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航天
航天指与研究和探索外层空间有关的领域,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女宇航员科克写下新历史
女宇航员科克(Christina Koch)2月6日回到地球。她创下女性宇航员在太空持续停留时间最久纪录,328天。科克也和伙伴梅尔(Jessica Meir)一起完成第一次全女性太空漫步。世人将牢记她为太空科学做出的贡献。
应对未来战争 日本宣布成立太空部队
日本首相安倍周日在纪念日美安保条约签署60周年时宣称,将在与美国的合作下成立太空部队,保障日本军队在太空的防御及部署能力。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中国,但日本太空部队的假想敌已经比较明确。
欧洲航天事业40年
40年前,首枚阿丽亚娜运载火箭飞入太空。这是欧洲航天事业的一座里程碑。以下我们介绍自这次处女飞行以来欧洲航天局的最重要项目。
为什么“长征五号”火箭对中国如此重要?
12月27日,中国的首款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升空。这款新型火箭此前曾经两次发射,却只成功了“半次”。而今天的第三次发射,则承载着中国航天界的厚望。
中国缺席国际宇航联大会 美国驳斥“签证武器化”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大会,航天大国中国却因代表团没有及时获得美国签证而缺席了大部分议程。美国方面周五驳斥了此前中方“签证武器化”的指控,强调事件背后并无政治动机。
国际宇航联大会没有中国 中批美“签证武器化”
21日,在第70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被1000多名现场观众手机提问而置顶的一道问题是“我想念一个重要的航天局。中国(航天局)去哪儿了?”中美两天都没有解释原因,直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责美方才揭晓。
俄联盟号飞船二次对接成功
上周六(8月24日)俄罗斯“联盟MS-14”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失败之后,8月27日第二次对接取得成功。
太空犯罪谁来执法?
在国际空间站也可以上互联网。一名美国宇航员便在国际空间站擅自进入同性伴侣的银行账户,因此引起法律纠纷。
月球年方几何?月岩样本里找答案
1969年-1972年间登月的12名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安装了激光反射镜、太阳风探测仪,还带回了几百公斤的月球岩石。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些石头是真正的宝石。
德语媒体:赢得太空竞赛 方能赢得体制竞赛
《西南新闻报》认为,如今的西方依然需要阿波罗登月那样的超级工程,从而赢得与中国的新冷战。《南德意志报》则抨击西方科技企业搜集公民个人数据,认为这种行径堪比中国的全面监控制度。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名人妙语
半个世纪前的美国载人登月计划,将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表面,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经典语录。
“阿波罗11”登月50年:中国如今征服月球
半个世纪前,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由此,美国赢得与前苏联长达10年的太空竞赛。今天,中国正在征服月球。
印度临时取消“月船2号”发射
印度的的登月计划已经被多次推迟,现在,发射计划再次失败。载有印度登月探测器的“月船2号”火箭依然停留在地球上。
中国计划启动小行星探测项目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日称,计划启动雄心勃勃的小行星探测项目,并邀请合作者搭载该探测器从事实验。
微软创始人遗产:世界最大飞机完成处女航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不再是空客的A380,而是刚刚在美国加州首次升空的“平流层发射”巨型双体飞机。这个庞然大物飞行高度超过5000米,但和其它飞机相比,它却非常慢,飞行速度最高“只有”300公里/小时。
以色列本有望成为成功登月的全球第四个国家,但在最后一刻因航天器出现技术故障而失败。
以色列本有望成为成功登月的全球第四个国家,但在最后一刻因航天器出现技术故障而失败。
中国明年进军火星 太空热席卷民间
从硬任务到软实力,中国正掀起一股太空热潮。 今年一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成就中国和人类的第一次。 趁着全国两会聚集中外媒体的镁光灯,当局也把握机会宣传一系列太空大计。
以色列月球探测器进入太空
随着以色列“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升空,以色列在登月道路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如果这个探测器能够完成任务,这将是完全由私人资助的第一次登月。
特朗普签政令欲建太空部队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效法他的前任榜样里根,推出自己的“星球大战”计划,实施太空军事目标。但这样一个项目耗资巨大,能否获国会批准,还是未知数。
预约人造流星雨?日本新创公司出奇招
一家日本公司日前向太空发射了一颗装载"流星粒子"的卫星。若测试成功,人造流星雨将成为可以"私人定制"的产品。未来,消费者可以指定时间和地点观赏流星雨,其亮度和色彩甚至超越天然流星。
太空垃圾怎么办?绳索激光把事干!
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可不止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还有75万余枚大小不一的太空垃圾,它们对正常运行的航天器构成了巨大的风险。1月22日到24日,欧洲空间局的专家们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测控中心召开会议,商量对策。
星际争霸开战?特朗普欲投资太空导弹
美国政府致力于扩充军备,现在公布了新的导弹防御战略,计划为研发太空导弹防御系统再次进行投资,旨在与朝鲜、俄罗斯和中国的武器抗衡。
中国棉花 月球发芽
本月初刚刚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嫦娥四号”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就长出了第一株绿色植物嫩芽。
德语媒体:“嫦娥”探月与“中国梦”
中国空间探测器“嫦娥4号”实现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成为上周国际媒体关注的新闻。德语报章的周日版继续讨论这一航天使命对于习近平的“中国梦”、以及对世界所具有的意义。
星际争霸:美中太空竞赛时代即将到来?
二战后的数十年里,处于冷战中的美、苏在航天领域展开剑拔弩张的竞赛。然而如今,最让华盛顿警惕的是中国的航天项目。
专访:德国专家“怒赞”中国航天
中国成为将探测器送往月球背面的首个国家。此举意在何为?政治、强权、形象?——德国航天专家洛伦岑(Dirk Lorenzen)表示,这全属“无稽之谈”。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嫦娥四号使命主要与科学有关。
德语媒体:阿姆斯特朗从未到过的地方
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是周五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德媒指出,在美国完成首次登月50年后,宇航再次成为体制竞争的象征。
嫦娥四号登月 人类首次掀开月背面纱
经过三个多星期旅程,中国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成就人类史上第一次。中国这一步宣示了其技术的飞跃,在人类重返月球的竞赛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太空遨游200天 德宇航员重返地球
在太空呆了近 2 0 0天之后, 德国宇航员亚历山大·格斯特和另外两名宇航员一起安全返回地球,圆满完成此次航天使命。
“嫦娥”再奔月 德国正“搭车”
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周六凌晨发射升空,并将在一个月后尝试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在德国北方波罗的海之滨的基尔市,几名科学家正紧张、兴奋地关注着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消息。
合作太空 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升空
周一,第一颗由中法两国共同研制的卫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将被用于全天候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变化,使飓风预报更加准确,并可以提高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豪花百亿对抗俄中 美“太空部队”2020成军
军事竞赛上太空。美国宣布将在2020前成立太空部队,正反方意见交锋。面对不确定的国际情势,这是未雨绸缪还是多此一举?
泽林视点:火星上讲中文?
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对于欧洲的宇航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专栏作者泽林认为,像探索火星、月球空间站这样的大型项目,欧洲人已无力独自实施。
“联盟号”升空失败 两名宇航员成功紧急降落
在哈萨克斯坦发射升空的一枚“联盟号”火箭出现故障,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两名宇航员已紧急降落,成功脱险。
飞向月球 欧洲为何想和中国合作?
冷战的年代,太空是美苏之间的较量舞台。如今,耗资巨大的航天事业越发依赖国际间的合作。不论是探索遥远的火星,还是“近在咫尺”的月球。
躺着挣钱 真有这等美差?
这简直就是懒人的福音!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目前正在招收24名志愿者,要求其连续卧床60天,并检测其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志愿者获得的报酬也相当丰厚:1.65万欧元。但是,这一试验远没有想像中的轻松。
日本富豪成为SpaceX太空之旅第一人
SpaceX终于公布了首位月球旅行的乘客身份--日本富豪、企业家前泽友作。据SpaceX老板马斯克介绍,这次旅行大约为期一周,时间定在2023年,行程中不包含登月。
俄太空舱内壁有个洞,谁干的?
俄罗斯宇航局负责人宣称,可能有人故意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太空舱内壁钻了一个洞。。
西格蒙德·亚恩 ——进入太空的第一个德国人
40年前的8月26日,来自前东德萨克森州的西格蒙德·亚恩成为飞往太空的第一个德国人。在当时的东德,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
蔡过境美待遇提高?分析:延续性大于突破性
蔡英文这趟外访两次过境美国被舆论喻为具多重突破。在美中台三角关系扑朔迷离的情势下,蔡英文此行真的有意外收获吗?台湾中美关系学者丁树范向《德国之声》分析个中含义。
美发射“帕克探测器” 探索太阳更近一步
美国太空总署发射了一个太阳探测器“帕克”号,应用了最新科技,预计将进入太阳日冕层。
欧洲枯黄一片 太空肉眼可见
德国宇航员格斯特从国际空间站发回的照片显示,以往郁郁葱葱的欧洲大陆,如今看起来一片焦黄。欧洲今年夏天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植被受到了显著影响。德国、甚至是北欧也都频繁出现森林火灾。
从苏格兰升入太空?
英国计划自建宇航发射中心。数年后,首批航天火箭就有可能从苏格兰萨瑟兰郡(Sutherland)的A'Mhoine半岛发射升空。
土卫二有望成为新地球?
去年完成使命、坠入土星大气层的卡西尼探测器,为科学家留下了丰厚的数据遗产。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学者分析数据后认定,土卫二很可能拥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不过:土卫二的表面温度仅有摄氏零下198度。
《2001: 太空漫游》——50年的经典
50年前,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s)的这部科幻史诗级电影开始上映。如今,法兰克福电影博物馆为推出相关展览。策展人赖希曼(Hans-Peter Reichmann)接受德国之声的专访。
德国宇航员格斯特开始第二次太空之旅
周三中午时分,德国宇航员格斯特搭乘联盟号飞船升空,开始了他第二次太空之旅。抵达国际空间站后,他将参与一系列科学实验。
嫦娥未动,鹊桥先行
周一凌晨,一枚中继通讯卫星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奔赴位于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L2点。这枚名为“鹊桥”的卫星,将为预定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探测器“搭桥”,在其着陆月球背面时提供中继通讯。
再探火星!NASA“洞察号”启程
研究火星的科学家又有了一枚“新玩具”:美国宇航局着陆器“洞察”(“InSight”)升空飞往该星球。今年11月底,InSight将登陆火星,然后,深入探究火星之谜。
星际殖民?NASA将人类精子送上太空
将来,人类在进行漫长的太空旅行时,是否能够实现种群的繁衍?为了解开这个事关人类兴亡的大问题,美国科学家决定先设立一个“小目标”:探究失重环境下人类精细胞的反应。
飞船再利用 SpaceX执行太空补给任务
周一,Space X 成功将过去使用过的部件再度发射到外太空。这个做法有望大幅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
前一页面
第4 页,共9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