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环境保护
环保,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需要潜水才能看到的艺术品
如果你想看到泰勒(Jason deCaires Taylor)的艺术品,你必须潜入深海。这位英国艺术家将他的雕塑沉入水底,在水下孕育全新的生命力。
瑞典环保少女与中国官媒的口水战
瑞典环保人士5月初抨击中国的碳排放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总和,遭致了多家中国官媒的反击。不过,有一家官媒转载的一篇网络文章,反击力度明显过火:网民认为文章在揶揄通贝里的身材“碳排放不小”。
环保为先?特斯拉暂停接受比特币支付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一句话可以使比特币价格疯涨,也可以令其暴跌。他的最新推文造成的影响显然是后者。
拜登希望就气候问题团结全球 习近平: 不要朝令夕改
拜登与40国领导人针对气候议题举行线上峰会。除了美国与英国有其极具野心的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宣布,中国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他同时强调“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欧盟就2030年气候目标达成一致
围绕截至2030年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争议激烈。欧盟议会雄心勃勃加入避免地球过度升温的谈判。不过,最终只达成有限妥协。
日本核废水争议 台湾政府被批“不够硬”
日本排放核废水入海的决定引起台湾政界、环保团体及渔业的高度关注。在野党批评政府对日本态度软弱,只表示关切却不敢严正抗议,更讽刺谢长廷是“助”日代表。
美国计划大规模利用风电
与特朗普政府相反,拜登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大笔投资海上风电。 白宫称,新建风电场将使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800万吨。
专访:“核电使气候危机恶化!”
核电能帮助我们实现气候目标吗?《世界核工业现状报告》的主编迈克尔·施耐德(Mycle Schneider)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给出否定答案,并解释其中原因。
关于绿色能源的6个创意!
对于风力发电或者太阳能电池板,我们都已耳熟能详。不过,绿色能源可不仅限于此。我们这里为您介绍关于绿色能源6个新点子。
猪肉又涨价? 试试3D打印肉
吃肉要杀生,还破坏环境?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关注到了消费者的这些顾虑,纷纷研发出各种仿制肉。据预测,今后十年内,全球仿制肉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欧元。
“环保少女”力挺印度农民 被印度警方盯上
印度警方表示,已经对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在推特上分享支持印度农民抗议的“工具箱”文件展开调查。通贝里发出回应,表示自己依旧支持抗议新法的印度农民。
墙外文摘:不再承认 BNO,外交部“颠覆政权”?
有评论认为,解释法律属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宪法职权,外交部宣布不再承认 BNO不具法律约束力。外交部“是想搞政变,颠覆国家政权根本制度吗?
气候保护标兵?中国依然是燃煤大国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标榜自己的气候保护领军者角色,还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在206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降到零。不过,中国的煤炭产量、进口量、消费量依然居高不下。
怎样在2021年过上“绿色生活”?
毋庸置疑,解决气候危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重大行动。但是,在新的一年里,你也可以做出一些个人改变来减少碳排放。
放烟花能否环保、传统两者兼顾?
2021年跨年前夕,德国禁止商家贩卖烟火。这是否是一个寻找具有可持续性的烟花替代品的契机?
欧盟禁止向贫穷国家出口塑料垃圾
欧盟将从明年1月起禁止向贫穷国家出口未分类的塑料垃圾。根据新出台的法规,垃圾进口商和出口商需要首先就如何处理此项危险货运达成一致。
日本促进绿色增长 将禁售燃油汽车
日本要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将在未来十几年内淘汰传统燃油汽车,只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
环境保护如何给人类健康带来好处
向清洁能源转型、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扩建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凡是有利于改善地球生态的,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美媒披露出访花费后 美环保署长延后访台
在美国环保署长惠勒将于12月访台的消息传出后,外界开始质疑他出访的时机点与花费。这导致美国环保署24日宣布延后惠勒的访台行程。
美媒:美环保署长12月出访台湾
距离特朗普卸任只剩两个月,美国又传出将派内阁成员出访台湾。这次访台官员是美国环保署长惠勒,但他出访的必要性与目的却也受到国内质疑。
关于去增长 你不得不知的五件事
GDP增长真的是经济发展健康的标志吗?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为了地球的健康,我们需要停止增长。这种观点的根据何在?
德语媒体:地球上最重要的文件—新五年计划
说起五年计划,总是让人联想起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死板滞后的官僚经济。但中国即将出台的新五年计划,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摸起来很皮 !媲美真皮的蘑菇皮革
天然真皮制品背后的原料加工污染、自然资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占比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印尼一家公司推出蘑菇皮革,用蘑菇为原料生产出的皮鞋触感与真皮无异,易生产又环保,是传统真皮的理想替代品。
“少吃肉救地球”为何并非人人适用?
多吃菜少吃肉——这个简单的方法能够可持续地养活地球上不断增长的人口,但这对于大量以畜牧业为生的人而言,并不简单。
印尼劳动法改革: 抗议演变成骚乱
4天前,印尼议会通过了对劳动法进行全面改革的法案。此后,全国发生抗议示威,尤其是工人和大学生认为新法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拯救鲸鱼! 澳大利亚数百鲸鱼集体搁浅
澳大利亚南部海岸发生大规模鲸鱼搁浅事件,逾400头领航鲸搁浅,多头鲸鱼已经死亡。救援人员正努力救助那些奄奄一息的鲸鱼重返深海。
"柴油门":戴姆勒接受15亿美元罚款
在柴油车安装尾气检测作弊软件的汽车制造业丑闻再现重罚: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Daimler)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15亿美元罚款。
(上篇)1969年,莱茵河“死了”
如今夏日的莱茵河,岸边浅处常水清见底。然而,五十年前,“甚至连牲畜都时常拒绝喝莱茵河的水”。严重时死鱼漂浮,而莱茵河还要为数百万人提供饮用水。
(下篇)莱茵河重又“呼吸”
1986年一天深夜,绿色和平组织下潜到莱茵河底,在化工厂排水口取样。许多数值超标,媒体大篇幅报道。数百个民间环保组织诞生;专家也参与表态。——若没有公民社会,很难想象河水的变清,以及经济界、政界的态度转变。
1985年,德国拉响雾霾最高级别警报
汽车禁驶、学校停课——35年前,鲁尔区曾有两天的时间处于雾霾三级警报之下。很大一部分污染物来自东德。不过,至2000年代初,德国告别了雾霾问题,相关法规也随之取消。
环境污染:东德的“国家机密”
“保护自然”写在前东德的宪法中,但环境数据却被列为“机密”。东德的空气污染、河流含有毒物质在欧洲是最严重的,但在统一社会党(SED)的官方说法中,这些都不存在。
东德环境污染案例:苦涩的“千香街”
前东德的环境破坏可以“闻得见、尝得到、看得见”。一些环保活动人士努力让公众了解这些信息,尽管政府和史塔西(东德国家安全部)尽全力掩盖灾难性的状况。
东德环保运动:从被监听到“圆桌会议”
环保在东德是个敏感话题,因为在官方说法中并不存在空气污染或酸雨等原因造成的森林死亡。在1989年剧变时期,环境议题扮演了重要角色。
两德统一后的环境修复:东德“最脏村”的今昔
东德时期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持久破坏,如今需要五十年以上来净化和修复。单单褐煤、铀矿的环境整修就花费纳税人200亿欧元。
反核运动(上):存在33天的德国“国中国”
“文特兰自由共和国”——1980年,德国反核人士在一个政府计划设址存放核废料的地方,创建起一个现实版的“乌托邦”,还签发自己印制的“护照”。
反核运动(下):一位支持抗议者的县长
警察从直升机上向人群投掷催泪弹,有人向警察投掷石块、甚至点燃了警车。八十年代巴伐利亚州的这一幕,被媒体称为形同“内战”。而其起因,是要在当地修建一个核废料处理厂。
德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森林?
近三分之一的德国国土面积为森林所覆盖。在一些联邦州,森林面积占到四成以上。但其实,德国的木材砍伐量也很大,每年约6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填满超过160个柏林帝国议会大厦。
钠离子电池:电动车的未来新趋势
电动车使用的锂电池价格昂贵,这是造成电动车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如今电池技术有望实现突破!未来的电动车或许能采用价格低廉且节省资源的钠离子电池取代锂电池。
这5个国家:环境卫士生命最无保障
新近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环境捍卫者被谋杀案件激增,尤其以拉丁美洲为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使最脆弱的生存者处于冲突的前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新冠疫情让特斯拉德国工厂“因祸得福”?
位于柏林附近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已经开工。但是工厂建筑工程的最后审批程序却仍未走完。
通贝里获人道奖 捐百万奖金做公益
17岁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7月20日获颁葡萄牙古尔本基安人道奖,奖金100万欧元。通贝里随即表示将捐出奖金用于支持保护环境、抗击气候变迁的项目。
用塑料垃圾做大理石纹花砖
年轻的德国女设计师通过加热和压制工艺,将废弃塑料做成纹路足可媲美大理石的花砖。你支持这样的行动吗?
德国最晚2038年弃煤 环保主义者: 太晚了
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针对弃煤的法案。这意味着,德国最晚2038年将不再使用煤炭能源。对于环保主义者而言,这个宽限期太长了。
联邦最高法庭:大众"柴油门"车主应获赔偿
就"柴油门"丑闻展开的司法审理中,大众公司周一在联邦最高法庭遭遇"滑铁卢"。德国最高民事法庭裁定,购买了装有舞弊软件大众车的客户有权向大众公司索赔。这一裁决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呢?
塑料变燃料 废物真成宝?
多家公司已经建造了将废旧塑料转化为原油、柴油或其它燃料的试验工厂。他们标榜的是变废为宝、改善环境。但是事实的确如此吗?
贝多芬与大自然
2020年是贝多芬250周年诞辰。这位伟大的古典音乐家具体出生日期并无记载,不过人们知道,1770年12月17日,他在波恩接受了洗礼。
“环保少女”再告德国气候保护不力
瑞典少女通贝里敦促联合国受理她和其他一些青少年提出的一项申告。他们指责德国等5个国家的能源产业政策破坏气候保护,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和未来构成威胁。
环保新规扼杀德国自产口罩?
由于来自全球口罩生产大国中国的供应一度难以保障,德国各界纷纷疾呼应在德国生产口罩。许多企业已响应转产,但业界担心好景不长。
抗疫不忘环保 默克尔重申“欧盟绿色协议”
尽管COVID-19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国际会议上,强调在疫情之后的经济重建措施当中,应该要将环保纳入考虑。
新冠与环境:空气污染会提高新冠病亡率吗?
严重的空气污染是否会导致新冠患者的高死亡率?科学家的意见各有不同。唯一能肯定的是,新冠疫情虽然暂时使各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但仍不足以阻挡气候变迁。
前一页面
第4 页,共2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