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纳粹罪行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希特勒传记》因特朗普在美国大卖
由于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因其移民立场被批评者比作希特勒,使得《希特勒传记:跃升年代》这本书在美国热销,这令该书的作者乌尔里希和英文译者、德国之声记者Jefferson Chase都出乎意料。
杜特尔特:希特勒屠犹 我缴毒贩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将他在国内打击毒品犯罪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作比较,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娘子谷:德国历史上的黑暗篇章
七十五年前的今天,乌克兰一个叫娘子谷(Babyn Jar)的地方发生了二战期间最惨烈人数也最多的集体枪杀事件。
奥地利的希特勒故居
奥地利议会计划10月份就没收希特勒故居房产作出决定。当下,人们对希特勒出生的这栋房屋如何进行再利用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按摩、午餐、集体枪决——纳粹头目日程表首被曝光
纳粹党卫军首领希姆莱的工作日历,2013年就已被发现,但现在,莫斯科的德国历史学者才将其公布于众。日历突显官僚主义办事方式,揭示了纳粹所犯的滔天罪行。
老电影胶片展示希特勒在拜罗伊特的"私人"情景
在拜罗伊特重见天日的两卷电影老胶片留下一段希特勒的纯私人活动场景,记录下希特勒鲜少的一面:身着便服,悠然自得,身边围着一群他所推崇的作曲家瓦格纳的后人。
南德意志报:巴伐利亚博物馆出售纳粹掠夺艺术品
二战结束之后,美军的一个名为"寻宝家"的支队收集了被纳粹强征而来的艺术品。现在媒体揭露称,这些艺术后来并没有物归原主,而是被拿去出售了。
俄罗斯纪念苏德战争爆发75周年
在纳粹德国侵苏战争爆发75周年之际,前苏联各成员国纷纷点燃蜡烛来纪念战争中的受害者。德国和俄罗斯也就一项共同计划达成协议。
迟到的正义?前纳粹集中营看守获刑5年
时隔70余年,判决终于到来。现年94岁的汉宁被判入狱五年,他曾是纳粹党卫军成员、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守卫。
伦敦前市长约翰逊将欧盟比作希特勒
支持退欧最著名人物、伦敦前市长约翰逊谴责欧盟奉行的道路如同当年的希特勒,试图建立超级国家。与此同时,英国为退欧和留欧举行公投的宣传活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德国人对欧洲胜利日的反思
对德国人来说,欧洲胜利日既是悼念纳粹受害者,也是纪念从法西斯的魔爪中获得解放的日子。但这个日子一度也意味着失败。
瑞典女子对新纳粹挥拳
瑞典一位女子当众在新纳粹游行时表明自己的反对立场。因此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明星。
94岁前纳粹党卫军法庭道歉
前纳粹党卫军成员汉宁可能是德国审判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最后一名纳粹成员。现年94岁的党卫军军人汉宁在法庭上突然发表了一份个人声明。
宪法保护机构与极右组织有复杂关系?
媒体近日爆料,至少有一名涉嫌极右恐怖分子曾受雇于一家由宪法保护机构的线人开设的公司。若报道属实,人们更有理由怀疑德国宪法保护机构同极右组织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错综关系。
“纳粹名画”将在德国、瑞士展出
这些被怀疑为纳粹统治时期“被掠夺的艺术品”将以注重透明和还原历史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被指与纳粹合作 美联社有话要说
有德国历史学者称发现美联社曾与纳粹合作的证据后,美联社发表声明指出,不但没有这种合作,还遭受过压力。
《安妮日记》首次被德国人搬上银幕
著名的《安妮·弗兰克日记》再次被搬上了银幕。这是德国制片人和导演首度尝试讲述这个发生在纳粹统治下的真实故事。
取缔右翼NPD 德宪法法院开审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德国还未曾禁止过一个政治党派。这一局面可能将发生改变。周二,禁止国家民主党(NPD)一案在联邦宪法法院进入听证阶段。
德国法院暂时终止对前纳粹军医的审判
因健康问题,德国新勃兰登堡法院决定推迟对95岁的被告人胡伯特·Z的审判,他曾于 1944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担任纳粹军医。
纳粹党卫军看守案首次开庭
德国德特莫尔德(Detmolder)州立法院本周四开庭审理奥斯威辛集中营一名前党卫军看守。他被控参与了对至少17万人的大屠杀。
德国极右暴力事件在急剧上升
德国联邦内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极右翼犯罪行为在迅速增加,其中有仇外背景的又占多数。
闲话德国:希特勒是中国粉吗?
最近希特勒无处不在:屏幕上有他(“他卷土重来了”),一部浩瀚的传记出版,今年一月《我的奋斗》批注版上市。在中国,有关希特勒是中国迷的传闻驱之不散。专栏作者张丹红做了一番调查。
专访:“德国已经改变”
她经历了三个纳粹集中营,得以幸存。如今,德国对待难民的欢迎文化让她颇受触动。作家克吕格(Ruth Klüger)接受德国之声采访,讲述她的人生经历与感触。
评论:为什么我们不再惧怕《我的奋斗》
希特勒死后70年,他的煽动性作品被搬上书店的货架。本台评论员Susanne Spröer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对付蛊惑人心者的最好办法是揭露他。
德国人雷克称毛泽东是“中国的希特勒”引热议
德国人雷克近日在微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将毛泽东比喻为独裁者希特勒,此一说法引起中国媒体及部分网民的不满。雷克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把《我的奋斗》引入课堂?
明年1月8日,由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学者加注的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将公开发行。虽然这一加有注解的新版具有历史批判性,能让读者区分出煽动性文字,但其发行并非没有争议。德国教育部长万卡则在一次采访中呼吁让注解版《我的奋斗》进入课堂。
德国男子因纳粹纹身被判刑
德国一名男子因在游泳馆裸露大面积纳粹纹身,被奥拉宁堡法院判处六个月缓刑。
《我的奋斗》将重新出版
埃斯塔·贝亚拉诺曾亲眼目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残酷,由于她当时在乐队里拉手风琴,所以才幸免于难。现在希特勒宣传品《我的奋斗》一书即将重新发行,对她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的奋斗》再版:添注解防煽动?
2015年年底,希特勒传记《我的奋斗》一书的版权到期。此事在德国引起热议。图书业一些人士表示,添加了注解的新版使读者有了区分煽动性文字的可能。
打破禁忌:希特勒《我的奋斗》德国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将首次以注释版的形式在德国印刷发行。
“纳粹奶奶”因否认大屠杀被判十个月监禁
一名叫哈韦尔贝克(Ursula Haverbeck)的87岁德国妇女因否认纳粹大屠杀被判10个月监禁,她坚持说“没有历史证明”奥斯威辛是一座死亡集中营。
德国内政部的纳粹历史
在纳粹覆灭、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依然有不少曾经的纳粹党徒在德国各政府部门工作。
与 “纳粹人偶”撞脸 “小猪”状告中国厂商
一家中国玩具商推出一款纳粹人偶,其相貌酷似德国国家足球队队长“小猪”,有报道称,“小猪”已采取法律手段。德国多家媒体为这名“世界杯英雄”发声。
内塔尼亚胡访德 大屠杀言论引波澜
内塔尼亚胡的德国之行,不仅因为中东危机而蒙上阴影,这名以色列总理有关巴勒斯坦人教唆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言论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曼家族的故事
父亲是诺贝尔奖得主,孩子们具有特殊才华:曼家族的故事至今令人感兴趣。
希特勒回来了
电影《希特勒回来了》在柏林首映后反响强烈,有人捧腹大笑,也有人充满了忧虑。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呢?
希特勒要来解决难民危机?
希特勒现在要亲自解决欧洲的难民危机了。这听起来虽然荒唐,但最近出版的德国《每日镜报》确实造成了这样的一场误会。
神秘的“纳粹黄金火车”究竟是真是假?
一辆据称神秘失踪的列车让波兰小镇瓦尔布日赫近来传言不断。数十年来,有不少关于纳粹时代遗留下来的黄金、名画和钞票的传说。“纳粹黄金”为何如此让人着迷?历史学家给出答案。
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拉开帷幕
说起影坛盛事,不禁会让人想起威尼斯电影节。约翰尼·德普、朱丽叶·比诺什和其他影视界红星都是红地毯上的嘉宾。今年的电影节参展片中并没有德国电影。
《我的奋斗》世界上最危险的书?
《我的奋斗》世界上最危险的书?
德国首次举办犹太奥林匹克运动会
犹太大屠杀发生70周年后,德国得以在1936年纳粹时期举办柏林奥运的场地主办欧洲马加比运动会。这也是德国首次举办犹太奥林匹克运动会,其意义非凡。
德国高校设置专门教职研究犹太大屠杀史
犹太大屠杀发生70周年后,位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计划2017年设置专门的教职,研究大屠杀及其后果。这在德国尚属首次。
瓦格纳和拜罗伊特音乐节:9个赤裸事实
每年一度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开幕了。围绕这个国际著名音乐盛会,传说种种。它们反映的是事实还是偏见?我们试着为您澄清以下9种常见的说法。
细说德国的战后赔偿
挑起战争者,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是德国二战后的亲身经历。不过战后并没有签署任何涉及德国赔偿金额的条约。
前党卫军格勒宁被判四年监禁
在吕内堡进行的审判程序中,前纳粹党卫军成员格勒宁被判有罪。格勒宁受控协助杀害30万名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犯。
专家建议:杀人者并不一定要终身监禁
德国司法部下属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就修正刑法中有关杀人罪的条款提出建议,
疑似希特勒水彩画被卖往中国
一批声称出自“元首”笔下的画作共拍卖了39.1万欧元。其中卖出最高价的是一幅水彩画,而买家来自中国。
迟到80年的博士头衔
柏林一位102岁的老人获得了博士头衔。这一学位的颁发背后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菲律宾日本本月将举行首次正式联合军演
菲律宾军方宣布,菲律宾将和日本一同举行首次正式联合军事演习。随着中国在南中国海加快填海造田的进度,菲律宾和日本这一对二战中的仇敌却开始加强安全纽带。
阿基诺访日谈南海 类比二战时期德国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周三访日期间发表演说,将中国与二战时期的德国相比较,暗示国际社会不应继续容忍北京在南中国海的举动。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1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