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对所有网友的回信
2004年2月25日首先,有趣的是德国记者。我在德国生活了五年了。我觉得常常让我感到有趣的,就是和德国或其他国家人聊对对方的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觉得很多时候,让别人来评价一下自己,总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不一定对,更不会全面。但一定会有所心得,有所领悟。可惜,德国人常常很礼貌,他们不会很直接的说我们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只有在很好的朋友之间,才会有这样的交流。所以,我读这个记者的文章时,我很开心。他的夸张的笔调,有时候不太准确的形容词,还有一些明显的偏见,让我觉得很象和他在酒吧里胡聊,没有了谦恭的做作。
其次,有趣的是国人的反映。好象很多人被这篇文章惹恼了。在我们很多同胞眼里,记者是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的拥有者。所以,他怎么可以用这样的笔调,去嘲弄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人民?所以,看这么些反嘲的文章,也是十分的有趣。德国人的许多缺点,在这里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有趣之后,我还是觉得,有一点不太有趣的东西要讲。中国人是不是有一点点的骄傲呢?我想是有的。至少我有。五千年的文明,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给了我们骄傲的资本。我们的中央大国的心态有没有被近一百六十年的屈辱所洗净呢?我想也没有。
但是,自傲中又有没有带着这么一点点自卑呢?我们以人均1000美金的GDP,看着德国人的25000美金,美国人的30000美金,日本人的35000美金,我们的眼里真的没有一点点嫉妒,自卑?
被封闭了几百年,我们看到老外,真的没有文章中描述的好奇?记得我们小时候,有老外来学校参观,老师会让我们作很多的准备,对可能的提问,都作了详尽的分析。这里,就没有控制,监管?当然了,现在,对于沿海一带的城市人来讲,见个把老外,已经稀松平常,但在农村,在还没有很开放的地方,不要说去个老外,就是来个城里人,也会被围观,被好奇心所包围。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我觉得,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一个国家的开放路上,一定会有这样的尴尬。我们对老外的好奇,并不比老外对我们的好奇来的多。多少德国人,因为对中国的好奇,买了机票飞过去看。难道好奇不是推动世界上不同民族互相了解的动力吗?
是的,我们也有长在心里的痛。几百年的屈辱,不是可以健忘的。自卑和自傲的心结,我们有。可是,这不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且复兴的基础吗?中华民族的确不是一个很团结的民族,特别是相对于欧美人来讲。因为,我们历史上,没有这种民族的概念。我们的中华民族,好象有点象欧洲人的概念。不过,我们比欧洲可统一多了。无论文字还是地理。在近代的屈辱史上,我们的民族观念也在一日日的增添。
我想,自信来自实力。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老祖宗给的。现在两百年的落后是小祖宗留下的。未来五十年的成功,才是从我们的双手中干出来的。
中国的确问题多多。我们刚开始买车,就有环境问题显现。但是,这不是我们只能骑自行车的理由。我们要买车,只有买了车,我们才可以知道人人买车的问题所在。才会有动力去克服这些问题。市场经济总是为了满足需求去生产。
我们也应该可以容忍别人的无知和偏见。其实,我们对别人又何曾一直有知和认识全面。怎么让我们了解别人呢?怎么让别人了解我们呢?现在,我们来了,生活在异国它乡。这位老记去了。开始总是困难的。相信无知会被事实教会。偏见会被事实教训。一百六十年前,我们的先人是被自己的无知和偏见打败的。今天,我们相信,永抱无知和偏见的人也会有类似的下场。不过,我并不希望如此。
(读者S.L.)
我很喜欢德国之声,因为她的客观,不象BBC那样。
我看了所有网友关于那位德国记者的文章的评论,我可是有话要说了。
我身在英国留学已经两年多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任何人都不要动不动就说你们民族怎样怎样,你们的文化怎样怎样。为什么要有这些东西,对于这些讨论只能带来彼此的厌恶和仇恨,甚至战争。
我虽然不是研究哲学或是宗教,诸如此类的,但我知道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人与人彼此的和谐的,平等的,想朋友一般的相处。从中国传统的理念来说是大同世界。我也许有些理想主义了,但真理是不容改变的。
从所有网友和那位记者的言辞中我能感受到偏见,偏激,客观谥断,甚至仇恨。
我想对那些中国同胞说,我们5000年的文化和历史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但不是用来自诩,或是用一种炫耀的手法来利用的,这只能是对她的摧残。我们更应该用一种谦虚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事物。
我更想对那位德国记者说,你在中国看到的并不代表一切,孰我直言不讳,你没有用一种平和客观的心态去面对你看到的东西。
(读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