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对台动武六种情况和中国两大趋势
2004年12月30日香港《太阳报》发表评论,题目是《东南亚海啸教训惨痛》。评论说:“此次东南亚海啸最大惨痛的教训则是,印度洋环海国家居然没有统一的地震预警系统(Seismic Monitering System)。众所周知,海啸目前还无法为人类所控制,但人类能够做到的就是尽早预警以减少损失;而此次震中-苏门答腊岛以北地区,正好处于印度板块边缘,这一板块尤紧邻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因此全球有百分之八十的地震都发生于此。按理说,印度洋环海国家应该有相当的警觉性才对,但由于以前的地震都只是局限在个别国家内,从未有象此次这样同时给数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关国家便疏忽了。”
《太阳报》的评论接着写道:“当震中发生海啸之时到海啸发生,一般会有数小时的时间差。欧美的地震专家表示,若印度洋周边国家配有这一预警机制,那么至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疏散人群。印度洋周边地区这次吃了一个大亏。但幸免于难的中国地区也应以此为鉴,检查一下地震预警系统,尤其是如何与欧美先进国家联网,以便灾难发生时及时获得情报。”
《太阳报》本周还透露了中国《反分裂国家法》可能确定六种情况下对台用武。报道说:中国“据涉台人士称,草案明订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完成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神圣职责,草案又规定“台独猖獗时可采取相应行动”,并确定台独的定义。……据内地传媒流传的民间版本,草案还规定对台用武的六种情况,包括台湾出现台独公投或修宪;单方面宣布独立;出现隐性台独趋势;出现社会、政治、经济大动乱;或外国势力有占领台湾的动向等。反分裂法草案还明订,大陆行政及军事部门若不作为或作为不力,导致台湾独立,将处以渎职罪;台湾行政及军事部门导致国家分裂或两岸战争者,则在战后论罪。”(
关于中国国内局势,《苹果日报》本周发表署名张华的文章,题目是《中共高层的接班卡位战》。文章说:“近日多个省市第一把手大执位,随曾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权位日渐巩固,多位“团派”干部近日相继获得擢升。这波人事变动的意义,绝不仅是让胡锦涛的核心地位更稳当,又或其执政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而是牵动二○○七年中共十七大的人事布局。可以说,这波地方人事变动已揭开中共高层接班战的序幕。”
文章写道“到了二○○七年,现届九名中共政治常委中,除了胡锦涛、温家宝和李长春,其他人都已超过六十五岁,按规定应退休;而现届四名国务院副总理中,应只有回良玉一人留任。换言之,中共十七大的高层更替幅度,将仅次于中共十六大。按中共接班模式,准接班人现在就应进入战斗位置,好好锻炼,把履历表打造得更完整,作为升迁筹码。……更重要的是,中共十七大是胡锦涛能否建立新时代的分水岭,如果那时他还不能掌握人大、政协和党政军的组织、宣传、政法等各大系统,建立一言九鼎权威,那么胡锦涛势将一事无成。因此,胡锦涛必须从现在开始,在各要害部门安插接班亲信,以便在中共十七大攻城掠地。
《信报》前天发表署名郑永年的文章,题目是《中国:外放与内改的平衡 》。文章写道:“在送旧迎新之际,人们不得不去注意在2004年充分暴露出来的目前中国社会所存在着的两大互相矛盾的大趋势。第一大趋势可以领袖外交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为标志,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迅速崛起。第二大趋势可以频繁发生的社会抗议运动为标志,……这两大趋势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导着中国的发展,如果这对矛盾处理得不好,社会政治的稳定就会成问题。”
郑永年的文章写道:“问题就可能出在内部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内部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大趋势就是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贫富分化和收入分配差异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边界。……这种情况与中国的改革模式有关。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先基本上不去触动既得利益,而是努力在既得利益的外围发展出新的利益。很显然,内部改革要触动巨大的既得利益,相比之下外部改革就比较容易。就是说,产生新利益比改革即得利益要容易。……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新利益往往和各级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够通过各种管道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简直就是这些新利益的代理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令人怀疑了。外部开放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性。唯一的途径就是加速内部改革,从而达到内外部改革的协调发展。如果内部改革持续滞后,外部开放只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如果内部发展不能持续,外部开放也立即会成为空中楼阁。”
(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