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记者无疆界组织
记者无疆界组织(也译无国界记者,法语: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缩写:RSF)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报道“地沟油”丑闻记者遇害
香港记者抗议新闻自由受限
香港举行“记者不可辱,还我采访权”游行
8月20日,香港记者协会发起"记者不可辱,还我采访权"游行,抗议香港警方在李克强访港期间,限制新闻记者的采访自由。逾三百名香港记者和传媒人士参与了抗议活动。
国际记联呼吁为央视王青雷复职
8月2日国际记者联合会批评中国官方对"7.23动车事故"进行媒体管制,特别是在7月29日要求媒体对此噤声。中央电视台《24小时》因报道这一事故,制片人王青雷遭停职,国际记联也呼吁中国官方为其复职。
山东调查记者齐崇淮上诉被驳回
日前,山东滕州中级法院驳回了正在狱中的前《法制早报》记者齐崇淮上诉要求,其律师和家人表示,将会继续申诉。齐崇淮一案也被称为新闻界的"李庄案"
记者亲历利比亚前沿阵地:兹利坦
利比亚兹利坦市的不远处就是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激战的前沿阵地。同时,这里也是北约空袭行动中的重要地点之一。不久前,一个外国记者团刚刚实地探访该地。
调查记者王克勤疑遭解职
据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钱刚证实,调查记者王克勤所在的《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被解散,当局已经空降一位政治领导主管报社事务,王克勤个人疑遭解职。
香港记协:一国凌驾两制
香港记者协会发表的周年言论自由报告,从香港政府拒绝内地异议人士来港,发布的信息透明度越来越低,到警方的处理手法愈加粗暴等方面总结出“一国凌驾两制”的结论。
遭塔利班绑架的法国记者获释
以色列向外国记者发出通告
chi 190611 Interview CPJ Joel Simon
像博客、微博、脸书这样的社交网络平台给记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光是这些新兴信息平台还不能够代替记者所做的工作。持这一观点的是纽约全球保护记者委员会主席乔尔·西蒙(Joel Simon)。
山东维权记者齐崇淮将被再次起诉
杀害俄罗斯女记者的凶手被抓获
德国唯一的常驻阿富汗记者结束工作
不许怀念--南都5.12社论作者遭停职
国际记者联会昨日发表声明报道,《南方都市报》纪念5.12地震三周年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的作者宋志标,目前已被停职。国际记联促请南方都市报停止自我审查并确保该记者不会被辞职。
020511 Pressefreiheit
在过去20年里,全球有2000多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丧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被谋杀的。自1994年以来,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这一天,都会提醒人们保护记者对和平与民主是多么重要。
叙利亚多名作家和记者对国家的暴力行为发出谴责
印度和中国哪个更重要?瑞士记者有话说
新苏黎世报的亚洲特派员乌尔斯·舍特利(Urs Schoettli)认为德国的外交政策,应该更重视印度。如果拿中国和印度来比,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可能引发的危机常常被忽略。
100411 Allensbach Berufsprestige
"哪个职业最让人尊敬?哪个职业最受重视?"1966年以来,德国著名民意调查机构Allensbach每年都进行有关职业声望的民意测验。日前,该机构发布了2011年最新调查结果。
德国驻京记者韩城获重要电视新闻奖
记者无疆界指责中国政府加强网络管制
自从阿拉伯世界掀起民主革命浪潮,”茉莉花香”飘到中国,北京当局就加强了对网络的管制,不仅多名博客作家被捕,德国社交网站“行网”(Xing.com) 在中国也遭到了封锁和干扰。
德中外长希望加深两国合作关系
德国和中国希望加深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今年夏季,温家宝总理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柏林举行德中政府首次协商会议。
杨洁篪许诺改善在华外国记者工作环境
外国驻华记者处境急剧恶化
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访华前夕,26名在华工作的德国记者发出联名信,呼吁他致力于促进外国记者在华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德国电视一台(ARD)驻京记者克里斯蒂娜·阿德哈特(Christine Adelhardt)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采访。
德外长将访华 驻华记者呼吁改善工作条件
在中国人权状况明显恶化的背景下,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本周四将开始对华访问。这对他来说不会是一次轻松的出访。
驻华记者呼吁德外长提供帮助
德国驻华记者获“自由奖”
希腊记者举行罢工
西方驻华记者处境日益艰难
德文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人大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认为北京粗暴对待外国记者的做法暴露了警察国家的丑陋面目,只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约旦600名记者抗议该国政府的新闻审查
外国驻华记者受威胁
中国的经济崛起有目共睹。但近日中国当局对待外国记者的方式,再次显示这一庞大帝国仍是一个警察国家。外国记者受到监控、威胁和逮捕。
当局否认警察殴打外国记者
北京高调抹黑茉莉花 外媒记者面临更多限制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周日(3月6日)表示,在北京企图发动类似"茉莉花革命"的街头抗议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思安求稳是中国民众共同的心愿"。
德国记者赴"茉莉花"之约被拘三小时
周日(3月6日),上海一些民众再度响应"茉莉花集会"的号召,来到市中心和平电影院门口"散步"。在警方严密布防下,十几名在现场的外国记者被带走问话,其中有德国《明星周刊》记者沃尤卡斯(Janis Vougioukas)。德国之声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
德国外长就中国当局再次拘押外国记者发表声明
上海“茉莉花集会”十多名外国记者被拘押
天安门示威者被逮捕德国记者被扣留
利比亚禁止外国记者上街进行现场报道
030311 China Presse Einschränkungen
中国警方对外国记者的行动自由进行了限制。警方通知大约数十名外国驻京记者,今后前往公共场所进行新闻报道之前,必须从当地有关部门获得准许。这样做可能是为阻止记者报道以阿拉伯国家为榜样的中国式抗议活动。
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受到严格限制
中国政府由于担心有关阿拉伯世界的抗议行动在中国引发动乱,因此对外国记者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外国记者未经允许不得进行采访报道。如果有谁敢于不合作,就将被扣押或者驱逐出境。
当局强化在华外国记者采访规定
人权观察呼吁北京调查粗暴对待外国记者事件
人权观察呼吁背景调查粗暴对待外国记者
当局正式禁止外国记者在王府井活动
北京缺乏政治自信
北京针对"茉莉花散步"采取的行动,依然是德文主流媒体的议论话题。德媒认为,粗暴对待外国记者并非个别警察的过度反应,而是高层深思熟虑的策略,当局的神经过敏是政治上缺乏自信的表现。
驻京外国记者遭殴打不是偶然事件
中国出现了一些不明身份的打手代替警察或者国安人员出面从事见不得人的勾当。最近外国记者遭袭击的事件并不是偶然事件,中国的人权人士早已成为暴力袭击的目标。
外国记者在华采访不再"自由"
上周日多名外国记者在报道北京"茉莉花集会"时被警方拘禁,一记者被打伤。后有报道称,外国记者在某些公共场所采访,如王府井或天安门广场,须提出申请。外交部发言人在周二证实了这一消息。
在华外国记者报道自由空间继续缩小
美国国务院对中国当局粗暴对待记者深表忧虑
美国国务院对中国当局粗暴对待记者深表忧虑
北京当局高度紧张迎"两会"
阿拉伯世界以"茉莉花革命"为代表的抗专政争民主浪潮还没有真正席卷中国。个别城市出现的呼应抗议活动被警方以强硬手段扼杀在萌芽状态。北京当局在紧张气氛中做"两会"的最后准备工作。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抗议北京粗暴阻挠工作
周日(2月27日),北京当局以异常强硬的手法给试图报道市中心"茉莉花散步"活动的外国记者"一点颜色看看"。彭博新闻社一名记者被警察打伤。驻华外国记者协会要求北京当局保障记者人身安全和新闻工作自由。
前一页面
第17 页,共2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