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日本
日本国土由6852个岛屿组成,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其中3500万生活于东京都市圈内。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日本帝国公司申请开发东海油气田
日本帝国公司申请开发东海油气田
日本: 正成为亚洲不受欢迎的国家
*
大众在华占有市场从50%跌至30%
两年一度的上海国际汽车展曾是欧美和日本汽车制造集团的风水宝地。自上星期五本届展览会开幕以来,业内人士注意到,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进入了汽车展以后,外国制造厂家面临激烈的竞争,新德意志报写道:
中国可以放弃日本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陶伯(Markus Taube)教授在接受网络报(Netzzeitung)采访时说,目前的中日冲突看似由教科书引发,但更深的背景是日本减少对华经济援助以及日本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
亚非印尼峰会联结两个世界
亚洲和非洲在印尼高峰会上确定了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于上周六签署了协议,该协议旨在加强合作,对抗贫困,腐败和恐怖主义。大会的决议认为,在当前的世界环境以及亚非的特殊条件下,亚洲和非洲有必要共同协商,以便使各方都能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
日本公众不满胡锦涛雅加达峰会表态
*
“北京知道不能把弓拉得过满”
“外交月刊”德文版第四期的一篇署名文章从台海两岸关系谈到今年以来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变化,文章写道:
亚非峰会:中日关系成了各方关注的主题
亚非首脑会议周五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开幕。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为本国的战争罪行道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小泉的声明表示欢迎。
中国与日本-经济互依互存
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最近,中日冲突的升级给两国经贸关系投下了阴影。时代周报报道了这场冲突可能给中日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日本总领事撰文驳德报“日本阴影”
4月21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日本驻法兰克福总领事小菅拾日(Junichi Kosuge)的文章。文章反驳该报4月11日(文中说12日)发表的社论“日本的阴影”,说日本对中国道过歉,且坚持这个态度。并说竹岛(独岛)是日本领土。我们在此译出这两篇文章全文。欢迎评论。有质量有代表性的来稿(最好是德或英语)我们也考虑选出转给法兰克福汇报。
反日:中国欲降温,海外要加热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上周末的北京之旅,虽然没有如愿得到中国方面的道歉和赔偿,但是至少使得两国间的紧张的外交关系得到了缓和,虽然中国民间的反日行动依然是暗潮涌动,不过官方却有冷却民间反日情绪的迹象。与此相对的是,海外华人的反日游行却波涛汹涌。
胡锦涛喝停中日关系青年研讨会
本周,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中国民众的一片抗议浪潮中访问了北京。中日外长此次北京会晤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而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也十分值得人们关注。请看香港媒体对此的一些报道和评论。
日本的反思只限于原子弹和苏联战俘营
德国的日报在“看法与讨论”栏目下,刊登了日本人山元近子一篇评论日中关系的文章。对日本战后对待历史的做法,文章写道:
网友来稿:民主与民族主义
“当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把鸡蛋扔向带有日本标志的物体时,中国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宣泄。在一个言论自由还不能从制度上得到保证的国度里,这种宣泄情绪的机会实在不是很多,所以,如何合理的使用这种机会的经验,也是相当的少。” 这是一位中国网友19日写给德国之声中文网的信。在诸多网友来信中,还鲜有从制度差异和认知的关联,来讨论中国目前的反日情绪。
日本应清算自己历史上的战争罪行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中国和日本高层政治家举行峰会,通过和平渠道解决目前日中的紧张关系。他在纽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末在印尼举行的亚非峰会给日中高层会晤提供了机会。届时,安南、胡锦涛和小泉纯一郎都将到会。
中日首脑是否会晤雅加达成悬念
上个周末中日两国外长会面后,中日两国对这次会谈结果的反应互相矛盾,会面中确定下来的胡锦涛和小泉即将在雅加达的会晤其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中日关系陷入自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谷。
欧洲媒体:日本应反省历史,中国应制止暴力
欧洲媒体十分关注中国发生的反日示威活动。德国的北方信使报写道:
中日关系跌至冰点,互相要求对方道歉
中日关系已经陷入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谷。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本周一对记者们提到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来访一事时说,目前的紧张局面是两国建交以来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而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对于战争历史的态度。
日本外相到北京,中国拒绝“道歉”
在日本外相访问北京之际,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危机继续加剧。中国方面拒绝就日本在华设施受到损坏一事赔礼道歉。
反日不是被利用-韩国学者谈中韩反日
对外人来说,来自北京和汉城的反日新闻图片似乎令人惊讶。欧洲人或许会感觉这样的反应过于偏激。中国人和韩国人的愤怒真的只是无缘无故的偏激反应吗?在德国哈勒大学任教、现生活在日本的韩国政治学者 李恩正女士为本网写来专稿。
在德日、韩学生谈日本教科书事件
日本政府日前公布了2006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宣布所有送审的8个版本均合格,包括否认二战中日本入侵中国史实的右翼历史教科书,遭中国政府抗议。德国之声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并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网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在德国的日本和韩国留学生。
德媒:日本曾17次向中国道歉
中国的反日浪潮是本周德语媒体报道的重点,一些大报甚至同一天发出多篇报道和评论。新苏黎世报驻东京记者说,中日建交以来,日本天皇和首相为侵华战争17次口头表示道歉,7年前曾书面向韩国赔礼。文章接着写道:
如何对待历史?施罗德暗示日本要学德国
本周三(4月13日),施罗德会见了正在德国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有关韩国和中国与日本就战争历史发生的冲突时,施罗德提醒日本在对待战争罪行上应该参照德国的经验。
日本政府开始审核东海油气田开发权
日本政府4月13日宣布,经济产业省将开始审批民间企业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油气田。在中国若干城市近日发生反日示威以及中国总理温家宝周二相当明确地表示中国反对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会之际,日本政府的做法有火上浇油之嫌。
韩国人怎么看日本-采访韩国电台
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右翼历史教科书,在二战受害国韩国和中国引起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抗议。韩国人是怎么看待日本政府对战争罪责的反省问题的?韩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组组长白升烨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
评论:日本也负有重大责任
周末,中国北京和南部深圳、广州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中文部主任冯海音就此发表评论如下。
德媒报导日本二战罪行 日本靠近台湾
这两天德语媒体开始以突出位置报导中日冲突。以前,德国人对日本在二战中做了什么知之甚少,中国的抗议潮倒起到了“科普”作用。同时,德语媒体也注意到日本开始进一步靠拢台湾。
中国反日游行冲击日本股市
*
反日游行周日蔓延南方日本学生挨打
北京周六反日大游行后,周日在深圳和广州也爆发了大游行。上海日本总领馆门前也有抗议者聚集。日媒体报导,有两名日本学生挨打。中国政府号召民众冷静。日本要求中国道歉与赔偿。
对蒂滕评日本教科书事件的读者来函(2)
我们发表了德国专家蒂滕关于日本教科书事件的访谈后,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反响。现将我们收到的部分来函刊登于此。由于数量多,篇幅长,分为两部分。今后几天,我们还将继续采访与探讨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对蒂滕评日本教科书事件的读者来函(1)
我们发表了德国专家蒂滕关于日本教科书事件的访谈后,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反响。现将我们收到的部分来函刊登于此。由于数量多,篇幅长,分为两部分。今后几天,我们还将继续采访与探讨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达赖喇嘛访日,不受官方接见
达赖喇嘛周五(4月8日)到达日本,开始了对日本的第十次访问。日本政府已经表态,将不会安排达赖与日本官方进行会面。中国外交部对“日方允许达赖赴日活动表示严重关切”。
德专家对日本教科书事件的异见
日本政府日前公布了2006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宣布所有送审的8个版本均合格,包括否认二战中日本入侵中国史实的右翼历史教科书,遭中国政府抗议。德国科学与政治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马库斯.蒂滕就中日教科书之争进行了分析评论。
日本通过新版历史教科书 引发中韩强烈反弹
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天(4月5日)审定通过了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新版历史教科书,这引起了一直高度关注此事的中韩两国极大的反弹。中韩两国认为,日本在这本新版历史教科书中,刻意粉饰和淡化了日本历史上的战争罪行。
德语媒体关注中国“反日”浪潮
日本有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消息在亚洲激起了抗议浪潮。朝鲜和韩国政府坚决表示反对,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也一浪高似一浪。新德意志报报道说:
金日成体育场上演全武行 朝鲜队要做抗日英雄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的比赛中,伊朗队在平壤客场2比0击败了朝鲜。比赛进行到第86分钟时,朝鲜队员因为对一判罚不满而围攻主裁判,致使比赛一致中断。比赛结束之后20分钟,还有球迷向场内投掷石块,酒瓶,球场座椅等杂物。
一队日本人登上中日争议的冲鸟岛
军售解禁话题热度不减,希拉克让小泉失望
围绕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展开的国际讨论继续升温。正在日本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告诉日本首相小泉,解禁是一项政治决定,是为了满足中国的合理的政治希望,它不会造成敏感武器流入中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德国“世界报周日版”采访时认为,美国对军售解禁的反应有些过火。
在亚洲,只有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处于低谷
新苏黎世报认为,中日两国历史上就互抱成见、互不信任、互相畏惧对方。最近日本抗议中国开发东海天然气田和准备停止向中国提供开发援助就是明显的例证:
日本播放朝鲜执行死刑偷拍录像
朝鲜目前由于它的核计划处在国际压力之下。由于朝鲜完全将其与外部世界隔绝,朝鲜发生的事情很少为外人所知。这不仅仅有关核计划的问题,也有关侵犯人权的问题。而日本电视台播放的一盘来自朝鲜的录像带造成了轰动。内容是朝鲜的一个枪毙所谓叛国罪犯的场面。
日本停止对华援助为哪般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最近宣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日本不再向中国提供开发援助。新苏黎世报就此写道:
积极促进德国肉制品出口东亚
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通报,联盟党3月16日向联邦议院递交了名为“加强德国肉类产品向东亚市场出口机会”的报告。为此,议院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组副主席莫特莱尔以及新闻发言人克吕克耐尔做了一番声明。
日本色情业推动拐卖妇女,政府整治乏力
日本的色情行业非常火爆,“职业妇女”供不应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美国今年的世界各国人权报告特地将日本的贩卖妇女行业当靶子,对日本政府对此睁一眼闭一眼的做法狠批了一通。
增加军事预算 日美联手惹恼中国
中国今年再次增加军事预算,增幅达到12.6%。法兰克福汇报就中国增加军费对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将产生的影响写道:
中日共同商讨结束日本对华经援问题
*
韩国朝鲜对日本:兄弟阋墙共御外辱?
在以共产党国家朝鲜为一方,日本和韩国为另一方的远东力量角逐中,外交阵线并不总是那么分明。在朝核危机问题上,首尔和东京通常站在一条阵线上。但是朝鲜在70年代绑架了许多日本人,日本对朝鲜立场强硬,这有时又会导致韩国与朝鲜团结一致,这与上世纪初朝鲜半岛受日本的殖民统治有关。
中日两国处于政治寒冬时期
亚洲东部是地球上地震及海啸的频发地区,灾难往往瞬时发生,全然没有明显的先兆。新苏黎世报认为,东亚地区的国际政治也是这样,经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以后,就会出现板块移动,中日关系就是这样。该报分析说:
专家建议:变六边会谈为亚洲安全机构
朝鲜的核武器问题凸显美国在东亚的安全问题上捉襟见肘。著名日裔美国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分析了中国、日本、南北朝鲜以及东盟国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向布什政府进言,修正二战后在亚洲的安全政策,把朝鲜问题的六边会谈固定并扩大成亚洲安全组织。
日本政府拟接管钓鱼岛灯塔
日本担忧中国军力增强
明镜周刊本周报道说,由于欧盟想恢复向中国供应武器,日本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担忧与日俱增。该刊写道:
前一页面
第63 页,共6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