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温室效应气体
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自然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大约占26%,其他还有臭氧、甲烷、一氧化亚氮、以及人造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等。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印抗议向生产中产生二氧化碳高的产品征收关税建议
010409 Kohlekraftwerke CO2 Speicherung
德国联邦政府为地下贮存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铺平了道路。本周三,联邦政府内阁在柏林制定了一份法律草案,同意三座试点火力发电站投入运行,这三座发电站排出的二氧化碳将被分离出来,然后储存在地下,专业名称是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260309 interview de boer klimaverhandlungen bonn
本周日(3月29日),将有约2千名代表在波恩举行会议。他们会晤的目标是为今年12月哥本哈根的世界气候大会做准备,人们期待着在那里就京都议定书的后续协定作出决定。就此,德国之声欧洲部记者Gero Rueter采访了联合国气候秘书处主任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
减排探索:用矿石吸收二氧化碳
全球每年排放300亿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因此,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储存二氧化碳、避免排放的方法,其中最保险因而也最吸引人的途径之一是将二氧化碳变成矿物质永久储存。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矿石,可以吸收近10%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将其化为无害的碳酸物。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
全球气候已经开始变化,而且是因人类活动所致,这个结论已得到普遍公认。今天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含量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年排放量是1970年的近两倍。气候变暖,后果多种多样、触目惊心。
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几乎与美国并肩
China verlangt Öko-Kurswende vom reichen Westen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本周五在北京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合作研讨会上呼吁工业发达国家应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义务,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1月3日读者来函
本期读者来信的焦点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世界冠军”,以及“历史性突破-陈云林率领最高级别政府代表团访问台湾”等文章。
排放温室气体的世界冠军
“中国喜欢创造世界纪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无可争议。中国人说,他们拥有最悠久的历史,当然发明了造纸和罗盘,甚至发明了炼钢。据他们自己说,面条、冰激淋及足球也在其中。现在中国展示了一项最佳新成绩,但却是一项并不那么光荣的成绩。”柏林日报以这段颇为辛辣的话谈到了中国发表的气候变化白皮书 :
Chinas Report zum Klimawandel
法新社29日报道援引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谢振华,指出目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量已经赶上美国,并在短期内不会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在10月29日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白皮书,承认中国在气候环保方面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中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何在?中国今后的环保重点是哪些?
欧洲尝试地下封存减排CO2
少向大气排放1吨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就有利一点儿,对此,气候学家们意见一致。但以什么方式减排,是节省使用化石燃料呢,还是技术解决二氧化碳的贮存,对此,利益不同,意见也截然相反。欧盟集中力量在德国小城克青进行地下贮存库研究项目。今年夏天,人们已开始往地下灌气,今后两年,将陆续在粘土层下灌进6万吨二氧化碳,用于科研。
人类面临生态移民难题
联合国估计,至本世纪中叶,全球将有多达2亿的人因气候变暖导致环境恶劣而被迫离开自己的栖息之所。人类将面临空前严峻的" 生态难民"问题。
中国取代美国成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据法新社消息,日前发布的一份科学研究报告指出,全球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了历史新高。报告认为,在人为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今天,自然界消化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却在减弱。此外,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Regierung erzielt Kompromiss zu CO2-Industriehilfen
德国联邦政府内部就欧盟有关工业执行严格的气候保护条例措施的争端达成一致。今后同无需遵照气候保护条例生产的外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争的德国大型耗电类企业,将得到一些环保政策上的优惠。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但人均不在最前列
China says it's willing to discuss emissions
Studie: China überrundete USA bei Umweltsündigung
中国:梦幻般的经济-梦魇般的环境
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虽已攀升到11.4%这种梦幻般的高度,但也为此付出了高额代价:河流被污染,城市中烟雾蔓延,温室气体排放量“摘得头魁”-2007年成为排放“世界冠军”。这几天,中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雪灾,跟10年前的水灾一样,也许也是环境的一种报复。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欧盟为实现气候目标苦寻实施方法
根据欧盟气候保护目标,到2010年为止应该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的能源消耗,增加20%的可再生能源供应。这一目标开始于2007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期间,现在人们开始讨论具体的实施步骤。本周三,欧盟委员会将提出一套广泛的法律草案。
日本将从中国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额度
气候保护: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担主要责任
为期两周的巴厘气候大会结束,尽管美国代表团最终对大会决议首肯,但是华盛顿表态说,决议没有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应付的责任。同时,巴厘会议也人们看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不再愿意让工业国家随意摆布,要挺身反击了。
Asien will Wachstum mit Kohle anheizen
Asien will Wachstum mit Kohle anheizen
巴厘书代替京都书?
本届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后京都议定书”问题。来自世界各国一万多名政治家和科学家将在两周时间里探讨阻止气候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减少CO2制造量,各家有各家的高招
您是否曾计算过,您在日常生活中制造的二氧化碳究竟有多少?德国居民年均二氧化碳制造量为11吨,这比气候所能承受的极限要多得多。今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帕乔里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人均年度二氧化碳制造量应仅为2吨。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对这一目标表示支持。这无疑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它是否也切实可行呢?
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会议召开
从本周一,为期一周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会议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开幕。到目前为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该组织已提交了三份有关世界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总长1万5千页。参加此次瓦伦西亚会议的有来自世界145个国家的科学家和政府代表,旨在草拟一份全长30页的总结报告,作为今年12月巴厘岛气候会议谈判的基础文件。瓦伦西亚会议是一次闭门会议,相关的总结报告将于本周六公布。
50万奖金发给气候保护杰出人士
上周日,德国环境基金会颁发了第15届德国环境奖。气候变化是今年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甚至也授予了气候保护人士。本届环境奖的四名获得者也在气候保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每人每天最多一个汉堡
每人每天最多一个汉堡。研究者们要求人们为了环保放弃吃肉。
亚太经合组织悉尼峰会:气候保护是重点
为期两天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幕,美国、中国、俄罗斯等与会各国首脑一致同意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长期目标“。东道主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表示,各成员国将采取有效措施,把气候保护的目标同发展本国经济结合起来。然而,这仅仅是一个软性声明。
中国提前成了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
荷兰政府下属的环境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表明,中国2006年排放的温室气体为62亿吨,比美国多8%。这样,中国提前成了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不过,南德意志报援引荷兰研究所项目负责人的话说,这一数据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德国将为温室气体排放作何贡献
担任本届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的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在海利根达姆召开的八国峰会上为气侯保护争取更多的具体措施。那么,德国将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什么贡献呢?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观察。
“不是我不明白,是气候变化快”
对于胡锦涛来说,即将列席的G8峰会既是享受“和平崛起”大国地位的荣耀时刻,也是一场西方发达国家设下的“鸿门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将被拿来考问;在气候保护上,面对欧盟压力的美国已经把中国拉来“陪绑”。六月四日中国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就是胡锦涛带到德国海利希根达姆的一份“辩护书”。
下一冰期也许永不出现
大气层中含有二氧化碳其实并不是件坏事,因为,如果大气层中没有温室气体的话,那么当地表温度降至零下15摄氏度的时候,地球就会被完全冰冻起来。总而言之,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太阳光线一道也对人类所生活的地球的气候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数十万年以来,地球的冰期和间冰期有规律地交替。间冰期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冰期的大约一倍半。从地球发展史来看,现在又到了降温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冰期的到来。
英国将立法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
英国将制定相关法律,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根据伦敦政府周二公布的法律草案,到2050年以前,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60%,到2020年以前减少30%。英国反对党和环保组织虽然欢迎政府的这一计划,但同时批评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不够严厉或者缺乏灵活性。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发自伦敦的报道。
英国带头为大气保护立法
英国政府周二提出一份法律草案,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本国到205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时排放量的60%。如果草案通过,英国将是第一个通过立法规定大气保护数量化指标的工业国家。
交通业排放废气增长最快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五分之一来自路面交通,航空运输在15年内废气排量增加了86%。欧盟环境局今天推出报告,严肃批评各国在交通领域的高额补贴政策并指出,空气的污染是要用生命和健康作为交换代价的。
经济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增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喻在谈到联合国世界气候报告时说,发达国家应对保护世界气候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政府领导下的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小组虽然承认温室气体对中国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但在气候保护方面不能对中国提出等同于欧美国家的要求。南德意志报就这番言论写道:
欧盟限制民航机二氧化碳排量
欧盟委员会周三批准了把航空公司纳入温室气体交易体系的计划:2011年起所有进出欧盟国家的民航客机都必须遵照废气排放限制标准,不过欧盟同时也给予了国际航班一年的“缓刑”。此前欧盟只对发电厂以及高耗能产业制定了排放标准,而针对航空公司的收费将不可避免的引起机票价格的上涨,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如下:
有利可图的废气排放交易
环境保护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字眼,但环保也能挣钱。因为商机巨大,常常有政治家率团到中国购买排放废气的指标,以此来减免本国的环保义务。德国环境部长访华时也不会忘记这里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隙。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超美达世界第一
二氧化碳排放快了四倍中国“贡献”最大
刚在北京闭幕的地球体系科学伙伴大会(ESSP)发出严重警报:尽管许多国家作出努力,今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增长极速,排放速度的增长相当于90年代的4倍。中国今天是第二大排放国,更严重的是,它的增长量占了全部增长量的40%。ESSP发表的一个声明中要求“各国政府立即共同行动起来。”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赶超美国,中国将成空气污染世界第一
尽管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中国过去十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大幅提高。目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于能源主要依赖煤炭,因此中国空气污染情况还会日益严重。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并没有义务减少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专家预计,过不了多久,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德国评选出最环保汽车
德国交通俱乐部评选出年度环保汽车排行榜,其指标是节能、少污染和低噪音。日本汽车在环保方面遥遥领先于德国汽车。
德国通过减少排放废气新计划
德国现在执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配计划将于明年到期。为此德国联邦内阁已经通过了第二个分配计划。该计划的执行期限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截止。第二份计划公布以后,工业界和环保人士都表示了不满情绪。 德国之声记者金卡尔茨从柏林发来有关报道。
中国和印度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快
中国和印度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快
地球发烧 — 古不胜今
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所见到的许多自然灾害都是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导致洪水、飓风及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警告,事态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如果气候继续转暖,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极地冰山很可能融化,海平面上涨,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以此为主题,《科学》杂志同时刊载了好几篇学术论文。
“基督教联合会”呼吁环保,与布什政府大唱反调
很多严肃的科学家都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全球性气温升高有密切关系。但美国政府拒不承认这一点,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宗教右派,布什政府的忠实盟友“基督教联合会”最近发表宣言,呼吁美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
2005年成为全球最暖年
法新社1月25日报道,2005年成为一百多年来全球最温暖的一年。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当地时间周二的调查,2005年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达到百年史上最高水平。
悉尼会议:与“京都协议”对着干
全球生态污染大国-美国、日本、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周三(1月11日)在悉尼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在“京都协议”之外另起炉灶,减少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反增
全球气候保护政策远远没有达到预计的成效。据德国经济研究所(DIW)估测,2004年世界范围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前一年增长了4.5%,与1990年相比,增幅恰好为25%。
森林也产生温室气体
仅靠森林不能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气候问题,这是七个欧洲国家的科学家在一份气候调查学术报告中做出的结论。星期四,科学家们在耶拿推出了这份报告。
前一页面
第6 页,共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