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环境保护
环保,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实施进口电子产品成分标识新规定
自2007年3月1日起,所有由国外出口到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都要注明是否含有有害材料成分。中国制定的有害材料清单甚至比欧盟的还要严格。
有了洞察力,但没有解决办法
发展经济、给人民一点富足生活是共产党维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唯一手段,但史无前例的现代化跃进也使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法兰克福汇报在这段话后列举了中国浪费能源、污染空气和水源的现状并写道: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空间
由于政治体制,中国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但他们仍然尽可能地在现有条件下发挥影响。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上。
中国能转型为环保型经济吗?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他的政府报告中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中国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但中央政府目前还没有能力来完成它所提出的环保目标。
交通业排放废气增长最快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五分之一来自路面交通,航空运输在15年内废气排量增加了86%。欧盟环境局今天推出报告,严肃批评各国在交通领域的高额补贴政策并指出,空气的污染是要用生命和健康作为交换代价的。
能源与环保面前中国何去何从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按照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到2009年,中国还将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那么,中国将如何面对气候变暖的挑战呢?
布什要成“环保型”总统?
终于有希望了吗?作为世界上对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美国终于愿意走上绿色环保的道路了吗?迄今为止,以总统布什为代表的一些美国人坚持认为,美国的经济景气比环境保护更为重要,并且拒不签署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此外,布什还质疑气候变化是否真的和气候变化有联系。不过,最近布什至少在言词中改变了态度。
倡议环保—法国奔走疾呼
本周末,巴黎将召开为期两天的环保会议;另外还将提交一份有关未来数十年中地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的世界气候报告,旨在呼吁有关各方采取相关的环保措施。自本周一起,500名科学家和政府专家们为联合国的相关环保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法国总统希拉克计划为成立联合国环境组织积极斡旋,大造声势,但却遭到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和美国的拒绝。
中国没有取得环保进步
中国没有取得环保进步
“仿佛坐在火药桶上”—德国环保专家谈中国感受
在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领域,德国在全世界居领先地位。鉴于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德中两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也日趋深入。比如设址北京的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就聘请了两位德国环保专家,负责对中国各省份环保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编写节能、节水等宣传手册,介绍德国环保经验等,以期提高中国居民的环保意识。德国之声记者在位于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一号的该中心的资料室中采访了已在那里工作了7年的德国环保专家艾娃博士。
科隆波恩机场力争廉价欧亚航线
飞短程和中程航线的廉价航空公司,已经将机票价格大大拉了下来。在欧洲、 美国,近年来在亚洲,都相继产生了廉价航空公司。目前一些亚洲廉价航空公司还准备飞国际航线。德国科隆波恩机场也正在为争取这类飞机在该机场起降做努力。但一些环保人士认为,廉价航空公司飞国际航线将给气候保护造成更多的问题。
中国未能完成节能环保指标
中国未能完成节能环保指标
中国:环保不是赔本生意
环境毁于朝夕之间,重回蓝天绿地却非一日之功。尽管如此,中国毕竟认识到,对清洁能源技术进行投资,回报是不可衡量的。瑞士权威研究机构正欲就此对中国鼎力相助。
松花江灾难是中国环保新政策的开始
一年前,松花江因吉林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受到严重污染,污染的江水流入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黑龙江。一年后,德国日报记者访问了受灾的俄罗斯一侧后,在该报报道了当地的见闻:
旅游与环保和平共处
在德国的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有些地区得到完好的保存,尚没有受到人类的破坏。对保护大自然来说,它们是极有价值的群落生境。然而,仅靠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无法使该地区得到发展。在沿岸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问题是旅游业与自然保护发生了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环保人士断言中国白暨豚已经绝迹
德国与中国加强在环保领域的合作
*
中国环境污染的代价是毁灭性的
中国环保机构发出警告,要求中国赶紧重视环保,采取有效措施。如果不这样做,中国将发生难以想象的环境危机,吞噬30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专家称,90%的中国城镇饮用的水源都有毒素存在。
中国环保组织道路艰难
经济的盲目发展,使得中国大面积的土地正面临着变为一块“生态荒地”的危险。环境危机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众多民间环保组织也在大陆应运而生。与西方的同行们相比,中国环保人士面前的道路要艰难崎岖的多。
中国环保 全球关注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已经进入了第二周。在结束了第一周的专家讨论之后,本周各国政治家们开始就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措施展开磋商。由于中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排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因此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在全球大气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政府和民间是否对此作好了准备?
法国高速火车能源环保大改进
法国现在开始与浪费能源的行为作斗争,并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以求保护环境。欧盟目前制定的目标时,在2020年减少能源消耗20%。在法国,楼房住宅和长距离运输都是能源消耗大户。目前,法国在交通领域设定了三大优先任务:使用生态燃料,研发零废气汽车以及对TGV高速火车进行进一步开发,以使之符合欧洲环保标准。耗资40亿欧元的TGV ost高速火车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堪称表率,欧盟也出资参与了该车型的研制。德国之声记者发回了如下报导。
德国在环保方面负有全球责任
据专家看法,德国必须协助其它国家抵抗环境污染、促进自然保护。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BfN)局长福格特曼(Hartmut Vogtmann)教授在行将于中国南昌举行的国际生命湖泊大会前与德新社记者谈话时说:“我们也对其它国家负有重要的全球责任。”他表示,德国在生态(有机)农业种植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很具实力,“我们可以在此提供宝贵的知识”。这里所指的包括对转换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帮助。
德环保高官谈德中环保合作商机
德国环保部议会国务秘书阿斯特里德-克鲁格(Astrid Klug)从2005年起担任德国联邦环保部议会国务秘书。上任不久,阿斯特里德-克鲁格便多次飞往中国。下面是德国之声中文网对这位德国女政治家的专访。
德国评选出最环保汽车
德国交通俱乐部评选出年度环保汽车排行榜,其指标是节能、少污染和低噪音。日本汽车在环保方面遥遥领先于德国汽车。
德国政府环保不力受批评
德国自然保护联合会(NABU)期待着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政策的进一步加强,不仅仅在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甚至在中东地区。
中国需要德国的环保技术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的加剧,德国环保技术在中国深受欢迎。今年九月中旬,德中经济界将在汉堡举行“汉堡峰会”,环保技术是会议的重点之一。明镜周刊互联网版发表文章谈到中德在环保领域的合作:
富人谈环保,穷人卖水银
印度是中国之外的又一个明日经济大国。自1991年印度开始实行放开国家管制和私有化以来,经济尤其得益于全球化进程。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得印度在不少新兴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航天,生物和纳米技术。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印度人无法从经济增长中获益,还必须为生存挣扎,想方设法挣钱糊口。 与此同时,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被忽视。
推进环保仰赖监督机制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在回忆童年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说,那时的天空湛蓝、河水清澈、空气清新。今天,中国的环境污染已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
不能让地中海成为垃圾桶
地中海的胃口很大,很好,但即便如此,它也不能消化所有的东西。不能消化的,它又吐出来,不仅污染海水,也污染海岸。
原材料价格上涨捧红废物回收
废物回收废物利用在德国倍受重视并不只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促成旧材料被重新利用的重要因素。
足球大赛重环保,德国获联合国盛赞
随着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顺利进行,德方组织者获得的赞誉也越来越多。联合国环境署新任总裁施泰因内尔也对本次体坛盛事表示赞赏。那么,世界杯同环保有什么关联呢?
环保总局回复民间环保人士:怒江项目权力有限
上周,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对民间环保人士就怒江水利工程提出的《行政诉讼》作出了正面回应,从而避免了被告上法庭的命运。中国政府计划怒江主流上修建13个水坝,开发水电资源,但是环保人士反对对怒江世界自然遗产的破坏。
德国通过减少排放废气新计划
德国现在执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配计划将于明年到期。为此德国联邦内阁已经通过了第二个分配计划。该计划的执行期限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截止。第二份计划公布以后,工业界和环保人士都表示了不满情绪。 德国之声记者金卡尔茨从柏林发来有关报道。
德中联合举办污水处理博览会
本月27日至30日,上海国际环保会将再度召开,主题为环保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本次博览会由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联合主办,届时,德国巴伐利亚州环保部长施维南将亲自为本届环保会揭幕。施维南以及中国相关环保负责人以中德两国环保为题接受了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部记者祝红的采访。
三峡工程引发的血案
中国的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今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从2008年开始,它将为能源紧缺的中国提供电力。官方报道说,这座巨型工程耗资近200亿欧元,而根据非官方统计,实际开销要比官方数字高出将近一倍。除了耗资巨大,还有一百多万人口要被迫迁离家园。移民以及大坝将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后果令三峡工程受到诸多环保人士的严厉批评。不久前,一名中国环保人士甚至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三峡:一千年来最伟大项目
长江三峡工程的拦江大坝正式完工,围堰即将实施爆破。在三峡工程开工十三年后的今天,赞成和反对的两派仍然各执己见。工程总指挥李永安把三峡工程称为“中国人民一千年来的最伟大项目”,而戴晴等环保人士则预言这是中国“社会和环境的一场灾难”。波恩出版的总汇报就此写道:
世界环境日: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发出了人为沙漠化现象对环境危害日益加重的警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也在此间发表的《中国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成环保专家宠儿
中国环境污染不是形势严峻吗,为何受环保专家点名表扬?对美国政府的死不合作,专家则大摇其头,看来布什是指望不上了。
税务改革和环保政策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新税务政策。其中废除农业税、提高所得税起征标准和开征高档消费税是最重要的三大举措。时代周报认为,这些做法表明,中国政府开始注意社会弱势群体,从下至上试行新的社会政策。但是:
切尔诺贝利颠覆了德国环保与能源政策
20年前,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的重大核事故证明了德国人的缓慢性和彻底性。先是一片恐慌,然后是产生了一个联邦环境部,绿党得到空前的和不断的加强,再后来,德国红绿政府决定彻底结束德国土地上的核电事业。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国家象德国走得这么远,这么彻底的。德国之声记者回顾如下。
德国世界杯的绿色球门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将成为首届有利于气候保护的世界性体育盛事。举办单位——世界杯足球赛组委会为此拿出了大约120万欧元的资金,用于投资降低温室气体的项目。这一做法赢得了德国联邦环境部长加布里尔的高度赞扬。
中国整治环境污染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近日表示,中国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大多数新建在建或者拟建的工程均存在较大的规划性环境风险。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高速,自然环境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中国民间的环保组织对中国政府的环保监督表示谨慎乐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更换负责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托普费尔的工作将由另一名德国人接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已任命施泰纳担任该机构负责人。现年44岁的施泰纳在肯尼亚内罗毕正式上任的日期定于6月15日。从 1998年起一直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托普费尔,在即将离任之前接受了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
北京空气太糟—奥运接力赛改传氧气罐
中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周二在北京闭幕。其间,中国政府颁布了“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将降低20%,废物排放将减少10%。在此基础上,中国还将实现每年7%到9%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总理温家宝明白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高过计划目标27%,排废量也未能达标。
上一个五年计划没有达到社会和环保目标
星期日,中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德语媒体注意到,中国在能源消耗、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科研开发和教育投资等方面均没有达到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定的目标。世界报写道:
德国加强对中国的环保援助
2004年,日本宣布,中国已不再是发展中国家,日本不再向中国提供新的发展援助贷款。每日镜报报道说,德国自由民主党议会党团也持同样看法,认为航天计划花费二十亿美元、建造上海第一方程式赛车设施花费五亿美元的中国已根本不需要德国的发展援助,德国给予中国的援助是“浪费纳税人的金钱”。但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维茨列克-佐伊尔对这番言论摇头不已:
保护世界环境,富国穷国同样负有责任
砍伐热带雨林、滥用资源、土地沙漠化、无制约地排放二氧化碳-这些都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专家们呼吁人们改变对大自然的态度。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环境保护不仅是意识问题,而且也是经济问题。因为只有在自己的生存权得到保障以后,才会考虑保护自然。联合国环境署的负责人托普费尔表示,保护自然的国家必须为扶贫做工作。
“基督教联合会”呼吁环保,与布什政府大唱反调
很多严肃的科学家都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全球性气温升高有密切关系。但美国政府拒不承认这一点,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宗教右派,布什政府的忠实盟友“基督教联合会”最近发表宣言,呼吁美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
尼罗河鲈鱼日渐稀少
北半球的人谈到渔业危机时,指得是海洋渔业。而非洲许多淡水湖目前也出现了严重的渔业危机。非洲最大的维多利亚淡水湖的现状就十分严峻。这个淡水湖维系着几百万人的生存。湖里的鲈鱼还是周边三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德国森林继续恶化
德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森林覆盖,政府数十来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绿化也极为重视。德国可称之为“森林之国”。然而周二将公布的森林状况报道指出,德国森林总面积的29%遭受严重损坏。
前一页面
第18 页,共2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