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记者走访民工之家
2013年1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六盘水是中国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破旧不堪的居民区躲藏在宽敞的马路、拔地而起的建筑工地和购物中心之间。城市的上空漂浮着一股黄色的浓雾,只有四周绿色的山峰能够给这座城市增添点特色。唐女士(音译:Tang)在西南省份贵州经营着一家小店铺。"我们为什么要来,那到这里来想赚钱嘛。我们老家是湖南的,(曾)在广东打工,打了这么多年,打累了,想做一点生意嘛。"
她的生意就是一家面朝街边,没有窗户,堆满货物的商店。唐女士卖日用品,从锅碗瓢盆到厕所的刷子。每个月可以收入大约5000多人民币。她的老公还有份第二职业。"如果生意好做的话,那我们肯定不想回去。"这位42岁的女人坚定的摇了摇头。
只有在城里才能赚钱
在老家是赚不到什么钱的。进步、生意、钱,所有的这些只有在城市里才有。唐女士和他的丈夫都是民工,从农村来到城里干简单的活:在生产线上、在工地里、在按摩店中。一个由两亿人组成的庞大群体四面八方的流向中国的各个城市。唐女士和丈夫一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厂里辛辛苦苦的干了20年。他们的收入虽然越来越多, 但物价也越来越高。这家人的生活依然非常俭朴。店铺的后面有一间铺着一张床垫的小黑屋。这里也是这对夫妻生活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在城里买套房近乎天方夜谭。他们现在的希望就是在街边开的这家小店。虽然家里的生活有所改善,但能从中国的经济繁荣中受益的却是其他人:他们生活在沿海城市,在国有企业里工作,或者是政府的腐败官员。
"赚钱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小孩子想做哪些事情,实现他的愿望吧。"儿子刘伟(音 Liu Wei)刚好来六盘水看望父母。像其他几百万民工孩子一样,他无法和父母生活,由农村的爷爷奶奶照料。后来,他去了南方,自己成为了一名民工。随后又到了西安,和在那里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姨妈一起生活。他今年18岁。
"我的目标就是,在我20岁之前,一定要做好生意。一年起码要赚10万块钱。自己有能力的话,肯定愿意在城市里面买套房子。但是老了以后在农村里面享受还是比较好的。"
远大的目标。 许多民工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但大多数人的命运是在流水线工作或者当低薪的服务员,这一点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可能也和他们的孩子们一样。
作者:ARD 编译:任琛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