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民主进步党
在中文语境下,一般指台湾的民进党。该党是台湾的主要政党之一,也是继日治时代的台湾民众党之后第一个实际参政的台湾本土政党。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客座评论:“大罢免”失败 两岸或许避免了一场即时军事危机
邓聿文
本文作者认为,“大罢免”假如成功,台海关系势必会有剧烈冲击,两岸或面临“提前摊牌”,而岛内出现某种动荡让北京在反国家分裂的名义下,对台祭出军事手段。
中方人员抢夺台湾运动员贺电 台体育署长谴责行为野蛮暴力
德国举行的世大运上台湾跆拳道队夺得银牌,却在赛后颁发教育部长贺电时遭两名中方人员粗暴干扰、试图抢夺。比赛期间中方还施压埃森市政府要求撤换台湾中继站国旗,并抗议称观众喊“台湾加油”违规。台湾各界领导人严厉谴责中方行为“野蛮”、违背体育精神。
台湾最大规模罢免案临近投票 北京罕见“介入”
本周六,台湾将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罢免投票,逾两打国民党立委面临被罢免。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官方和官媒罕见地介入,公开谴责执政党民进党。罢免发起方指控国民党“亲中”,国民党则反驳称北京言论与己无关。这场内部政治风暴,在两岸关系紧张背景下更显复杂。
“反共护台”能说服选民吗?解析台湾“大罢免”浪潮
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大罢免”投票倒数计时。大批国民党立委遭指“亲中”,面臨罢免阵营以“反共护台”为号召发起罢免;但反对者质疑,这是民进党在国会“选输翻桌”的政治斗争。DW采訪多位民众与专家,探究中国因素如何成为“大罢免”的核心。
民进党共谍案:五人开除党籍
台湾总统赖清德所在的民进党开除了五名涉嫌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民进党员,其中包括一名前总统府工作人员。
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 台北与北京“没有计划”共同庆祝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鉴于两岸关系紧张,台北故宫博物院称今年不会同北京联合举办活动。
客座评论:北京对赖清德会采取什么“断然措施”
邓聿文
赖清德第一次把中国定义“境外敌对势力”,在大陆内部掀起了一股冲击波。DW客座评论员邓聿文分析认为,在两岸势力悬殊下,民进党政府不会贸然宣布台湾独立,从而台湾就可以不断突破北京的心理红线,而不用担心会遭受解放军的武力惩罚。
赖清德:中国是台湾的“境外敌对势力”
台湾总统赖清德13日以“凝聚反并吞共识,因应中国统战渗透”为主题,召开国安高层会议,会后发表敞厅谈话,谈及多项应对中国的策略。
客座评论:王金平两岸新论述,民共都不会接受
邓聿文
台湾前立法院长王金平近日发表关于两岸关系的新论述,:“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这一说法具体含义为何?和此前关于两岸现状的描述有何异同?又是否能得到各方的认同和接受?
客座评论:民进党该道歉、台湾人该谈戒严
林冠瑜
韩国戒严事件烧到台湾,民进党团发文以此为例,比喻台湾也有“暗黑恶势力侵蚀这个国家”,虽然其后删文并表示“并非支持戒严”,但消息已传至国际,引发议论。DW中文客座评论员林冠瑜分析此事对台湾的影响和启发。
赖清德访邦交国过境夏威夷 引北京强烈反应
台湾总统赖清德本周六启程前往夏威夷,随后将展开为期一周的太平洋邦交国访问,此行引发了北京的强烈反应。台湾则呼吁北京不要以此为借口,做出过当反应
客座评论:赖清德需要Plan B
张俊华
赖清德上任后二个多月,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台湾对他内政的表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旅德华人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这意味着,赖清德有必要对他原来Plan A 进行补充和修正。
台湾汉光演习标榜“无剧本” 看点有哪些?
汉光实兵军演以及聚焦民防的万安演习22日起在台湾登场。台湾军方今年特别强调“实战化”,例如不事先公开具体“剧本”、取消“假想敌”设计等,这些新做法也引发中国媒体关注。
八年改变了什么?台湾年轻人怎么看蔡英文?
蔡英文,台湾同时也是华人世界第一位女总统,在5月20日结束她八年执政。DW带你前往不同城市,拜访关注各个领域的年轻人,在他们眼中的蔡英文是什么样子?
台湾立法院攻防战:“国会改革”争议重点一次看
赖清德甫上任总统,台湾爆发2014年“太阳花运动”之后最大规模的街头运动,抗议在野党在立法院推动的国会职权修法草案。过去一週,议场内上演“武斗”,议场外数万示威民众高喊“没有讨论,不是民主”。DW整理此次修法为何引发重大争议。
客座评论:包装欠佳的国会扩权激出了抗议
詹威克
台湾的立法院在抗议声中,三读通过了在野党推出的“国会改革五法”;这些法案顾名思义是改革国会,却被形容为“自肥”的扩权。不但在立法院引起朝野立法委员大打出手,更激起民众在立法院外举行了数次规模不小的示威,是什麽原因让抗议民众如此愤怒?
德语媒体: 不亢不卑 维持现状
台湾新总统赖清德就职之后,台海局势能否出现缓和,亦或会变得更加紧张?德语各大媒体都希望从赖清德的就职演说中为上述问题找到答案。
矿工的儿子 中国的眼中钉:赖清德其人
他出生贫寒,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北京则称他“和平破坏者、麻烦制造者”——中华民国现任总统、前任副总统、民进党主席赖清德身上有许多标签。未来数年,他将如何在国际聚光灯下驾驭日益动荡的台海关系?
萧美琴强调台湾韧性 中批美官员“打台湾牌”
台湾准副总统萧美琴6日表示,台湾身处外交孤立等不利处境,仍积极打造自身“韧性”,值得获得国际支持。同一天,中国外交部批评了美国国务院官员涉台言论,要求美国停止“冲撞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红线”。
中国惠台出新招 是利多还是陷阱?
17位国民党籍的台湾立委上週出访中国,在北京会晤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等官员,随后中方释出一系列“惠台”措施。国民党称此行“成果丰硕”,但台湾内部不乏对中方“操作分化”的质疑声浪。台湾专家和民众怎么看?
太阳花学运十年后 台湾年轻人仍有感吗?
十年前,太阳花运动席卷全台, 当年的学运领袖打破上一辈眼中“草莓族”的形象,发起抗争、投身政坛。 如今,随著北京对台军事威胁加大,他们对“更年轻的一代”却感到担忧。
不只禁限制水域 两岸治权争议有哪些?
中国渔民在金门、厦门水域落海死亡事件,再度将台海管辖权争议推上风口浪尖。中国国台办早前驳斥台湾单方面划分的禁限制水域不存在,否认多年来互不越界的默契。究竟两岸之间的“灰色地带”还有哪些?
金门翻船案升高两岸冲突?学者:互有默契
中国渔船遭台湾海巡驱离导致渔民落海死亡后,中方宣布在厦金海域常态化执法巡查;台媒报道,19日便有4艘中国执法船舶在该地区出没。对此,学者认为,中国虽不希望冲突升温,但仍须对此做出“姿态”。
金门翻船事件后 中国要加强"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
上周,一艘中国快艇遭台湾海巡署追缉时,船只翻覆造成两人死亡的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加强了对相关水域的监控。
台湾禁团客赴中旅游 业者:变成斗争武器
台湾观光署在春节前夕突抛震撼弹,以当前不适合台湾民众前往中国旅游为由,即日起禁止旅行社组团前往中国,让业者批评政府选前承诺跳票;中国国台办则称台方“出尔反尔、政治操弄”。
德语媒体:选举过后 台海局势渐趋缓和?
民进党人赖清德当选台湾总统后,台海局势将如何发展?亚洲杯小组赛,中国男足以“零进球”,提前出局,习近平的足球强国梦是否面临挑战?这些都是德语媒体所关注的话题。
客座评论:“驯服利维坦”与马英九的“海棠血泪”
华裔德籍汉学家吕恒君认为,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大选前的访谈中就两岸关系“必须相信习近平”的论断,是对蒋经国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其中不乏充满悲悯与希冀的深厚人性。如何回应中国大陆,好比文明世界如何驯服极权主义这头“利维坦巨兽”。
观选惹议遭台湾境管 王志安:红绿一家亲
前央视记者王志安到台湾观选,期间参加台湾网络脱口秀《贺珑夜夜秀》,形容台湾选举文化像一场秀,“把残疾人推上去煽情”,引发歧视争议。王志安则是批评民进党消费身障者,一连串贴文暗讽民进党与共产党无异。
客座评论:民进党三连霸的总统选举观察
台湾总统大选结果底定,香港媒体人曾志豪认为,这次选举“相当了不起”,不仅展现民进党内交棒顺利,也显示台湾选民更为成熟。此外,民众党的柯文哲崛起,也不容忽视。
赖清德就任前过渡期 中国打"观望牌"
周末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胜选总统,中国的反应颇为安静。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赖清德上任前的这四个月里,北京将谨慎计算所采取的举动。
从德国对台湾历届大选表态 看德台关系变化
德国外交部在台湾大选后发布声明祝贺台湾选民和当选者,但未提及敏感的“总统”一词。以往德国在台湾总统选举之后多半会发布表态声明,仅2020年相对冷淡,德国之声梳理德国政府对近五届台湾大选的回应。
赖清德当选 中国舆论失望中仍有期待
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当选台湾下届总统,开启了民进党新一届的执政。除了中国官方之外,中国民众和专家又是如何看待这次的选举结果?
施明德病逝 一生坐牢25年获誉“台版曼德拉”
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15日于台北病逝。施明德在台湾民主化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回顾他的一生,从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威权领导,到号召“红衫军”走上街头抗议民进党总统陈水扁,终其一生捍卫他所相信的的价值,成为台湾史上最知名的民运人士之一。
客座评论:台湾政治未来的“三国演义”
台湾总统和立法委员选举落幕,未来4年台湾政坛以民进党、国民党以及民众党为三股主要势力。三党在这次选举中各有斩获,但是也会面臨重大的挑战。
赖萧配胜选 赖清德:台海和平是总统使命
台湾1月13日举办总统大选,民进党的赖萧配以超过550万张选票赢得选举。赖清德在开票结果公布后向竞争对手致谢,同时表示,将维持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也承诺在对等尊严的前提下,与中国展开交流合作。
台湾2024大选登场 微博限制主题标签搜索
台湾总统及立委选举13日上午正式开放民众投票,中国网友密切关注,“台湾选举”标签也登上微博热搜,但该标签随后遭到搜寻限制。DW将持续更新投票当日的重大事件。
中国经济胁迫加剧 对台湾大选结果有何影响?
台湾总统大选前夕,中国一方面中止ECFA关税优惠、打击化工产业,另一方面又重新开放石斑鱼进口,遭批“以商逼政”、介入台湾选举。 DW访问业界代表及专家,谈北京的经济胁迫策略在近年来有何变化,对选情实际影响几何?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专访
台湾大选在即,前总统马英九接受DW专访。去年才访中的马英九反復强调,他8年任内台海平静无波,现在的备战思维恐带来灾难。他也提到了两岸统一的条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决定,并强调要试图说服北京,“以武力作为最后的手段,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台湾。”
在德台湾人如何看待台湾总统大选?
台湾总统大选即将在本周六举行。在德国工作生活的台湾人如何看待这场大选?他们会支持哪一组候选人?他们会不会返台投票?他们和台湾在地选民关注的焦点是否会有不同?
台湾谴责中国气球 称其为安全威胁和心理战
台湾国防部周六指责中国威胁航空安全,以频频向台湾附近或上空投放空飘气球的方式,对台湾民众发动心理战。眼下正值台湾总统大选临近的关键时刻。
德语媒体:台湾大选何以如此重要
台湾的总统选举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这场选举的结果不仅将决定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也会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
客座评论:没错,大陆确实要介入台湾选举,但不仅仅如此
在距离台湾选举投票不足一月,三党都在卖力竞选之际,中国商务部近日发布公告,认定台湾对大陆构成贸易壁垒。时评人邓聿文认为,商务部的这一纸公告反映了大陆处理对台经贸思路的转变。
经历国共内战的最后一代台湾老兵
曾参与过国共内战的最后一代台湾老兵们讲述了过去的经历,其中一些人尚未成年便被迫踏上征途。他们感叹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台湾2024总统大选:首投族支持谁?台海和平谁最稳?
台湾年轻人投给谁?最在意什么议题?台湾即将举行总统大选,民进党称是“民主与专制”的选择;国民党说是“战争与和平”;民众党喊话要“超越蓝绿”。这次选举有超过百万名首投族,DW走访台北多所大学了解他们的心声。
美国三位“中国通”撰文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登包括葛来仪(Bonnie Glaser)、白洁曦(Jessica Weiss)和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三位知名美中关系研究学者联合署名的文章,解释为什么美国“必须安抚,而不只是威胁中国”。
2024台湾总统大选:竞逐大位的是哪些“大咖”?
“务实的台独工作者” 搭配台湾“战猫”,“黑道克星”搭配“政治金童” ,台湾“政坛怪咖”搭配“新光公主”。台湾2024年总统大选三党推出的六位正副总统候选人,你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
路透社:北京对台湾“蓝白”不合感到担忧
上周,台湾两个主要的在野党蓝(国民党)白(民众党)合破局之后,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只简单回应表示,“尊重台湾现行社会制度,希望大选结果能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不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却掀起热烈的讨论。
长平观察:“独上加独”——来自对岸的助选口号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称台湾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赖萧配”为“双独组合”、“独上加独”。时评作家长平认为,中方帮助这两位候选人说出了心里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再次成为民进党的“最佳助选员”。
台湾大选“赖萧配”成形:回怼国台办批“独上加独”
台湾总统大选倒数,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宣布副手为驻美代表萧美琴。赖清德在记者会被问及如何回应国台办批“赖萧配”为“独上加独”,萧美琴则称台海局势遭中国片面改变,“为了我们国家,我会蹽落去(拚下去)”。
客座评论:“陆配”参政和台湾的民主素养
在野的台湾民众党表示,考虑将一名已经具有台湾身份的“陆配”列入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这名“陆配”被指称背景特殊,让台湾媒体和舆论“炸锅”。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