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宫展出“中国圣山”传统书画
2004年4月2日广告
在中国的人文历史与自然观中,壮丽的大山有着神圣的地位,“五岳三山”、“四大佛教名山”不但是神仙倘佯的圣地,也是名士高人隐居和神游的地方,中国艺术史上以山为主题的诗词书画浩如烟海。在中国古代留下的有关创世神话中,山扮演的是天的支柱这样重要的角色。如果说西方基督教文明中教堂的尖顶是通向上帝的阶梯,那么高耸入云的山峰对古代中国人来说则是脱离尘世接近神灵的地方。
“中国圣山”展览是法国中国文化年系列交流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山为主题的长短卷轴画或沿展墙展开,或被镶嵌在玻璃柜中。玻璃柜的灯光照明设计匠心独具,使得展厅内笼罩在落日夕照的梦境般的气氛中。中国的卷轴山水画虽然没有阴影和几何透视比例的变化,但是同样传达出深远的空间感,这对于看惯西画的眼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独特的审美经历。
展品中的绝大部分绘画和陶瓷都是以山为主题,且大都出自明清年代。明清时代是中国文人画最为活跃的时代,画卷的边角题诗成为一种固定的表现形式。展出的画卷中,人们可以依年代辨认出中国文人山水画从工笔到写意的缓慢衍变痕迹。展品中有一幅宋代的长卷轴画,有一幅描写的是夜叉女“诃梨帝母”(在印度教的传说中是鬼的母亲),它大概会让西方观众联想起15-16世纪荷兰画家喜绒内默斯·博世(Hieronymus Bosch)的5米长的鬼怪画卷。不过不同的是,这幅中国画上的鬼怪是圣山的守护神,而博世笔下的鬼怪则是地狱的凶恶打手。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还配有著名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的“中国黄山”摄影系列。黄山也是这次展览中若干绘画作品的表现对象。