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电动汽车
使用电能驱动电动机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并不包括无法脱离供电接触网的单电源无轨电车和在电气化铁路路轨上行驶的轨道列车,也不包括电动自行车等其他电动车。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欧洲汽车业代表:减排目标已经不再可行
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和美国的关税这双重威胁,欧洲汽车行业高管致信欧盟委员会指出,包括2035年实现减排100%在内的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保时捷官宣:放弃自主研发电动车电池
德国跑车制造商保时捷将不再继续致力于自主生产电动车电池,原因是规模效益不足。保时捷的电池业务子公司面临被裁撤。
德语媒体:“德国制造”需要“中国速度”
媒体看中国
《商报》客座评论认为,德国必须在坚持自由与民主的同时,学习中国的效率与执行力,否则就无法在制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内幕》杂志发表评论称,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燃油车不可替代的神话正在快速破灭。
德国私人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复苏
在经历了长期的市场低迷之后,德国私人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复苏。根据保险公司HUK Coburg的“电动汽车晴雨表”(E-Barometer),今年第二季度选择纯电动汽车的私家车主数量超过了自2023年底政府购车补贴取消以来的任何时候。
专访:中国经济稳健?欧洲日益警醒
中国经济上半年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展现了韧性,但下半年专家普遍不看好。基尔世经所研究员刘宛鑫接受DW访问,提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可能以及扩大内需的困难。她分析,欧洲多数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彻底警醒,建议应透过谈判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过度补贴政策。
德语媒体:寅吃卯粮- 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
媒体看中国
《经济周刊》评论认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虽然实现了5.2%的增长,但这一数据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恢复了活力。《法兰克福汇报》指出,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只会激发中国自主研发相关技术的动力。
德语媒体:产能过剩窒息中国经济
媒体看中国
《科隆城市报》报道指出,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外表虽然光鲜亮丽,但事实上,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已经令相关企业不堪重负。《日报》评论指出,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欧洲也应效仿中国制定出自己的应对战略。
德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大步前进
今年上半年,德国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大幅增加,德国汽车制造商从中受益尤为显著。大众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宝马名列第二。特斯拉则下滑到第八。
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开征反倾销税 价格承诺可豁免
中国商务部周五(7月4日)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结束,将对欧盟白兰地征收最高达34.9%的反倾销税,但主动做出价格承诺的企业可免于被加税。
德语媒体:中国电动汽车泡沫即将破裂 德国车商该怎么办
媒体看中国
《商报》评论道:模范市场发出警讯,大众等德国汽车制造商须深思。《世界报》分析说,比亚迪在德国使用的销售花招,恐怕自害其身。
王毅出访欧洲 将会晤欧盟与德法外长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本週展开欧洲之行,计划访问比利时、德国及法国,加强与欧洲的关系。然而,中欧之间在经济与外交领域的深层分歧仍未解决,包括双方间高达3571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以及中国持续与俄罗斯维持紧密合作关系。
消息:北京将干邑白兰地协议与电动车关税谈判挂钩
据知情人士透露,法国干邑生产商已就中国市场的最低进口价格达成初步协议。但是,只有在欧盟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争端取得进展的情况下,中国才会最终同意该协议。
德语媒体:比亚迪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恒大”吗?
媒体看中国
德国数字经济杂志t3n.de深度分析指出,中国电动车龙头比亚迪掀起的新一轮价格战,引发行业恐慌,且正将本已产能严重过剩的汽车产业推向崩溃边缘。《商报》关注到中国外长王毅将于7月初访问欧洲,为7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做准备。
墙外文摘:中国利用伊朗危机,扭曲“后西方主义”的本质
墙外文摘
有评论指出,中国正在利用伊朗问题,藉由宏大叙事扭曲其本质,并且试图让“后西方中心”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对立。
德系车电动转型不佳 特斯拉与比亚迪继续领跑
德国汽车巨头在电动化转型和竞争中正面临空前压力。一项最新排名显示,宝马、奔驰、大众均有所退步,被中国品牌强势超车。
中欧贸易摩擦升级 医疗采购成新战线
欧盟以回应中国歧视性市场政策为由,宣布禁止中企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政府医疗器材采购招标。这是继电动汽车之后,欧盟与中国贸易摩擦的最新升级。
昔日兄弟情如今撕破脸 马斯克、特朗普为何决裂?
曾经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兄道弟的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週四与特朗普在网络上唇枪舌战。除了公开批评特朗普形容为“大而美”的支出法案,也批评特朗普“忘恩负义”。特朗普威胁将取消与马斯克的政府合约,马斯克则称考虑让SpaceX的太空船飞龙号退役。
消息人士:中国已在稀土磁体行业启用追踪系统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周四(6月5日)表示,“我们重视新的中欧经贸关系。然而,中国令人瞩目的崛起绝不能以牺牲欧洲经济为代价。”
中国车市打响“价格战”?官方警告:没有赢家
在比亚迪率先掀起以旧换新大降价后,多家车企跟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警告,称“无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威胁产品质量。长城汽车董事长此前曾称:“车圈恒大已经存在”。
涉奴役工人 巴西检察官起诉比亚迪
巴西劳动部门去年12月揭露,比亚迪在当地的工厂存在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问题,逾百名中国工人受害。本週二,巴西检察官表示,正在起诉比亚迪及另外两家承包商,指控其涉及“奴役劳工”并涉嫌国际人口贩运。
调查:消费者最信任德国品牌的电动车
根据咨询公司BearingPoint进行的一项调查,德国车商被普遍认为生产的电动汽车质量最高,而这一认知不局限于德国本土。
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集中 中国主导地位引发担忧
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警告,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所需关键矿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国家,尤其是中国。这种集中趋势可能加剧供应中断风险,推高消费成本,削弱产业竞争力。
特斯拉在欧洲销量继续雪崩 不敌比亚迪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暴跌的趋势仍在继续。最新数据显示,这个美国品牌在欧洲的销量表现首次不敌中国品牌比亚迪,当月排名降至第11位。而欧洲市场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则是一款来自斯柯达的新SUV。
电池用金属价格下跌 电动车行业的好消息?
电动车需要的一些特殊金属一直被视为是行业发展的瓶颈。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国际市场上相关金属的价格正在明显下降。这似乎是对电动车买家是个利好消息,但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宁德时代计划在港上市 将创今年全球最大IPO
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将通过其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募资53亿美元,该公司计划将所募资金的90%用于在匈牙利建设一座新的电池工厂。
中美贸易战休兵 媒体:中国恢复稀土出口发放许可
中美日前达成协议,除了大幅削减关税外,中国也同意暂停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多名消息人士称,随著中美贸易战休战,北京已经开始向几家稀土生产商发放出口许可证,显示中断的稀土供应链可能逐步恢复。
德语媒体:比亚迪的成功秘诀
媒体看中国
上周结束的上海车展仍是德语媒体的热议话题。《南德意志报》评论称,德国汽车工业要想夺回霸主地位,新一届政府必须出台提振措施,以鼓励技术创新和改善市场环境。《世界报》长篇报道,介绍了中国电动车企业比亚迪成功背后的秘密。
特朗普挽留马斯克:只要愿意,随时可以留下来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公开表示,马斯克可以“随时”继续留任其政府顾问一职。但由于特斯拉业绩下滑、品牌受损,马斯克已宣布将减少在华盛顿的职责,重新专注于公司运营。此前有报道称特斯拉董事会已在着手寻找马斯克接班人,但该消息随后遭特斯拉否认。
德语媒体:新冠溯源绝非儿戏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评论认为,白宫以“惊悚片广告”的方式更新新冠信息网站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同缺失的信息相比,错误的信息更为可怕”。《法兰克福汇报》则认为,中国电动车要想在德国市场立足,必须建立起广泛的经销商网络。
德语媒体:中国把德国甩在了后面
媒体看中国
今天的汽车能和你聊天、能自动驾驶、必要情况下,还能飞行一段距离,这是上海车展上展示的最新技术,而传统汽车大——德国在这场技术转型中所处的被动境地,也在上海车展上暴露无遗。
上海车展2025:智能汽车成焦点,安全问题引关注
在今年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智能汽车驶入聚光灯下,德国制造商表现抢眼。但此前一起小米致命事故让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德语媒体:双赢=中国人赢两次?
媒体看中国
德国《商报》刊评反对用最低价格承诺方案取代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惩罚性关税,认为这会让中国车企赚更多钱、然后进一步投入研发扩大对欧洲车企的技术领先优势。《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了中日韩三国面对特朗普关税时的迥异姿态。
德语媒体:内忧外患的德国汽车业
媒体看中国
《南德意志报》认为,德国车企已经从“师傅”沦为“学徒”。《法兰克福汇报》则担心,德国汽车业正在遭受中国、美国的夹击。
中国车在德市占率不足0.2% 电动车占七成
尽管在全球市场对德国车企构成激烈竞争,但中国品牌汽车在德国本土的实际保有量仍极为有限。
中欧将就电动车市场准入以及投资展开谈判
作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关税大战的回应,中国与欧盟表示将加强双边经济与贸易合作。
欧盟公布47个战略性金属项目清单
周二,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份包含47个战略项目的清单,旨在提升欧盟对17种关键原材料中14 种的生产能力,以支持能源转型和保障供应安全,并改变在这一领域严重对外依赖的局面。
面对中国挑战 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不仅对大众和奔驰构成重大威胁,德国化工和工程行业也面临着来自中国对手的冲击。
奥迪宣布在德国裁员7500人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品牌奥迪周一宣布将在德国裁员7500人,理由是德国汽车业面临“巨大挑战”,面对着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和来自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
习近平拒绝欧盟峰会邀请 中欧关系再添变数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拒绝出席欧盟邀请的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改派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这一决定凸显了中欧关系因乌克兰战争、贸易摩擦等问题日益紧张的现状。
欧洲电池“一哥”Northvolt破产 制衡中国电池巨头梦碎
瑞典电动车电池巨头 Northvolt 本周三(3月12日)宣布已在瑞典申请破产,欧洲最有希望制衡中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的努力就此告终。
大众利润锐减三成 总裁收入仍超千万
中国市场曾是德国大众汽车重要的利润来源,如今该市场的利润明显降低。此外,在欧洲的重组成本也颇为高昂。尽管如此,大众员工仍获得4800欧元奖金,总裁布鲁默在放弃部分薪酬的情况下,收入仍超过千万欧元。
特斯拉销量下滑 马斯克“干政”惹的祸?
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特斯拉在德国新车注册量比去年同期暴跌76%。专家认为,马斯克在特朗普重回白宫后参与政治是造成特斯拉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电动车价格太高 德国消费者望而却步
德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迟疑态度,主要来自售价过高,只有大约一成人愿意为购买电动车支付3万欧元以上的价格。
东南亚市场起烽火:中国汽车大战德国品牌
价格更低廉、质量在提升的中国汽车在东南亚市场销量激增。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品牌都面临挑战。德国品牌优势何在?降价是否能够杀出一条生路?
中德特斯拉车主怎么看马斯克“干政” ?
马斯克创办的特斯拉是受中国车主喜爱的电动车品牌之一,该品牌也常驻欧洲的电动车热销排行榜。如今马斯克受到特朗普重用,并且时常出言批判他国政治,汽车买主会怎么看待他和他创办的品牌呢?
德语媒体:成也中国 败也中国
媒体看中国
有消息称,濒临倒闭的欧洲电池厂商Northvolt正在寻求和中国同行合作。北德广播电视台对此点评称,此案堪称欧洲产业界难以摆脱中国依赖的缩影。《商报》则刊评警告空客、波音切勿轻视中国竞争对手,否则就会像西方汽车产业一样重蹈覆辙。
大众汽车还算是一家德国企业吗?
大众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前有关税威胁,后有来自中国竞争者的迎头赶上,面临挑战及转型压力。其将在德国裁员3.5万并大幅削减产能。在全球多国拥有生产线的大众还算是一家德国企业吗?
客座评论:中国经济稳住了吗?
沈凌
经济学者沈凌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国GDP增长率在5%这个低水平上稳住了,这一方面来自9月底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紧急提振措施,另一方面源于GDP统计方面与国际接轨的修正。但真正水到渠成的增长率回升,还需政府打破“围墙思维”。
问卷调查:德国人买车 价格更重要 燃油车更好
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德国人来说,买车时价格因素比质量更为重要。与此同时,德国人对于燃油车的青睐度仍明显超出电动汽车。
中资收购将是大众在德工厂新出路?
由于营销业绩不佳,大众公司正在考虑关闭部分在德工厂或实施大规模裁员。有消息称,中国汽车厂家有意接盘,而大众员工和管理层似乎对中资收购也并不排斥。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13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