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迪面临“升华”吗?
2002年2月28日广告
当他2001年12月初突然被调到北京去时,大家都感到不知所措。一夜之间,他便不得再进入自己的办公室,被迫递交辞呈,被调到了北京的中国工程设计院去。在上海,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谁也说不出徐匡迪到底是升还是降。许多人认为徐市长是成了北京岗位再分配的牺牲品。从那时开始,人们对他的名字讳莫如深。一旦报纸上要用他的旧照片,那些报纸就不知道怎么称呼他才好。而中国恰恰是一个对头衔称呼极端严谨的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在这方面比中国更甚的了。
本周,徐匡迪的名字忽然“解冻”了。上海新市长陈良宇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解释了徐的离任。他说:徐离开上海是我们制度中完全正常的一次调动。一般岗位都有年龄限制。而中央的岗位是没有年龄限制的。马上就要召开16大,全国的领导班子都要变动。这给所有的人提供了新的机会。陈市长尤其提请记者们注意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对徐匡迪的最新评价。
确实,无论是历来被视为徐匡迪对头的黄菊,还是新闻界,忽然对徐匡迪成功的政策大加颂扬。这使人们再次联想到,从中国当代史看,谁当过上海市长,谁就能在北京有所“作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镕基了,上海市长的历程成了他进入中央的跳板。
徐匡迪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瑞典语,深受外国政治家喜爱。上海人也很喜欢他,因为他成功地使上海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世界都市。他吸引了数以亿计的外国投资,把这个1700万人口的城市建设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广告牌。
上海人大代表夏雨容(音)说,他认为原市长徐匡迪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非常聪明的人。徐的离开使他们感到难受。但他认为有更重要的工作在等待着徐。
中国有不少人已经在估计,徐可能成为副总理,或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