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将戴上合资帽子
2002年7月5日据称,在85亿美元中,中国石油公司将承担50%,埃克森、壳牌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分别占有15%,中国石化总公司承担余下的5%。有关的框架协议业已签署。
该工程已于7月3日正式开工兴建。中国媒体称此为中国西部开发的标志性项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此特别致函西气东输工程参与施工人员,表示祝贺。江泽民称,该工程的建设,对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提高新疆及沿线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巨大意义。
与南水北调的设想相比较,西气东输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所引起的争议不大。2000年2月,中国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肯定该项工程将把新疆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也有利于促进沿线8个省市自治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及提高经济效益。
当年3月,中国政府宣布西气东输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在中国政府的设想中,除增加沿线地区的的商机外,改善拥有6000万人口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也是注入重金、建设这一项目的考虑要点之一。
按照计划,该项目的第一期工程每年输气120亿立方米,直径1016毫米的天然气管道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汽油田,向东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终抵达位于上海市郊区的白鹤镇,全长4000公里,将西部富余天然气输往深受能源匮乏之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迎来所希望的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时代。管道将分为两段铺设:2004年建成靖边至上海区段;至2005年夏天建成轮南至靖边区段,全线贯通。
就投入的资金量而言,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所进行的规模相当于三峡工程的特大项目。该项目的成功与否显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天然气资源以及开采能力;二是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
据中国媒体称,西部地区蕴藏的天然气资源超过22万亿立方米,到去年底累计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2.5万亿立方米;经长达12年的石油会战和天然气勘探,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面积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已被相信拥有超过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远景资源量,迄今已经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到5267亿立方米,从而被地质专家称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希望之海”。在开采能力方面,气田开发后可建成150亿立方米的年生产能力,因而能够确保向长江三角洲稳定供气20年。
在资金筹集和技术方面,中国政府已决定将西气东输工程包括管道建设经营和城市管网建设改造,实行全线对外开放和全面对外合作。考虑到中国历来在管道建设经营和城市管网建设改造这两个领域从不对外开放这一事实,北京政府现在的考虑应该说是在实行大开放、国际大合作方面迈出了引人注目的一步。
世界上第一条管道建于1872年,中国于1970年铺设第一条管道,差不多落后一个世纪。虽然迄今为止,中国已拥有建成12000公里陆上输气管道的经验,但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实行国际合作、引入先进技术,从而有可能使中国的管道建设水平提升至世界一流,应该说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用于西气东输项目第一期工程的建设总投资为1500亿元人民币。外资将构成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埃克森、壳牌等国际石油界巨头达成总投资为85亿美元的框架投资协议后,各方还将进行相关的谈判,签署合资协议。一旦协议得以签署,这将成为中国迄今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