、新闻自由以及环境和气候保护等方面的坦率言论赢得了德语媒体的广泛赞扬。图林根汇报写道: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生活在时间车轮下
给德国之声写上海随笔(fern.schreiber)的德国记者换人了,性别也跟着改了。以后,你们会经常读到莱斯女士的感受。比如这第一篇里写的:今天的棚户区,明天大厦耸立。几年身处异乡,再回来上海就找不到路。这种情况在德国恐怕很难遇到。
杀害德国之声记者的凶犯已被逮捕
在阿富汗被劫持的德国女人质获释本是周一阿富汗内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主要题目。但是阿富汗内政部新闻发言人巴沙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还宣布了杀害两名德国之声记者的凶犯被逮捕的消息。两名德国之声记者克伦•费舍尔和克里斯蒂•斯特鲁韦已经遇难10个月,无论是其家人还是朋友同事至今都不明白武装分子杀害两人的动机及原因。
读者来函集(2007年8月第2集)
西藏与达赖喇嘛仍是倍受关注的题目,此外读者还谈到Made in China有损中国形象、外国记者奥运前的北京抗议、司机罢工了还能坐火车吗等等内容。
外国记者在北京抗议-奥运前的一次试验?
奥运会开始一周年倒计时前夕,海外一些非政府组织纷纷对中国当局限制媒体自由提出批评。周一,十余名外国记者在北京报道记者无疆界组织的一次抗议活动时,被警方扣留将近一个小时。记者无疆界组织呼吁北京兑现申奥之时作出的承诺,保障新闻报道自由。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谁违法,记者还是议院?
根据德国联邦议院联邦情报局调查委员会的要求,多家德国检察院开始对记者涉嫌泄漏国家机密的17个案例展开调查。据称,涉案记者在报道中引用了有关联邦情报局秘密行动的文件。据估计,德国联邦情报局和其它一些安全机构有可能在反恐斗争中有违反人权的行为。德国反对党政治家以及受牵连的德国报社和杂志社对检察院的调查提出强烈抗议。
离北京奥运整一年,外国记者盼更多自由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整整一年之际,驻华外国记者俱乐部(FCCC)发表意见调查报告,抱怨他们的新闻采访工作在中国仍然受到种种限制和刁难,中国离北京承诺的奥运期间新闻完全自由仍有很大差距。
达赖喇嘛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
达赖喇嘛现正访问汉堡,计划逗留到7月27日。期间,他将在汉堡网球场向上万名听众做多次报告,介绍佛教及佛教的意义。他的主要目的是提倡宽容、和谐,但他也不忘利用这一机会呼吁世界关注西藏。
达赖喇嘛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
达赖喇嘛现正访问汉堡,计划逗留到7月27日。期间,他将在汉堡网球场向上万名听众做多次报告,介绍佛教及佛教的意义。他的主要目的是提倡宽容、和谐,但他也不忘利用这一机会呼吁世界关注西藏。几名记者在汉堡有幸和达赖喇嘛一起探讨西藏前途问题,德国之声记者将记者们的问题及达赖喇嘛的回答汇总如下。
打假大王王海对外国记者谈食品不安全
王海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中文名字。但是12年前,中国全国上下出现了所谓的“王海现象”,那是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者王海通过一系列因为假货上诉获胜的案例,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入人心。上周五,王海受到驻华外国记者协会的邀请,在北京介绍了他作为民间人士保护消费者的种种努力。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从特拉维夫报导英国记者重获自由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艾伦•约翰斯顿被巴勒斯坦极端分裂组织绑架4个月后终于重获自由。周三,他在英国外交人员的陪同下前往耶路撒冷。约翰斯顿在巴勒斯坦前总理哈尼亚与一个家族部落进行谈判后获得释放。哈尼亚本周三宣布,还将努力解救一年前被绑架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发自特拉维夫的报道。
在德国当“驻外记者”
到柏林一个月后,来自中国某日报记者吴木銮言简意赅,1000来字概括了《德国人不爱炒股的真实原因》。《财经》记者曹海丽则风风火火奔赴G8前线,零距离体验抗议潮——这些都是今年国际记者项目(IJP)的阶段性成果。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报道如下。
英国记者中国暗访虎肉宴
再凶猛彪悍,兽中之王也躲不过成为盘中餐。英国记者在中国见识到了真正的老虎宴。
德国记者大写中国:四本中国书一拥而上
中国激动着世界,人们谈繁荣的大都市上海,谈2008年北京奥运,谈宇航和导弹试验,谈两位数的增长。然而,光辉灿烂也会投下阴影:缺乏言论自由,许多处被破坏的环境,贫富进一步分裂的社会。日前,有四本描述中国的德语书走上书市,作者们(多为记者)从不同的角落观察了中国。德国之声报导如下。
德国之声见习记者看德国的大学文化节
6月6日,作为德国之声见习记者,我参加波鸿大学的文化节。虽然只有短短一天,赴德才几个月的我,依然透过异国大学文化节的几个片段,感受到德中两国大学文化的区别。
德国之声记者正反两方争论八国峰会是否有意义
今天(6月6日),八国峰会在海利根达姆拉开帷幕。对于八国峰会召开是否有意义这一问题,德国之声经济部记者博默和贝克尔交换了各自的意见。两人中一方赞同八国峰会,另一方则持反对立场。下面是两人发表的评论。
亚洲记者参加德国之声培训
将在德国小城海里根达姆举行的八国峰会,是目前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让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记者也能对欧盟和八国峰会增添更多地认识,对国际全球化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德国之声培训学院日前邀请了近十位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记者进行为期四周的培训课程,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
俄罗斯的新闻自由让人忧虑
5月28日至6月3日,国际记者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据一项有关全球各国新闻自由度的排名,俄罗斯在168个国家中排名第147位。记者无疆界组织甚至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是新闻自由的敌人。全球各地记者选择莫斯科举行大会,当然并非偶然。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公民抗议捎带进口
记者弗乔卡斯给德国之声发来的上海随笔写道:西门子和蒂森公司在把德国的磁悬浮技术出口到中国去的同时,也把公民抗议作为一个德国制造物件捎带了过去。在修建新的磁悬浮线路时,上海市民运用了公民抗议手段。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颓废的殖民时代卷土重来
德国记者雅尼斯.弗乔卡斯在给德国之声发来的随笔中写道:上海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历史,颓废的殖民时代又大放光辉。但上海多数市民对老建筑并不感兴趣。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难缠的电话线
中国既是客户的天堂,也是他们的地狱。只有中国可以将它们合二为一。欲知详情,请阅读以下这名来自德国的中国电信客户给德国之声发的上海随笔。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永远的噪音
德国记者雅尼斯.弗乔卡斯在给德国之声发来的随笔中认为,也许世界上没有比上海声音更大的城市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采取的办法是:用噪音来战噪音。而上海的邻居们居然没有一个抗议的。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女人城上海
给德国之声撰写上海随笔的弗乔卡斯认为,上海是个特别女性化的城市,世界上没有一个大都市比上海更女性的了。然而,作为一个生活在那里的德国男人,他却觉得这挺好。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外语的神奇功能
商店,商品,楼盘,用什么来表示高档呢?中国人现在发现了外语的神奇功能。许多外语,外国人都不知所云。甚至是错误的,千奇百怪的,跟有关商品本身没有关系的。但只要是外语就行。德国记者弗乔卡斯在他的第二篇上海笔记里,写下了这方面的感受。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可怕的夏天又要来了
德国之声德语网请了一批世界各地的写手,多半是德国的自由记者,来写他们的世界感受,栏目名为“fern-schreiber”(或可译成“海外传真”)。生活在上海的雅尼斯.弗乔卡斯就是写手之一。在这篇“夏天来了”里,他生动地写下了对炎热的上海夏天的恐惧心理。
就记者无国界开通中文网站专访
今天(5月3日)是国际新闻自由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独立的国际新闻自由组织记者无国界于今天开通中文网站,向中国的网民介绍世界新闻自由的状况。该组织公布的2006年世界新闻自由年度报告指出:“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国政府以社会和谐为名,着手整顿媒体。媒体被迫自我监控,互联网络遭到过滤”。记者无国界中国事务专员文森特•布罗瑟尔(Vincent Brossel)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
德国记者采访北京西什库教堂
“宗教已经过时”,这一结论只适用于西欧的绝大多数国家。在那里,基督教堂的作用越来越小,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参加基督教会的人数则越来越多,这种局面已持续了好几年。近来公布的第一份有关中国宗教发展的内容详尽的调查报告就证实了这一点。该报告中指出,中国基督徒的人数比迄今估计的要高出两倍多。
一位无畏的中国记者
在中国进行调查采访的记者不仅受到国家新闻检查部门的约束,而且常常面临黑社会的威胁。明镜周刊报道了一位无畏的中国记者,他就是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王克勤:
德国记者看中国建筑市场
不久前,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记者罗伯特-卡尔滕布鲁纳(Robert Kaltenbrunner)在该报发表文章,对中国建筑市场兼容各类风格的局面进行了评论。以卡尔滕布鲁纳的观点,如此引进外国建筑设计理念的做法并非可取,因为它与成功的文化转让已没有任何关系。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综述如下。
俄罗斯远东记者谈俄罗斯老百姓对中国人的看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最显眼的一件事就是启动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中国官方媒体为此不惜篇幅,广泛报导了中国文化对今日俄罗斯的影响。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俄罗斯老百姓如何看待中国、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到来,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本台记者一通采访了俄罗斯远东记者阿加耶夫。
纪念勇敢的俄罗斯女记者朗诵会
俄罗斯“新报”女记者和作家安娜.波里科夫斯卡娅生前曾对第二次车臣战争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并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她于2006年10月7日在莫斯科住所的走廊里被职业杀手暗杀。此案直到今天依旧没有破获。在事发100天后的2007年3月20日,柏林彼得-魏斯基金会举行国际朗诵会,以此纪念这位遇害的俄罗斯记者。莫斯科的笔会中心也举办了相关的朗诵会。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发自莫斯科的报道。
前一页面
第23 页,共2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