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多年 柏林一种族主义地名终于改了!
2025年8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数百人出席了8月23日的更名仪式,“摩尔人街”(Mohrenstr.)正式改为“安东·威廉·阿莫街”(Anton-Wilhelm-Amo-Str.),以纪念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法学家阿莫,他也是德国第一位非洲裔博士。出生于几内亚的他幼年时被荷兰西印度公司掳掠为奴,被卖给一名德国贵族,并在后者家中接受教育。阿莫此后在多所大学接受教育,并且在哈勒大学、耶拿大学任教。
在仪式上,多个推动更名的社会团体强调,此次行动终于取得成功标志着整个社会思潮的转变。绿党籍柏林市议员博茨库尔特(Tuba Bozkurt)在仪式上表示,柏林市区的一个种族主义名称终于消失,“对于许多黑人来说,旧的街道名称每天都让人想起被排挤的历史;而现在的更名则是尊重和多元的信号。”
柏林市执政党基民盟此前一直以沿街居民利益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为由反对更名行动。米特区基民盟主席皮柏(Sebastian Pieper)就批评说,更名行动纯粹是绿党在“讨好左翼群体”。
就在更名前一天,沿街居民还向法庭申请禁制令,试图阻止更名。米特区行政法院也一度喊停了更名。然而,左翼的绿党、社民党执政的米特区政府迅速发起了上诉,强调在国际废除贩奴贸易日进行更名“正是公众利益所在”。上级法院旋即以“按照现行法律,沿街居民的申诉最终几乎不可能成功”为由,推翻了禁制令,从而让改名计划可以如期在8月23日进行。
柏林公交公司则计划在今年年底更换新的线路图、时刻表时,再对同名地铁站进行更名。
如何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柏林“摩尔人街”的更名争议在1990年代就已经浮现。2020年,柏林米特区议会正式做出了更名决议,柏林公交公司当时也宣布要对同名地铁站进行更名。但是这招致了许多沿街居民及机构的强烈反对。包括德国联邦司法部、柏林洪堡大学欧洲民族学院在内的众多知名机构都必须要随之变换地址。
摩尔人原先是指来自北非地区的一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在中世纪,曾经跨过地中海统治过伊比利亚半岛数百年。尽管摩尔人的肤色并不黑,但是随着时代的迁移,欧洲人逐渐用“摩尔人”一词泛指来自非洲大陆的深肤色人种。在德语中,16世纪后的“摩尔人”一词基本上等同于“黑人”,且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今天, Mohren一词被认为是德语中的种族主义词汇,和“Neger”(黑鬼)一样被尽量避免使用。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当年的命名可能是因为某位贵族的黑人仆从获准在这条街边修建房屋;还有说法认为,普鲁士王国当年从西非地区掳掠了几十名黑人奴隶,这些人的住处就在如今的“摩尔人街”两侧。
反对更名的人士则认为,“摩尔人”本意是一支曾经统治地中海沿岸广阔地区的民族,是一中性的称谓,所谓“种族主义色彩”纯属当代人的过度解读。还有一些反对者则承认,“摩尔人”一词在当代德语语境中确实有种族歧视色彩,但是作为德国首都市中心一条三百年历史的街道,名称不宜轻易更改;作为妥协方案,这部分“温和反对者”建议,保留历史地名的同时,在这条街道上竖立纪念牌,向公众交待该名称的命名背景以及相关争议,以供继续讨论----这也是德国城市在涉及殖民中国历史之地名时的惯常做法。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