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新疆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维吾尔族自治区。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美贸易谈判关键期 美国会两党参议员将提出涉疆涉台新法案
在特朗普政府聚焦中美贸易谈判之际,美国国会两党参议员计划推出三项对华法案,针对中国在新疆人权、对台湾施压以及跨国镇压行为,凸显国会在对华安全与人权议题上的强硬立场。
中国期刊涉维族强制抽血争议 牛津大学出版社不再刊登
中国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法医科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包含维吾尔受试者,引发研究伦理争议。国际学界人士质疑,这些维吾尔人可能并非出于自由意愿、同意其DNA样本被用于研究之中。
加拿大下令中国海康威视关闭在加业务
加拿大工业部长梅拉妮·乔利(Melanie Joly)于本周五(6月27日)晚间表示,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加拿大政府已下令中国监控设备制造商海康威视(Hikvision)停止在加拿大的业务运营。海康威视回应称该决定“缺乏事实依据,坚决反对。”
客座评论:馆长的上海厕所 张曼娟的新疆茅坑
林冠瑜
在两岸情势紧张下,先有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和平大使”之旅直播话题不断,再有作家张曼娟私人新疆游被批“吃人血馒头”。而马英九又双叒叕与中国官员见面,也被反对者批“卖台”。DW中文客座评论员林冠瑜分析其中的争议。
中国解除对欧洲议员的制裁 欧洲议会强调不放弃人权立场
欧洲议会证实,中国解除对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这标志着自2021年欧中因新疆人权问题交恶以来双边关系出现转圜。欧洲议会议长梅索拉多次与中方交涉促成此举,但议会高层强调,此次让步并不代表将放松对中国人权记录的监督,欧中关系仍充满挑战与复杂性
人权组织:国际连锁酒店助长中国迫害维吾尔人
维吾尔人权项目报告指出,美国希尔顿、法国雅高级团等知名连锁酒店持续在新疆运营,甚至扩张业务。这些酒店可能涉及强迫劳动,恐怕成为中国政府侵害维吾尔人权的共犯。
遣返维吾尔难民遭谴责 泰国代表团周二到访新疆
数名泰国内阁成员周二开始对中国新疆的访问行程,他们将实地考察上月遭泰国遣返的维吾尔人的状况。因向中国遣返维吾尔难民,泰国政府遭致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泰国遣返40名中国偷渡者 疑为逃亡维族人
中国官方称泰国遣返了40名非法偷渡的中国人。与此同时,泰媒报导指出,一架从曼谷起飞的非定期班机周四凌晨降落新疆喀什。泰国政府上个月否认会立即遣返被关押的48名维吾尔人。
叙利亚新政府任命三名维吾尔人担任高级军官
隶属“突厥斯坦伊斯兰党”(TIP)的三名维吾尔武装人员在叙利亚被授予准将和少校军衔。由于中国政府将“突厥斯坦伊斯兰党”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因此,叙利亚新政府上述任命,已经引起了北京的不满。
墙外文摘:学者“进入中国”就能产出真知灼见?
中国研究学者、时事评论作家林和立认为,热衷于田野考察的中国研究学者,不必对“无法进入中国”过于忧愁,毕竟中共让你看到的或在档案馆抄到的东西,都可能已被“处理”过,品质往往堪比三鹿奶粉与毒棉卫生巾。
墙外文摘:中国经济为什么再也搞不起来了?
政治经济学者许成钢认为,如果恢复经济的发展不得不从基本上动摇极权制,那么中共一定是不能接受的。它不会自己放弃,但是并不意味着极权制不会垮塌。
客座评论:大众汽车出售新疆工厂到底意味什么?
张俊华
大众汽车出售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一家合资装配厂,以及在新疆地区的两条测试跑道。 这一事件引起不少关注,对大众新疆设厂的批评者自然欢呼。政治学者张俊华则认为,其实大众的做法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德语媒体:大众汽车的中国难题
随着新疆人权记录的日益恶化,大众汽车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开设分厂的做法也遭致越来越多的批评。重重压力之下,本周三,大众终于宣布新疆分厂已被出售。
大众汽车及伙伴宣布出售在新疆的分公司
德国大众汽车及其中国伙伴本周三宣布出售在乌鲁木齐的工厂以及位于吐鲁番和上海安亭的测试车道,并将此举归因于“战略调整”下的“经济原因”。大众汽车在新疆的工厂此前被指存在强迫劳动等侵犯人权的现象。
卢比奥当上国务卿之后能否捍卫人权?
特朗普提名对华鹰派人士卢比奥出任美国国务卿。这位佛罗里达州参议员还因倡导东南亚人权而受到欢迎。但是,在特朗普领导的政府内,他是否还能继续为人权发声尚有疑问。
世维会萨拉热窝大会召开在即,面临空前威胁
世维会第八届大会将于周四在萨拉热窝召开,该组织及其成员遭到疑似来自中国政府的规模空前的威胁和干扰。媒体报道也提及该组织前主席多力坤·艾沙被指控涉嫌性骚扰给大会投下的阴影。
媒体:大众新疆工厂人权报告存在严重瑕疵
多家媒体报道称,有关大众新疆工厂人权状况的审查报告存在瑕疵。迫于来自人权组织和投资者的批评,大众公司去年委托一家审查公司对新疆分厂的人权状况展开了调查。
联合国批新疆政策 台网红遭疑加入中国大外宣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指出,中国在新疆仍存在许多“有问题”的法律和政策,呼吁北京“迅速采取措施,释放所有被任意剥夺自由的人”。与此同时,台湾网红也被指前往新疆旅游进行“大外宣”,引发台湾社群媒体热议。
欧洲军工业依赖中国产硝化棉的困境
弹药不足是乌克兰前线面临的大问题。为了向乌克兰提供支援,欧盟亟需扩大自身的弹药产能。然而在火药制造必需的一种原材料领域,欧洲的军工企业却面临着被中国“卡脖子”的风险。
涉新疆强迫劳动 美国再拉黑五家中企
美国政府发布最新公告,以涉嫌在新疆强迫劳动为由,再度将5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禁止进口。如今已有超过70家公司因强迫劳动被美方列入黑名单。中国则再度批评美国此举“破坏新疆稳定、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一再推动哈马斯与法塔赫和谈是为何?
据哈马斯和法塔赫官员表示,中国将在下周作为东道主,组织双方高级官员在北京会晤。中国为何一再推动巴勒斯坦两大派别之间的和谈,又能取得何种成果?中国、德国和美国学者向德国之声记者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媒体报中国在塔吉克斯坦建设秘密军事基地 北京否认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北京在塔吉克斯坦建设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已近10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中方在中亚没有任何军事基地。
联合国审议中国人权 中方拒绝涉新疆建议
中国代表4日在联合国会议上拒绝由西方国家主导的部分人权改革建议,否认在新疆、西藏及香港的侵犯人权指控,并批评部分国家“出于政治目的”针对中国人权状况,谴责企图“抹黑和攻击”中国的行为。
留学生抗议谢锋遭拖出场 美议员质疑哈佛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4月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说,期间遭多名学生抗议。随后示威学生被拖离会场,还传出遭中方人员骚扰。如今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主席致函哈佛大学,要求校方针对中国跨境骚扰一事采取措施。
解码中国:北京如何将伊斯兰教“中国化”
世界三大宗教没有一个是起源自中国。统治者从很早起就开始将宗教信仰置于严格的控制之下。如今以无神论自居的中共政府依旧延续了这一传统。
德语媒体:德国对华政策的"盲飞"
《经济周刊》和《法兰克福汇报》分别刊登客座文章,对德国的对华政策作出批评性的分析和建议。
伦敦法院裁定:英国应查新疆棉涉强迫劳动案
英国法院27日裁决,政府应重新考虑调查新疆棉涉及强迫劳动。世界维吾尔大会形容此案是“重大的胜利”,但中方仍否认相关指控。与此同时,快时尚品牌SHEIN将在英国推动上市的消息,也遭人权团体抗议。
新疆报告2年无后续 人权团体吁联合国行动
联合国人权高专2022年发布报告,详细记录中国在新疆实施的一系列侵犯人权举动。该报告公开近2週年之际,人权组织再度呼吁联合国对于中国在新疆可能犯下的“反人类罪”采取行动。
中国大改新疆村名 人权团体批抹杀维吾尔文化
国际人权团体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新疆地区涉及维吾尔文化和历史的村庄名称,许多都被改成符合中共意识形态的“团结”、“幸福”等村名。
涉新疆强迫劳动 三中企入列美制裁名单
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将3家遭控使用新疆强迫劳动的企业列入禁止进口的实体清单。对此,中方再度声称强迫劳动的指控是“反华势力的谎言”。
德语媒体:奥威尔式的社会信用体系?
六月初,中国官方发布了《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加快这一领域的立法进度,并将信用体系扩展至旅游、保健以及护理等行业。这是中国社会将进一步“奥威尔”化的信号吗?
大众首份《供应链法》年度报告:为何不提新疆厂?
德国《供应链法》要求企业承担改善人权的责任。大众汽车集团就此提交了其首份年度报告。然而,最具争议的工厂却不见踪影。
美劳工部:国际公司不该在新疆继续运营
为了遵守法律,公司通常依赖外部审计来证明其供应链中不存在强迫劳动。但在中国,这样的审计很容易受到公司和政府官员的操纵,受害者也无法自由举报。已经有德国企业因此出走,是否会有跨国公司跟进?
访华前夕 布林肯批中侵犯维吾尔人权
美国国务院最新的人权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对新疆维吾尔人的压迫仍在继续。国务卿布林肯24日即将出访中国,如何和中方触及敏感人权议题也成为焦点之一。
德语媒体:中国学者称俄罗斯在乌克兰必败
《慕尼黑信使报》文章总结了北大俄罗斯问题专家冯玉军在《经济学人》上发表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必败无疑》的文章。德国明镜周刊文章写道,大众最大的销售市场中国已成为该集团无法估量的风险。
联合国人权高专: 中国在新疆和西藏侵犯基本权利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本周一(3月4日)表示,中国正在侵犯其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基本权利,蒂尔克呼吁中方做出改变。他还要求北京释放因“寻衅滋事”这一不明确定义的罪名而被捕的人权人士。
“雇佣黑客”、公安部、境外华人——德国专家谈安洵事件
柏林墨卡托中国中心专家赫买迪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安洵公司泄密文件很好地呈现出中国的确有了一个新的“工业领域”--雇佣黑客。
德语媒体:大众是时候撤出新疆了
一周前,大众公司在新疆涉嫌卷入践踏维吾尔人权事件的丑闻被曝光之后,大众高层宣布将就此展开调查。一段时间以来,要求大众等德国企业撤出新疆的呼声越来越高。
白纸运动纪录片导演遭以寻衅滋事罪起诉
制作中国白纸运动纪录片《乌鲁木齐中路》的作者陈品霖,去年11月底遭中国公安刑事拘留。最新消息指出,陈品霖涉嫌“寻衅滋事”案件已于本月18日移送检方起诉,目前被羁押在上海看守所。
德语媒体:德国愿为新疆人权付出多大代价?
围绕德国大众是否应撤出新疆,德语报刊继续展开激辩。《人民之声报》认为,德国正面临艰难抉择:要么为了人权事业而大幅牺牲经济福祉,要么就继续依靠专制政权。《南德意志报》则指出,德国企业现在撤出新疆并不太会遭到北京的严厉惩罚。
德语媒体:大众汽车应立即撤出新疆
新疆日益恶化的人权记录以及使用强制劳工的指控,令在当地经营的西方企业也成为众矢之的。上周,德国化工业巨头巴斯夫(BASF)已经宣布撤出新疆。
新疆试车场被指涉强迫劳动 大众压力日增
在新疆深度投资的大众汽车面临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德国媒体披露,大众在新疆吐鲁番的试车场地建造工程中,有维吾尔族强迫劳工的参与。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创新高 车厂人权隐忧仍受关注
盡管德国政府呼吁企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但从数据看来,德企对华投资仍在去年创下新高。不过专家发现,许多中小企业正寻求减少与中国的生意往来,甚至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德国车企再传使用新疆强迫劳动,也让德企在华业务的人权隐忧,再度浮上台面。
大众汽车会是下个撤出新疆的德企吗?
继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上周宣布撤出新疆之后,外界关注着另一个也深耕中国的德国企业——大众汽车是否会跟上巴斯夫的脚步?一位大众发言人表示:正在与合资企业讨论涉新疆业务未来方向。
德语媒体:中国是万恶之源吗?
巴斯夫撤出新疆后,德国大众面临巨大压力。《莱茵邮报》明确提出,任何德国企业都不应该以任何形势参与侵犯人权甚至从中获利。《经济周刊》则指出,中国必须在两年内解决好经济结构性问题,否则全球经济都将跌入衰退的深渊。
德国政界呼吁大众效法巴斯夫撤出新疆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上周宣布撤出中国新疆的决定后,德国联合政府的执政党派人士对此表示欢迎,并呼吁大众汽车也采取同样的步骤。
担心人权问题 巴斯夫撤出新疆合资股份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2月9日宣布,将从位于新疆的两家合资企业中撤出股份。此前,巴斯夫在新疆的当地合资伙伴遭到人权组织的指控,其员工被疑直接参与打压少数民族的行动。长年关注新疆议题的郑国恩、包瑞翰等人呼吁,德国大众也必须撤出新疆。
“人权观察”指责大车企“沦为中国强迫劳动共犯”
“人权观察”组织发布报告,称包括通用汽车、特斯拉、比亚迪、丰田和大众在内的各大车企,均未尽可能减低其铝料供应链中使用维吾尔强迫劳动的风险。该人权组织敦促这些车企和各国政府采取更多措施,避免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进入其供应链。
非政府组织:德国旅行社在新疆人权问题上助纣为虐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正在讨论中国的人权状况。除香港民主运动遭到残暴打压之外,非政府组织还对一些欧洲旅行社提供新疆旅行项目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媒体: 中国广泛游说非西方国家赞扬其人权记录
据知情外交官和相关文件透露,中国正在广泛游说非西方国家在周二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中国人权记录的审议会议上赞扬中国人权记录。有非洲外交官证实收到了中国代表团的请求,并表示将按照要求行事。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28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