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指一个国家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权利,这些意见表达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审查及限制,也无需担心受到政府报复。有时也被称为意涵更广泛的表达自由。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墙外文摘:马照跑--马凯走开,马建闭嘴
有评论认为,香港千百条所谓"红线",为北京服务,肆意政治报复,逐客千里,灭人之声,吞噬了香港的新闻丶言论丶创作自由和正常工作安排。
马建香港讲座:“我没有政治利益”
经过几番周折之后,马建在香港“大馆”的讲座如期举行。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自己唯一的身分是小说家,不谋求政治利益,但是文学不可能不涉及政治。
专访马建:空前审查下作家更应发声
有“中国奥威尔”之称的马建带着新书《中国梦》,到香港与读者对谈。怎料作为香港人的他,却突然被取消资格。《德国之声》专访身在英国的马建,他直言不会退缩,更对大馆提出一连串质疑。
流亡作家马建赴港谈新书 场地突遭取消
短短一星期内,艺文界两位流亡人士在香港举办的活动面临取消。无独有偶,他们的作品同样无惧针砭时弊,恐惧的到底是谁?
许章润:先生有话哪里说?
曾在今年夏天发表网文尖锐抨击中国现行政治道路,引起巨大反响的清华大学法学教授许章润再度发声,以个人经历批评中国当下的言论自由状况。
德语媒体:乌云中的一丝光亮
面对互联网“中国模式”的输出,西方应当如何应对?美国又到底是否想和中国达成贸易协定?周六的德语报刊评论版,讨论了这些话题。
“蜻蜓”再升级 谷歌宣称中国计划进展良好
盡管重返中国之路屡遭外界压力,谷歌总裁皮采强调将更多资讯分享给全世界的渴望,是推动谷歌进军中国的主要因素。
专访 : 新闻自由是香港的基石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编辑、香港外国记者会第一副主席马凯(Victor Mallet)遭港府拒绝续发工作签证,令人怀疑与他邀请港独人士演讲有关, 事件继续广泛发酵。德国之声就此事访问拥有40年研究中国经验的时事评论员林和立。
孔琳琳事件激发讨论:如何看言论自由?
央视记者孔琳琳在英国保守党会议上“闹场”的事件,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网络意见明显两极分化,很多人为孔琳琳叫好,也有不少人为她的“表演”感到汗颜和愤怒。一些网络名人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德语媒体:港独政党遭禁 “港人治港”堪忧?
主张香港独立的香港民族党周一被宣布为非法社团。香港当局的这一决定在香港反对派中引起不满,认为这是对香港自治地位和结社自由权利的践踏。
专访:《人民公敌》就是一出政治戏
林邵宾纳剧院在北京上演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因现场与观众的互动对话爆出“敏感”言论,引起中国剧院方面紧张,要求修改剧本,并导致剧团在南京的演出被取消。已回到柏林的邵宾纳剧院总监费特(Tobias Veit)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谈了整个事件。
《人民公敌》南京停演 易卜生惹谁了?
柏林邵宾纳剧院携易卜生名剧《人民公敌》到中国巡演,受到中国戏剧迷欢迎。然而在北京演出三场后,原计划在南京的另两场演出被临时取消。原因是剧中与观众互动的部分突破了中国言论管制的红线。
英外交部报告忧香港言论自由受压
港独能不能讨论?政府和民间意见南辕北辙。英国外交部发表新一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针对香港的言论和学术自由表达忧虑。
《产经新闻》记者采访被拒 日方向中国抗议
一名日本记者被中方禁止采访中日外交官员会议后,赴现场报道的日本媒体全体抵制参加该活动。日本官方也就中方侵犯言论自由提出抗议。
员工联署抗议重返中国 Google: 项目仍不明朗
Google重返中国之路再遇压力,审查版搜索引擎项目引起员工强烈反弹,过千人联署抗议。行政总裁皮采也在内部会议,首次披露“龙飞”项目的进度。
十年:北京奥运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008年时,很多观察家期待,北京奥运能成为中国一个新时代的起点:舆论更加开放;国家逐渐民主;公民社会蓬勃发展。十年后,他们意识到,那一年是起点也是终点,更是一个分水岭。
墙外文摘:中国人上网、香港人上街有多重要?
香港7.1游行为什么重要?党文化的引入让香港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再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如何?
长平观察:跳楼女生与冷漠看客
甘肃庆阳一位遭受班主任性侵的女生跳楼自杀,围观者的嘲讽引发舆论风波。 时评人长平认为,当局对抗议文化的灭绝,让人们不能理解绝望者的呼号。
民主制度正在失去人民的信任?
此份研究报告聚焦在人民的主观感受,而非制度设计的客观现实。结果令人意外: 不少民主国家的人民认为,他们的政府不能有效捍卫民主价值。
艺术家吕上:为中国人权画像
吕上是北京宋庄的一名艺术家。他的艺术以民主、自由和人权为侧重点。在中国,这不仅是件困难的事情,也是件危险的事情。德广联的记者拜访了他。
2018年言论自由奖得主:伊朗学者齐巴卡兰
因为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所发表的言论,伊朗政治学者齐巴卡兰面临入狱危险,而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位敢于批评伊朗政府的学者日前受到表彰。
长平观察:有组织有预谋地打破权力魔咒
北大校方以有组织有预谋、接受境外资金资助和联系境外媒体报道污名要求信息公开的学生。时评人长平认为,这些话语是反人类、反文明的权力魔咒。
美国人何以盯上孔子学院?
中国力图在全球加强外交攻势,其国家资助的文化机构—孔子学院却被指控试图加强中国在境外的公共影响力,甚至被视为“颠覆”工具。
长平观察:同性恋者抗议新浪赢在哪里
同性恋者抗议成功,新浪收回清查令。时评人长平认为,与“段友出征”和“女权之声”一样,这些权利运动方式为中国带来新的生机。
滴……滴滴!“内涵段友”奏响反抗序曲
面对中国当局近日再次加大审查力度,叫停或取消了包括“内涵段子”在内的许多娱乐型社交网络平台后。“段友”们不愿忍气吞声,以独特的方式走上街头,向政府的打压说“不”。
长平观察:坦坦荡荡说那六个字
《内涵段子》被勒令永久关停,引发“段友”上街抗议。时评人长平认为,中国政府一直在要求所有人坦坦荡荡说那六个字:“爸我永远爱你!
网传纳粹照片是言论自由?欧洲人权法院说不
一德国人不服因在网络上传纳粹元凶之一的海因里希·希姆莱照片而被判刑,上诉欧洲人权法院。该法院裁定,德国司法当局并未因这一判决而侵犯了对德国历史的自由表达权。
民主陷入低迷 自由日益稀缺
言论自由越来越受到限制,不公平选举越来越多,民粹主义者对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大——这是贝塔斯曼基金会最新调查得出的结论。
长平观察:鲁炜把皇上气得快昏过去了
“网络沙皇”鲁炜获得“最狠判词”。时评人长平认为,判词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是未来中国舆论宣传的风向标。
长平观察:周庭何时被“煽颠”?
反对者的处境日益恶化,这一点香港和内地并无不同。时评人长平认为,在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否可能存在一片真正民主的小天地,这是香港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求仁得仁"? 隐喻后,梁欢禁言节目被封
触动了北京最敏感政治神经的《恶毒梁欢秀》,近日在中国网上被下架,主持人梁欢也据称被禁言。对此网友评道,“固执地做出了最大程度的挑衅,得到了可预料的最惨结果”。
官够大就不会被封?推特搞双重标准?
推特新近制定了新规,旨在删除“仇恨信息”。德国右翼选项党联邦议院党团副主席的账号本周就因此被一度封锁。但是一再发表仇外、暴力威胁言论的特朗普则安然无事。现在推特作出解释。
墙外文摘:美国人权法案强于国际口水战
北京警官上榜《全球马格尼斯基人权问责法》惩罚名单,能否阻止中国人权侵犯?“非主流知识分子”的顽强抗争,能否照亮这个时代的巨大黑暗?
评论:在德烧犹太旗 无关言论自由
德国是一个开放宽容的国家,但是,德国之声主编Ines Pohl认为,想要在德国生活的人必须遵守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其中包括与反犹太主义抗争。
长平观察:乌镇红镇,皆是君恩
据传乌镇"万邦来朝"正是鲁炜落马的原因之一。时评人长平认为,赴会的国际互联网大佬们正在帮助中国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1984”。
网络巨头乌镇赴会:天真还是玩世不恭?
周日(12月3日),所谓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开幕。这个由北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组织召开的会议是对中国网络封锁系统的一次宣传活动,而苹果总裁库克出席会议更是广受质疑。
墙外文摘:判了李明哲,还有后来人?
有评论认为,不管是台湾,还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绥靖政策”依然还抱有幻想,这看起来好像可以双赢,但双输的面也很大。特朗普对北京的绥靖政策只会助长习近平的气焰,进一步威胁西方的民主制度。
长平观察: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李明哲?
李明哲案仅仅威胁台湾人吗?时评人长平认为,专制政权未能统治全球,是因为前面一直有人在抗争,你才有了退缩的余地;而不是因为你一直在退缩,才有了苟且偷生的机会。
德语媒体:谁在施展影响力?谁又在搞双重标准?
解决罗兴亚人危机,中国和西方谁更具备影响力?德国球场的西藏旗,除了再次揭露了西藏问题之外,还具有哪些更深层次的意义?周三的德语报刊评论版,关注了这些话题。
中国“相互尊重”vs.德国“言论自由”
上周六(11月18日),中国U20国家足球队在美因茨参加的友谊赛一度因观众席上打出西藏旗帜而退场停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就此事发表评论说:“相互尊重是东道主的应有待客之道。”
中国U20德国首秀失利 比赛因藏独抗议中断
这并非一场令人满意的比赛:中国U20国家队不仅在美因茨的友谊赛中以明显的劣势败北,而且中国球员还因为观众席上打出西藏旗帜而离场,比赛一度中断。德国足协方面称球场"有言论自由"。
长平观察:虐童不许谈 刘鑫可骂死
人民日报为什么鼓动网民用“千年沉淀的严厉惩罚”去攻击并非罪嫌的女子?时评人长平提醒,观察网络热点时不要忘记中国网络自由度世界倒数第一。
墙外文摘:零容忍街头见 回头看半边天
舆论担忧所谓零容忍零空间,就是要扩大破窗效应,刺激港独言论,再铁腕镇压。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时代的妇女地位,也值得细细思量。
邀达赖喇嘛 美国高校遭北京惩罚?
中国留学基金委近日停止办理公派赴加州圣迭戈分校留学事宜。而这所美国大学在今年6月刚刚邀请过达赖喇嘛前往做毕业演讲。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该加州大学的“惩罚”。
长平观察: 全村结扎、群主问责与贪官连坐
长平
“群主问责”制引发网民恐慌与抗议。时评人长平认为,连坐制从未消失,但官员连坐的目的并非反腐。
风声鹤唳十九大 “锵锵”海侃成过往
凤凰卫视备受欢迎的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近日停播,引发大量评论与猜测。港媒报道称,停播是“高层的指令”。网友则感慨中国文化日趋保守,“泱泱大国,容不下一桌三人”。
“言论自由并不应受道德底线影响”
香港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痛失爱子,香港教育大学的民主墙上出现“恭喜”海报。香港教大的学生是怎么看这件事情?学生会代表又是怎么说的呢?
“言论自由并不应受道德底线影响”
香港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痛失爱子,香港教育大学的民主墙上出现“恭喜”海报。香港教大的学生是怎么看这件事情?学生会代表又是怎么说的呢?
教大民主墙冒犯标语 港民这么看
香港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痛失爱子,香港教育大学的民主墙上出现“恭喜”海报。对于这种冒犯性言论,港民中不乏批评者,但也有表示理解的声音。
中国留学生“玻璃心”缘何而来?
澳大利亚一名学者发文指出,如果中国学生感到中国被批评,会激动回应,有人担心澳大利亚大学的言论自由因此受到影响。另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留学生愈加自信,和讲师发生争论的事件也会增加。
前一页面
第7 页,共12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