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柏林
柏林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是欧盟区内人口第3多的城市。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城市州。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柏林电影节“一分为二” 哪些佳作入围?
欧洲依然笼罩在新冠疫情威胁下,第71届柏林电影节也不得不调整日程安排。参展影片和评委人选日前出炉,入围作品以欧洲和亚洲电影为主,东道主德国风光独占。
2021年柏林电影节的大咖评委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不设评审团主席。六位导演出任评委,均为曾经的金熊奖得主。
疫情之下 被冷藏的童年
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学校关门、在家远程上网课。各种防疫限制措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有相当不利的影响,经济情况不佳的家庭首当其冲。
柏林撑港“口惠实不至”?活动人士呼吁改变
欧盟曾对香港民主派阵营遭到压制而声明谴责,北京政府则反击称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但旅居柏林的香港活动人士邝颂晴认为,相对于香港示威者所受到的严酷对待,欧盟的反应实在过于温和。为了让德国的民选政府拿出实际行动,她努力推动联署行动,并促成联邦议院周一(1月25日)针对香港问题举办听证会。
圣诞节柏林街头发生枪击案
圣诞节之际,柏林城区克罗伊茨贝格发生流血枪击事件。目前事件的背景不详。但在柏林,个别群体或家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并不罕见。
新冠封锁令下的德国空城
圣诞节前夕,德国各大城市的市中心大概从来没有这么空旷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严格管控措施令很多人深受打击和影响,但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进一步认识到疫情危险性的机会。
压力山大的德国重症病房
疫情数字不断攀高,各地医院压力山大,重症病房正在满负荷运作。虽然德国有足够的重症病床,但是重症科医护人员短缺构成了严重瓶颈。
调查:如果中美冷战,八成德国人支持柏林保持中立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最新的调查显示,美国大选之后德国人对于跨大西洋关系正常化寄予厚望。在对中国好感度大幅下滑的同时,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冷战,德国不应该选边站。
柏林:反防疫措施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
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反对联邦政府新冠防疫措施的示威活动已升级为示威者与警察之间的冲突。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打开的那一天
1989年11月9日晚,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沙博夫斯基在国际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从根本上放宽民主德国公民的出境限制。于是数千名东德公民蜂拥穿过东西边界到达西柏林,而这也是民主德国消亡的开始。
延迟多年 柏林新机场终于启用
建造一座新机场需要多久?柏林人有两个答案:14个星期,或者14年
损失惨重!柏林博物馆艺术珍品遭破坏
不明身份者对柏林市中心多家博物馆的数十件展品上喷洒了油性液体,其中包括佩加蒙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的艺术珍品。
评论:防疫广告粗鲁?柏林就是这样!
在柏林的防疫广告牌中,一位老太太对不戴口罩的人竖起中指,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德国之声评论员James Jackson认为,德国人的幽默有时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慰安妇雕像拆不拆?柏林屡屡改主意
柏林市中心的一尊雕像,居然演变成了韩国、日本、德国之间的一场外交纠纷。拉锯再三之后,柏林当局决定“暂缓拆除”慰安妇雕像。
是拆还是留?柏林慰安妇纪念像之争
9月底,旅德韩国人协会在柏林市中心设立了一座纪念二战期间被日军强征的韩国慰安妇的雕像。但是,日本大使馆很快就向德国外交部、柏林州政府施压,要求拆除这座雕像。所有的压力最终都汇集到了柏林米特区区长的身上。
德语媒体:中国的第33个省
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在《柏林报》批评说,德国的政治人物就像是中国一个省的省级干部;《焦点》发表专栏文章称,中国可以教德国怎么搞经济。
柏林新增病例节节攀升 默克尔震怒
在柏林,特别是在市中心,新冠病毒的感染案例呈上升趋势。联邦总理默克尔对首都的防疫政策感到恼火和担忧。
德国统一30年 历史包袱与现实挑战
联邦总理默克尔赞扬了30年前德国实现的统一大业。同时,她也赞扬了人们的献身精神。她说,战胜统一带来的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
今昔对比:德国统一前后的柏林
10月3日是德国统一日,是1990年东西德统一以来的德国国庆。联邦德国的首都柏林曾经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和统一的见证。以下画面构成了柏林墙倒塌前后的今昔对比。
欧盟计划11月再次举行特别峰会商讨对华新政策
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高峰会谈,这原本应是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一个高潮,但是现在欧盟决定11月16日在柏林举行特别峰会。两者的差别在于,11月的特别峰会不是与中国的领导人相见,而是谈论中国。
向压迫说"不":人权组织中国大使馆前示威
十一个人权组织星期四(10月1日)在柏林中国大使馆前举行示威,抗议中国政府对人权及言论自由的打压。
全球首名痊愈艾滋病人又罹不治之症
“柏林病人”布朗曾经写下医学史上的奇迹。他是全球首位艾滋病痊愈者。然而,现在却传来一惊人消息。
今年柏林灯光节 不见去年人如织
100多件灯光作品让柏林再次光彩熠熠。今年,第16届柏林灯光节的口号是:我们一起发光。寓意为携手团结,战胜疫情。
芭蕾是“残酷的艺术”?从柏林舞校风波说起
柏林国立芭蕾舞学校丑闻曝光后,调查委员会目前提交了一份报告,称这所精英学校将不会再有"恐惧气氛 "。
柏林:中国人权现状“急剧恶化”
在经历了去年的取消后,德国与中国的人权对话机制今年重启。在9月8日在柏林进行的对话上,柏林再次强调了人权在德中关系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中国人权现状在“急剧恶化”。
柏林新机场:还未开业就快破产
受到新冠病毒危机影响,建设工程早已延误多年的柏林勃兰登堡机场有可能面临破产危机。目前急需联邦议院预算委员会批准3亿欧元的资金补助。
长平观察:马斯外长,罗冠聪比王毅更重要
德国外长马斯以强硬立场为中国外长王毅的欧洲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时评人长平呼吁马斯外长更加重视流亡中的香港社运领袖罗冠聪的不懈抗争。
柏林反防疫示威引激辩 如何行使集会权?
上周末抗议者冲击柏林国会大厦的画面不仅引发了许多德国民众的愤怒,也引发了一场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反防疫示威的辩论。
国会大厦遭冲击 触及德国政坛敏感神经
极端示威者周六冲击德国国会大厦后,德国朝野各大党派都纷纷谴责。尤其是部分示威者还手持当年的帝国旗帜,更是触动了德国政界的敏感神经。德国联邦总统则表彰了只身阻挡几百名极端分子的三名柏林警察。
柏林反抗疫政策示威人链继续遭禁
在柏林爆发反抗疫措施示威活动期间,一些右翼极端主义行为引发的愤怒尚未平息,现在又可能出现新的麻烦,然而这一次,情况不同。
柏林反防疫示威 极端人士冲击国会大厦
先是被政府禁止,随后被法院解禁;一度被警方驱散,但又迅速重新集结。一波三折的柏林反防疫示威,最终吸引了3.8万余人参加。他们要求联邦政府下台、反对佩戴口罩等一切防疫措施,还在周六晚间高举德意志帝国旗帜冲击德国国会大厦。
东德环保运动:从被监听到“圆桌会议”
环保在东德是个敏感话题,因为在官方说法中并不存在空气污染或酸雨等原因造成的森林死亡。在1989年剧变时期,环境议题扮演了重要角色。
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抵达柏林接受治疗
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的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抵达柏林接受治疗。他的支持者认为他被投毒,克里姆林宫予以否认。
历史上的今天:柏林墙修建
1961年8月13日凌晨,东德当局开始修建柏林墙。几个月前信誓旦旦声称“没有人想要造一堵墙”的东德最高领导人乌布利希,亲自签署了命令。东德政府声称这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而真实原因则是担心人才不断逃往西方,导致经济发展受损。
“派对之都”柏林:疫情未停 锐舞不止
过去一段时间在柏林,人们的夜生活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而这座德国首都“派对之都”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新冠病毒和警察似乎都挡不住人们跟着电子乐劲舞的热情。
争论:如何看待新冠示威?
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离--上周六(8月1日),抗疫限制措施的反对者在柏林的示威抗议行动在政界拉响了警报。大流行瘟疫时期,集会自由的界限在哪里?
柏林解散反新冠措施集会 18名警察受伤
德国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最近呈增长趋势,7月31日至8月1日新增确诊高达955人。然而,8月1日当天却有2万人在柏林举行反对新冠措施的抗议活动。由于许多示威者不保持社交距离、不戴口罩,警方解散了抗议集会,此过程中有18名警察受伤。
德国剧院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的转变
消毒喷雾、压克力隔板、保持座椅间距以及单行道原则--这些都是德国剧院重开之后,为了保障观众安全的必要规划。
剪不断,理还乱——驻德美军简史
75年前,二战停火,美军以胜利者身份进驻德国。随后两国成为盟友,但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新冠疫情让特斯拉德国工厂“因祸得福”?
位于柏林附近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已经开工。但是工厂建筑工程的最后审批程序却仍未走完。
胶州路、大沽口街:德国城市里的中国地名
柏林“摩尔人街”因其种族主义色彩名称而引发了全德国的争论。其实,在不少德国城市,还存在着一些二有关中国的、充满殖民色彩的地名;其中有些已经更名,有些虽未更名,却也竖立了警示牌交待不光彩的殖民历史。
摩尔人街?格林卡街?一座柏林地铁站的纠结
非裔美国人弗罗伊德之死,在全世界范围内引燃了有关种族主义的争论。许多西方国家民众都开始关注本国的不光彩历史,那些充满种族主义色彩的地名更是成为了争议的中心。德国也不例外。
柏林的难堪历史遗产:一扔了之,还是展示后人?
柏林有一处城堡兼做博物馆,这里成为这座城市中某些雕塑的藏身之处。它们既没有得到整修,也没有被损毁,游客可以亲眼看,亲手摸,然后对于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代表的价值给出自己的评判。
没有拥抱和亲吻:默克尔柏林会晤马克龙
在多次视频对话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首次面对面会晤-不戴口罩。他们谈了什么?又是怎样保持安全距离的?
德国牧师在中国使馆门前举办朗诵会纪念刘晓波
德国知名人权牧师罗兰德·库纳周日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门前组织了一场长达12小时的“马拉松”朗诵会,纪念中国已故人权运动家刘晓波。如果刘晓波仍在世,今天应该是他刑满出狱的日子。
柏林州通过德国第一部反歧视法
这部新通过的州法明确禁止包括警察和公立学校在内的公共部门有基于背景、肤色、性别、宗教、身体或精神残疾、世界观、年龄和性向认同的歧视行为。立法者称,新法有助于解决德国的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
柏林的难题:新冠重创经济 各方伸手要钱
联邦德国大联合政府谈判大规模景气刺激一揽子计划,以扶持企业、就业者、地方和家庭。据ifo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字,目前,德国有730万短时就业者,创历史最高纪录。
反种族歧视示威延烧 柏林与伦敦现示威活动
美国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丧命于警察暴力引发示威行动,周日 (5月31日) 蔓延至美国外其他城市,柏林与伦敦都有民众上街,以行动表示与美国示威者同在。与此同时,德国的足球明星也身着与示威有关的上衣,在球场上以单膝下跪的姿态表示支持示威者。
柏林“朝鲜使馆旅舍”关门大吉
经过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开设在朝鲜驻德大使馆内的青年旅舍终于正式关闭。随着朝鲜使馆位于柏林的这棵摇钱树倒下,持续多年的相关争议也尘埃落定。
封锁令下的柏林电影夜
德国防控新冠疫情的措施之一是关闭电影院。不过,这并不能阻止卡尔克霍夫和伙伴们为柏林人提供影院般的享受。
前一页面
第5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