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新闻审查
通常指某些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或其他控制机构对被认为是有害的,敏感的,或是不合适的公共言论的抑制。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新闻自由报告出炉 中国一再遭点名
记者无疆界将中国新闻自由列为全球倒数第五后,人权组织自由之家报告中也写道,中国控制网路使用,言论自由限制日益严重。
审查在抗议中让步 同性恋重返新浪
新浪微博周一宣布收回将同性恋题材与血衅暴力以及涉黄内容相提并论的决定。上周五(4月14日)该决定作出后,有数十万人表达了抗议。
审查机器继续转 微博再无同性恋
中国当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细致性清理审查它不愿意让民众看到的内容。继多个新闻和视频娱乐手机应用被整顿或下架后。“新浪微博”和“同性恋”成为了审查打击的对象。
研究:中国网民没兴趣"翻墙"
中国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那么,如果可以自由访问互联网,民众是否会积极浏览敏感内容?斯坦福大学的调研发现,即便是帮网民拆了"防火墙",大多数中国人也并不爱去"墙外"看看。
"三月半"访京 中国急删贴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到访北京的传言甚嚣尘上之际,中国网络上相关的关键内容遭遇审查。除了"金三胖"以外,"朝鲜"亦成敏感词。另外,和金家有关的股票大涨。
墙外文摘:特朗普贸易战又在帮中国?
特朗普贸易战亲痛仇快?中国进一步压制自由,台湾如何应对?香港思想审查,将会退回到大陆“文革”时代?
习的权力游戏让党和人民的契约面临考验
伴随着习近平进一步扩大手中的权力,中共与人民之间不成文的契约——我们管理国家,允许你们致富,只要你们不参与政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德语媒体:如何看待梁相宜的“失态”
有德媒分别以“我爆发了”和“梁相宜”为题,评述了北京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这一幕。中国互联网审查与网友的“斗智斗勇”也成为德媒关注的话题。
唱起来!流行歌曲诠释被禁文章
反互联网审查日之际,记者无疆界公布了一份《未遭审查歌曲榜》(Uncensored Playlist)。该组织本周一表示,该歌榜用音乐作为手段,通过流媒体将遭审查文章送至威权统治者压制言论自由的国度。
修改宪法呼之欲出 审查措施变本加厉
人大投票将即,当局对言论管制愈发严格。但反对的声音并未因此而消失。
两会无热词 满屏皆敏感
在中国政协、人大两会前夕,有关修宪、主席任期等议题的讨论被全面压制,社交媒体提前进入"敏感期"。与往年一样,北京一批异议人士也在两会前被"离京旅游",或被加强监控。
知乎被下架 原因汝知乎?
中国最大问答APP知乎忽然下架的消息引起一片哗然。部分网民感叹:知乎自我审查如此到位,仍然难逃厄运。也有消息称,这和一则影射中国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问题有关。
大大变皇帝?网络噤声 官媒背书
中国当局计划修改宪法有关国家主席任期的限制,让习近平能够继续连任的计划,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争议,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网络审查的敏感关键词。而官媒则强调,不设限并不意味着“终身制”。
专访张杨:“强奸”电影人 资本比审查更厉害
冯小刚、张杨、张震等知名华语电影人都在柏林电影节期间来到柏林,但是他们并没有参加电影节。张杨在接受本台专访时,介绍了他们参加的活动,并谈到中国的电影市场和审查制度。
抗议海外刊物接受中国审查 1100学者签署请愿书
针对中国政府对海外出版社施加压力,要求其在中国屏蔽某些学术文章,美国波特兰市里德学院人类学家夏琳·克勒半年前发出请愿书,呼吁学者们不要向迎合中国政府进行内容审查的海外学术刊物提供同行评审服务。迄今已有1100多名学者联名支持该倡议。
美联社专访胡舒立:“我没有退下来”
她曾被列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也有人称她是“中国最危险的女人”。有人说,由于政治原因,她的职业生涯到头了。她自己则不同意这种说法。她就是财新传媒掌舵人胡舒立。
德语媒体:从头管到脚 代价可不小
不愿再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其升级转型恰恰受到了中共控制欲的阻碍;志在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也正因为北京当局监控一切的做法而屡遭外国的怀疑。这是周末的德语媒体评论版所关心的话题。
"求仁得仁"? 隐喻后,梁欢禁言节目被封
触动了北京最敏感政治神经的《恶毒梁欢秀》,近日在中国网上被下架,主持人梁欢也据称被禁言。对此网友评道,“固执地做出了最大程度的挑衅,得到了可预料的最惨结果”。
网络新规"显威" 今日头条凤凰新闻"中枪"
中国网络监管机构向两家知名新闻门户开出“罚单”:今日头条和凤凰新闻分别被要求部分频道停止更新12至24小时。官方说法是,这两家网站的手机客户端“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整治网络:中国三年关停一万余家网站
中国媒体引述官方数字报道称,2015年以来已经关停违法网站13000家。北京政府对于互联网一向采取甚为严厉的管制措施,许多迹象显示,习近平掌权以来,北京政府对于网络的管制力度与日俱增。
申请难民的步骤
从严格的背景审查到个人面谈,申请难民身份的过程历时漫长,而且往往非常复杂。
中国式互联网:你做生意我审查
全球各大互联网业巨头齐聚乌镇,参加中国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为这场宣传秀捧场。然而中国领导人要打造的是一个严格审查和监控之下的封闭的网络空间。
德语媒体:此时的乌镇,“自由的飞地”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乌镇召开,德语媒体记者关注了这里为与会者提供的仅限四天的互联网“自由世界”,与中国的系统性信息屏蔽和言论审查形成鲜明对比。而中国市场让苹果等世界科技大腕头疼的,不仅仅是审查制度,还有技术领域的竞争挑战。
网络巨头乌镇赴会:天真还是玩世不恭?
周日(12月3日),所谓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开幕。这个由北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组织召开的会议是对中国网络封锁系统的一次宣传活动,而苹果总裁库克出席会议更是广受质疑。
习近平:互联网大门不会关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日表示,中国将不会向全球互联网关上大门。但网络主权是其互联网发展愿景的关键。
专访雷克(上):删到 “我好像从未存在”
因为从中国走回德国而“一走成名”,从人气最高的在华德国博主到基本被中国禁言,《徒步中国》作者雷克(Christoph Rehage)经历了什么?他想念当“网红”的日子吗?
德语媒体:自我审查的魔咒
自我审查,没有国界?德语媒体近日关注了海外出版集团在中国撤下敏感文章的现象。这显然很符合中共胃口,恐怕也是中国领导层一盘大棋的一部分。
研究:‘宁紧莫松’微信广泛过滤十九大关键词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的一项研究显示,从一年多前,拥有约10亿活跃用户的即时通信服务微信就开始屏蔽与十九大有关的关键词。十九大前夕,微信屏蔽的词汇不断增加,而且覆盖内容非常广泛。
中国网络审查的"新世界"
"今日头条"有庞大的用户群。与其它网络公司一样,"今日头条"也设有内容"审核"部门。该部门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内容审查,但人工智能"还不那么聪明",目前还需要数百名工作人员。
德语媒体:“中国时代”什么样?
《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发文,描绘了中国取代西方、成为世界主导力量之后的可能时代图景;《南德意志报》则关注了茅台之乡贵州推行公务活动“全面禁酒”一事。
"长城"筑到国外 剑桥大学出版社被迫撤文
英国知名学术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受到来自中国的审查压力,其出版的《中国季刊》被迫屏蔽了数百篇文章。有专家表示,中国学术界现在受到更为严厉的管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停滞多年,这与审查不无关系。
长平观察:库克先生,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苹果公司向中国审查制度让步,CEO库克辩称遵守中国法律。时评人长平认为,遵守限制言论自由的法律,是帮助专制政府打压人权。
格莱美想进中国 “不听话的”不带你玩
歌坛天后Lady Gaga,个性女歌手Bjork, 摇滚巨星Bon Jovi,偶像歌手Justin Bieber? 对不起,你们已被中国封杀。“我们会推出一些代表积极健康主题的艺人参加(中国巡演)。”“格莱美”的一个伙伴公司说。
秒删已是过去 一键关停时代来临?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网络监管部门举行“网站一键关停”演练,这是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收紧舆论审查的又一措施。
德语媒体:“我们必须放下对中国的恐惧”
德国《商报》采访了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的德意志银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南德意志报》则关注成为中国“审查帮凶”的苹果公司。
中共整肃党员“上网” 警告别太“任性”
中共再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互联网整肃运动。官方周二发布的新规中,尤其对党员使用"社交媒体"下达明确禁令。媒体人士分析称,此举或与北京对十九大人事布局的担心有关。
在中国被苹果下架 VPN公司称有对策
上周末有翻墙软件服务商表示,苹果中国在应用程序商店清除了他们的程序。"中枪"的ExpressVPN公司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苹果用户可注册一个海外App Store帐户,仍可下载VPN。
德语媒体:云里雾里的十九大
中国对媒体的严厉审查引起了《南德意志报》的关注,该报认为,十九大前北京施放了一层烟雾,让外界更多地看到国家精心准备的宣传。《柏林日报》则将目光投向VPN被苹果中国下架,文章援引欧盟驻华商会主席哈伯恩表示,中国收紧审查会伤及自身的利益。
卖文为生:微信时代的独立作者
微信也是作者们获得收入的一个渠道,关注者可以付出金额,这种方式给独立作者创造了生存空间。
德语媒体:文字狱之殇、防火墙之痒
周四的德语报刊,再次关注了因言获罪、牢底坐穿的刘晓波,认为文字狱触及的是那些具有勇气的少数人。还有媒体则注意到中国的互联网封锁与跨国网络巨头之间的微妙互动,并指出网络封锁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WhatsApp“被墙” 因为出事了?
拥有12亿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的部分功能在中国受限,分析人士指出这应该是中国的网络审查机构所为。从技术上来说,全面在中国封锁WhatsApp轻而易举,但为何它到目前为止能“苟且偷生”呢?
德意志银行大股东面临审查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意志银行的大股东面临欧洲央行监管部门的审查,而大股东之一就是来自中国的海航。
中国同性恋电影人无惧封杀
同性恋是“非正常性行为”?中国政府认为确实如此。一项新规定禁止在网络视频中“展示同性恋”—而网络世界原本是中国约7000万性少数群体的唯一“绿洲”。
中国同性恋电影人无惧封杀
同性恋是“非正常性行为”?中国政府认为确实如此。一项新规定禁止在网络视频中“展示同性恋”—而网络世界原本是中国约7000万性少数群体的唯一“绿洲”。
德语媒体:艺术家的妥协和抄袭者的创新
全球化不再是单行线,而是“双向选择”?《南德意志报》关注西方文化艺术为进入中国市场而不得不采取的让步。此外在国际上一贯以抄袭仿造闻名的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创新能力排名中实现飞跃也引起媒体关注。
数千来德难民自称为塔利班成员
据《明镜》周刊报道,越来越多的阿富汗难民来到德国后自称是原塔利班成员。目前德国相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有人猜测他们的动机可能是:希望不会被遣返。
长平观察:人民的名义 皇上的恩典
中国热播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时评人长平认为,系统性腐败成为中共取之不尽的政治宝藏。
高昂代价:中国的空气污染令外国人却步
越来越多的德国雇主难以为其中国分公司的空缺岗位聘请到优秀人才。罪魁祸首是中国的空气污染、互联网审查和飙升的物价。
德语媒体:"嘿,你是间谍吗?"
在有德语媒体发出,土耳其的新闻自由向中国看齐的同时,曾派驻中国和土耳其的德国记者Philipp Mattheis刊文,讲述自己在两国的不同"境遇"。此外,中国人如何衡量"爱情与金钱"的话题也是德媒聚焦热点。
驻土记者遭拘留审查 德国惊怒交加
德—土双重国籍记者于切尔事件给德—土双边关系造成了新的压力:在伊斯坦布尔遭警方拘留13天后,这位《世界报》记者将被“拘留审查”,没有期限。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14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