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重要政治、经济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截止2014年共有28个成员国。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瑞士拒绝他国援乌瑞士军火 恪守中立引争议
瑞士国民议院6月1日晚间投票否决了一项旨在允许第三国向乌克兰出售瑞士军火物资的法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围绕是否应当恪守中立,瑞士各界展开了激烈争论。此法案被否决后,德国、丹麦等国无法向乌克兰转运瑞士军火。
欧洲议会投票 支持制定更严格的欧盟供应链法
德国已有本国的供应链法。欧盟范围内的供应链法则正在制定中。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和代表各成员国的欧盟理事会是制定法律的三方。
欧盟计划继续限制乌克兰粮食出口
今年五月初,欧盟制定限令,要求乌克兰粮食只能在波兰等国过境运输,不得在当地销售,以避免乌克兰廉价农产品冲击当地市场。现在在这一限令是否应延长的问题上,各方再度发生意见分歧。
AI威胁堪比核战?东西方态度不同
ChatGPT问世以来,人工智能(AI)成为关注焦点,但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和企业领袖,近日却要求正视人类文明可能毁灭的风险,其中包含ChatGPT母公司的执行长。他们的担忧为何?东、西方对待AI发展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美欧经济高官会晤 协调经贸政策应对中国
本周,美国和欧盟高层官员在瑞典会面,讨论跨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和科技协作。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欧洲方面的坚持,会议声明的最终文本在有关中国的多个地方做了软化处理。
德语媒体:“去风险”本身就会造成风险
《商报》的一篇客座评论警告,北京正在努力让欧中相互依赖变成欧洲单方面依赖中国。《明镜周刊》则指出,在对华政策中“去风险”本身就会造成不小的风险,但总归比“脱钩”要好。
德语媒体:谁改变了谁?
欧盟驻华商会会长伍德克(Jörg Wuttke)在北京生活了30年。即将离任之际,他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伍德克认为,以贸易促进变革,“改变的是我们”。《新苏黎世报》在六四之际回顾中国民主运动。
中国特使李辉访俄 欧盟吁中国促俄撤军
继访问乌克兰、德国、欧盟等之后,周五,中国特使李辉访问俄罗斯。欧盟呼吁中国发挥影响力,促使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
摩尔多瓦民众走上街头参加亲西方集会
成千上万的摩尔多瓦民众上周末在首都基希讷乌参加“欧洲的摩尔多瓦”集会活动。该国亲西方的总统桑杜在集会上表示,摩尔多瓦要在2030年成为欧盟的一员。她同时指责俄罗斯试图阻止摩尔多瓦加入欧盟。
欧盟拟议新法 防范专制国家操控欧洲民意
为了防范专制国家暗中操控欧洲公共舆论,并对欧盟政治决策施加影响,欧盟即将出台法律,要求非政府组织及民间机构必须公布其来自欧盟境外的资金来源。
哈萨克斯坦否认违反西方对俄制裁
对于被指责规避制裁,哈萨克斯坦参议院议长指出该国“没有违反西方的制裁”。不过进出口数据却显示,尽管西欧对俄出口大幅下降,但西欧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出口上升,且这些国家对俄出口也增加了。
欧洲委员会批准建立乌克兰损失登记册
欧洲委员会希望在18年以来的首次峰会上向乌克兰展示团结,决定建立一个记录俄罗斯侵略造成伤害的损失登记册,作为国际赔偿机制第一步。欧洲委员会目前有46个成员国,其中包括乌克兰;俄罗斯在2022年发动侵略战争后被排除在外。
带你走进德国“萨克森硅谷”
全球各国都争先恐后的想在芯片制造领域争取一席之地。德国也当然不想被落下。在前东德研制过的芯片的地方,一个新的“硅谷”正在诞生。
博雷尔: 欧盟应打击印度加工俄油卖给欧洲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在近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欧盟应该打击印度加工俄罗斯石油后再转卖到欧洲的行为。他表示,这应该属于制裁范畴,并称“我们必须看看谁在购买”。
客座评论:习近平能稳住欧洲吗?
中国要在和美国的对抗中不处下风,除了拉拢发展中国家“抱团”之外,还需要尽量让欧洲保持与美国的距离,不完全倒向华盛顿一边。最近以来,北京政府频频与欧洲互动,但效果如何,值得分析。
泽连斯基到访德国:将和平带回欧洲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半夜从意大利前往德国,并且于深夜抵达柏林。周日一早会见了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之后,便接着前往总理府与肖尔茨见面,下午泽连斯基将参加查理曼奖颁奖活动。
德语媒体:中国特使能为乌克兰带来多少和平希望?
即将访问乌克兰等国的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曾是驻俄罗斯大使,他的和平使命究竟有几分胜算?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调解努力又有多少诚意?
欧盟希望“重新校准”对中国立场
欧盟外交政策主管博雷利周五表示,欧盟外长同意有必要“重新校准”对中国立场,减少依赖并劝诱北京,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立场。中国外长秦刚则在访问挪威时呼吁欧中共同反对“新冷战”。
德外长会秦刚:中国中立等于支持俄罗斯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9日会晤来访的中国外长秦刚,两人谈及乌克兰危机与台湾问题。双方都说了什么?
肖尔茨:欧盟不应成为美、中之外的第三强权
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周二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表示,21世纪的世界秩序将会是“多极”,而不只是“两极或者三极”。他强调美国依旧是欧洲最重要的盟友,而中国也越来越多地变成欧洲的“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
媒体:欧盟拟制裁七间“助俄”中企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欧盟传出将首度提议制裁“涉嫌支援莫斯科作战”的中国公司;遭点名的7间公司中,有几间已遭美国列入黑名单。
华尔街日报:欧美盼中国成俄乌停火关键
俄乌战争未歇,最新战况如何?有美媒报道,西方国家的思维正在转变,部分欧美官员开始盼望中国发挥作用,推动莫斯科坐上谈判桌,但谈判可能面臨多重阻碍。
欧盟19国呼吁减少制药工业对中国的依赖
欧盟近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欧盟19个成员国正在推动相关措施,以减少欧盟在进口药物成分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
研究:与中国等重要经济体脱钩将严重打击德国经济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与中国和欧盟以外的其他重要经济体脱钩,将对德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发表该研究的著名经济学家费尔伯梅尔提醒政治家必须非常谨慎地处理脱钩问题。
战时经济:欧盟计划补贴弹药生产 支持乌克兰
欧盟制定大规模计划,拟将弹药年产量提升至100万枚,以便向乌克兰提供弹药。按计划将有最高10亿欧元提供给军火商以实现这一产能。
客座评论:联合国投票露玄机 中国要放弃俄罗斯?
联合国大会日前一项决议中提到“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但中国依然投了赞成票,不少人对中国这一“非正常”举动产生好奇和猜测。 联想到这个投票跟当日习近平跟泽连斯基的通话正好并行。那么,这里到底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改变呢?旅德华人政治学者张
DW Conflict Zone:如果北京攻台,欧盟的计划是什么?
在德国之声“冲突地带”(Conflict Zone)中,主持人Tim Sebastian采访了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谈到了俄乌战争、中欧关系等一系列话题。以下是采访中谈到人权、中欧关系和台海局势的片段。
马克龙计划联手中国 推动俄乌和平峰会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在支援乌克兰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系列单方面行动和表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卢沙野质疑主权论令中欧关系再受“刺激”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电视访谈中发表质疑前苏联国家主权的言论三天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与该言论做了切割。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也发表声明,定调卢沙野言论为“个人观点”,并下架稍早发布的访谈全文。这场风波虽然开始平息,但已令本来就不稳定的中欧关系再受“
民调: 绝大多数德国人不相信中国能当俄乌战争调停人
最新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三分之二德国人不相信中国能够在俄乌战争中居中调停,并促成和平。此前不久,基民盟外交政策专家吕特根也表示,北京在乎的是自身利益,并不关注乌克兰是否能实现和平。
美使馆人员撤离苏丹 欧盟沙特欲共同推动停火
苏丹内乱持续,尽管已宣布在开斋节期间停火,政府军同快速支援部队的战斗仍未停歇。各国政府紧急将其公民撤出,欧盟外交代表博雷尔周日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通话后称,将在“继续共同推动立即停火上取得共识”。
欧盟外交代表:欧洲军舰应在台湾巡逻
准备访问北京的欧盟外交代表博雷尔最近在法国媒体发文支持欧洲国家军舰在台湾海峡巡逻,以维护航行自由。中国官媒第一时间予以反驳,称贸易航海自由从未受到阻碍。
马克龙与拜登通话 两方声明对台说法有落差
自从马克龙造访中国发表了争议言论,外界格外关注法国对台湾海峡两岸的立场究竟是什么。这次马克龙与拜登通话的声明怎么说?其立场与美国有何差异?
德国和法国谴责中国重判、拘捕人权卫士
德国和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周四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对许志永、丁家喜的判刑以及对余文生夫妇的拘捕,呼吁立即释放他们。许志永和丁家喜4月10日被中国山东一家法院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十余年刑期。余文生夫妇则在上周传出被当局拘捕。
为台积电设厂铺路?德国萨克森州今秋在台设办
继德国教研部长之后,德国萨克森州的科研部长也率团造访台湾,并宣布将于台湾设立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有哪些任务?外传台积电将赴当地设厂,部长又怎么回应?
肖尔茨否认与马克龙之间就对华政策存在分歧
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表示,德国和欧盟一样,都遵循“一个中国”政策。他说,无论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都是一致的。
冯德莱恩:欧盟需要一致的对华战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再度呼吁欧盟在关键资源方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她也强调,欧盟“强烈反对(台湾海峡)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特别是使用武力(改变现状)”。
德语媒体:欧洲的中国难题
进入四月以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先后到访北京,几位政治家有关欧中政策的表态差异相当明显。显然,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发出统一声音仍旧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瓦格纳集团首领发帖呼吁结束乌克兰战争
普里戈任称,理想的选项是结束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不过,他的帖文中也有自相矛盾之处。经过数月的消耗战,他的雇佣军团声称控制了东部城镇巴赫穆特的大部分地区。
不受马克龙争议言论影响 法国国会代表团访台
在欧洲官员陆续造访中国之际,法国国会的友台小组代表团17日前往台湾,展现对台支持。随著台湾成为欧洲政坛关注焦点,却有一些台湾人对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不抱太大希望,这是什么原因?
中国是伙伴还是竞争对手?欧盟高官:视北京的行动而定
G7集团外长会议周日举行,有美高官透露会晤聚焦中国。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尔表示,台海发生的任何事对欧盟来说都重要重大。他用 “伙伴、竞争对手和制度性对手” 形容中国,并指出欧盟将倾向于这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将由中国的行为决定”。
苏丹再爆军事冲突 欧盟、中国呼吁停火
苏丹敌对势力之间为争夺控制权的战斗愈演愈烈。在军队和准军事部队之间的战斗中,至少有97名平民遭到杀害,365人受伤。各大国际组织出面呼吁停止冲突升级。
德语媒体:德国外长在北京没有卑躬屈膝
贝尔博克4月15日结束了其上任外长以来的首次访华,德语报刊纷纷就此发表评论。《世界报》认为,德国外长继续了其言辞明确的风格,在北京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南德意志报》指出,贝尔博克的坦诚沟通能比某些政要的卑躬屈膝带来更多的机遇。
马克龙的欧洲愿景真能实现吗?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台湾的立场掀起争议,也引起各界关注“欧盟战略自主”。这是马克龙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概念,但它是否务实?
德语媒体:德国外长去北京“纠偏”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并发表争议言论后,德国外长贝尔博克也踏上了中国之旅。《商报》认为,贝尔博克有望在北京展现一个不惧专制的对等伙伴之形象。《每日镜报》则呼吁,德国外长必须正告中方,马克龙的言论不代表欧盟立场。
中国一季度与俄进出口大增,与欧美日贸易下降
据中国海关总署本周四(4月13日)发布的数据,以美元计,中国今年3月出口同比增长14.8%,为半年来首次转为增长。同月进口同比下降1.4%,降幅收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俄罗斯的进出口大幅增加,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出口均下降。
德语媒体:欧洲利益遭到损害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拉开距离、欧洲不应介入台海局势,持续引发德语报刊的热议。《明镜周刊》批评他中了北京的离间计,《经济周刊》则认为,美国全力对抗中国的姿态确实对欧洲利益造成了损害。
难民数量激增 意大利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越来越多的难民穿越地中海抵达意大利。政府希望能够更迅速地做出反应,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紧急状态。不过这个决定也招致了人权组织的批评。
台湾是欧洲该面对的问题吗?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欧盟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应该更加独立,这番话已引来不满。但有分析人士怀疑,其他欧盟领导人对此可能也有同感——即使这代表站在美国一边的压力加重。
马克龙再提欧洲主权论 荷兰演说遭闹场
结束中国行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11日造访荷兰,在当地演说时却遭示威者批评为“暴力与伪善的总统”。他也重申“欧洲主权”的主张;他这番言论,近期引发哪些批评?
前一页面
第14 页,共134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