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航天
航天指与研究和探索外层空间有关的领域,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 SpaceX成功海上回收火箭
美国私营航天公司SpaceX这次获得了成功。他们不仅顺利地发射了一枚运载火箭,也完成了对火箭的首次海上回收。如果可以回收和再利用,那么"烧钱"的火箭发射将大大减少成本,并且利于环保。
欧洲火星探测任务ExoMars 找寻地外生命
欧洲火星探测任务ExoMars 找寻地外生命
太空走一遭 身体大不同
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与工作伙伴在太空逗留近一年后重返地球。长期在太空作业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奇妙的影响?太空之旅又给医学研究人员带来了何种收获?
太空旅行不是梦!新载人飞船亮相
在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的“太空船2号”不幸坠毁近16个月后,该公司近日推出了用于太空旅行的新载人飞船。
德国航天中的女性
对德国宇航员来说能进入国际空间站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克罗蒂娅·凯斯勒从小就对探索茫茫宇宙充满了兴趣,也很想登上空间站。
挑战者号失事30年:悲喜交织的航天梦
1986年, 美国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任务中爆炸坠毁。17年后,哥伦比亚号在重返大气层后爆炸解体。尽管如此,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仍有显著成果,迄今共执行133次任务。
2015——航天年
这一年非常精彩:宇宙探测器访问了冥王星;“沉睡”了7个多月的彗星探测器菲莱苏醒等等。下面我们就用图片为您逐一介绍。
人类登上国际空间站15年
对于宇航界而言,11月2日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人类登上国际空间站整整15年。
卡西尼号探测器飞掠土卫二
1997年发射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日前对土星卫星“恩克拉多斯”(土卫二)进行了抵近观测。探测器掠过了土卫二充满冰晶的云层。NASA称这是“历史性的飞掠”。
中国发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中国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两颗新卫星入网伽利略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项目长期停滞不前,现在终于走上了正轨。在两颗新卫星入网后,目前在轨卫星数目已经10颗,离30颗的最终数目又近了一步。
新乘员飞往国际空间站
周三至周四凌晨,新一批3名宇航员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飞向国际空间站ISS。此前,增援活动曾因一系列故障而蒙上阴影。
冥王星上新视野
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新视野号”日前传回了有史以来最高画质的冥王星照片。就在两天前,“新视野号”近距离飞掠冥王星。不过由于距离地球太远,全部照片传输完毕还要等上一年多的时间。
竞争分歧背景下的“坦诚”对话
在南中国海争议和黑客袭击等问题的阴影笼罩之下,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周二拉开帷幕。
“沉睡”7个多月 菲莱醒了!
2014年11月,彗星探测器“菲莱”成功登陆彗星表面后出现故障,三天后被迫进入休眠。现在,这位“睡美人”终于复苏!
最具人气动物明星大汇总
一些小动物们的知名度和收入堪比好莱坞明星,这些名扬四海的动物们,你听说过它们的故事吗?
泽林视点: 月球背后的龙
中国的航天计划越来越雄心勃勃:中国意欲成为探测月球背面的第一个国家。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它不仅关系到面子,而且事关原料。
俄中或“手牵手”建月球空间站
俄罗斯副总理表示,该国正考虑与北京合作在月球上建设科学站。北京也表达了与俄罗斯在航天领域合作的意愿。
行星掠地球 我们撞行星
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与地球距离相近,因此或会给地球带来危险的行星。欧洲空间局(ES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通过试验找出人工改变行星的方法。
国际空间站飞向何方
国际空间站的运行严重依赖于俄罗斯,宇航员只能通过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往返地面,是目前唯一的太空运输工具。因为美国已经于2011年终止了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而2024年之后俄罗斯也将会着眼于自己的空间计划,撤离国际空间站。
中国航天梦威胁美国军事安全?
美国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正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其目标是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航天大国。
2015年天文及航天看点展望
在新的一年,不少天文事件和航天活动又可让太空爱好者大饱眼福。
“新的宇航同盟”和大众汽车的孤注一掷
“明镜在线”的一篇文章认为,俄中正结成宇航同盟,其中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想要平衡西方制裁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俄罗斯。“时代在线”则称,德国大众汽车将“宝”完全压在了中国身上。
中国研制重型运载火箭
北京再度强调其雄心勃勃的宇航计划:中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有望于2030年之前实现可满足载人登月需求的重型运载火箭首飞。
进入月球,乃至宇宙更深邃处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中国正大步成为世界宇航强国
来自宇航员的问候
航天专家云集科隆的欧洲宇航员中心,讲解太空科研结果。
“菲莱”电池耗尽 被迫休眠
历经10年旅途,终于在彗星上成功软着陆的探测器"菲莱",工作了不到三天,就不得不进入休眠状态.
宇航员眼中的地球
德国宇航员格斯特在太空生活的时间里拍摄了许多眺望地球的美丽照片。
中国绕月飞行器成功返回
中国已经首次完成太空飞行器绕月返回的任务。这也意味着,在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中,中国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评论:太空没有仇敌!
美国宇航局希望不再依赖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将美国宇航员送入太空。德国之声评论员Judith Hartl认为,这并不出人意料,但乌克兰的政治冲突令人不安地加快了这一进程。
中美口水仗:“地球人都知道”
美国再次指证中国军方从事网络间谍活动,中方强烈反驳。
国际空间站里的德国宇航员
38岁的盖尔斯特是第11位进入太空,第三位来到国际空间站的德国人。俄罗斯人已经宣布,六年后将会退出该计划,而目前他们是唯一有能力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意味着,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再有其他德国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了。
“卫星驾照”是怎样炼成的
操纵卫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略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错。
习近平重视“空天一体”
习近平指示中国应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的人民空军。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被黑 木马藏中文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近月受到黑客攻击,许多计算机遭到入侵
“不被表扬的捣蛋学生”
德语媒体发现,中国媒体对柏林电影节获奖电影的报道有些蹊跷。
沙特固边筑疆为哪般?
石油富国沙特阿拉伯再三从德国购置武器,用于边防防卫。
罗塞塔,醒来吧!
太空深处敲响闹钟,把宇宙探测器罗塞塔从休眠中唤醒。
专家:美中有望联手探索太空
欧美专家表示,迄今为止在太空计划中一直处于“单干户”状态的中国似乎愿意对国际合作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尤其是和美国联手。
2014年天文及航天看点展望
在新的一年,不少天文事件和航天活动可以让太空爱好者大饱眼福。
2014:天文航天大放异彩
在新的一年,不少天文事件和航天活动可以让太空爱好者大饱眼福:真正的彗星探险、火星的华丽亮相、几次月食和日食、以及德国人再次造访国际空间站。
“盖亚”太空探测器升空
欧洲航天局的盖亚探测器将能更准确地测量银河系。
中国:跻身航天大国行列 失去“世界工厂”头衔
中国月球探测器于周六晚间首次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引起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
空客母公司获将放弃军工生产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 )将在全欧洲裁减5600个工作岗位,其中多数是军工领域的工作岗位。难道该公司的军工生产无利可赢了吗?
“嫦娥三号”或于本周六登陆月球
这是中国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无人太空飞行计划,如若登月成功,将是中国飞船首次实现月球表面登陆。目前中国官方还并没有公布“嫦娥登月”的具体时间。
中巴联合发射卫星失败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削减5800个工作岗位
“借道北京进太空”
即使招致美国不满,欧洲航天机构也愿意同中国扩大相关合作。
中国玉兔将首度登月
中国登月勘测仪器被命名为玉兔。这是嫦娥探月3号使命。
太空机器人竞赛
在德国航空太空中心的一场竞赛上,机器人们各显神通。
前一页面
第6 页,共9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