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恐怖袭击
恐怖活动以制造大量伤亡、破坏以及动荡社会为主要目的,并以宗教或政治为主要诉求。通常表现为针对平民的大规模伤害、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和绑架等形式,是一种较极端的非对称作战方式。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与中亚三国结成反恐联盟
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将建立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四国军队高级领导人会议周三在新疆举行。据中方报道,此举旨在打击“三股势力”。
全球最大金属音乐节安保全面升级
全世界最盛大的重金属音乐节在德国瓦肯揭开帷幕。鉴于近来发生的一系列袭击事件,很多参加者都担心安全问题,而主办单位则全面加强安保措施。
专访:避免替恐怖分子做宣传很重要
恐怖分子都想引起人们的注意。法国《世界报》因此想改变其报道方式,避免替恐怖分子作宣传。德国警方传播学专家Robert Kahr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
维尔茨堡袭击案 一香港伤者仍有生命危险
发生在维尔茨堡近郊的持斧袭击案已经过去两周时间。据当地医院透露的最新消息,5名重伤者中,仍有一名来自香港的游客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恐怖袭击后 德国人怎么想、怎么做?
从巴黎、布鲁塞尔、尼斯,现在又到德国的维尔茨堡和安斯巴赫,恐怖袭击已触及德国,令人不安。最新调查显示,75%的德国人认为可能还会有恐袭,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德难民数量庞大 清真寺力不从心
对那些因战争和混乱而被迫逃亡的穆斯林,德国国内众多清真寺采取开放政策,敞开大门,竭诚帮助。但鉴于人数过于庞大,很多清真寺已难以为继。
德媒热评默克尔新闻发布会
德国总理默克尔中断休假、周四举行新闻发布会,引起德国媒体的关注。除其应对恐怖主义的"九点计划"外,报章评论的焦点之一是默克尔的露面所给人的感觉。
默克尔:我们就是办得到
中断休假的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周四在柏林表示,政府将加强公共安全措施,但同时她也表示将延续现有的难民政策。
今年慕尼黑啤酒节或禁止携带背包
巴伐利亚一周内发生了三起血腥事件:维尔茨堡的斧头砍杀,慕尼黑的枪击案以及安斯巴赫的自杀式爆炸。在此背景下,慕尼黑市已经着手加强慕尼黑啤酒节的安全保障了。
法国教堂袭击案又一凶手身份确定
一名袭击者带着电子脚铐,另一名也是在安全部门有案底的极端分子。两名受到警方监控的嫌疑人,何以能够在诺曼底发动袭击呢?
来德旅游还安全吗?
连续发生的血腥袭击事件不仅让德国国内震惊不已,计划来欧洲旅游的中国人不禁也要问:来德旅游是否依旧安全。德国官方和业内人士给出答案。
中断休假 默克尔将就时局表态
即便是联邦总理,每年夏季也会休暑假。不过,鉴于近来德国境内不断发生暴力事件,默克尔的内政压力与日俱增,以至于她已中断休假,并将于周四举行新闻发布会。
奥朗德:人质事件是恐怖袭击
法国北部城市鲁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据媒体报道,两名袭击者已被击毙,一名人质被杀。 法国总统奥朗德称,这是一起恐怖袭击。总检察长则透露,一名袭击者曾经在去年3月于德国被捕。
一场专访 又引欧土口水战
埃尔多安在接受德广联电视专访时,为土耳其当局在未遂政变后的清洗行动进行辩护,并指责欧盟没有兑现难民问题协定中的承诺。欧盟方面则反驳称,承诺的款项是给难民援助机构,而非给安卡拉政府。欧委会主席容克则威胁要终止土耳其入盟谈判。
暴力事件频发 默克尔难民政策又引争议
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内,德国先后发生了两起有难民参与的、且具有恐怖主义背景的暴力袭击事件。有德媒援引联邦刑事局称,具有恐怖主义嫌疑的难民人数增加。但是,德国政府强调,切勿将全部难民一概怀疑为恐怖分子。
安斯巴赫爆炸:袭击者曾宣誓效忠伊斯兰国
一名27岁的叙利亚难民在德国南部安斯巴赫(Ansbach)引爆炸弹,该男子当场身亡。巴伐利亚内政部宣布了这一消息。爆炸造成15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军队将协助警察打击恐怖主义?
慕尼黑枪击案发生过后,德国政界展开讨论,如何在未来能够有效地阻止这类血案发生。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建议今后在此类案件发生时派遣国防军协同警察共同阻止犯罪。
喀布尔恐怖袭击 死伤惨重
周六(7月23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次什叶派穆斯林集会示威活动中,两名自杀式袭击者在人群中引爆了炸弹,造成大量伤亡。目前,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已经宣称对此案负责。
德国恐袭和未遂恐袭事件回顾
尽管此次慕尼黑枪击案的作案动机基本与政治无关,但德国早已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却是不争的事实。以下为您盘点最近10年来德国发生的历次袭击和未遂袭击事件。
慕尼黑枪击案:网络视频疯传 凶手“是个好人”?
光天化日之下,枪手随意扫射行人,周五傍晚的慕尼黑陷入一片恐慌。网络上各种相关视频迅速传播,而有关凶手本人的一些信息也开始浮现。
慕尼黑枪击案
7月22日晚间,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发生枪击案,造成包括疑似凶手在内的十人死亡。
挪威悼念五年前恐袭遇难者
5年前,挪威极右分子布雷维克在奥斯陆和度假胜地于特岛制造恐怖袭击事件,夺走77人的生命。周五挪威为遇难者举行了纪念活动。
风险伙伴土耳其
对中国来说,土耳其是通往欧洲的一座重要桥梁。虽然在维族问题上存在争议,两国仍日益密切合作。以此观之,政变企图来得不是时候。
闲话德国:转移视线
维尔茨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德国政治家和媒体讨论了所有可能的细节,同时回避了所有重要的问题。专栏作者张丹红认为,政治和媒体在这一方面已经训练有素。
巴西:奥运前夕逮捕恐袭嫌疑人
巴西警方逮捕了十名涉嫌谋划恐怖袭击的男子。
专访:伊斯兰化“孤狼”危险性究竟有多大?
随着单人袭击案的出现,人们对于恐怖袭击的担忧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单人作案如何展开?单人袭击同组织犯罪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单独作案?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专家托普霍芬。
德火车袭击案两伤者仍有危险但“总体稳定”
据德新社报道,维尔茨堡大学医院宣布,火车袭击案中四名受害者中的两人仍有生命危险,但状况“总体稳定”。
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呼吁加强边境检查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院周四下午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火车袭击案中受伤港人最新健康状况。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海尔曼呼吁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边境检查措施。
德语媒体:避之不及的"梦想之地"
欧洲频发的恐袭事件引起了中国游客的担忧。《法兰克福汇报》指出,许多原本将欧洲视为梦想之地的中国人如今改变了看法。体育杂志《踢球者》则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多特蒙德队的中国行。
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行凶者究竟何许人也?
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行凶者真实身份可能与其登记难民时的身份存在出入。德国联邦内政部长德迈齐埃说,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是单人作案的案例,但是行凶者显然是受到“伊斯兰国”的洗脑与蛊惑。
评论:在排斥外来和拒绝现实之间
Felix Steiner
德国之声记者Felix Steiner认为,维尔茨堡凶杀案再次清楚地表明,默克尔总理的难民政策让德国社会陷入严重的分裂。
法国紧急状态再延六个月
尼斯恐怖袭击后,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法案,将全国紧急状态延长半年。这一决定是社会党领导的政府向在野党妥协的结果。
德国未遂恐袭事件回顾
“伊斯兰国”首次宣称对维尔茨堡袭击事件负责。这一说法尚未被证实。近年来,德国警方多次抓获试图对德国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
维尔茨堡袭击案凶徒曾发自白视频
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周二(7月19日)发布了维尔茨堡行凶者的自白视频。德国巴伐利亚州内政部证实了该视频的真实性,同时调查人员也开始质疑该难民的真实身份。
“伊斯兰国”宣称对德火车袭击事件负责
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在维尔茨堡地区发生的阿富汗难民砍伤香港游客的事件负责。该恐怖组织称,行凶者是“伊斯兰国”的战士。调查人员表示,此人是要向“没有信仰者复仇”。
“绝对的安全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德国警察工会表示,在火车站和火车上为旅客提供广泛全面的安全性是不现实的。警察工会负责人呼吁在德国火车站增加安装监视摄像头。
印尼政府:头号恐怖分子遭击毙
印尼警方周二对外界表示,该国头号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山托索在与军警交火过程中被击毙。多年来,山托索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开展游击战争,被指控策划了该地区多起袭警案件。
阿富汗17岁难民在德国重伤4名香港人
周一晚间,一名来自阿富汗的17岁青年在德国南部维尔茨堡地区的一辆区间火车上用斧头和刀具砍伤4名乘客。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受重伤的4人来自香港。行凶者在逃离时被警方击毙。
安全部门:尼斯恐袭凶手或被“闪电”洗脑
法国警方周日又逮捕了两名与尼斯袭击案犯有关的人士。安全部门透露,凶手可能是在短时间里受到极端思想的蛊惑,成为一名伊斯兰主义恐怖分子的。
尼斯袭击案背景仍未明 警方拘留多人
国警方逮捕了5名被怀疑与尼斯袭击凶手有联系的人士。奥朗德总统主持安全内阁会议;检察院继续调查袭击行为动机。法国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要求内政部长辞职。
法国推出恐袭救命App 关键时候掉链子
法国在欧洲杯之前推出了一款恐袭发生15分钟内向附近人们发出警告的手机应用程序,然而尼斯袭击当晚却出现了技术故障,当地用户表示失望。
难民潮与恐袭威胁增加有关联吗?
许多欧洲人认为,难民是潜在的恐怖分子,还夺走本地人的工作。一份调查显示,这样的观点还真的颇为普遍。
“伊斯兰国”称对尼斯恐袭案负责
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社交媒体上声称对尼斯恐怖袭击案负责。该组织声称尼斯恐袭案袭击者是“伊斯兰国的一名战士”。
尼斯恐袭案凶犯据称曾患严重抑郁症
造成至少84人死亡的尼斯恐怖袭击案仍在调查中,警方尚不清楚袭击者布哈勒的犯罪动机。据袭击者的父亲所述,布哈勒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危机事件冲击亚欧峰会
先是南海仲裁,再是尼斯恐袭,最后是土耳其政变,本年度亚欧峰会在经历一连串突发事件的影响之后,于周六在乌兰巴托正式结束。
恐怖袭击过后的尼斯
周四晚间造成至少84人身亡的恐怖袭击刚刚过去,警方正在全力调查袭击者的背景。而在尼斯城内,当地居民以及游客则在互相安慰。
法国又遭恐袭 这回在尼斯
7月14日法国国庆之际,尼斯一名原籍法属突尼斯人驾大型载重车冲入人群,导致至少84人死亡。恐袭事件引发全球震惊、申讨。恐袭背景尚不清楚。法国政府宣布全国致哀3天。
法国恐袭事件年表
自2015年初以来,法国多次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袭目标,共造成数百人丧生。
台铁松山车站发生爆炸
当地时间周四晚间10时许,台铁松山火车站2号月台一车厢突然发生爆炸起火。截至发稿,该起爆炸已经造成至少20人受伤。
评论:布莱尔没有明白
伦敦官方公布关于英国参与2003年对伊战争的报告后,前首相布莱尔作出反应。德国之声评论员Barbara Wesel就此发表评论指出,布莱尔对自己当年做出参与战争的决定毫无悔意,根本未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前一页面
第12 页,共34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