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欧洲的成功范例:鸳鸯和水貂
2007年7月30日不过,这种典型的亚洲飞禽如今在欧洲安家却有些不合常理。几十年前,几只在柏林动物园做客的鸳鸯前辈越狱成功,秘密潜入自然界的动物世界,并且和周遭环境融成一片。另外一种胜利完成大逃亡使命的异族动物是美洲水貂。德国东部地区已经成为它们乐不思蜀的天堂。
鸟类学家、德国自然保护联合会博兰登堡州总干事Wolfgang Mädlow观察鸳鸯的叛逃行为已经很多年了。他说:“从80年代起,亚洲官鸭数量激增,具体原因无人知晓。”其间,柏林、波茨坦以及周边地区已经生活着800到1000只鸳鸯——这是英国之外的最大的一群欧洲移民后裔。德累斯顿、科特布斯、莱比锡也能觅到散兵游勇的踪迹。它们大多在池塘湖泊里戏水,于灌木丛间信步,或者郑重其事地梳洗装扮。
Mädlow很想知道,这一来自东方的物种是如何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融入当地社会。它们需要依附于人类吗?“从原则上来说,它们在这儿和野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它们放弃了候鸟迁徙。” Mädlow如此认为。看来,它们对灌木丛生的水域相当中意,这与它们在中国、日本、南俄罗斯遥远故乡的环境非常相近。而且,在这里生活也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本土居民的排斥。只是在科特布斯,鸳鸯们要和另一种野鸭抢窝孵蛋。
另外的一支潜入德东地区的动物移民是美洲水貂,但其受欢迎程度显然不如亚洲鸳鸯。原产于北美的水貂长着一身油光水滑、如丝似缎的黑色皮毛,几百年前,被动物农场主相中引入欧洲。自50年代开始,个别水貂成功出逃,而到了70年代,更是被动物保护组织大规模放生。
在野生环境当中,尤其是在河流一带存活下来的水貂繁衍速度极其迅猛,动物学家Juergen Goretzki估计,“至少有好几万只水貂现存于德国东部地区。”水貂生性狡猾,善于捕猎,精通水性。除了鱼虾、两栖动物、小哺乳类动物之外,禽鸟也是水貂的美食。它们通常是偷偷潜水过去,然后展开出乎意料的突袭。
柏林工业大学的动物学家Ingo Kowarik认为,“自然界是变幻无穷的,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新的物种加入进来,旧的物种死去。”随着洲际交流的增多,这个过程愈发迅速了。麝鼠、浣熊等也是人为引入或者逃出囚笼的动物,如今它们像鸳鸯和水貂一样乐不思蜀,数量猛增,即便大规模猎捕也不可能再有任何形式的逆转。
然而,新近移民来的物种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例如马铃薯瓢虫,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对此,Kowarik表示:“我们必须尽可能接受这些新来的动物,毕竟,我们人类对于事态的发展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