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挥下“午夜之锤”后暗示伊朗政权更迭
2025年6月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週日(6月22日)在社群平台“真实社群”(Truth Social)上发文称:“使用‘政权更迭’(Regime Change)这个词政治不正确,但如果现任伊朗政权无法让伊朗再次伟大,那为什么不政权更迭呢?MIGA(让伊朗再次伟大)!”
特朗普的说法与其他官员形成对比。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週日受访时表示,这次行动“不是、也从来不是关于政权更迭”。他强调,特朗普政府“不寻求与伊朗开战”,也并非意在推翻伊朗政权。
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也指出,美国并未与伊朗开战,而是“与伊朗的核计划”开战。他表示,美国目的在于终止伊朗的核计划,并就此问题与伊方长期谈判。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访问时亦重申同样说法,强调美方并非想推动伊朗改朝换代,而是要摧毁与伊朗核武野心有关的3大核设施。
德黑兰则警告,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将带来“永久性后果”,该国保留“一切选项”来捍卫自身安全。伊朗驻联合国大使週六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表示:“伊朗曾多次警告好战的美国政权不要误入泥潭。”
美军公布攻击细节
美军参谋联席会议主席盖恩(Dan Caine)週日公开“午夜之槌行动”(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的细节,称此次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B-2隐形轰炸机战斗任务。盖恩透露,美军共出动125架战机、动用14枚“巨型钻地弹”、20多枚战斧巡航飞弹,且过程未受到伊朗拦截。
根据盖恩说法,7架B-2幽灵轰炸机与数十架加油机搭载重达3万磅(1万3600公斤)、俗称“碉堡克星”(bunker buster)的巨型钻地弹,自美国密苏里州的空军基地出发前往伊朗,往返飞行超过30小时。
虽然特朗普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声称伊朗的核计画已被“彻底摧毁”,但盖恩指出,目前仍在评估战损。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负责人格罗西(Rafael Grossi)则表示,目前还无法评估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后造成的损失。
盖恩称,美军使用了欺敌战术,共发射约75枚精准导引武器,成功完成对伊朗境内目标的打击,并维持了整场行动的“奇袭效果”,“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军队能做到这一点”。
伊朗国会批准关闭“霍尔木兹海峡”
各国关注德黑兰将如何回应美国攻击之际,伊朗国会已批准关闭全球重要航运通道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但须经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最高领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同意。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伊朗与阿曼之间,是波斯湾国家石油出口通往外海的重要渠道,也是全球石油运输要道,约有20%的全球海运石油需经此运输。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国之一卡塔尔,也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来运输天然气出口。
若霍尔木兹海峡的能源供应中断,亚洲市场首当其衝。
根据美国能源资讯署(EIA)2022年的估计,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原油及其他燃料,有高达82%是运往亚洲,其中,中国、印度、日本与韩国是主要目的地。
路透社引述摩根大通分析师卡内娃(Natasha Kaneva)、凯迪亚(Prateek Kedia)和萨维诺娃(Lyuba Savinova)的说法报道指,伊朗本身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出口石油,因此关闭海峡也会对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波斯湾阿拉伯国家迄今一直批评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攻击,但若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阻碍石油出口,相关国家可能会被迫站到伊朗的对立面。卢比奥则呼吁中国游说伊朗切勿封锁该海峡。
美国发布“全球警告”
美国国务院週日发出全球安全警示,提醒在海外生活或旅行的美国公民,可能因中东冲突面臨更高的安全风险。
安全警示指出,“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已导致中东地区的航班中断与空域局部关闭。美国公民及美国利益在海外面臨示威抗议的可能性”,并建议:“全球美国公民应提高警觉,谨慎行事。”
此前,在美国攻击伊朗核设施后,德黑兰威胁将报复中东的美军基地。週六,美国开始从以色列撤离美国公民及居住在以色列或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美国永久居民;美国驻伊拉克与黎巴嫩的外交使团人员也被下令撤离。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