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法兰克福车展
法兰克福车展(IAA),全球规模最大的车展,有“汽车奥运会”之称。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吉普要变成中国人的了?
周二,《新苏黎世报》、《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纷纷关注中国车商有意收购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旗下的吉普品牌一事,讨论了其中的经济可行性和政治阻力。
长城汽车澄清收购吉普:动过念头,但无进展
周二长城汽车就媒体报道的收购吉普事宜作出澄清,称除了有关收购的意向是真实的以外,其余都是杜撰。
巴塞罗那恐袭主嫌犯被击毙
周一,巴塞罗那袭击案的主嫌阿博亚科布被警方击毙。这名摩洛哥人是此案最后一名在逃者,其所在的恐怖团伙制造了上周三的货车冲撞袭击案。
巴塞罗那发生货车冲撞“恐怖袭击”
本周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发生小货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80人受伤。警方证实,这起案件已被当做恐怖袭击进行调查处理。“伊斯兰国”也已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
德国啊,你的汽车有多老?
德国人到底如何重视他们的“座骑”?我们不妨从统计角度透视一下汽车共和国—德国。
巴黎又遭袭击?汽车冲撞巡逻士兵!
法国警方一名发言人周三(8月9日)通报说,今天上午,一辆汽车在巴黎郊区冲入一只巡逻队,导致6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
"中国模式"输出 欧洲也想搞电动汽车配额?
据德国《商报》周一报道,欧盟正在考虑从2025年起对所有汽车厂商实施配额制度,规定其生产的汽车中,电动汽车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而近期,中国政府也正在考虑类似方案。而欧盟委员会以及德国交通部则对这一报道予以否认。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中印争端,两边继续叫板;翻墙软件日益成为中国当局"眼中钉";德国汽车业的"柴油门"丑闻持续发酵……七张图,带您回顾本周的重大新闻事件。
柴油车作弊令“德国制造”名声受损
政府官员称柴油车尾气排放作弊令“德国制造”的信誉受到损害,要求汽车制造商尽快对“柴油门”危机做出回应。经济学家已警告防止德国经济受到影响。
首批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交货
正当德国汽车产业继续深陷“柴油门”危机之时,一位魅力十足的美国企业家正缓慢但坚定地驾着他的电动汽车进入市场— 这个人就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丑闻喜讯先后而至 戴姆勒始终沉默是金
尽管有关"柴油门"丑闻和禁止柴油车的争议持续不断,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的销售仍大幅增长。对新近出现的与其他德国汽车生产巨头秘密集会,进行垄断的"潜规则指控",这家康采恩则缄口不言。
“现代”盈利锐减 又是反韩惹的祸?
韩国汽车制造造商“现代”无力解决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销量续减,导致盈利大幅下滑。
私下协议价格?德国汽车巨头面临严重指控
德国汽车巨头们真的暗地里就价格和技术有过协商?自周末开始人们不断提出这个问题,工会、政界以及专家都希望尽快得到澄清。
在郑州"护母打人"美国大学生获释
一名美国大学生在郑州因与一名出租司机发生肢体冲突被拘押一周后获释。有知情人士透露,美中双方进行了长达两天的持续谈判后,找到了令两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奥迪官方首表态 对“物化”女性广告深感抱歉
德国车商奥迪中国合资方推出的一条原本想搞笑一下的广告,却引发了众怒。沉默许久后,奥迪官方向德国之声表示,对此深感抱歉,并已经责令彻底调查广告发放的责任方。
德国人的身份象征居然是它?!
德国人最爱的身份象征已经不再是汽车,而是一个德国人其实不太经常使用的空间,而且其豪华版的售价也会让人瞠舌。
律师奉劝前“大众”高管不要离开德国
“柴油门”继续困扰欧洲最大汽车企业—德国大众。媒体透露,美国司法当局显然已对5名大众前经理和研发主管发出全球通缉。其中一名被告的女律师告诫说,他们目前万万不可离开德国。
特斯拉落地中国 小伙伴是谁?
特斯拉将在中国建厂。美国电动汽车集团特斯拉(Tesla)已确认,正与上海当局就关键细节展开谈判。
德语媒体:中国出尔反尔?
《商报》驻华记者周二关注了德中就电动汽车配额计划达成的妥协交易岌岌可危,指出如果北京收回之前李克强做出的口头承诺,双国之间的信任也将大大受损。此外,特斯拉在华设厂的计划取得进展也是德语财经媒体关注的话题。
伦敦再发汽车冲撞案 袭击目标为穆斯林
周一凌晨,一辆汽车在伦敦北部一座清真寺附近冲撞人群,造成至少一人丧生。警方目前逮捕了一名嫌疑人。英国首相梅表示,将袭击作为恐袭处理,并称这是一起针对穆斯林的袭击。
德语媒体:特朗普撂挑子,欧中充当顶梁柱
欧中峰会成为周五德语媒体最为关注的话题。《柏林日报》分析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后,欧盟和中国在气候保护领域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而《商报》则关注李克强此次访欧给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的“意外礼物”。
特朗普靠边站:德中主演“老友记”
默克尔与特朗普话不投机,却与来自北京的伙伴越走越近:在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之后,默克尔甚至表示希望“有朝一日”欧盟能与中国开始自由贸易谈判。
喀布尔使馆区被炸 近百人丧生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使馆区周三发生自杀性汽车爆炸事件,截至发稿时,已有至少90人丧生,约400人受伤,其中大部分为平民。阿富汗卫生部认为伤亡人数会继续上升。
柏林汽车"失控" 冲进地铁站
一名轿车司机称驾驶失控,一路冲入柏林市中心的地铁站,直到进站台前才停住。多人在事故中受伤。
特朗普"风波"不断 讨债北约抢镜黑山
特朗普在北约峰会期间赚足了媒体关注,从一把推开黑山总理、多次"提醒"成员国缴纳拖欠会费,到"炮轰"德国汽车产业。与在中东受到的热烈欢迎不同,欧洲的表现则更为冷静。
加布里尔访华 中方释放善意
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周三开始访问中国。本次行程的重点包括德中人文交流对话、双边经济关系以及朝鲜半岛危机。就在他与中方开始会谈前,北京方面完成了德国政党基金会的注册手续,使后者可以继续正常开展在华业务。
德语媒体:“买”来的后院安宁
如今南中国海局势表面上看是趋向稳定,但是平静的海面下是否藏着暗流汹涌?德语媒体关注中国用重金投资给自己“买”回来的风平浪静。此外大众与江淮合资生产电动汽车项目获批也是受到关注的经济话题。
纽约时代广场汽车撞人 肇事者身份曝光
纽约时代广场发生汽车撞人事件,造成一名18岁女子身亡,22人受伤。
惊魂一刻
一名男子驾驶一辆红色汽车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撞向人群,造成至少1人死亡,20多人受伤。现场狼藉一片。记者用镜头拍下了“撞人”后的时代广场。
从包裹递送商到汽车制造商
当德国包裹递送企业墩豪为了绿色环保,想使用电动车却没有合适的供货商时, 于是他们买下了StreetScooter自己生产。
中国部件 加纳组装
这不是一辆普通的汽车,它在加纳组装,但大部分的部件来自中国。
博世发电机业务部门将被中资收购
德国汽车配件生产商博世计划将其启动器与发电机业务部门出售给中国郑煤机集团。
德语媒体:朝核危机 谁是赢家?
周六的德语报刊,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阴云密布的朝鲜半岛。此外,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突飞猛进,也依然是德国媒体所关心的话题。
德语媒体:西边不亮东边亮?
周二的德语报刊,继续关注上海车展所昭示的电动汽车新潮流。此外,《世界报》一则书评言辞激烈地抨击了一位德国知名汉学家最新出版的毛泽东传记。
德语媒体:共产中国的资本主义
德语报刊关注了民生银行欺诈客户丑闻背后的中国金融监管之乱象,以及上海车展中所浮现出的中国电动汽车雄心。
德国城里人:开车不如走路
所谓的“机动车适宜城市”不再是榜样。德国联邦政府的一项研究报告结果显示,现在,城市居民们希望有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机动车只能极低速行驶的所谓“交通静缓区”,并且,人们更愿意经常步行。
德语媒体:陷入"出轨门" 奥迪遭抵制
《南德意志报》周四发表的一篇文章关注到夹在一汽与上汽间的尴尬奥迪。《商报》也将目光聚集到另外一家德国企业--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上海车展中的未来汽车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电动汽车产业,提出了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市场份额30%的目标。在上海车站上,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型,以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
上海车展中的未来汽车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电动汽车产业,提出了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市场份额30%的目标。在上海车站上,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型,以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
德语媒体:电动汽车的弯道超越
周三出版的德语报刊,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大刀阔斧的电动汽车促进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阴云笼罩下的中美经贸关系。
电动汽车的弯道超越
周三出版的德语报刊,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大刀阔斧的电动汽车促进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阴云笼罩下的中美经贸关系。
上海车展:豪车与美颜,强势围观
号称“中国上半年最强大车展”的上海车展拉开帷幕。在男生们对着新款概念车狂按快门的同时,很多女生则将目光投给“大魔王”张继科与“老公”彭于晏。
古典美:埃森老爷车展
埃森老爷车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同类展会,本次参展的大约2700台车辆中的绝大多数同时也可购买。
特斯拉股值超越福特
2017年初至今,特斯拉在华尔街表现出色,股指净涨40%。股值已经超过了福特。
自动驾驶汽车呼之欲出
更快的电脑、更先进的传感器,无人驾驶的自动汽车可能很快就来到我们身边,要比人们预估的问世时间更早。在这个课题上,戴姆勒现在和博世组成了联盟。
7项源于科幻里的发明
我们时代的一些重大发明都是受到科幻电影和小说的启发。发明不仅需要科学知识,而且尤其需要想象力。
德国人买车并非环保优先
在环保上,机动车交通扮演了踩闸角色。2016年,有害于气候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德国人似乎更愿意选择舒适而不要气候保护。
德语媒体:交通革命"中国造"
在外界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提出缺少创先的忧虑时,德国《经理人杂志》刊文指出,"现在看来,直到中国在汽车工业中崛起,甚至可能跃升占据世界主导地位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80岁老人驾车者比例高
阿伦斯巴赫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德国年迈老人仍然驾驶汽车,相反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使用汽车。
相互交错的德美贸易 - 蜜月即将终结?
特朗普不只是想修筑高耸的界墙,他还希望将美国经济也置于重重保护之下。默克尔此次美国之行期间,想必会对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主张予以回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一旦闭关锁国,受损的绝不会只有德国一家。
前一页面
第16 页,共39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